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有机磷酸酯(Organophosphate esters,OPEs)常作为一类重要的阻燃剂广泛用于建材、电子设备、交通运输工具及家具纺织品中。由于传统阻燃剂,如多溴联苯醚类(Brominated flame retardants,BFRs)在世界范围内逐渐被禁用,促使OPEs迅速取代BFRs,产量及消费量迅猛增加。OPEs多以物理添加而非化学键合的方式应用于各种材料中,极易从各种产品中释放进入环境,因而成为一类新型污染物。其中磷酸三苯酯(Triphenyl phosphate,TPhP)是一种常见且高产量的有机磷酸酯阻燃剂(Organophosphorus flame retardants,OPFRs)。TPhP相较于其他OPFRs而言具有更高的亲脂性,因而极易在底泥及生物体内富集。海洋作为陆源污染物的重要汇储库,多数陆源污染物随着江、河流入海洋。越来越多的研究报道在近海水体、海洋鱼类及远洋底泥中均检测到有较高浓度的TPhP。但迄今为止,关于TPhP对海洋生物的毒理研究却十分有限。为探究TPhP对海洋生物的毒性效应,本研究选择海洋模式物种——海洋青鳉鱼(Marine medaka,Oryzias melastigma)作为受试生物。海洋青鳉鱼具有个体小、世代周期短、产卵率高、胚胎对污染物敏感度高等特性而成为新兴的海洋模式物种,被广泛应用于海洋生态毒理研究中。本研究通过对海洋青鳉鱼进行亚慢性暴露及两个世代慢性暴露考察了TPhP对海洋青鳉鱼存活、发育、繁殖及代谢的影响,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在基因表达水平初步探究TPhP的致毒机理。并且,本研究综合得到的毒理数据对TPhP对海洋鱼类的影响进行初步的生态风险评估。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通过对海洋青鳉鱼胚胎进行为期20 d的亚慢性暴露得到胚胎发育期半数致死浓度(LC50)、最小有效应浓度(Lowest observable effect concentration,LOEC)及最大无效应浓度(No observed effect concentration,NOEC)分别为98.3、10及<10 μg/L。而通过全世代慢性暴露得到的慢性致死LOEC和NOEC分别为5和<5 μg/L。(2)两个世代慢性暴露结果表明TPhP对海洋青鳉鱼软骨/骨骼、心脏、肝脏发育及性别分化均有显著影响。在海洋青鳉鱼胚胎暴露时期,第一个世代(F0)第5天(5 dpf)的心率随着暴露浓度升高而增加,第8天(8 dpf)心率随着浓度的升高而呈现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趋势。在第二个世代(F1)时,5 dpf与8 dpf的心率均随着暴露浓度的升高而降低。新孵化出膜的仔鱼出现心包囊肿与胸鳍翻折的畸形效应,成鱼时期则出现脊柱弯曲及体长缩短,并且畸形率在两个世代中均随着暴露浓度的升高而增加。此外,成鱼肝体指数(HSI)在F0与F1世代中均随着暴露浓度的升高而降低。而在性别比例方面,TPhP导致成年雌鱼与雄鱼性别比例(F/M)随着暴露浓度的增加而升高。(3)30 d繁殖测试结果表明TPhP暴露对海洋青鳉鱼成鱼繁殖力造成显著影响。随着TPhP暴露浓度的升高,30d累计产卵量降低,而且30d产卵事件与单次产卵量均受到TPhP暴露的抑制。比较两个世代,F1代繁殖力受到的抑制比F0代更加显著。(4)两个世代慢性暴露表明TPhP在海洋青鲱鱼不同生长阶段及性别间的代谢与转化存在差异。总体表现为30 d幼鱼和成鱼对TPhP转化为DPhP的转化率(DPhP/TPhP)比仔鱼高出一个数量级,仔鱼又比胚胎高出一个数量级;且雌鱼对TPhP转化率高于雄鱼。两个世代全鱼及肝脏中的生物富集系数(BCF)也存在世代与性别差异。F0代全鱼BCF为3.88~18.43,F1代全鱼BCF为5.25~7.97,雄鱼BCF高于雌鱼;F0代成鱼肝脏中BCF为11.57~128.25,F1代肝脏BCF为336.78~516.16,雄鱼肝脏BCF也比雌鱼高。(5)TPhP导致海洋青鳉鱼软骨/骨骼发育相关基因Runx2、BMP2与BMP4表达上调,这可能是导致骨骼发育畸变的原因之一。另外,电子传递蛋白COX-2及CYP1A表达上调,可能是导致心脏发育异常的原因之一。VTG常作为类雌激素污染物暴露的生物指标,在雄性肝脏中表达显著上调,说明TPhP很可能是一种类雌激素干扰物。这一结果与雌雄比例上升、繁殖力下降共同说明了TPhP具有类雌激素效应,将影响鱼类的繁殖与发育。(6)综合考虑所获得毒理数据及目前的海洋环境浓度对TPhP进行初步风险评估,表明在目前环境浓度下TPhP对海洋鱼类暂时无显著风险。但随着使用量的迅速增加,TPhP的环境浓度可能进一步增加,TPhP对海洋鱼的毒害风险也可能增加,因此,需要进行持续观测与评估。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钟代银
导师: 史大林,洪海征
关键词: 磷酸三苯酯,海洋青鳉鱼,世代毒性,致毒机理,风险评估
来源: 厦门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生物学,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
单位: 厦门大学
分类号: X171.5
总页数: 119
文件大小: 7184K
下载量: 53
相关论文文献
- [1].阿卡狄亚童书馆给你讲述——生命的故事:诞生了!青鳉鱼[J]. 农村青少年科学探究 2015(11)
- [2].模式生物海洋青鳉鱼的视觉结构与功能发育[J].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2018(02)
- [3].肩负重任的小青鳉鱼[J]. 太空探索 2016(08)
- [4].海洋青鳉鱼专用型基因芯片的设计及其在生态毒理学上的应用研究[J]. 台湾海峡 2010(03)
- [5].濒临绝种青鳉鱼再现黄河陕西段[J]. 水产养殖 2014(03)
- [6].新兴海洋生态毒理学模式生物——海洋青鳉鱼(Oryzias melastigma)[J]. 生态毒理学报 2012(04)
- [7].海水模式种青鳉鱼(Oryzias melastigma)的胚胎发育观察[J]. 海洋与湖沼 2016(01)
- [8].茶多酚对苯并[a]芘致青鳉鱼后代发育畸形的拮抗作用[J]. 茶叶科学 2011(03)
- [9].北方城市污水再生处理工艺出水中青鳉鱼胚胎毒性变化研究[J]. 环境科学学报 2011(06)
- [10].过氧化氢、洋地黄皂苷对海洋青鳉鱼的致毒作用[J]. 海洋环境科学 2017(06)
- [11].Science[J]. 科学中国人 2015(25)
- [12].环境监测用青鳉鱼的胚胎发育研究[J]. 价值工程 2017(24)
- [13].鱼毒性微藻小定鞭藻对海洋青鳉鱼的急性致毒效应研究[J]. 海洋环境科学 2016(03)
- [14].环境监测用青鳉鱼的人工繁殖研究[J]. 价值工程 2016(31)
- [15].短期温度、盐度胁迫对海洋青鳉鱼(Oryziasmelastigma)摄食行为及抗氧化的影响[J]. 海洋与湖沼 2019(02)
- [16].纳米二氧化钛致日本青鳉鱼胚胎毒性效应特征[J]. 环境化学 2017(12)
- [17].新型环保“武器”为地球“减负”[J]. 发明与创新(综合版) 2009(02)
- [18].鱼类毒理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以海洋青鳉鱼和斑马鱼为例[J]. 海洋环境科学 2015(04)
- [19].基于机器视觉的鱼类行为特征提取与分析[J]. 生态毒理学报 2017(05)
- [20].年轻物种的粪便能延长寿命[J]. 科学大观园 2017(19)
- [21].三唑酮对青鳉鱼和大型溞不同测试终点的毒性效应评价[J]. 中国环境科学 2016(07)
- [22].日本利用遗传基因变异增加鱼肉量[J]. 水产养殖 2012(02)
- [23].水环境中重金属铜暴露下青鳉鱼的行为响应[J]. 生态毒理学报 2016(06)
- [24].海洋酸化对海水青鳉胚胎骨骼发育的影响[J]. 海洋学报 2015(12)
- [25].基于机器视觉的鱼类模式生物在线监测技术方法研究[J]. 生态毒理学报 2016(01)
- [26].青鳉鱼DBI基因全长cDNA的克隆与蛋白结构分析[J].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0(05)
- [27].实时定量RT-PCR方法检测雌二醇诱导原代培养青鳉鱼肝细胞的基因表达[J]. 环境科学学报 2008(12)
- [28].一种计量青鳉鱼胸鳍和尾鳍摆动频率和幅值的计算机视觉算法[J]. 生态毒理学报 2015(04)
- [29].海洋酸化对青鳉鱼(Oryzias melastigma)耳石形态和成分的影响[J]. 海洋环境科学 2018(02)
- [30].草甘膦对青鳉鱼卵黄蛋白原的诱导及其潜在分子机理[J]. 中国环境科学 20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