运动终板论文_刘庆广

导读:本文包含了运动终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乙酰胆碱,电针,受体,胚胎,损伤,胆碱能,骨骼肌。

运动终板论文文献综述

刘庆广[1](2018)在《基于运动终板功能障碍探讨精准针刺肌筋膜触发点的镇痛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肌筋膜触发点(myofascial trigger points,MTrPs),又称激痛点,是造成慢性软组织疼痛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为以局部疼痛和牵涉痛为主的自主神经症状和骨骼肌功能障碍。我们通过钝性打击加离心跑,成功创建了大鼠MTrPs模型。组织形态学和电生理学观察中发现了MTrPs的挛缩结节以及自发性电活动(Spontaneous electrical activity,SEA)。大量研究人员推测挛缩结节发生在运动终板,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的过度释放是导致SEA和挛缩结节产生的主要原因。然而,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尚未给出MTrPs的发生在运动终板的病理组织学实物证据。同时大量的MTrPs临床研究和系统评价表明,MTrPs的针刺治疗可有效改善躯体疼痛及功能障碍。如果MTrPs的产生是运动终板的功能异常导致,那么精准的MTrPs针刺治疗是否可更有效改善运动终板ACh的过量释放并降低SEA尚不清楚。MTrPs针刺可对MTrPs进行灭活,在临床MTrPs治疗过程中是否可通过监测SEA对MTrPs进行充分灭活并改善疼痛患者疼痛水平有待进一步研究。通过对以上的研究,可以使我们认识精准针刺MTrPs诱发局部抽搐反应以及MTrPs充分灭活在治疗MTrPs疼痛中的重要性及作用机制。与精准针刺MTrPs相对应的治疗方法是MTrPs远端的针刺。有研究人员提出MTrPs处远端的针刺对MTrPs疼痛也有一定的疗效。远端针刺机制主要是通过内源性的下行抑制系统发挥作用,比如脑啡肽和β-内啡肽的分泌,条件性疼痛调节(conditioned pain modulation,CPM)等。研究发现远端的针刺可导致内源性阿片系统某些蛋白表达发生变化,但尚不清楚对疼痛的影响。另远端针刺会对肌组织造成机械性损伤,兴奋Aδ和C类纤维,激活中缝大核等脊髓上痛负反馈调制机制,引起镇痛作用。这种负反馈调制机制也称为弥散性伤害抑制性控制(diffuse noxious inhibitorycontrols,DNIC),在人体研究中DNIC通常表述为CPM,表现为身体某一部位的持续性疼痛(条件刺激)可以抑制施于身体另一部位的伤害性刺激(实验刺激)所引起的疼痛感知,即为人们所熟悉的“以痛镇痛”现象。通过对CPM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远端非精准针刺MTrPs治疗过程中,CPM的是否镇痛调节中发挥作用。本研究通过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 esterase,ACh E)染色显示运动终板,证实MTrPs挛缩结节发生在运动终板,进一步通过ACh的测定、ACh E光密度值(Optical Density,OD)及肌电图观察运动终板功能状态。然后通过对比精准针刺MTrPs和针刺非MTrPs后,肌电图和生化物质的改变,探讨精确MTrPs针刺治疗的重要性。通过临床研究对比MTrPs干针针刺组、肌电图引导MTrPs干针针刺组和肌电图引导MTrPs湿针针刺组,分析MTrPs充分灭活及局部抽搐反应(Local Twitch Response,LRT)在疼痛治疗中的重要作用。最后通过CPM评估远端的疼痛刺激在内源性疼痛调节中的可能作用。全方位为MTrPs的发生、诊断和治疗该疾病提供最前沿的理论依据和科学的指导思路。研究方法研究一:将32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平均年龄7周,体重220±24g)随机分为4组。两个对照组,空白对照组1(C1)和空白对照组2(C2)。两个模型组,MTrPs模型组1(M1)和MTrPs模型组2(M2)。模型组大鼠通过钝性损伤和离心运动建立MTrPs大鼠模型,打击位置为左腓肠肌(GM),共计打击8周,恢复4周。C1和M1用于测量样品中ACh蛋白的含量,而C2和M2用于ACh E染色(形态观察和ACh E OD测定)。大鼠麻醉后,通过肌电图确定MTrPs位置并对GM进行取材。通过ACh E染色对MTrPs进行染色观察,通过Elisa检测ACh浓度结合肌电图分析运动终板的功能状态。研究二:将48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平均年龄7周,体重225±28g)分为4组。36只大鼠进行MTrPs造模干预。将12只大鼠分配到空白对照组(BC)组。MTrPs组通过钝性损伤和离心运动干预,打击部位为左GM 8周,恢复期为4周。建模后,将36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MTrPs模型对照组(MC),MTrPs针刺组(DNM)和非MTrPs针刺组(DN-n M)。大鼠麻醉后,通过肌电图确定MTrPs位置并对GM进行取材。通过肌电图变化分析两种针刺治疗方式效果,通过Elisa检测ACh、n ACh R、ACh E浓度,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左侧腓肠肌MTrPs区域NGF、Trk A和左侧脊髓L4-L6 BDNF、Trk B蛋白的表达。研究二:在上海体育学院疼痛门诊和上海沪东医院疼痛科就诊的门诊病人。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筛选出符合本研究要求的45例颈肩痛患者。向所有参与试验的患者说明实验的目的、方案和流程,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受试者随机分为叁组,分别为MTrPs干针针刺组(DN组:反复针刺,抽搐反应消失后结束治疗),肌电图引导MTrPs干针针刺组(DN-EMG组:反复针刺诱发抽搐反应,肌电图波形消失后结束治疗),肌电图引导MTrPs湿针针刺组(WN-EMG组:针刺诱发抽搐反应给药,不反复穿刺,肌电图消失后结束治疗),分析叁种治疗方式对肌电图和疼痛水平变化的影响。研究叁:本研究招募了年龄在18-40岁之间没有肩颈部持续疼痛的病史的受试者,其中男性(n=23)和女性(n=22)。所有受试者实验前一周和实验过程中要求不能进行强烈的体育运动。受试者被告知详细的研究方案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该研究获得当地伦理委员会(VN-20150051)的批准,并按照“赫尔辛基宣言”进行。这项研究是一项的随机对照研究,分两个阶段(条件性疼痛调节,Conditioned pain modulation,CPM和非CPM),两个阶段测试顺序随机选择,分隔24小时进行测试(第1天和第2天)。非CPM阶段,记录了优势侧冈下肌、旋前圆肌、腓肠肌压力疼痛阈值(PPT),并在冈下肌上施加相当于7cm VAS(PVAS7)的压力刺激,保持1分钟,以诱发局部疼痛和牵涉疼痛。压力刺激释放后,受试者在3D人体疼痛面积统计软件(像素点)上画出压力刺激引起的疼痛面积。在CPM阶段,在对侧小腿上施加80%Max VAS的袖带压力刺激(试验刺激),再次测量PPT和施加PVAS7测试疼痛面积。所有评估均在受试者处于俯卧位的情况下进行。研究结果研究一1.1.M1组和M2组MTrPs处有大量的SEA(正锐波、纤颤电位和束颤电位等神经源性或肌源性的损害电位)。量化EMG结果显示M1的SEA终板低电位的波幅和终板棘波的频率显着高于与C1。1.2.M1组MTrPs处ACh含量显着高于C1组(p<0.01)。M2组的ACh E OD值显着低于C2组(p<0.01)。此外,M2组中ACh E染色区域的肌纤维宽度大于C2组(p<0.05)。研究二2.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SEA具有较高的波幅和频率。DN-M组治疗后,SEA的终板低电位和终板棘波的波幅和频率都显着降低(p<0.01)。此外,DN-n M组治疗后,SEA终板低电位波幅降低。组间比较,DN-M组SEA波幅和频率在干针针刺后显着低于其余两组(p<0.01)。2.2.干针针刺后,DN-M组ACh水平显着低于MC组(p<0.05),DN-M组ACh R水平显着低于MC组和DN-n M组(p<0.05)。DN-M组ACh E浓度明显高于其他叁组(p<0.01)。2.3.模型组NGF、Trk A、BDNF、Trk B蛋白的表达升高,但针刺后未发现显着变化。研究叁3.1.WN-EMG组虽可以通过药物迅速降低SEA和患者VAS水平,但药效过后SEA的波幅和频率以及患者疼痛水平并未得到良好改善。3.2.SEA的降低与疼痛的降低具有较高相关性。DN组和DN-EMG组更能有效降低SEA、患者疼痛水平和牵涉痛区域(p<0.01)。研究四4.1.CPM过程中,叁块肌肉的PPT显着升高(方差分析:F(1,43)=40.73,P<0.01),但性别之间未发现显着性差异(p>0.05)。4.2.女性达到VAS7所需的压力(687.4±236.89 k Pa)显着低于男性男性(971.0±237.67 k Pa)。CPM前和CPM过程中没有发现VAS7压力发生显着性变化(p>0.05)。4.3.女性PVAS7引起的疼痛面积的百分比显着高于男性(P<0.05),CPM前和CPM过程中男女疼痛面积未发现显着性差异。结论:1.MTrPs在运动终板位置发现膨大变粗的肌纤维结构,与MTrPs的形态学吻合,证实了MTrPs发生在运动终板。运动终板处中ACh浓度增加和ACh E表达降低可能引起异常SEA和局部挛缩的主要原因。2.精准的MTrPs处干针针刺比非MTrPs的干针刺更能有效降低SEA的波幅和频率以及改善运动终板的生化水平。3.肌电图可作为MTrPs位置查找和MTrPs灭活状况的观察工具。借助肌电图在MTrPs处反复针刺,诱发局部的抽搐反应,可对MTrPs充分灭活,减轻疼痛。4.远端的疼痛效应(CPM)可以降低疼痛敏感性,但对重度疼痛和牵涉痛面积影响不明显。然而,与男性相比,女性需要较低的机械刺激达到VAS7,同时具有较大的牵涉痛区域。由于本研究实验操作是在正常受试者身上进行,如果受试者是患者的话,CPM对牵涉痛的面积影响可能会出现不同的结果。(本文来源于《上海体育学院》期刊2018-06-18)

张静,和梦珂,李昕,简郭血骄,托托[2](2017)在《初步探究通咽喷雾剂对大鼠舌下神经损伤后AChE与运动终板的影响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初步探讨通咽喷雾剂对大鼠舌下神经损伤后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与运动终板的影响关系。方法成年Wistar雄性大鼠45只随机分为3组,即空白组、模型组、药物组各15只。空白组仅暴露神经,模型组和药物组暴露舌下神经后给予钳夹损伤造模,药物组于口咽部给通咽喷雾剂1 ml,空白组和模型组给等量的生理盐水。各组分别于造模前(0 min)、干预处理后第1 min及第10 min3个时间点测试阈强度、单收缩幅度、潜伏期作为电生理观察指标。后处死大鼠取双侧舌肌组织分别制作氯化金压片观察神经纤维和冰冻切片并经乙酰胆碱酯酶染液染色后测AChE的含量。结果 (1)舌肌收缩能力:阈强度空白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模型组阈强度较空白组增大;干预10 min后,单收缩幅度空白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模型组单收缩幅度小于空白组;且各时间点药物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的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运动终板与模型组比较,各组的运动终板形态和数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AChE光密度值:与模型组比较,镜下空白组AChE阳性分布区域分布多,着色深;空白组的光密度值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别不大。结论 (1)通咽喷雾剂在舌下神经损伤初期可能通过增大组织阈强度,降低单收缩幅度,降低AChE含量从而影响舌肌细胞兴奋性。(2)对潜伏期及运动终板影响不大。(3)通咽喷雾剂对舌下神经损伤模型大鼠初期的舌肌收缩能力及AChE和运动终板形态影响不大,提示该药对舌下神经损伤早期运动传出途径作用不明显。通咽喷雾剂可能通过感觉传入途径或其他机制发挥作用。(本文来源于《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7年07期)

张宏梅[3](2017)在《力竭游泳训练对发育期雄性大鼠骨骼肌运动终板形态学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乙酰胆碱酯酶和琥珀酸脱氢酶联合酶组化染色,利用光镜对力竭游泳训练后发育期大鼠腓肠肌外侧各型肌纤维运动终板面积(纵切面)进行观察,与对照组对比其变化。结果表明,经过不同周次的力竭游泳训练后,各型肌纤维上运动终板的面积与各自对照组都有所增加,并且各周运动组同型骨骼肌肌纤维的运动终板面积均有显着性差异。(本文来源于《体育世界(学术版)》期刊2017年03期)

叶松庆[4](2015)在《雪旺细胞对脊髓损伤后运动终板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脊髓损伤后雪旺细胞移植对运动终板的保护作用。方法培养纯化并S100鉴定雪旺细胞。70只Wistar大鼠分别分为对照组、单纯损伤组、损伤加移植细胞组,移植细胞时间分别为伤后1小时、4小时、8小时、12小时、24小时,每组分别伤后1周、4周及8周取材。评定细胞移植后存活率及测定脊髓组织LDH值,并对腓肠肌运动终板行ACh E和CGRP免疫组化染色,测定表达量。结果雪旺细胞第4代时纯度为95.3%,移植不同时间存活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早期移植雪旺细胞LDH值有明显下降并且伤后8~12小时为早期时间窗,损伤加移植细胞组相比单纯损伤组在伤后1周、4周及8周ACh E及CGSP组织化学显示运动终板染色较深(P<0.05)。结论雪旺细胞早期移植可以保护脊髓损伤后运动终板,可能通过减少LDH的释放起作用。(本文来源于《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6期)

杨芳,王文艳,卫兵[5](2014)在《女性胚胎肛提肌及其运动终板分布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不同孕周女性胚胎肛提肌内运动终板的分布状态。方法将孕20~24周女性胚胎作为A组,孕24~28周女性胚胎作为B组,用Karnovsky-Roots铁氰化铜染色法研究两组胚胎的的平均体重、肛提肌上运动终板的形态、分布特点及运动终板数量的变化。结果孕20~28周女性胚胎其运动终板形态及分布特点基本一致且为椭圆形,均呈曲线分布于肛提肌纤维中外1/3处,A组胎儿体重及运动终板的数量均少于B组。结论孕20~28周女性胚胎肛提肌上均可见运动终板,形态无明显差别,且沿肌纤维呈曲线分布,肛提肌上运动终板数量随孕周的增加而增加。(本文来源于《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10期)

翟红印,许予明,谢晓明[6](2014)在《运动终板药物注射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的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运动终板药物注射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效果。方法 23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15例。对照组给予综合康复,包括功能训练、物理因子治疗及药物应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痉挛肌肉运动终板注射维生素B1和维生素B12。治疗前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GMFM)评价患儿功能区的运动功能,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价痉挛程度,采用CDCC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测定智力发育指数(MDI)和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明显改善,MAS分级明显降低,MDI和PDI评分明显增加(P<0.01);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肉运动终板药物注射能提高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减轻痉挛,改善智力发育。(本文来源于《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期刊2014年08期)

徐前威[7](2014)在《电针对家兔急性钝器伤后腓肠肌运动终板修复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电针刺激足叁里、阿是穴干预新西兰兔腓肠肌急性钝器伤后的修复过程,观察电针对受损骨骼肌形态、运动终板标志物AChE和AChR表达的影响,研究电针刺激足叁里+阿是穴治疗急性骨骼肌损伤后运动终板修复情况,初步探讨电针治疗骨骼肌损伤后的修复机制。方法将45只成年新西兰兔(雌雄不限,体重:2.0-2.5kg)制作右后肢腓肠肌重度钝器伤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阳性对照组(IGF-1),每组15只动物。于造模后24h开始治疗,模型组自然愈合;电针组足叁里穴取在健侧,正极针直刺入足叁里穴15mm,负极针在足叁里旁开5mm处斜刺入皮下;阿是穴分别取在距打击部位远、近端各lOmm处,直刺15mm,接正负极;电针参数:频率2Hz,0.4mA,时间15min,隔日1次,直至取材前一天结束治疗;阳性对照组于造模后24h在造模区肌肉注射0.1mg/ml IGF-1,0.25ml/只,每周治疗一次。各组动物分别于造模后7d、14d、28d取材,每个时间点取5只。HE染色观察肌纤维的一般情况,用GENMED冰冻切片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染色试剂盒观察AchE的表达情况,荧光染色法观察AChR的表达情况。结果1.不同时间点各组腓肠肌HE染色观察结果骨骼肌损伤后7天模型组肌纤维大量坏死、降解,结构破坏,肌细胞核排列紊乱,可见大量炎性细胞侵润。电针组,肌细胞核内移,核增多,排列紊乱,可见新生肌纤维生成。阳性对照组新生肌纤维较模型组为多,肌纤维宽大,细胞核蓝色深染,排列紊乱。骨骼肌损伤后14天模型组可见较少新生肌纤维,炎性细胞大量侵润,结缔组织增生,骨骼肌细胞核蓝色深染,排列紊乱。电针组新生肌纤维明显增多,肌细胞核开始较规律排列于肌纤维两侧。阳性对照组肌纤维较模型组宽大,肌细胞核,排列较为规则,可见结缔组织增生。骨骼肌损伤后28天模型组肌纤维排列紊乱,可见新生肌纤维,可见大量结缔组织。电针组仍可见大量新生肌纤维生成,肌细胞核大量生成,可见结缔组织生成。阳性对照组肌纤维排列整齐,肌细胞核较规律排列于肌纤维周围,可见较少结缔组织。2.不同时间点各组腓肠肌AChE和AChR表达情况2.1骨骼肌损伤后,随着时间的延长(7d、14d、28d),各组运动终板处AchE的表达呈上升趋势;其中各时间点运动终板的直径、面积、AChE累积光密度(IOD),阳性对照组(IGF-1)均高于电针组(P<00.05),电针组均高于模型组(P<0.05),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如图6、7、8)2.2骨骼肌损伤后(7d、14d、28d),各组运动终板处AChR的表达呈上升趋势;其中各时间点AChR表达的直径、面积、累积光密度(IOD),阳性对照组(IGF-I)均高于电针组(P<0.05),电针组高于模型组(P<0.05),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如图10、11、12)结论1.电针刺激有利于促进受损骨骼肌运动终板的修复,其可能与电针上调AChE和AChR表达有关。2.电针有助于受损区域运动终板AChE和AChR的表达,也可能是其促进运动终板修复及骨骼肌再生的机制之一,但其具体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2014-05-01)

杨芳[8](2014)在《女性胚胎肛提肌及其运动终板分布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慢性盆腔痛(chronic pelvic pain,CPP)是妇科常见症状之一,病因复杂多样。深入探讨该病的成因及发生机制,研究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国内外妇科学领域的一个热点。本实验旨在通过光镜下观察中孕期不同孕周女性胚胎肛提肌内运动终板的形态学变化,了解孕周大小、肛提肌重量与运动终板(motor end plate,MEP)数量的关系,为指导临床提供思路。方法:用Karnovsky-Roots铁氰化铜染色法研究孕20-27+6周流产胎儿肛提肌内MEP的形态、数量变化及分布规律。研究内容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染色方法的比较,比较将标本予Karnovsky-Roots铁氰化铜染色法及Karnovsky-Roots铁氰化铜染色法(苏木素复染)后肌纤维上MEP形态的变化。第二部分:将实验标本分2组,孕20-23+6周及孕24-27+6周女性胚胎,均予Karnovsky-Roots铁氰化铜染色法(苏木素复染)后比较2组MEP形态有无变化、肌纤维上MEP数量和孕周、体重、肛提肌重量间的关系。结果:第一部分:标本经两种方法染色,用Karnovsky-Roots铁氰化铜染色法可以更好地观察MEP在肛提肌肌纤维上分布特点,沿肌纤维呈曲线形分布在肌纤维中下部。第二部分:Karnovsky-Roots铁氰化铜染色法(苏木素复染)后,可更直观得观察不同孕周的肛提肌内沿运动神经末梢分布的MEP的形态、数量,且数量随孕周、肛提肌重量增加而增加。结论:Karnovsky-Roots铁氰化铜染色法显示AChE(Acetylcholinesterase,AChE)有效、简单、经济、直观。孕20-孕27+6周肛提肌上均可见MEP,且沿肌纤维呈曲线分布在中下部,肛提肌重量随孕周增加而增加,MEP数量随肛提肌重量的增加而增加。(本文来源于《安徽医科大学》期刊2014-03-01)

王志新,王明鹤,高晓群[9](2013)在《大鼠L6前根切断再吻合后尿道外括约肌运动终板的形态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大鼠L6前根切断再吻合术后尿道外括约肌运动终板的重塑。方法选用SPF级成年雄性大鼠77只,随机分为3组,手术组L6前根切断后中枢端和外周端再吻合;假手术组L6前根切断后中枢端和外周端不吻合;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将各组大鼠分别于术后1、4、8、16周取尿道外括约肌,应用氯化金压片染色的方法观察大鼠尿道外括约肌运动终板的形态学变化。结果术后1周手术组、假手术组尿道外括约肌运动终板形态与正常组无明显变化;术后4~8周手术组、假手术组尿道外括约肌运动终板形态均逐渐退变,但2组间无明显变化;术后16周手术组尿道外括约肌运动终板形态恢复接近正常组,假手术组则几乎看不到运动终板。结论 L6前根切断再吻合后,大鼠尿道外括约肌运动终板在术后16周前逐渐减少,16周后运动终板逐渐增多。(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3年03期)

柳朴,王升强,卢建祥[10](2013)在《电针穴位及运动终板体表投影SPECT脑功能成像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电针运动终板体表投影及其周边穴位后SPECT脑功能成像,比较二者脑功能成像的差异,分析探索穴位特异性。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方法将40位病人分成运动终板组和正常穴位组,每组患者电针前后均进行两次SPECT脑功能成像,前后间隔1周,采用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ing,ROI)模型分析法,通过观察两组患者电针前后脑功能成像ROI摄取量,分析两组之间的差异性。结果两组患者电针前后ROI摄取量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相对于正常学位组,运动终板组电针后较电针前ROI摄取量差异更为显着(p<0.05)。结论电针运动终板体表投影较正常穴位更能显着增加脑血流灌注,穴位的特异性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现代医院》期刊2013年07期)

运动终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初步探讨通咽喷雾剂对大鼠舌下神经损伤后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与运动终板的影响关系。方法成年Wistar雄性大鼠45只随机分为3组,即空白组、模型组、药物组各15只。空白组仅暴露神经,模型组和药物组暴露舌下神经后给予钳夹损伤造模,药物组于口咽部给通咽喷雾剂1 ml,空白组和模型组给等量的生理盐水。各组分别于造模前(0 min)、干预处理后第1 min及第10 min3个时间点测试阈强度、单收缩幅度、潜伏期作为电生理观察指标。后处死大鼠取双侧舌肌组织分别制作氯化金压片观察神经纤维和冰冻切片并经乙酰胆碱酯酶染液染色后测AChE的含量。结果 (1)舌肌收缩能力:阈强度空白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模型组阈强度较空白组增大;干预10 min后,单收缩幅度空白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模型组单收缩幅度小于空白组;且各时间点药物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的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运动终板与模型组比较,各组的运动终板形态和数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AChE光密度值:与模型组比较,镜下空白组AChE阳性分布区域分布多,着色深;空白组的光密度值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别不大。结论 (1)通咽喷雾剂在舌下神经损伤初期可能通过增大组织阈强度,降低单收缩幅度,降低AChE含量从而影响舌肌细胞兴奋性。(2)对潜伏期及运动终板影响不大。(3)通咽喷雾剂对舌下神经损伤模型大鼠初期的舌肌收缩能力及AChE和运动终板形态影响不大,提示该药对舌下神经损伤早期运动传出途径作用不明显。通咽喷雾剂可能通过感觉传入途径或其他机制发挥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运动终板论文参考文献

[1].刘庆广.基于运动终板功能障碍探讨精准针刺肌筋膜触发点的镇痛机理[D].上海体育学院.2018

[2].张静,和梦珂,李昕,简郭血骄,托托.初步探究通咽喷雾剂对大鼠舌下神经损伤后AChE与运动终板的影响关系[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

[3].张宏梅.力竭游泳训练对发育期雄性大鼠骨骼肌运动终板形态学影响的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7

[4].叶松庆.雪旺细胞对脊髓损伤后运动终板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

[5].杨芳,王文艳,卫兵.女性胚胎肛提肌及其运动终板分布的研究[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4

[6].翟红印,许予明,谢晓明.运动终板药物注射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的效果[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4

[7].徐前威.电针对家兔急性钝器伤后腓肠肌运动终板修复的影响[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

[8].杨芳.女性胚胎肛提肌及其运动终板分布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4

[9].王志新,王明鹤,高晓群.大鼠L6前根切断再吻合后尿道外括约肌运动终板的形态变化[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

[10].柳朴,王升强,卢建祥.电针穴位及运动终板体表投影SPECT脑功能成像比较研究[J].现代医院.2013

论文知识图

运动终板-运动终板连续放大图运动终板组治疗前各组成长期大鼠排肠肌运动终板荧...运动终板组治疗后压榨30秒组1月口轮匝肌运动终板...3 腭帆张肌运动终板的形态观察

标签:;  ;  ;  ;  ;  ;  ;  

运动终板论文_刘庆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