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本教育视角下的小学语文导学案

论生本教育视角下的小学语文导学案

惠州市沥林镇中心小学516035

摘要生本教育理念和导学案学习模式是新课标背景下教育发展的两个重要转变,生本教育理念是导学案的依据,导学案是践行生本教育理念的载体。小学语文导学案能够通过改进教学模式、改进师生关系和提高教学效率践行生本教育理念。为此,应该通过课前、课上、课后的全面建构,使小学语文导学案在生本教育中成为现实。

关键词生本教育小学语文导学案

新版语文新课标中提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拉开了以生为本的教育新局面。在生本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导学案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学习模式对小学语文教育的改革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一、生本教育与导学案:小学语文教育的两个转向

一种教育理念的转向,必然伴随着其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模式、学习模式的转变。2011年版《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1],标志着小学语文教学理念及其教学模式的转向。一方面,在教学理念上,由传统的“师本教育”理念转向“生本教育”理念。生本教育指的是“在教育中,从把学生看作被动的接受者,转变到尊重学生,依靠学生,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人”,[2]它摒弃了师本教育的传统教学理念,是人的培养模式的根本改变。另一方面,在教学模式上,由传统的“教—学—做”单向度教学模式向导学案转变,导学案指是的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在新课标下,生本教育理念是导学案的依据,导学案是践行生本教育理念的载体。

二、小学语文导学案对践行生本教育理念的现实意义

生本教育理念是导学案的理论依据,实施小学语文导学案,对践行生本教育理念具有现实意义。

1.改进教学模式

“把课堂还给学生”是新课标对执教者的呼吁,即在课堂上教师应少“灌”而多导,学生要多问并多思,让每一个问题最终都能在学生自己的思考中得到解决。在小学阶段,学生对语文文本的学习更多是以来教师的教和导,而生本教育理念的基本要求是先做后学、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进而不教而教。导学案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找到自我、肯定自我,在课堂拓展中证实自己的能力,因而打破了传统的“先教再学、先学再做”的教学模式,提升了生本教育的价值。

2.改善师生关系

生本教育强调以生为本,高度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尤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之间教与学关系的重心从“教师教”向“学生学”转移,改善师生之间的过渡依赖。而实施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推进小学教师和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构建学习共同体。导学案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自学机会和语言文字的表达机会,帮助学生从“学会”转变为“会学”,帮助教师从“教会”转变为“会教”,优化了师生之间教学相长的关系。

3.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从主体转变为主导,以指导学生主动学习为主要任务,为学生设计出符合发展其规律的学习方案,将教材化繁为简,进行二次加工,编写出贯穿始终、教学一体、富有层次的导学案,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探究、点拨学生启愤,大大减少课堂沉默思考时间长而疏导时间不足的现象,提高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

三、小学语文导学案在生本教育中的实现路径

导学案是践行生本教育理念的载体,具体来说,小学生语文导学案在生本教育中的实现,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课前:生自学、师引导

小学生阅读以及感悟能力仍有待提高,其理解能力和生活经验仍不足以支撑他们直接解读教材,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前都需要做好导学案中的预习部分的设计,明确呈现学习目标,提示学生对文本预习的方向和侧重点,避免学生盲目阅读、低效预习,应注重自学语文方法的指导,使学生通过前置学习对教材初步了解,通过自主学习完成第一次教学,让学生逐步理解并最终掌握教材。

导学案的实施情况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完成,因此,可在学生课前自学的过程中通过合理的导学案设计适当辅导学生完成第一次文本教学,提出循序渐进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阅读、思考、探索,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学生在预习中遇到或者产生的疑难杂问教师要作好记录,让学生双脚走进课堂,头脑思考问题,使学生在语文知识的海洋扬起高帆。

2.课上:生探讨、师点拨

生本教育下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师生间单向的传导,向师生的平等交流和生生之间的合作探究转变。学生在语文课前进行了自主预习,对学案上的知识点即教材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这时要给足学生自由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切忌急于教学,教师适当指导学生围绕重点难点问题进行小组讨论,通过合作探究解决学习问题,构建良好的学习合作关系,尽情享受探索学习过程的乐趣。

在语文课堂中,展示小组研讨后的学习成果是颇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当学生出现了错误或偏颇的见解或者语言文字表达上不顺畅时,应引导学生自我矫正,给予思考性的点拨,切忌代替学生思考并解决问题。久而久之,导学案的合理设计加强了学生对思维及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了他们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实施学案导学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在讨论交流时,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紧扣教材文本、学案中的核心问题展开讨论交流,避免“热闹课堂”或形式主义,让导学案这片帆船在生本教育这片海洋中持久航行。

3.课后:生梳理、师评析

学生可依据学案和课堂交流对语文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在经历了小组讨论和教师的疏导启发之后,为了检验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对语文的认识水平,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检测评析,学生在评析后自我反思并归纳所学知识,使新旧知识点系统化,条理化。课后阶段教师应做好启发诱导,布置的作业要结合实际学情,注意基础通关、能力训练和拓展创新等阶梯式内容的安排,力求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允许他们根据学案的提示、安排以及自己在课堂上掌握的实际知识情况,把课堂学习继续下去,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延伸而不受局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几乎每篇课文都有“课后检测”,教师可针对这篇课文所涉及的创意练习、短文练习、读写结合布置多样性的作业,让学生趣味十足。这样,学生在整个学案导学的过程由始至终都保持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状态,使学案导学乘着生本教育的风浪顺利抵达彼岸,回归到语文教学的本真。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郭思乐.生本教育:人的培养模式的根本变革[J].人民教育,2012,(Z1):10-13.

标签:;  ;  ;  

论生本教育视角下的小学语文导学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