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当前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明确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原则遵循与使命担当,这需要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不断总结经验、凝聚共识、谋划未来,探索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原则;使命
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和繁荣程度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显现,也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一系列重要论断,这要求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必须适应新形势和新时代的发展,应有所作为,切实担负起历史使命。
一、当前哲学社会科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当前,虽然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也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学术原创力亟待提升。创新是学术的灵魂,是点亮学术研究的指明灯,也是学术研究得以生存并且不断发展的基本内在动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地加以坚持。”[1]近年来,很多人喜欢将西方学术思潮和理论奉为圭臬,有的人甚至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一些研究偏离了马克思主义立场,一些杂志只发表运用西方的概念、理论、模型和方法的文章。一些学术论坛上存在着用马克思主义来分析世界和中国的声音稀少,乃至“失声”的现象。面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需要在新领域、新材料、新观点、新方法等方面体现出创新性,特别是原创性。时代呼唤学术原创,要走出“学徒”状态、立足本土,用渊博的知识、超人的魄力、卓越的智慧去从事学术研究,激发出原创力,迸发出新思想,大胆突破,做出具有原创性研究。
2.服务社会的能力亟需加强。同自然科学研究一样,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价值在于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服务于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大众,产生实际的社会效果。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既要发挥好认知与解释社会现象、机理、规律等作用,也要提供政策建议、决策咨询、启发与引导民众等应用需求。特别是在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现象纷繁复杂、矛盾多发易发,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地发挥作用。但由于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周期长、成果转化慢等特点,其成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容易被忽视,无法像自然科学研究成果那样较快的实现转化并带来切实的物质利益。据统计,我国社科研究成果仅有5%-6%被转化,3%形成产业[2]。其成果如此低的转化率,是对国家科研资源的巨大浪费。
3.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不足。当前,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不完善,跟不上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在科研评价方面,标准比较单一,对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文学作品、艺术创作等成果的评价形式过于“一刀切”,而且,评价周期过短,重量轻质,造成科研人员的研究过程存在规避风险和短视的行为[3];在科研管理信息化方面,哲学社会科学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严重滞后,信息化工作仍停留在简单的相关数据收集、整理阶段,缺乏对信息、数据资源的深层次挖掘,难以满足大数据时代的高效科研管理与现代化学术服务的要求;在科研经费管理上,现行的经费管理制度缺乏弹性,经费不好使用且经费预算一旦通过审批,就难以调整,但在科研过程中存在较多的不确定性费用。而且,科研经费的报销也程序繁琐,耗费科研人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4]。
二、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原则
3.要突出“特”。即新时代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哲学社会科学的特色、风格、气派,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成熟的标志,是实力的象征,也是自信的体现。”[1]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过程中,曾出现照搬国外经验、滥用外国概念、一知半解等情况。一个民族和国家要想自信地屹立于世界,除了经济政治社会发展以外,学术自信和思想自立也是不可或缺,有时甚至是关键性的因素。这要求我们立足中国,放眼国外,彰显中国特色。要坚定文化自信,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国外哲学社会科学资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粗存真、取长补短、择善而从,构建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要实现这一目标,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坚持中国立场,要有大国情怀和使命担当,不能将西方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奉为圭臬,而要勇于提出主体性、原创性的理论观点,用中国话语表达中国理论,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使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拥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4.讲好中国故事,贡献好中国方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解读中国实践、构建中国理论上,我们应该最有发言权,但实际上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在国际上的声音还比较小,还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境地。”[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等不断发展,并逐步形成了适应时代要求和自己国情的中国发展模式,也为其它国家提供了快速发展的全新模式。新时代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加快提升哲学社会科学国际话语能力,讲好中国故事,努力向世界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对于那些涉及整个世界和人类发展的重大问题上,中国要有自己的声音和见解,并形成系统性、科学性、前瞻性的“中国话语”,提供来自中国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要支持我国的学术机构参与和构建国际性学术组织,支持国外学会、基金会、智库等研究中国问题或建立中国学术研究中心,推动海外中国学研究,增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国际影响力。
1.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准确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坚定信念。这需要不断拓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领域,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整体研究,防止出现马克思主义被肢解后的“碎片化”趋向。要吸收和借鉴当代中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最新成果,加强对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推进了党的理论创新,形成了新时代中国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紧跟时代步伐,紧紧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历史地位、指导意义等,深入、系统地阐述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观点,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新时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面对社会思想观念活跃、价值取向多元和各种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新形势,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而创新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加强顶层设计,注重体制机制创新。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一项极其繁重的系统性工程,需要通过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搭建好平台,配置好资源,统筹各方面力量协同推进,解决在学科体系、话语体系、原创能力、学术评价、管理制度、人才队伍和学风建设等方面还存在的问题。一要切实深化机制体制改革,把机制体制的创新作为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引擎,改变学术管理和学术评价的短视化、功利化导向,创新理念,破除障碍,使机制体制更加符合学者成长规律、学术发展规律。二要坚持质量第一的评价导向,坚持政治标准与学术标准相统一,不断完善评价标准,规范评价办法,构建评价体系,健全评价机构,客观、公正地评价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研究水平,以激发科研工作者潜心钻研、铸造精品。三要加大科研投入,创新科研经费分配、资助和管理体制,提高经费使用效率。同时,着力营造浓郁的学术科研氛围,为实现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大樱桃初果期树要通过平衡施肥、拉枝、刻芽、摘心、拿枝、喷生长延缓剂等措施,控制生长势,培养长果枝,逐步转化为中、短果枝和花束状果枝,使树体平稳过渡到结果期。结果期树要注重培养中、短果枝和花束状果枝,做到合理分布,立体结果,高产稳产。结果末期树要注重通过施肥和必要修剪维持树势,让结果枝继续保持结果能力。
三、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的使命担当
新时代催生新使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也需要与时俱进,也同样必须承担自己的使命。
2.要突出“新”。即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紧跟新时代,不断破解新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的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哲学社会科学是对时代特征的理论把握,是历史性实践的理论表现。如果对于时代的性质和变化,对于时代面临的问题,没有深切地理解和把握,我们的哲学社会科学就会变成脱离实际的形而上学,这与马克思主义是背道而驰的。社会发展中,新情况、新问题总是层出不穷的。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定要与时俱进,及时提出新思想,并运用好新理论、新方法、新论断,回应时代呼唤、社会关切、实践需求。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哲学社科研究的创新必须从问题开始,注重发现问题、筛选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研究当今社会的主要矛盾以及主要矛盾的变化。因此,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到当前中国伟大的社会主义实践中去,运用科学、准确、有效的研究方法,认真研究一系列重大而紧迫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发现事物本质,探寻其中规律,把握时代发展的脉络和走向。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推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2.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定要关注党和国家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努力揭示我国社会发展的大逻辑、大趋势。在新时代背景下,提高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应用性,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检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价值的重要标准。智力资源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宝贵的资源。随着国际形势不断变化和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类问题层出不穷,紧紧依靠过去的经验已不能完全解决现存的问题,党和政府迫切需要运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予以解决各类矛盾。这既给我国智库发展带了时代机遇,更为其赋予了时代使命。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建设,应抓住时代机遇,顺应时代要求,立足于中国,放眼世界,聚焦重大问题,服务国家战略,以新视角、新理论、新思想、新方法为国家建设和地方发展提供更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研究成果,为党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提供重要支撑。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企业有着不同的竞争状况和财务特征。对于初创期企业,外部投资者的关注重点是企业产品或技术的核心竞争力以及未来的发展空间,而此阶段的企业碳信息披露情况不会成为外部投资者关注的重点。据此,提出假设2。
3.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核心要义是用中国理论解决中国问题,就是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并充分体现继承性、民族性、原创性、时代性、系统性和专业性,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哲学社会科学对国家民族的兴衰都有重要影响,其作用不可低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哲学社会科学越发达,文明进步的可能空间就越大,它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体现。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使命,就是要提升国家发展的软实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新形势,如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软实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发挥作用。”[1]
第三个驱动是装备制造业和新经济发展。今年以来,传统行业用电低速增长的同时,新兴产业用电增速遥遥领先。前三季度,汽车制造业、金属制品业、计算机通信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用电增速均超10%。服务业中的数据中心等用电量大幅增长。
1.要突出“正”。即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坚持正确的方向。马克思主义是被实践反复证明了的具有科学性和真理性的科学理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1]。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就是要求我们开展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时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必须正确地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认识。我们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对马克思主义必须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先学一步,学深一步,学透一步,既要做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传承者、推动者,也要做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前沿阵地的布道者、宣讲者。要让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在任何研究领域中马克思主义不能被边缘化、虚泛化,更不能在学科、教材和论坛上出现“失语”“失踪”和“失声”的情况。
四、推进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路径
针对当前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和面临的新要求与新任务,需要总结经验、凝聚共识、谋划未来,不断探索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开拓创新。
4.要突出“实”。即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要以踏实的学风,深入基层,深入实地开展工作。深入基层是整个社科研究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脱离了这个环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了解基本国情,才能掌握最新变化,才能确定研究的重点与方向。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对认识中国现状、了解中国现状要怀揣一颗谦恭的心,特别是面对社会变迁中的突出矛盾与突出问题,如果不深入基层、深入民众,不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就不可能真实地反映人民群众诉求,及时回应社会舆情和群众关切,要从现实生活中获得可靠的事例、材料和数据,不断提高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现实性、针对性和建设性。同时,也必须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培养踏实的学风。当前,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低水平重复、粗制滥造、抄袭剽窃等现象层出不穷;学术腐败、学术不端、学术失范等行为也屡禁不止。学风建设任重而道远,具有艰巨性、紧迫性、长期性。这需要大力营造良好严谨求实、风清气正的学术生态。
2.增强马克思主义价值情怀,切实提高使命感和责任感。马克思主义情怀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应有的价值情怀,是我们学术研究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彰显马克思主义情怀,才能更好地肩负起自身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否则,就会导致思想混乱、价值迷失、信念动摇、误导人们,贻害民族和国家。要切实解决好研究者的价值立场问题,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要深刻地把握新形势下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地位与任务,切实肩负起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下的工作责任,体现中国立场和为人民做学问的价值取向,积极地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不断提升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研究、宣传普及和咨政服务的水平。
建设了中职观光农业经营专业数字化系统资源库,建成12门网络课程,并开发出了由观光农业服务为依托的前台、景点、餐饮、客房等12个主体项目的课程标准、配套电子教案、教学课件;300个教学案例;180个微课、200小时的教学视频,以上资源全部进入学校校园网,免费供区域其他职业学校和合作企业共享;形成了观光农业经营专业数字化资源库架构体系及主要内容,为其他学校同类专业教学资源库开发提供了依据。创新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与观光农业经营专业教学深度融合的“三环六步”案例教学新模式,已作为一种信息化教学新模式在学校及市内兄弟学校进行推广,在信息化教学改革中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满足读者需求,其实质是要求图书馆建立与读者之间的联系,随时了解读者的需求变化。比如,定期的读者反馈、与读者的交流活动,根据读者需求设计有针对性的阅读推广方案,必要时可以提供个性化的推广策略。完善读者需求调查及反馈系统有助于图书馆及时了解读者需求,推动品牌发展。
3.注重研究方式方法创新,做大做强学术传播平台。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对文科、理科、工科的知识都要有所了解和掌握,才能开拓视野,善用不同专业视角,做好研究。过去,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田野调查和采访,获得的数据数量和质量都十分有限。近年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把人类社会带入大数据时代,使人类获得了过去不可能获取的知识和充分的数据来源,这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特别是原创性、时代性研究成果的产出提供了支持。优秀的研究成果需要良好的传播平台。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和学术自信,做大做强一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术传播名优平台。我国的学术期刊、学术网站、学术数据库、出版社等要主动设置创新性议题,打造标志性概念,逐步将优秀的文章吸引到我们的刊物和平台上来。要敢于与国际上的大刊和出版社竞争,不断提高国际学术影响力,积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哲学社会科学高端学术传播平台,将学术研究、传播和评价的话语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恒生电子,同花顺,金证股份等国内的大型软件厂商在金融类软件系统领域投入很多资源进行设计和开发,在数据的交互、传输、存储等方面的架构设计和开发上较为周密和严格,而架构中的安全性设计,更是设计的重中之重,可见保障金融类软件系统的网络通信安全十分重要。
4.强化组织领导,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哲学社会科学是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方面,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中华民族长远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前途命运,而党的领导是抓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的根本保证。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既要抓好繁荣发展,也要抓好引导管理,不断优化科研布局,合理配置资源,统筹管理好重大研究规划、研究项目、资金分配和重要评价评奖活动、学术阵地等。然而,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归根到底还是靠人才,靠队伍。人才是第一宝贵资源,人才队伍建设应是哲学社会科学基础性的建设。既要加大政策支持和投入力度,更要深化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不断规范和完善职称评定、岗位聘用、收入分配等制度改革,激发人才创新创造的活力。同时,要明确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的政治标准、学术标准、社会服务标准,扎实构建思想家和理论家、学科带头人、中青年学术骨干等梯队衔接、堪当大任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体系,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多作贡献。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16-05-19(2).
[2] 孙士柱,邵通,金启文.构建社科成果快速转化的促进机制[J].经济导刊,2011(3).
[3] 龙海明. 社科研究成果的评价维度与执行机制[J].求索, 2015(9).
[4] 陈巧玲. 高校人文社科研究管理工作的困境与对策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9).
中图分类号:C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33X(2019)06-0141-04
收稿日期:2019-03-06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学科体系建构研究”(18AZD019)。
作者简介:陈强胜,男,中南民族大学副研究员、博士,主要研究高校管理。
(责任编辑 哈正利)
标签:哲学社会科学论文; 中国论文; 学术论文; 新时代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社会科学总论论文; 社会科学现状及发展论文;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6期论文;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学科体系建构研究”(18AZD019)论文; 中南民族大学科学研究发展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