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质金属蛋白酶1在创伤性骨关节炎软骨和滑膜中的表达

基质金属蛋白酶1在创伤性骨关节炎软骨和滑膜中的表达

一、基质金属蛋白酶-1在创伤性骨关节炎软骨及滑膜中的表达(论文文献综述)

陈财,曾平,刘金富,钱晓芬,陆冠宇,熊波,陈莉华,黄悦[1](2022)在《基因芯片筛选骨性关节炎差异表达基因及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文中认为背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骨性关节炎发病率越来越高,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基因芯片技术已经广泛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目的:采用整合生物信息学和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法鉴定骨性关节炎中的关键基因,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中下载骨性关节炎患者滑膜组织芯片原始数据集4组,利用CIBERSORT算法进行免疫浸润分析;通过R语言软件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对其进行基因本体论、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分析。将筛选出的差异表达基因通过STRING(http://string-db.org/)在线工具得到的相关差异表达基因文本文件,将其导入Cytoscape软件编辑可视化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利用R语言软件构建差异表达基因条形图获取degree值前10的差异表达基因。整合4组芯片数据集运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算法筛选出相关性最高的基因共表达模块的基因,采用Venn分析法筛选出交集基因。收集4例骨性关节炎患者和4例关节创伤患者滑膜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进行验证分析。结果与结论:(1)共筛选出107个差异表达基因;包含上调基因46个,下调基因61个;(2)基因本体论富集结果表明,差异表达基因主要涉及骨化和细胞黏附的正调控等生物学过程;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通路主要富集在类风湿性关节炎通路、核因子κB信号通路和受体酪氨酸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免疫浸润结果表明在骨性关节炎患者滑膜组织中M0巨噬细胞和M2巨噬细胞含量较高;(3)基质金属蛋白酶1、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4、层粘连蛋白亚基α3和卵泡抑素3是获得的交集基因;荧光定量PCR验证结果表明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4、层粘连蛋白亚基α3和卵泡抑素3在骨性关节炎患者与关节创伤患者滑膜组织中的表达量具有明显差异性;(4)筛选出的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4、层粘连蛋白亚基α3和卵泡抑素3可能是骨性关节炎的治疗靶点。

王淼[2](2021)在《SNX10在小鼠创伤性骨关节炎运动干预中的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创伤性骨关节炎(Post-traumatic osteoarthritis,PTOA)主要表现为关节软骨破坏,滑膜炎症,骨赘形成、软骨下骨病理性退变等骨重建变化。适宜强度的运动对关节软骨具有保护作用,但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分选连接蛋白10(Sorting nexin 10,SNX10)基因突变能够调控骨代谢和炎症进程,与PTOA的基础病理存在潜在联系。研究目的本团队前期预实验发现,大强度运动过程中SNX10在软骨中基因表达上调,推测其参与调控软骨细胞的功能。本研究利用基因敲除技术,在动物实验与细胞分子水平系统地研究了SNX10在PTOA小鼠运动干预中的作用,揭示SNX10在软骨细胞功能调控中的重要性,为PTOA的运动干预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第一部分运动对创伤性骨关节炎小鼠膝关节软骨SNX10的影响1.45只20周龄野生型雄性小鼠随机分为5组:模型对照组(Nor,n=9)、模型组(Mod,n=9)、对照组(Con,n=9)、模型静养组(Res,n=9)、模型康复组(Rh,n=9)。2.Nor和Con组小鼠不进行运动干预。Mod、Res、Rh组小鼠进行为期5周大强度跑台运动,跑台坡度5°,最大速度20 m/min,5天/周,造成PTOA动物模型。Rh组小鼠造模结束后,休息1周后进行为期4周的小强度跑台运动干预,坡度0°,匀速8m/min,5天/周。Res组小鼠造模后开始5周静养。3.每周记录小鼠体重。Nor、Mod组小鼠在实验第5周结束时处死,Con、Res、Rh组小鼠在实验第10周结束时处死,并取小鼠双侧后肢膝关节组织和眼球血清。Micro-CT检测相关骨质参数;石蜡切片进行HE染色检测Mankin’s评分,番红固绿染色检测OARSI评分;RT-qPCR检测软骨组织中SNX10、MMP9、β-catenin、COL-Ⅱ、ADAMTS-5、TNF-α、IL-1βm RNA表达水平;ELISA检测血清中IL-6、TNF-α、GAG的含量;Western-blot检测SNX10、MMP9蛋白表达变化。第二部分SNX10缺失在创伤性骨关节炎小鼠膝关节软骨损伤中的作用1.遗传背景为C57BL/6雄性小鼠。18只Snx10-/-小鼠随机分为2组:模型对照组(KO-Nor,n=9)、模型组(KO-Mod,n=9);18只同窝Snx10+/+小鼠随机分为2组:模型对照组(WT-Nor,n=9)、模型组(WT-Mod,n=9)。2.KO-Nor和WT-Nor组小鼠不进行运动干预;KO-Mod和WT-Mod PTOA造模方法同第一部分。3.每周记录小鼠体重。4组小鼠实验第5周结束时处死。取材、Micro-CT、Mankin’s评分、OARSI评分、RT-qPCR、ELISA检测指标同第一部分,RT-qPCR检测SNX10 m RNA;采用Western-blot验证Snx10-/-小鼠建立成功,检测MMP9、β-catenin蛋白表达变化。第三部分机械牵张力刺激下SNX10缺失对软骨细胞修复的作用1.野生型原代软骨细胞,按牵张时长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CON),牵张1h组(1H),牵张2h组(2H),牵张4h组(4H)。采用0.5Hz、10%强度进行机械牵张力刺激。2.RT-qPCR检测软骨细胞中SNX10、MMP9、β-catenin、COL-Ⅱ、TNF-α、IL-1βm RNA表达水平;(Annexin V-FITC/PI)检测试剂盒检测各组软骨细胞凋亡情况。确定适宜的机械牵张方案。3.检测梯度浓度为2ng/ml、4ng/ml、6ng/ml、8ng/ml、10ng/ml的IL-1β刺激剂对野生型原代软骨细胞活性的影响。4.提取Snx10-/-和同窝Snx10+/+原代软骨细胞。单个基因型分为4组:对照组(CON),牵张1h组(1H),IL-1β组(IL-1β),IL-1β+牵张组(S),2个基因型共计8组。CON组不进行干预;IL-1β、S组使用IL-1β刺激剂干预;1H组使用0.5Hz、10%强度、1H的机械牵张力刺激,S组在IL-1β刺激剂后使用0.5Hz、10%强度、1H的机械牵张力刺激。5.RT-qPCR检测MMP9、COL-Ⅱ、β-catenin m RNA表达水平;Western-blot和免疫荧光法检测MMP9、COL-Ⅱ、β-catenin蛋白表达变化。研究结果第一部分运动对创伤性骨关节炎小鼠膝关节软骨SNX10的影响1.Mod组和Res组小鼠体重显着下降(P<0.05)。2.Mod组小鼠骨矿物质密度、骨小梁厚度升高(P<0.05)、连接密度下降(P<0.05);Rh组小鼠骨矿物质密度升高(P<0.05)。3.Mod组和Res组软骨损伤评分(Mankin’s)及钙化评分(OARSI)升高(P<0.05),Rh组较Res组评分下降(P<0.05)。4.造模后Mod组COL-Ⅱm RNA显着下调(P<0.05),SNX10、MMP9、β-catenin、ADAMTS-5、TNF-α、IL-1βm RNA显着上调(P<0.05);与Con组相比Res组ADAMTS-5、IL-1βm RNA显着上调(P<0.05);与Res组相比Rh组COL-Ⅱm RNA显着上调(P<0.05),ADAMTS-5、TNF-α、IL-1β、β-catenin、MMP9、SNX10 m RNA显着下调(P<0.05)。5.与Nor组和Con组对比,Mod组和Res组血清中的IL-6、TNF-α含量均显着上调(P<0.001),GAG含量显着下调(P<0.001);与Res组相比,Rh组IL-6、TNF-α含量均显着下调(P<0.001),GAG含量显着上调(P<0.001)。6.与Con组对比,Res组SNX10蛋白表达显着上调(P<0.05);与Res组相比,Rh组SNX10和MMP9的蛋白表达显着下调(P<0.05)。第二部分SNX10缺失在创伤性骨关节炎小鼠膝关节软骨损伤中的作用1.与KO-Nor组相比,KO-Mod组小鼠体重在3-5周显着下降(P<0.05)。KO-Mod组小鼠在第5周体重大于WT-Mod小鼠(P<0.05)。2.与其他对应的组别相比,KO-Mod组小鼠骨矿物质密度、连接密度、骨小梁厚度显着升高(P<0.05)。3.KO小鼠与WT小鼠比较,造模前后的软骨损伤评分降低(P<0.05)。4.与WT-Mod组相比,KO-Mod组COL-Ⅱm RNA显着上调(P<0.05),ADAMTS-5、TNF-α、IL-1β、MMP9、β-catenin m RNA显着下调(P<0.05)。5.与WT-Mod组相比,KO-Mod组血清中的IL-6、TNF-α含量均显着下降(P<0.001),GAG含量显着上升(P<0.001)。6.Western-blot结果显示,Snx10-/-全基因敲除型小鼠建立成功;基因敲除可以显着下调造模前后MMP9、β-catenin蛋白表达(P<0.05)。第三部分机械牵张力刺激下SNX10缺失对软骨细胞修复的作用1.1H的机械牵张可以显着下调软骨细胞β-catenin、TNF-α、IL-1βm RNA水平(P<0.01),显着上调COL-Ⅱm RNA(P<0.05),2H、4H组显着上调SNX10、TNF-α、β-catenin m RNA(P<0.01)、COL-Ⅱm RNA显着下调(P<0.01)。2.1H组细胞凋亡情况较轻,4H组细胞凋亡情况显着。3.10ng/ml浓度的IL-1β能够明显降低软骨细胞活性。4.IL-1β刺激剂可显着上调MMP9、β-catenin m RNA(P<0.05),显着下调COL-Ⅱm RNA(P<0.05);结合1H机械牵张,KO组比WT组下调MMP9、β-catenin m RNA的效果更显着(P<0.01),COL-Ⅱm RNA显着上调(P<0.05)。5.IL-1β刺激剂可显着下调COL-Ⅱ的蛋白表达(P<0.05),显着上调MMP9、β-catenin的蛋白表达(P<0.05);机械牵张对IL-1β刺激剂诱导两种基因型的软骨细胞COL-Ⅱ、MMP9、β-catenin的蛋白表达具有调节作用;基因敲除结合机械牵张显着下调了MMP9的蛋白表达显着下降(P<0.05)。研究结论1.小强度跑台对小鼠创伤性骨关节炎模型软骨组织具有调控作用。2.SNX10基因缺失缓解了小鼠PTOA进程中软骨组织的损伤程度。3.SNX10基因缺失与适宜的机械牵张力刺激调控软骨细胞炎症因子、合成与降解因子的表达,从而保护PTOA中的软骨细胞。4.适宜强度的运动和机械牵张力刺激通过SNX10介导MMP9、β-catenin促进软骨组织修复。

柳鑫[3](2021)在《miR-146b巨球蛋白α2M信号轴在骨关炎病理过程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老龄化人群中最常见的关节退行性疾病,因为软骨组织内无神经及血管所以病变初期极难被诊断发现,出现临床症状时通常病变已进入中晚期,由于缺乏有效的疾病干预手段,最终导致关节畸形活动受限而丧失劳动能力,是致残率很高的几种疾病之一。软骨组织的不可逆性损坏降解是OA的最主要病理特征,如何防止或者延缓软骨组织的损伤一直是领域研究重点。正常的软骨组织由关节软骨和软骨细胞外基质组成,其中细胞外基质占干重的绝大部分,它的代谢正常对维持关节软骨的生理功能至关重要。OA时基质金属蛋白酶广泛分泌参与细胞外基质的降解,而广谱蛋白酶抑制剂巨球蛋白α2M是否能对这一病理过程起到调控作用不得而知。本研究将通过临床标本、实验动物模型以及软骨细胞模型,深入探讨巨球蛋白α2M在OA病理过程中的具体作用及其潜在机制。研究方法通过对临床OA患者及正常关节软骨标本进行病理评估后检测巨球蛋白α2M的表达情况;通过收集6M、12M、18M、24M年龄阶段小鼠关节软骨标本,检测巨球蛋白α2M在年龄相关性软骨损伤中的表达情况;通过构建小鼠膝关节不稳DMM-OA模型检测巨球蛋白α2M在创伤性关节炎中的表达情况;通过构建巨球蛋白α2M慢病毒并进行OA小鼠膝关节腔注射,观察外源性补充巨球蛋白α2M对OA病理进程的影响;通过靶基因预测,筛选上游microRNA并检测OA中其相互作用关系。研究结果人源性标本OA患者中巨球蛋白α2M的表达下调,DMM-OA模型小鼠标本中检测结果显示巨球蛋白α2M表达量呈波动性变化,疾病发展初始阶段表达量上调,然而随着疾病的进一步发展表达量逐渐降低,不同年龄阶段小鼠的软骨组织中也得到类似结果,巨球蛋白α2M的基础表达量较低,软骨损伤初期表达量增加,到后期时表达量显着下降。外源性巨球蛋白α2M慢病毒补充能有效改善DMM-OA小鼠关节软骨磨损,预防蛋白聚糖丢失及细胞外基质降解,有助于维持软骨细胞外基质代谢平衡,并降低小鼠骨关节炎OARSI评分,能够延缓OA小鼠病理进程。研究证明巨球蛋白α2M是miR-146b直接作用靶点,miR-146b可以负向调控巨球蛋白α2M参与软骨细胞增殖凋亡以及细胞外基质的代谢平衡,且这一作用是通过PBK/AKT通路实现。体内实验显示miR-146b表达抑制能有效改善OA小鼠病理变化。研究结论巨球蛋白α2M在骨关节炎中的表达呈波动性变化先上升后下降,外源性补充巨球蛋白α2M能有效延缓小鼠骨关节炎进程,miR-146b能够负向调控巨球蛋白α2M生物学功能,miR-146b表达抑制有助于维持软骨细胞活性及细胞外基质的代谢平衡。

丰瑞兵[4](2021)在《淫羊藿苷防治髋臼骨折继发创伤性关节炎软骨退变的炎症机制研究》文中认为背景近年来,以中医“治未病”为核心理念的中医特色健康保障服务模式正在逐步形成。“治未病”作为中医学的一个经典理论,在现代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能得以大力推广和应用,充分显示了中医经典理论的巨大魅力与实用性。创伤性关节炎(posttraumatic osteoarthritis,PTOA)是髋臼骨折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患者术后的功能与生活质量造成较大影响。髋臼骨折继发PTOA疾病进展较缓慢,适用于在中医“治未病”理论指导下,采用中医药手段在髋臼骨折患者尚未出现PTOA之前进行早期预防(“未病先防”)或者已表现出轻度PTOA的患者进行及时干预延缓其进展(“既病防变”)。淫羊藿苷(icariin,ICA)是常见中药淫羊藿的提纯物之一,既往研究显示,ICA对PTOA具有防治作用,但具体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创立兔髋臼骨折继发PTOA模型,利用现代实验技术,旨在探讨在中医治未病理论指导下,ICA防治髋臼骨折继发PTOA的作用机制,为ICA在未来应用于髋臼骨折术后PTOA的临床防治提供理论与实验基础。第一章髋臼骨折术后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率研究目的:通过临床回顾性研究,探索髋臼骨折术后继发PTOA的发生率。方法:采用EMRS病例系统查询中部战区总医院2008.01.01~2018.12.31期间行手术治疗的髋臼骨折患者,分别采用Kellgren-Lawrence骨关节炎标准(简称:K-L标准)与美国风湿病协会(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ACR)髋部骨关节炎标准(简称:ACR标准)对患者的PTOA进行评估,并计算髋臼骨折术后继发PTOA的发生率。结果:2008.01.01~2018.12.31中部战区总医院共对381例髋臼骨折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根据K-L标准和ACR标准分别计算髋臼骨折术后PTOA的发生率为22.22%和26.86%。结论:髋臼骨折治疗技术的提高并未显着降低术后PTOA的发生率,因此,急需提高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并研究有效的中医“治未病”方法及其机理。第二章兔髋臼骨折继发创伤性关节炎模型的建立与验证目的:建立一种兔髋臼骨折继发PTOA模型并验证,为进一步探讨在中医“治未病”理论指导下,采用中医药手段防治髋臼骨折继发PTOA的作用机制提供研究模型。方法:将成年雄性新西兰兔1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n=4)、模型组(Model组,n=4)和切开复位内固定组(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ORIF组,n=4)。除Sham组外,其余兔均通过手术造成髋臼后壁骨折。ORIF组在造成髋臼骨折后予以切开复位内固定,Model组在造成骨折后不予以复位固定。所有实验兔于造模后6月(6 month,6m)处死,对各组实验兔左髋关节的大体观、X线及病理组织学表现进行定性分析,并采用OA放射学半定量评分与Mankin组织学评分分别对X线及病理组织学表现进行定量分析。结果:8只兔髋臼骨折模型中,7只(87.5%)为单纯后壁骨折,剩余1只为合并骨折(后壁+横形骨折),所有兔在髋臼骨折后髋关节稳定,并且未见坐骨神经损伤。Sham组和ORIF组实验兔在造模后2周(2 week,2w)内恢复正常步态。而Model组实验兔在造模后2w仍表现出明显跛行,活动受限,造模后6m,Model组实验兔左髋关节在大体观、X线及病理组织学表现均出现明显PTOA表现,ORIF组与之相比,PTOA程度均有一定减轻。三组OA放射学半定量评分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Sham组相比,Model组与ORIF组的评分均显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odel组相比,ORIF组评分无显着降低(P>0.05)。三组Mankin组织学评分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Model组>ORIF组>Sha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建立的一种兔髋臼骨折继发PTOA模型在造模后6m能从大体、X线及病理组织学三个方面出现典型的PTOA表现,并且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为采用中医药理论与方法防治PTOA的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可靠动物模型。第三章淫羊藿苷防治兔髋臼骨折继发创伤性关节炎软骨退变的炎症机制研究目的:在第二章建立的模型基础上,通过动物实验,探讨在中医“治未病”理论指导下,ICA早期干预防治兔髋臼骨折继发PTOA模型软骨退变的炎症机制。方法:将成年雄性新西兰兔6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Control组)、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Model组)、切开复位内固定组(ORIF组)和淫羊藿苷组(ICA组),每组各12只。除Control组与Sham组外,其余兔均通过手术造成髋臼后壁骨折。ORIF组与ICA组在造成髋臼骨折后予以切开复位内固定,Model组在造成髋臼骨折后不予以复位固定,ICA组在造模后给予淫羊藿苷(60mg/kg/day)灌胃,其余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分别于造模后3天(3 day,3d)、3周(3week,3w)、6月(6 month,6m)随机处死各实验兔取材,每个时间点每组处死4只实验兔。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左髋关节液及滑膜组织中炎症因子IL-1β、TNF-α的含量;分别采用蛋白印迹试验(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左髋关节滑膜组织NF-κB信号通路关键分子P-NFκB p65、P-IκBα、IKKα的蛋白与m RNA表达水平;分别采用Western blot与RT-PCR检测关节软骨组织分解代谢标志物MMP-1、MMP-13与合成代谢标志物Aggrecan、CollagenⅡ的蛋白与m RNA表达水平;采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检测关节软骨组织的软骨细胞凋亡水平;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He)染色与甲苯胺蓝染色检测关节软骨组织的形态学表现。结果:炎症因子(IL-1β、TNF-α)、炎症通路(NF-κB信号通路)、分解代谢标志物(MMP-1、MMP-13)、合成代谢标志物(Aggrecan、CollagenⅡ)、软骨细胞凋亡指数的各组间比较结果显示,在造模后3d、3w、6m上述指标各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Sham组上述指标在造模后3d、3w、6m均无显着差异(P>0.05)。而Control组、Model组、ORIF组、ICA组除合成代谢标志物以外其他指标的表达比较均为Model组>ORIF组>ICA组>Control组,合成代谢标志物的两两比较结果相反,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炎症因子、NF-κB信号通路、分解代谢标志物、合成代谢标志物、软骨细胞凋亡指数组内3d、3w、6m三个时间点之间比较结果显示,Control组,Sham组上述指标在3d、3w、6m三个时间点之间比较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Model组、ORIF组、ICA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炎症因子的含量随时间先升后降(3d<6m<3w),NF-κB通路、分解代谢标志物、软骨细胞凋亡指数均是随时间逐渐上升(3d<3w<6m),而合成代谢标志物的表达随时间逐渐下降(3d>3w>6m)。各组髋关节软骨组织形态学表现比较结果显示,Control组与Sham组在3d、3w、6m三个时间点之间无明显退变。而Model组、ORIF组、ICA组的关节软骨组织形态学退变均是随时间逐渐加重,其中Model组在造模3d时可见关节表面出现明显损伤破裂痕迹,但是细胞数量、形态,分布、排列无明显异常,造模后3w时,仍可见关节面损伤破裂痕迹,关节表面粗糙不平,软骨层变薄,软骨细胞数量稍减少,分布稍不均、排列稍紊乱,而造模6m时,关节软骨已经看不出明显的关节面结构,软骨组织内出现巨大的囊性改变,软骨细胞形态明显异常,正常形态软骨细胞数量极少,大量成纤维细胞增生,细胞分布严重不均、排列非常紊乱,出现明显的关节软骨退变。造模后3d、3w时,ORIF组、ICA组与Model组的软骨退变无明显差异,而在造模后6m时,ICA组优于ORIF组,优于Model组。结论:动物实验结果表明,关节炎症因子、炎症通路的异常表达可能是导致兔髋臼骨折继发PTOA软骨退变的重要机制之一。采用ICA早期干预可能通过影响关节炎症因子(IL-1β、TNF-α),炎症通路(NF-κB信号通路)的表达起到改善实验兔关节软骨组织的代谢失衡、软骨细胞凋亡,进而减轻实验兔髋臼骨折继发PTOA的软骨退变与PTOA程度。这表明中医“治未病”理论仍然具有其科学性与实用性。第四章淫羊藿苷对IL-1β诱导的人软骨细胞炎症表型干预机制的体外研究目的:通过体外细胞实验,探讨中医“治未病”理论指导下,淫羊藿苷(ICA)预处理对IL-1β诱导的人软骨细胞(human chondrocytes-articular,HC-A)炎症表型的干预机制。方法:对HC-A进行常规复苏、培养、传代,实验中使用1~3代之间的HC-A进行体外实验。采用CCK-8检测ICA对HC-A的最佳作用浓度。空白组(Control组):HC-A中加入正常培养基;模型组(Model组):HC-A中加入含有1ng/ml IL-1β的培养基处理24h;淫羊藿苷组(ICA组)HC-A中加入含有1ng/ml IL-1β+10-9mol/L ICA的培养基处理24h。观察指标包括ICA对IL-1β诱导HC-A炎症表型的炎症介质PGE-2、NO、NF-κB信号通路、软骨细胞代谢标志物、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CCK-8检测结果显示,10-15~10-9mol/L ICA对HC-A无明显毒性作用,细胞活力无明显影响,其中10-9mol/L ICA作用于HC-A时,细胞活力最佳。经IL-1β处理后,PGE-2、NO、P-NFκB p65、P-IκBα、IKKα、MMP-1、MMP-13的表达水平及HC-A凋亡指数均显着增长,与单纯用IL-1β处理的HC-A相比,加入10-9mol/L ICA预处理后HC-A的PGE-2、NO、P-NFκB p65、P-IκBα、IKKα、MMP-1、MMP-13的表达水平及HC-A凋亡指数均显着降低,Aggrecan、CollagenⅡ的组间比较结果相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IL-1β诱导HC-A模拟PTOA的炎症反应并进行ICA预处理,从细胞水平验证了ICA预处理可能通过抑制炎症介质(PGE-2、NO)的过表达,NF-κB信号通路的活化,进而起到抑制HC-A的代谢失衡及细胞凋亡作用。为在中医“治未病”理论指导下,采用ICA早期干预防治髋臼骨折继发PTOA提供了体外细胞实验证据,也为ICA在未来应用于PTOA的临床防治进一步提供了理论与实验基础。

任菁钰[5](2021)在《不同针灸方法对KOA模型大鼠损伤修复相关生物标志物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在课题组前期证明鹤顶、阳陵泉穴在单碘乙酸盐(MIA)建立膝骨关节炎(K OA)大鼠模型病理状态下出现敏化现象的基础上,从行为学、形态学、分子生物学、组织化学的角度探索电针、手针、温针干预鹤顶穴、阳陵泉穴对KOA模型大鼠基质金属蛋白酶家族(MMPs)、金属蛋白酶抑制剂家族(TIMPs)及其炎性因子的影响作用以及其中改善KOA的可能机制,并比较此三者间效果的不同从而为临床选择更优针灸方法治疗KOA提供实验依据。方法SPF级,雄性SD大鼠,180-200 g,5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N)、模型组(M)、温针组(W)、电针组(D)、手针组(S)五组,每组10只。1造模方法采用单碘乙酸盐(MIA)右侧膝关节注射,对M、W、D、S组进行KOA大鼠模型建立,造模周期14天(造模结束前S组死亡1只)。2干预方法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模型组只注射MIA造模。造模成功后S组针刺鹤顶、阳陵泉穴深度约5mm,平补平泻手法,200 r/min,1 min,留针20 min,10 min行针1次;D组针刺鹤顶、阳陵泉穴,平补平泻手法,200 r/min,1 min,接电针,疏波,1 mA,2 Hz,留针20 min;W组针刺鹤顶、阳陵泉穴,平补平泻手法,200 r/min,1 min,针柄插入艾柱,留针20 min。以上各组均隔天干预,共28天。3取材方法戊巴比妥钠麻醉后,各组取眼底丛静脉血,生理盐水心脏灌注,各组随机取6只大鼠患侧新鲜关节软骨,备以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随机取3只大鼠膝关节,固定脱钙、包埋,备以HE染色、番红固绿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4检测方法(1)行为学:分别于造模前后,对大鼠进行Lequesne MG评分;分别于造模后、干预后进行机械刺激回缩阈值、热刺激回缩潜伏期、双足平衡差异实验的行为学检测。(2)HE染色、番红固绿染色法观察软骨形态改变。(3)Western blot法检测软骨组织中MMP-1、MMP-3、TIMP-1蛋白表达。(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软骨中MMP-1、MMP-3、TIMP-1阳性表达。(5)ELISA 法检测血清中 MMP-1、MMP-3、TIMP-1、IL-1β、CTX-Ⅱ表达。结果(1)Lequesne MG评分结果显示,造模前各组大鼠膝关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除N组外,其余四组评分显着高于造模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刺激回缩阈值、热刺激回缩潜伏期、双足平衡差异结果显示,干预前M、W、D、S组较N组显着下降(P<0.05),W、D、S组较M组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热刺激回缩潜伏期、双足平衡差异结果显示,干预后W、D、S组较M组均上升(P<0.05),机械刺激回缩阈值D组与M组显着上升(P<0.05)。(2)HE染色结果显示,M、W、D、S组较N组出现病理结构形态改变,其中M组软骨表层不平整,全层软骨胶原破坏明显,空泡明显,细胞质明显破坏。相比于M组W、D、S组关节软骨表面略不平整,细胞质减少,各层胶原出现纤维化,其中S组偶见空泡。(3)番红固绿染色结果显示,M、W、D、S组较N组出现病理结构形态改变,其中M组软骨表面不平整,软骨细胞增生明显,排列紊乱明显,成簇聚集,染色失染明显,潮线不规则;W组、D组软骨表面基本平整,S组软骨表面较不平整。其中D组染色褪色较轻,潮汐线较规则。(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结果显示。MMP-1:与N组相比,M组显着升高(P<0.05);与M组相比,W、D、S组较M组均显着降低(P<0.05),其中D组与W组相比显着降低(P<0.05);其中趋势为W组>S组>D组。MMP-3:与N组相比,M组显着升高(P<0.05);与M组相比,W、D、S组较M组均显着降低(P<0.05);W、S组与D组相比均显着升高(P<0.05);其中趋势S组>W组>D组。TIMP-1:与N组相比,M、W、D、S组均显着升高(P<0.05);其中趋势D组>S组>W组>M组;与M组相比,D、S组较M组均显着升高(P<0.05);W、S组与D组相比均显着降低(P<0.05)。(5)ELISA法检测血清结果显示,MMP-1:与N组相比,M组显着升高(P<0.05);与M组相比,W、D、S组较M组仅有D组显着降低(P<0.05)。MMP-3:与N组相比,M组显着升高(P<0.05);与M组相比,W、D、S组较M组仅有D组显着降低(P<0.05),其中W组较D组高(P<0.05)。T1MP1:与D组相比,N、M、W组较D组显着降低(P<0.05)。IL-1β:与N组相比,M组显着升高(P<0.05);与M组相比D组显着降低(P<0.05);W组与D组相比,W组显着升高(P<0.05)。CTX-Ⅱ:与N组相比,M组显着升高(P<0.05);与M组相比,D、W、S组较M组均显着降低(P<0.05);其中W组与D组相比显着升高(P<0.05)。(6)Western blot法检测软骨组织结果显示,MMP-1:与N组相比,M组显着升高(P<0.05);与M组相比,D、S组较M组均显着降低(P<0.05)。MMP-3:与N组相比,M组显着升高(P<0.05);与M组相比D、S组均显着降低(P<0.05)。TI MP-1:与N组相比,W、D、S组较N组均升高;与M组相比,W、D、S组较M组均升高(P<0.05)。结论①大鼠膝关节单碘乙酸盐注射可建立稳定的KOA模型,为研究不同针灸方法干预膝骨关节炎研究提供基础。②经多种检测方法初步证明,手针、电针、温针三种不同针灸方法均能通过干预鹤顶、阳陵泉穴改善KOA模型大鼠关节软骨损伤,而相比于手针和温针,电针可能更好的通过调控降低MMP1、MMP-3、IL-1β的表达,促进升高TIMP-1的表达,从而减少C TX-Ⅱ的裂解,从而起到有效降低软骨基质的降解,保护Ⅱ型胶原受到破坏,改善行为功能的作用。

马增威[6](2021)在《自拟活血利水方对膝骨关节炎急性疼痛期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自拟活血利水方与洛索洛芬钠对比,应用随机对照试验观察治疗前后膝骨关节炎急性疼痛期患者各项临床指标,评估自拟活血利水方的临床疗效,明确其作用机制,从而为自拟活血利水方的进一步推广与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选取2019年11月到2020年11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关节二科门诊就诊,经纳排标准筛选合格的膝骨关节炎患者进行治疗,共计60例。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30人)、对照组(30人)。本研究所选病例均为单膝。治疗组患者口服自拟活血利水方(茯苓15g、泽泻12g、丹参10g、姜黄10g、牛膝12g、补骨脂10g、陈皮10g、延胡索10g、川芎10g、木瓜10g、炒白术10g、盐杜仲10g、甘草10g),嘱患者每日一剂,早晚两次分服。服用3周。对照组患者口服洛索洛芬钠片[第一三共制药(上海)有限公司生产,60mg/片,国药准字H20030769]口服,每次60mg,每日三次,服药3周。通过记录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VAS评分、关节屈伸度、关节肿胀度、AKS评分等数据,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均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进行正态分布检验,符合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不符和正态分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组间进行方差分析。本研究的显着性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P<0.05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以此研究自拟活血利水方治疗膝骨关节炎急性疼痛期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无脱落病例。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BMI指数等基线资料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在VAS评分、关节屈伸度、关节肿胀度、AKS评分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效果根据治疗前后VAS积分变化决定,其中对照组治愈0人,显效23人,有效7人,无效0人;治疗组治愈5人,显效22人,有效3人,无效0人。组内分析表明: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后,患者膝关节VAS评分(P=0.000<0.05)、关节屈伸度(P=0.000<0.05)、关节肿胀度(P=0.000<0.05)、AKS评分(P=0.000<0.05)等方面均具有显着差异,表明两种治疗方法对膝关节改善作用明显。组间分析表明:治疗后两组患者在膝关节VAS评分方面无显着差异(P=0.71>0.05),表明自拟活血利水方与洛索洛芬钠在改善膝关节VAS评分方面效果相当。在关节活动度(P=0.000<0.05)、关节肿胀度(P=0.000<0.05)、AKS评分(P=0.000<0.05)方面具有显着差异,表明自拟活血利水方对膝骨关节炎急性疼痛期治疗效果优于洛索洛芬钠。结论:通过研究发现,自拟活血利水方对膝骨关节炎临床治疗效果显着,在改善关节屈伸度、关节肿胀度以及关节功能方面优于洛索洛芬钠,在膝关节VAS评分方面与洛索洛芬钠相当。自拟活血利水方药物组成简单,服用方法简便,经济负担小,值得临床推广。

曾林[7](2020)在《针刀联合持续被动运动对兔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关节功能障碍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运用外科手术法建立兔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后模型,采用单纯针刀、单纯CPM以及针刀联合CPM干预,并建立模型组与空白组进行对照,观察家兔体重、患膝关节活动度、患膝关节直径(肿胀程度)、患膝关节关节液内炎性因子、膝周韧带组织形态学、纤维化程度以及韧带组织中MMP-13、TIMP-1含量的变化,验证单纯针刀、单纯CPM以及针刀联合CPM干预治疗兔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后关节粘连的有效性,探讨其中的作用机制,为针刀治疗本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30只6个月月龄健康普通级新西兰大白兔,在造模前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0只家兔选出6只为空白组,其余24只置于膝关节被动屈伸适应性训练3d,然后进行造模。造模成功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四组,分别为模型组(即SED组),针刀组,CPM组,针刀+CPM组。造模成功后SDE组无任何干预,针刀组于造模一周后,行针刀松解术治疗,每周1次,治疗4周,共4次,CPM组于造模后第1d开始进行干预,被动运动角度40°110°,针刀+CPM组结合针刀组和CPM组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各组家兔分别于术前及术后第7、14、21、28天进行体重监测、并于术前及术后第1、7、14、21、28天进行膝关节活动度和肿胀程度的测量。并在治疗结束及上述测量完成后,抽取五组家兔右膝关节关节液,然后采用空气栓塞法将其处死,取右膝关节内侧副韧带和外侧副韧带,用剪刀去除韧带周边结缔组织,标本采集后将每份标本剪成合适大小,置于中性固定液中固定,进行H&E染色,马松三色染色观察韧带组织的形态结构以及纤维化程度,最后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MMP-13、TIMP-1的表达量。结果1.除开空白组,其余四组家兔均在实验开始后第三周逐渐开始恢复体重,直至实验结束,这四组体重数据之间并无统计学意义,但是与空白组家兔体重具有统计学差异(n=6,p<0.01)。与空白组(n=6)相比,造模后被动最大屈曲角、被动最大伸长角、关节活动度明显降低或升高(p<0.01);与SED组(n=6)相比,干预14天后,CPM组(n=6)和针刀+CPM组(n=6)被动最大伸长角和关节活动度显着增加,被动最大屈曲角显着降低(p<0.05;p<0.01);干预第28天,针刀组(n=6)关节活动度较模型组明显改善(p<0.05),针刀+CPM组关节活动度较CPM组及针刀组明显增加(p<0.05)。与SED组相比(n=6),从干预第14天开始,其他组关节肿胀程度均有显着性升高(p<0.01)。与其他组相比,从干预的第21天开始针刀+CPM组(n=6)有显着性差异(p<0.01)。干预第28天,各组关节肿胀情况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2.膝关节液中IL-1β、IL-6以及TNF-α的表达水平在SED组家兔右膝关节中较空白组家兔右膝关节中显着增加(n=6,p<0.01)。膝关节液中IL-1β、IL-6以及TNF-α的表达水平在针刀组、CPM组家兔右膝关节中较SED组家兔右膝关节中显着减少(n=6,p<0.05)。针刀组与CPM组之间患膝(右膝)关节膝关节液中IL-1β、IL-6以及TNF-α的表达水平未见明显变化。针刀+CPM组明显降低患膝(右膝)关节膝关节液中IL-1β、IL-6以及TNF-α的表达水平,与SED组,CPM组和针刀组相比显着降低(n=6,p<0.01)。3.H&E染色和马松三色染色观察干预前后内侧副韧带和外侧副韧带的变化。H&E染色显示,造模后,兔内外侧副韧带均无干预,韧带纤维粗大、紊乱,韧带细胞肿胀,韧带细胞核变形,间质增宽,纤维化。治疗后上述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马松三色染色显示,兔内侧副韧带和外侧副韧带的弹性纤维(红色)在建模后明显减少,而胶原纤维(蓝色)明显增加。内侧副韧带较外侧副韧带严重。干预后,可以看到弹性纤维有不同程度的增加。4.与空白组(n=6)相比,SED组韧带标本中MMP-13表达水平显着升高,TIMP-1表达水平显着升高(n=6,p<0.01)。经针刀和CPM治疗后,针刀组、CPM组以及针刀+CPM组韧带组织中MMP-13和TIMP-1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SED组(n=6,p<0.01)。针刀组与CPM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针刀+CPM组、空白组和针刀组、CPM组之间在部分韧带组织中蛋白表达量存在显着性差异(n=6,p<0.05)。针刀+CPM组与空白组无显着性差异。结论1.针刀联合早期CPM治疗可明显改善造模后家兔的关节活动度以及关节肿胀程度,单纯的两种疗法也有效果,但是不如两种联合使用明显。2.针刀联合早期CPM治疗可明显降低模型家兔右膝关节中的炎症情况,单纯的两种疗法也有效果,但是不如两种联合使用明显。3.针刀联合早期CPM治疗可明显改善韧带组织的形态结构和纤维化程度,而其机制有可能是对周围韧带组织松解,刺激到某条机械刺激通路,以良性调节韧带组织中MMPs和TIMPs的含量,改善了膝周韧带的纤维化,以及调节关节内炎症因子的分泌,从而起到保护关节,恢复关节正常活动的作用。

殷岳杉[8](2020)在《电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及对滑膜Toll样受体表达的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发病率呈逐渐升高趋势,对KOA患者早期干预,降低关节置换类手术的发生率显得尤为重要。电针治疗KOA具有镇痛作用好、操作简便的优势,但其作用机理尚需从多角度进行探究。本研究从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两个方面探讨电针治疗KOA的临床疗效和作用机理。研究目的1.以经筋理论为指导确定穴位,观察电针对KOA患者疼痛、功能活动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同时测定膝关节周围屈伸肌肌力,综合分析电针对KOA的治疗效果。2.选择电针对兔KOA模型进行干预,观察各取材组织中细胞因子及基质金属蛋白酶含量及Toll样受体及其信号通路上主要元件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探讨电针对Toll受体信号通路上的主要元件在不同阶段KOA滑膜及软骨中表达的干预作用。研究方法1.临床研究1.1 治疗方案纳入轻中度KOA患者40例。随机分为电针组和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组。电针组:选取内膝眼、犊鼻、梁丘、血海、阳陵泉、阴陵泉、阿足穴。诸穴常规针刺,内膝眼、犊鼻穴斜刺,其余各穴直刺。得气后,选取内膝眼和犊鼻组,梁丘和血海一组,连接英迪牌电针仪,采用疏密波,留针25分钟。每周治疗3次,连续治疗4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口服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治疗,每次0.628g,每日3次,连续服用4周。1.2 观察指标及评价时点主要疗效指标:膝关节疼痛VAS评分,膝关节骨关节炎指数评分(WOMAC评分);等速肌力测试指标:峰力矩(PT)、总做功(TW)以及平均功率(AP);次要疗效指标:生活质量健康调查表评分(SF-36)。评价时点:以上疗效指标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三个时间节点进行记录。2.实验研究2.1 实验方案选取兔44只,随机分成6组,其中空白组4只,假手术组、模型1组、模型2组、电针1组、电针2组每组8只。用改良的Hulth法建立兔左膝关节KOA模型,采用电针对KOA模型兔进行干预。取穴:阳陵泉、阴陵泉、内膝眼、犊鼻、梁丘、血海,其中内膝眼、犊鼻斜刺,其余各穴直刺。内膝眼和犊鼻一组,梁丘和血海一组连接电针,每次20分钟,以模型动物患肢微微抖动为度,每周治疗3次,共治疗4周。干预结束后取材,模型1组、电针1组于造模后6周取材,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2组、电针2 组造模后8周取材。其中空白组双膝取材,其余各组左侧膝关节取材。2.2 检测指标实验一:通过对各组实验兔血清、关节液中IL-1β、IL-6、TNF-α、MMP1、MMP3、MMP13的含量检测,观察KOA兔血清及关节液中细胞因子及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情况;通过HE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各组KOA兔滑膜及软骨的形态学变化。实验二:采用Real-time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法,检测各组兔滑膜及软骨样品中TLR4、TLR2、NF-κB、MyD88、TRAF6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并对各组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1.临床研究1.1 膝关节疼痛VAS评分组内比较:电针组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电针组在治疗2周后与治疗4周后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CP<0.05),说明电针有较好的止痛作用。1.2 WOMAC指数评分组内比较: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与同组治疗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与治疗2周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前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2周后、4周后不同时间节点两组评分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疼痛、僵硬、躯体功能等不同维度进行比较,电针组均优于对照组。1.3 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分躯体健康:组内比较,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治疗4周后与治疗2周后相比(P<0.05)。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前评分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与相同时间节点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健康:组内比较,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比较(P<0.05);治疗4周后与治疗2周后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治疗前两组评分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两组之间比较电针组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1.4 等速肌力检测PT值比较:组内比较:电针组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屈伸肌群PT值分别与治疗前比较(P<0.05);对照组治疗2周后与治疗前比较(P<0.05),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前屈伸肌群PT值比较(P>0.05);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电针组伸肌群及屈肌群PT值均优于相同时间节点的对照组(P<0.05)。TW值比较:组内比较:电针组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屈伸肌群TW值与治疗前比较(P<0.05);对照组治疗2周后与治疗前比(P<0.05),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前屈伸肌群TW值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电针组屈伸肌群TW值均优于相同时间节点的对照组(P<0.05)。AP值比较:组内比较:电针组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屈伸肌群AP值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2周后与治疗前比(P<0.05),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前屈伸肌群AP值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电针组屈伸肌群AP值均优于相同时间节点的对照组(P<0.05)。2.实验研究实验一:Elisa检测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假手术组KOA兔血清及关节液中IL-1β、TNF-α、及IL-6及MMP1、MMP3及MMP13水平比较(P>0.05),可以排除手术干扰因素。两模型组血清及关节液中IL-1β、TNF-α及IL-6及MMP1、MMP3及MMP13水平明显高于两电针治疗组及假手术组(P<0.05)。滑膜病理变化:与空白组和假手术组相比两模型组滑膜组织充血,局灶性淋巴、单核和浆细胞炎性浸润明显;模型2组甚至出现滑膜增生、纤维化,毛细血管硬化受累。电针1组及电针2组滑膜增生及淋巴细胞浸润明显少于两模型组。关节软骨病理变化:与空白组及假手术组比较,两模型组软骨表面欠光滑,细胞排列欠规则,潮线完整性欠佳。模型2组甚至出现浅表溃疡,软骨厚度变薄,潮线前移、紊乱的现象;两电针组镜下观察轮廓欠清晰,细胞排列欠规则,潮线略紊乱,分层欠清,但总体表现优于模型组。实验二:Real Time PCR检测结果:滑膜中TLR4、NF-κB、MyD88、TLR2及TRAF6的mRNA表达水平比较:模型1组与模型2组mRNA表达水平显着高于假手术组及空白对照组(P<0.05);两电针组mRNA表达水平分别低于两模型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软骨中TLR4、NF-κB、MyD88、TLR2及TRAF6的mRNA表达水平比较:模型1组与模型2组mRNA表达水平显着高于假手术组及空白对照组(P<0.05);两电针组mRNA表达水平分别低于两模型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滑膜中的TLR4、NF-κB、MyD88、TLR2及TRAF6的蛋白表达比较:模型1组与模型2组的蛋白表达明显高于空白组及假手术组(P<0.05);两电针治疗组的蛋白表达水平比值均明显低于两模型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软骨中的TLR4、NF-κB、MyD88、TLR2及TRAF6的蛋白表达比较:模型1组与模型2组的蛋白表达明显高于空白组及假手术组(P<0.05);两电针治疗组的蛋白表达水平比值均明显低于两模型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论1.以经筋理论为指导选穴,电针治疗早中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可有效缓解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并有助于增强膝关节周围的屈伸肌肌力,提高患者生存质量。2.细胞因子水平及基质金属蛋白酶含量与KOA严重程度呈相关性,电针可以有效抑制血清及关节液中细胞因子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的水平,有助于控制关节炎症。3.Toll样受体的表达与KOA的严重程度存在相关性。电针可有效抑制TLRs/MyD88/NF-κB信号通路相关元件的mRNA及蛋白表达,提示针灸可能通过抑制这一炎症反应信号通路达到缓解关节炎症的作用。

李鹏宇[9](2020)在《SMOC2在膝骨关节炎患者中的表达及骨关节炎进程中的作用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累及肌肉骨骼系统,以关节软骨受损,发生病理性退变和继发性骨质增生为主要特征的退行性疾病。骨关节炎的发生源于力学和生物学因素共同作用下导致软骨细胞、细胞外软骨基质和软骨下骨质三者降解和合成平衡破坏。骨关节炎可累及全身各个关节,但以膝关节、手关节、髋关节居多。骨关节炎患者随病程进展可出现关节疼痛和功能受限,影响生活质量,严重者无法工作甚至导致残疾。根据发达国家统计显示,骨关节炎是除心血管疾病外,导致50岁以上男性人群失去工作能力的第二风险因素。失业会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导致更为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据流行病学家统计,2017年全球有超过3亿人受到了关节炎的侵扰。我国40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约为10-17%。关节软骨为透明软骨,主要由软骨细胞和细胞外软骨基质构成。软骨基质为关节软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维持软骨细胞外环境稳定、负责软骨生理功能和力学特性的物质构成基础。基质蛋白是软骨基质中的重要组分,可以与胶原结合,协助构建软骨中纤维支架网络,维持软骨的强度和稳定。此外,基质蛋白还可以作为配体与软骨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调节软骨细胞迁移、增殖、分化等一系列生理功能。目前研究发现在骨关节炎发生后,软骨基质蛋白可以通过调节软骨和滑膜中的信号通路从而影响炎症进程。SPARC(secreted protein acidic and rich in cysteine)家族蛋白最早是从骨骼中分离得到,又被称作骨粘连蛋白或BM-40蛋白,是目前研究最多的细胞外基质蛋白,在骨骼矿化、细胞与基质的相互作用和骨重塑等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SPARC家族成员之一的分泌性模块化钙结合蛋白—SMOC(SPARC related modular calcium-binding protein)包括 SMOC1 和 SMOC2 两个亚型。SMOC2 基因位于染色体6q27,在组织中广谱表达,并与骨骼发育息息相关。在胚胎期小鼠肢体中即可检测到Smoc2基因表达,并且在骨骺生长板中表达较高。SMOC2基因敲除的动物模型可出现颅面部骨骼发育异常。SMOC2基因突变的患者表现出小牙和少牙畸形。在骨祖细胞中,SMOC2的高表达可以抑制细胞的成骨分化和细胞外基质的矿化过程。本课题组在前期发现SMOC2基因突变还可导致患者出现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多发性骨骺发育不良(multiple epiphyseal dysplasia,MED),该遗传性骨病的标志性临床表现之一就是早发性骨关节炎。基于以上线索,我们推测在骨骼系统疾病,特别是骨关节炎的进展中,SMOC2可能发挥一定作用。软骨基质进行性降解是骨关节炎的标志性病理特征。胶原和蛋白多糖是基质的主要组成部分,可以被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和去整合素金属蛋白酶(a 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inase with thrombospondin motifs,ADAMTS)降解。在骨关节炎进展中,软骨细胞合成基质分子的能力受到抑制,MMP和ADAMTS表达增高,基质合成-降解平衡遭到破坏。炎性细胞因子白介素(interleukin,IL)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在骨关节炎的发生发展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它们能抑制基质分子的表达,同时刺激蛋白酶的分泌,诱导软骨细胞凋亡,并刺激其他炎症因子的合成,从而加剧软骨的破坏。有研究报道,软骨细胞在受到某些基质蛋白刺激后,胶原和蛋白聚糖的表达降低,炎症因子和蛋白酶表达升高,从而加速了骨关节炎的进展。NF-κB通路参与了包括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哮喘、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炎症和风湿性疾病的病理进程。在骨关节炎进展中,NF-κB不仅可以介导炎症因子、趋化因子、受体分子和蛋白酶等一系列促炎分子的表达,还可以调控软骨细胞增殖、凋亡的细胞周期进程,是骨关节炎药物治疗的重要靶点。有研究表明Smoc2基因敲除小鼠可以拮抗肺纤维化和肝脏脂肪变性进程中Nf-Kb激活的炎症反应,提示SMOC2可能通过激活NF-κB通路而调控炎症反应。SMOC2作为存在于关节软骨中的细胞基质蛋白,在骨骼发育和炎症反应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推测SMOC2可能参与了骨关节炎的发生发展进程。为此我们提出了以下问题:第一,SMOC2在骨关节炎患者中表达如何;第二,SMOC2在骨关节炎的病程中,是否参与了炎症进程及具体影响的分子机制。在本研究中,我们将对以上问题进行探索。研究目的1、检测SMOC2在骨关节炎软骨和正常软骨中的表达量,并探究软骨退变程度和SMOC2表达水平的关联性。2、检测SMOC2在不同人群体液中含量的差异,并探究血清中SMOC2的含量与软骨退变标志物及骨关节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3、探究SMOC2对软骨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以及在小鼠骨关节炎进程中所发挥的作用。研究方法及材料1、收集骨关节炎患者和正常人膝关节胫骨平台处软骨,提取总RNA进行实时定量PCR实验,对比骨关节炎软骨和正常软骨中SMOC2的mRNA表达量。同时对骨关节炎软骨组织包埋切片,进行HE及番红固绿染色,根据OARSI(Osteoarthritis Research Society International)评分对软骨退变进行分级。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不同分级软骨组织中SMOC2蛋白的表达,利用Image J分析组织SMOC2染色阳性程度。并分析SMOC2染色阳性程度和软骨退变OARSI分级是否具有相关性。2、收集骨关节炎患者和非退变性膝关节损伤(半月板、韧带损伤)患者的关节液,利用Elisa试剂盒检测,对比两者中SMOC2蛋白含量是否有差异。收集骨关节炎患者、非退变性膝关节损伤患者和正常体健人群的血清样本,检测不同人群血清中SMOC2蛋白含量。同时检测骨关节炎患者血清中软骨退变标志物和炎症因子的含量,并收集骨关节炎患者临床资料,将血清中SMOC2含量同临床症状评分和实验室指标做相关性分析。3、利用重组SMOC2蛋白(rhSMOC2)刺激原代小鼠软骨细胞,提取总RNA和蛋白质,采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软骨细胞受到SMOC2刺激后合成基质分子、炎症因子和金属蛋白酶的能力。同时通过Western blot实验检测rhSMOC2刺激后,人软骨细胞C28/I2和原代小鼠软骨细胞中NK-κB通路蛋白激活情况,并利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观察P65入核情况。4、对野生型C57BL/6小鼠进行膝关节半月板不稳定手术(Distablization of Medial Meniscus,DMM)造模,诱导小鼠骨关节炎发生,取小鼠膝关节包埋切片后,采用HE和番红固绿染色检测软骨退变,免疫组化检测Smoc2表达。同时向DMM造模后小鼠的关节腔内注射rhSMOC2后对膝关节切片进行HE和番红固绿染色,观察软骨的破坏情况,并利用免疫组化检测肥大软骨细胞标志物的表达情况。研究结果第一部分SMOC2在骨关节炎患者关节软骨及体液中的表达我们收集了 28例因骨关节炎行关节置换术的患者的胫骨平台软骨,作为骨关节炎软骨,3例因车祸而行股骨髁上截肢患者的胫骨平台处软骨,作为正常软骨对照。首先提取5例骨关节炎软骨及3例正常软骨的总RNA,检测SMOC2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SMOC2在骨关节炎软骨中的mRNA表达高于正常软骨。之后从31例软骨标本中分离得到共41例软骨骨块,脱钙包埋切片,染色后根据OARSI分级,将软骨退变程度分为GO到G4。ImageJ计算SMOC2在软骨中表达的相对阳性程度。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随软骨退变程度增加,SMOC2蛋白表达升高,两者呈正相关趋势(r=0.816,p<0.001)。提示SMOC2可能在骨关节炎疾病进展中发挥一定作用。我们收集了 10例因骨关节炎行关节置换术的患者的关节液及5例因半月板或韧带损伤行关节镜手术患者的关节液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骨关节炎患者的关节液中SMOC2含量明显高于关节镜手术患者,提示SMOC2在关节液中的含量可能随软骨受损情况加重而升高。进一步研究其在血液中表达情况。收集到38例骨关节炎患者血清(OA组),11例半月板或韧带损伤患者血清(Non-OA组),10例健康人群血清(Normal组)。Elisa结果显示,OA组与Non-OA组患者血清中SMOC2含量无明显差异,但两组数值均明显高于Normal组。同时收集OA组患者的其他临床及实验室指标,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OA组患者血清中SMOC2含量与软骨降解标志物COMP(r=0.328,p=0.045)、WOMAC骨关节炎指数(r=0.328,p=0.044)和VAS疼痛评分(r=0.366,p=0.024)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清COMP含量(p=0.003)和VAS评分(p=0.004)是血清SMOC2含量升高的相关因素。这一部分结果显示血清中SMOC2含量可能与患者的临床症状存在相关性,SMOC2可能是反应骨关节炎严重程度的潜在标志物。第二部分 SMOC2促进软骨细胞炎症发生和分解代谢从新生小鼠肋软骨中分离得到原代软骨细胞进行培养,以Oμg/m1、0.1μg/ml、1μg/ml、5μg/ml、25μg/ml、50μg/ml 浓度递增的 rhSMOC2 刺激 24h 后提取总 RNA和蛋白质,结果显示Ⅱ型胶原(Col2a1)和蛋白聚糖(Acan)的表达随rhSMOC2浓度增高而逐渐降低,软骨细胞合成基质分子的能力受到抑制。同时软骨细胞的炎症反应增强,炎症因子IL-1β、IL-6、iNos、Cox2、趋化因子Cc15和可以直接降解软骨基质中成分的蛋白酶Mmp3、Mmp13、Adamts4表达升高,且增高的程度呈现出对rhSMOC2刺激的浓度依赖性。IL-1β的抑制剂,IL-1ra表达受到SMOC2的抑制。SMOC2可以促进软骨降解和炎症反应。为研究SMOC2与炎症通路NF-κB通路的关系,以0μg/ml、0.1μg/ml、1μg/ml、25μg/ml浓度递增的rhSMOC2刺激人C28/I2软骨细胞系15min,30min和60min。结果显示P65磷酸化水平增高,NF-κB通路被激活。同样的激活效应在原代小鼠软骨细胞中也得到证实。进一步利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发现,以浓度为1μg/ml的rhSMOC2刺激6h后,C28/I2和原代小鼠软骨细胞中P65核转位增强。SMOC2可能通过激活NF-κB通路促进骨关节炎的炎症反应。第三部分SMOC2促进小鼠骨关节炎的进程对8周龄野生型C56BL/6雄性小鼠进行DMM手术诱导骨关节炎的发生,以施假手术SHAM组作为对照,每组各5只小鼠。术后8周时处死小鼠,取小鼠膝关节包埋切片,组织学分析显示DMM组小鼠膝关节出现明显骨关节炎表现,提示造模成功。且DMM组小鼠软骨和滑膜中Smoc2的表达高于SHAM组。随后为进一步在体内验证SMOC2的促炎作用,对DMM手术诱导后的小鼠进行关节腔内注射rhSMOC2,并设置术后注射PBS的小鼠为对照组,每组各5只小鼠。术后每周注射1次,4周后处死小鼠。组织学分析显示rhSMOC2注射组的小鼠,软骨破坏增强,且肥大软骨细胞标志物X型胶原(Col10a1)和Runx2表达增强。SMOC2可以促进DMM诱导的小鼠骨关节炎进程。研究结论1、SMOC2作为软骨基质蛋白的一员,在骨关节炎软骨中表达升高,且表达水平和软骨退变程度正相关,提示SMOC2可能促进骨关节炎进展。2、SMOC2在骨关节炎患者的关节液和血清中含量升高。SMOC2在血清中的含量和软骨损伤标志物COMP、WOMAC骨关节炎指数和VAS疼痛评分正相关,血清中SMOC2含量可能在骨关节的诊断和反应疾病进展程度方面具有临床意义。3、体外和体内实验的结果表明,SMOC2可以加剧软骨基质的降解和软骨细胞的炎症反应,具体机制可能与激活NF-κB介导的炎症通路有关。SMOC2为促进骨关节炎疾病进展的促炎分子。

苏盖[10](2020)在《骨关节炎关键基因的筛选与鉴定 ——生物信息学方法》文中提出目的:骨关节炎作为最常见的骨科疾病之一,长久以来一直威胁着人们的健康,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发展,这一问题更加突出。但骨关节炎的病因及分子机制一直未得到阐明。既往针对骨关节炎发病机制中,针对软骨的病变研究最为广泛,但针对滑膜及软骨下骨的发病因素研究却很少。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更加全面的探究骨关节炎发病的分子机制。方法:本研究从芯片数据库GEO数据库中下载了骨关节炎滑膜的测序样本GSE82107和软骨下骨的测序样本GSE51588。并利用GEO2R对两组样本进行了差异基因的筛选,用p<0.05和|log FC|>1作为差异显着、差异倍数2倍以上筛选条件。再将得到的差异基因通过Metascape网站进行GO分析和KEGG分析,对差异基因进行富集分析和功能注释。接着我们运用STRING在线工具分析对差异基因DEGs进行分析,构建了以差异基因为基础的PPI分子网络(protein 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PPI network),置信分数(confidence score)>0.4为有统计学意义;然后将STRING分析所得的PPI互作结果输入Cytoscape进行可视化,随后我们用MCODE(Molecular Complex Detection)插件对PPI网络中紧密连接的模块区域进行检测,参数设置如下:MCODE scores>5,degree cut-off=2,node score cut-off=0.2,Max depth=100以及k-score=2。我们根据Degree>10的原则运用Cyto Hubba筛选关键基因,并对这些基因的表达调控情况进行注释。betwweennes和bottleneck作为对Degree的补充指标,用来识别网络中的数据中心基因。最后将Degree>20的前10个基因作为关键基因,用GTEx数据库对基因表达的组织特异性进行调查。结果:用GEO2R对数据进行差异基因的分析,在GSE82107中共筛选出3805个差异基因,其中上调的基因689个,下调的基因3116个;在GSE51588中共筛选出2298个差异基因,其中上调的基因1390个,下调的基因908个,两个数据集重叠所得的基因共355个。GO分析和KEGG分析结果发现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NABA核心基质、骨化、结缔组织发育和发展性生长等生物过程和通路上。我们将MCODE鉴定出来的关键模块的功能运用metascape进行分析,发现主要富集在NABA核心基质、酗酒和Gα(i)信号事件。运用cytoscape中的cytohubba插件进行分析,共得到degree>10的关键基因38个,其中上调的基因共17个,下调的基因共15个,在两组标本里调控方向有差异的基因共6个。将Degree>18的前10个基因作为数据中心关键基因,其中最为显着的为FN1。GTEx数据库对基因表达的组织特异性进行调查发现FN1,MMP2,RUNX2,LUM,COL1A1,COL6A2在转化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具有较高的组织特异性。结论:本研究旨在提供一个更全面的角度去认识骨关节炎,并对滑膜和软骨下骨的DEGs进行了筛选,并鉴定了关键模块的功能与一些关键基因,这些都有可能成为对骨关节炎研究的新切入点。但这些都仍是数据层面的预测,仍需要通过大量的实验来进行验证。

二、基质金属蛋白酶-1在创伤性骨关节炎软骨及滑膜中的表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质金属蛋白酶-1在创伤性骨关节炎软骨及滑膜中的表达(论文提纲范文)

(1)基因芯片筛选骨性关节炎差异表达基因及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文章快速阅读:
文题释义:
0引言Introduction
1 对象和方法Subjects and methods
    1.1 设计
    1.2 时间及地点
    1.3 对象
    1.4 资料
    1.5 实验方法
        1.5.1 差异表达基因筛选
        1.5.2 差异表达基因的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和基因本体论富集分析
        1.5.3 免疫细胞浸润
        1.5.4 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构建和Degree值前10差异表达基因的获取
        1.5.5 WGCNA数据来源及数据预处理
        1.5.6共表达网络的构建和关键基因的获取
        1.5.7 目标基因
        1.5.8 PCR实验验证
    1.6 主要观察指标
    1.7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Results
    2.1 筛选的差异基因
    2.2 基因本体论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
    2.3 免疫浸润分析结果
    2.4 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和筛选出的Degree值前10的差异表达基因
    2.5 WGCNA相关性最高基因模块筛选结果
    2.6 交集基因的获取
    2.7 PCR检测验证结果
3 讨论Discussion

(2)SNX10在小鼠创伤性骨关节炎运动干预中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运动对创伤性骨关节炎小鼠膝关节软骨SNX10 的影响
    1 前言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3 实验结果
    4 分析与讨论
    5 小结
第二部分:SNX10 缺失在创伤性骨关节炎小鼠膝关节软骨损伤中的作用
    1 前言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3 实验结果
    4 分析与讨论
    5 小结
第三部分:机械牵张力刺激下SNX10 缺失对软骨细胞修复的作用
    1 前言
    2 实验(一)不同机械牵张时间对软骨细胞SNX10 及相关软骨代谢因子的影响
        2.1 实验材料与方法
        2.2 实验结果
    3 实验(二)机械牵张力刺激下SNX10 缺失对软骨细胞修复的作用
        3.1 实验材料与方法
        3.2 实验结果
    4 分析与讨论
    5 小结
全文总结
    1 主要结论
    2 研究意义及创新
    3 研究局限及展望
正文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3)miR-146b巨球蛋白α2M信号轴在骨关炎病理过程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骨关节炎
    1.2 关节结构和功能
        1.2.1 关节软骨
        1.2.2 滑膜
        1.2.3 滑膜液
        1.2.4 软骨下骨
    1.3 骨关节炎的病理改变
        1.3.1 关节软骨退化
        1.3.2 细胞凋亡
        1.3.3 自噬
        1.3.4 滑膜炎症
    1.4 MicroRNA的作用机制
        1.4.1 MicroRNA与骨关节炎
        1.4.2 MicroRNA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1.4.3 MicroRNA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1.5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巨球蛋白α2M在OA病理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及作用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材料
        2.2.2 方法
    2.3 实验结果
    2.4 讨论
第三章 miR146b靶向巨球蛋白α2M调控软骨细胞增殖及分解代谢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材料
        3.2.2 方法
    3.3 实验结果
    3.4 讨论
参考文献
博士研究生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4)淫羊藿苷防治髋臼骨折继发创伤性关节炎软骨退变的炎症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词表 (Abbreviation)
前言
    1.髋臼骨折的研究现状
    2.髋臼骨折继发PTOA的基础研究现状
    3.PTOA软骨退变的炎症机制研究进展
    4.淫羊藿苷治疗PTOA的机制研究进展
    5.中医“治未病”理论对髋臼骨折术后PTOA治疗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第一章 髋臼骨折术后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率研究
    1.研究方法
        1.1.患者检索策略
        1.2.患者纳入、排除标准
        1.3.患者PTOA评价标准与方法
        1.4.观察指标
        1.5.统计方法
    2.结果
        2.1.患者的特征资料
        2.2.患者的PTOA发生率
    3.讨论
        3.1.两组患者特征资料结果比较分析
        3.2.两组患者PTOA发生率结果分析
        3.3.祖国医学对髋臼骨折的认识
        3.4.现代研究对PTOA的认识及治疗概述
        3.5.祖国医学对PTOA病因病机的认识及治疗概述
        3.6.本研究的局限性
    4.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兔髋臼骨折继发创伤性关节炎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动物
        1.2.主要仪器与试剂
        1.3.分组与造模方法
        1.4.取材方法
        1.5.观察指标与检测方法
        1.6.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一般情况比较
        2.2.大体观比较
        2.3.X线表现及OA放射学半定量评分比较
        2.4.病理组织学表现及Mankin病理组织学评分比较
    3.讨论
        3.1.兔髋臼骨折继发PTOA模型的特点
        3.2.本章建立的PTOA模型与常见PTOA模型的比较
        3.3.兔较其他实验动物在髋臼骨折继发PTOA研究中的优势
        3.4.本章研究的局限性
    4.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淫羊藿苷防治兔髋臼骨折继发创伤性关节炎软骨退变的炎症机制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动物
        1.2.主要试剂与仪器
        1.3.分组与造模方法
        1.4.干预方法
        1.5.取材方法
        1.6.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1.7.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关节液或滑膜组织IL-1β、TNF-α 的含量
        2.2.关节滑膜组织NF-κB信号通路的表达水平
        2.3.关节软骨组织分解代谢标志物MMP-1、MMP-13 的蛋白与m RNA表达水平
        2.4.关节软骨组织合成代谢标志物Aggrecan、CollagenⅡ的蛋白与m RNA表达水平
        2.5.软骨细胞凋亡指数
        2.6.关节软骨组织形态学表现
    3.讨论
        3.1.中医“治未病”理论在髋臼骨折继发PTOA治疗的指导意义
        3.2.关节液及滑膜组织IL-1β、TNF-α 的含量比较结果分析
        3.3.关节滑膜组织中NF-κB信号通路的表达比较结果分析
        3.4.软骨组织分解代谢标志物MMP-1、MMP-13 的表达比较结果分析
        3.5.软骨组织合成代谢标志物Aggrecan、CollagenⅡ的表达比较结果分析
        3.6.软骨细胞凋亡指数比较结果分析
        3.7.关节软骨组织病理组织形态学表现比较结果分析
        3.8.各指标观测时间节点选择依据
        3.9.淫羊藿苷防治PTOA的潜在作用机制
        3.10.本研究的局限性与未来展望
    4.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淫羊藿苷对IL-1β 诱导的人软骨细胞炎症表型干预机制的体外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主要试剂与仪器
        1.2.人软骨细胞的复苏、培养、传代与鉴定方法
        1.3.ICA作用于HC-A的最佳浓度检测方法
        1.4.分组、造模与干预方法
        1.5.观察指标与检测方法
        1.6.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HC-A的鉴定
        2.2.ICA作用于HC-A的最佳浓度
        2.3.各组HC-A上清液炎症介质PGE-2、NO的含量比较
        2.4.各组HC-A NF-κB信号通路的表达水平比较
        2.5.各组HC-A分解代谢水平比较
        2.6.各组HC-A合成代谢水平比较
        2.7.各组HC-A凋亡水平比较
    3.讨论
        3.1.中医治未病理论指导下,ICA预处理对IL-1β 诱导的人软骨细胞炎症表型的影响
        3.2.ICA作用于HC-A的最佳浓度结果分析
        3.3.HC-A上清液的炎症介质PGE-2、NO含量比较结果分析
        3.4.HC-A NF-κB信号通路的表达比较结果分析
        3.5.HC-A代谢的表达比较结果分析
        3.6.HC-A凋亡水平比较结果分析
        3.7.本研究的局限性及未来研究的展望
    4.结论
    参考文献
结语
附录一 综述 创伤性关节炎的炎症机制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二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5)不同针灸方法对KOA模型大鼠损伤修复相关生物标志物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不同针灸方法干预膝骨关节炎现代研究进展
        引言
        1 针刺
        2 电针
        3 艾灸
        4 温针灸
        5 火针
        6 雷火灸
        7 针刀
        8 综合方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KOA软骨基质中金属蛋白酶与其抑制剂及炎性因子的研究进展
        引言
        1 Ⅱ型胶原蛋白类
        1.1 Ⅱ型胶原C末端肽
        2 基质金属蛋白酶
        2.1 MMP-1
        2.2 MMP-3
        3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MP)
        3.1 TIMP-1
        4 炎性因子
        4.1 白介素1-β
        5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不同针灸方法干预鹤顶、阳陵泉穴对KOA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与分组
        1.2 主要仪器与试剂
        2 模型制备
        3 干预方法
        3.1 正常组(N)
        3.2 模型组(M)
        3.3 手针组(S)
        3.4 电针组(D)
        3.5 温针组(W)
        4 行为学评价
        4.1 Lequesne MG评分
        4.2 机械刺激回缩阈值
        4.3 热刺激回缩潜伏期
        4.4 双足平衡差异实验
        5 统计学分析
        6 实验结果
        6.1 各组膝骨关节Lequesne MG评分结果
        6.2 各组大鼠机械刺激回缩阈值比较
        6.3 各组大鼠热刺激回缩潜伏期比较
        6.4 各组大鼠双足平衡差异比较
        7 实验结果分析
    实验二 不同针灸方法干预鹤顶、阳陵泉穴对KOA模型大鼠生物标志物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与分组
        1.2 主要仪器与试剂
        1.2.1 主要仪器
        1.2.2 主要试剂
        2 模型制备
        3 干预方法
        4 组织取材
        4.1 血清制备
        4.2 关节软骨制备
        5 观察指标与检测方法
        5.1 HE染色
        5.2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关节软骨MMP-1、MMP-3、TIMP-1
        5.3 ELISA法检测血清指标
        5.4 Western blot法检测关节软骨中MMP-1、MMP-3、TIMP-1蛋白表达
        6 统计学分析
        7 实验结果
        7.1 各组大鼠软骨组织HE染色形态比较
        7.2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
        7.3 ELISA法检测血清中MMP-1、MMP-3、TIMP-1、IL-1β、CTX-Ⅱ表达比较
        7.4 Western blot法检测软骨组织
        8 实验结果分析
        8.1 免疫组化染色检测阳性表达结果分析
        8.2 Western blot检验蛋白表达结果分析
        8.3 各组大鼠血清MMP-1、MMP-3、TIMP-1、IL-1β、CTX-Ⅱ表达比较结果分析
第三部分 讨论
    1 动物模型的选择依据
        1.1 手术诱发法
        1.2 传统Hulth法及Hulth改良法
        1.3 卵巢切除法
        1.4 药物诱发
        1.5 小结
    2 穴位选择依据
    3 指标依据
    4 不同针灸方法干预KOA的选择
        4.1 不同针灸方法对临床KOA的干预作用
        4.2 不同针灸方法对KOA机制的干预作用
    5 小结
        5.1 电针与手针疗效差异分析
        5.2 电针与温针疗效差异分析
结语
    1 结论
    2 本项研究创新点
    3 存在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附录

(6)自拟活血利水方对膝骨关节炎急性疼痛期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综述一 西医对膝骨关节炎的治疗进展
    1 发病因素
        1.1 年龄
        1.2 性别
        1.3 肥胖与超重
        1.4 损伤、磨损
        1.5 其他原因
    2 发病机制
        2.1 细胞因子
        2.2 免疫应答
        2.3 自由基
        2.4 生物力学
    3 临床表现
        3.1 临床症状
        3.2 影像学表现
    4 治疗方法
        4.1 健康教育与功能性锻炼
        4.2 药物治疗
        4.3 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对膝骨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1 祖国医学对膝骨关节炎病因病机认识
    2 祖国医学对膝骨关节炎分型认识
        2.1 气滞血瘀型
        2.2 寒湿痹阻型
        2.3 肝肾亏虚型
        2.4 气血虚弱型
    3 祖国医学对膝骨关节炎治疗研究
        3.1 中医内治法
        3.2 中医外治法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基线资料分析
        2.2 临床疗效分析
    3 讨论
        3.1 膝骨关节炎的中西医认识
        3.2 治疗方法的选择依据
        3.3 自拟活血利水方的组成及药物分析
        3.4 临床结果讨论分析
        3.5 展望与不足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7)针刀联合持续被动运动对兔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关节功能障碍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实验一 针刀联合持续被动运动对兔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关节活动度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检测指标
    4 结果
    5 讨论
实验二 针刀联合持续被动运动对兔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关节炎症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检测指标
    4 结果
    5 讨论
实验三 针刀联合持续被动运动对兔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内、外侧副韧带形态学及MMP-13、TIMP-1 含量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检测指标
    4 结果
    5 讨论
讨论
    1 祖国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2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3 中医经筋理论与针刀医学
    4 针刀治疗PTA的依据
    5 本研究特色、存在问题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文献综述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和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组织抑制剂的关系
        参考文献
附录二 实验造模图片
附录三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论文
致谢

(8)电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及对滑膜Toll样受体表达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研究现状
        1 针灸治疗
        2 选穴规律
        3 针灸治疗KOA机理研究
        4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二 KOA发病机制与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的相关性研究
        1 固有免疫应答与OA
        2 Toll样受体概述
        3 Toll样受体在OA中的表达
        4 Tol1样受体信号传导通路与OA治疗
        5 结语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电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前言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电针对实验性KOA模型兔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及病理形态学观察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数据处理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实验二 电针对实验性KOA模型兔滑膜Toll样受体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数据处理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的主要成果

(9)SMOC2在膝骨关节炎患者中的表达及骨关节炎进程中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SMOC2在骨关节炎患者关节软骨及体液中的表达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SMOC2促进软骨细胞炎症发生和分解代谢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三部分 SMOC2促进小鼠骨关节炎的进程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文献综述
    综述一 骨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综述二 SMOC家族基因的研究历史及现状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件
英文论文

(10)骨关节炎关键基因的筛选与鉴定 ——生物信息学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2 研究材料与方法
    2.1 芯片数据下载
    2.2 差异基因的筛选
    2.3 GO分析
    2.4 PPI蛋白-蛋白互作网络分析
    2.5 关键基因的鉴定与分析
3 结果
    3.1 差异基因的识别
    3.2 GO功能富集分析
    3.3 PPI蛋白互作网络的构建
    3.4 关键基因的分析
4 讨论
5 结论
图表
参考文献
附录
    本人简历
致谢
综述 骨关节炎模型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四、基质金属蛋白酶-1在创伤性骨关节炎软骨及滑膜中的表达(论文参考文献)

  • [1]基因芯片筛选骨性关节炎差异表达基因及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J]. 陈财,曾平,刘金富,钱晓芬,陆冠宇,熊波,陈莉华,黄悦.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2(12)
  • [2]SNX10在小鼠创伤性骨关节炎运动干预中的作用研究[D]. 王淼. 上海体育学院, 2021(09)
  • [3]miR-146b巨球蛋白α2M信号轴在骨关炎病理过程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柳鑫. 南方医科大学, 2021(02)
  • [4]淫羊藿苷防治髋臼骨折继发创伤性关节炎软骨退变的炎症机制研究[D]. 丰瑞兵.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不同针灸方法对KOA模型大鼠损伤修复相关生物标志物影响的研究[D]. 任菁钰.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
  • [6]自拟活血利水方对膝骨关节炎急性疼痛期的影响[D]. 马增威.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7]针刀联合持续被动运动对兔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关节功能障碍影响的实验研究[D]. 曾林.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0(11)
  • [8]电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及对滑膜Toll样受体表达的机制研究[D]. 殷岳杉.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9]SMOC2在膝骨关节炎患者中的表达及骨关节炎进程中的作用研究[D]. 李鹏宇. 山东大学, 2020(09)
  • [10]骨关节炎关键基因的筛选与鉴定 ——生物信息学方法[D]. 苏盖.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基质金属蛋白酶1在创伤性骨关节炎软骨和滑膜中的表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