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等离子波共振论文-孙晓明,曾捷,张倩昀,穆昊,周雅斌

表面等离子波共振论文-孙晓明,曾捷,张倩昀,穆昊,周雅斌

导读:本文包含了表面等离子波共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光纤光学,表面等离子体波共振,内置调制层,折射率

表面等离子波共振论文文献综述

孙晓明,曾捷,张倩昀,穆昊,周雅斌[1](2013)在《内置调制层型光纤表面等离子体波共振传感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一种基于内置调制层结构的光纤表面等离子体波共振(SPR)传感器。通过在金膜与纤芯的内侧增覆具有不同厚度和属性的光学透明薄膜作为内调制层,构成了性能独特的光电复合薄膜,起到调节倏逝波矢量和金膜表面等离子体振荡波矢量的双重作用,进而控制共振效应,为调节灵敏度提供依据。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方法对内置调制层结构光纤SPR共振激励模型属性进行数值仿真。在此基础上,研制了用于液体折射率测量的内置调制层型光纤SPR传感探针。实验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在1.335~1.392折射率范围内,随着待测液体折射率的增大,SPR共振光谱向长波方向偏移,且灵敏度达到2263.1nm/RIU,与基于纤芯-金膜-环境介质叁层结构的常规光纤SPR传感器相比提高一倍,能够更好地满足环境折射率检测的需求。(本文来源于《光学学报》期刊2013年01期)

付华,李立军,陈子春[2](2011)在《基于光表面等离子波共振的矿井瓦斯检测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矿井瓦斯检测中存在的问题,采用单芯光纤耦合的反射式光束偏转法检测技术,结合Ag/SnO2金属复合薄膜与瓦斯气体接触后发生气敏化学反应,将引起SnO2薄膜的折射率发生变化和等离子表面波共振角移动的性质,提出了一种新的瓦斯检测方法。该方法利用白光光源在覆有选择性气体吸附复合薄膜的表面激发表面等离子波,用单芯光纤耦合的反射式光束偏转法对所激发表面等离子波信息进行采集,并准确检测出环境中甲烷气体的体积分数;用最小二乘法对数据进行拟合,提高了检测精度。由仿真曲线证明,本瓦斯检测方法为瓦斯监测方法提供了一种新途径。(本文来源于《压电与声光》期刊2011年03期)

曾捷,梁大开,张晓丽,万艳,曾建民[3](2011)在《多通道光纤表面等离子体波共振传感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一种采用2×n型特种耦合器构建的多通道光纤表面等离子体波共振(SPR)传感器模型。应用空分复用原理和多层膜反射理论分析了SPR共振效应在若干光纤探针中连续被激励的基本原理。数值模拟和实验结果表明,研制的双通道光纤SPR探针能够达到与常规单通道探针相同的检测灵敏度。这种新型多通道传感模型的特点在于,各通道探针特性可根据待测检测目标进行选择替换,通道数目可以根据实际待测参量进行调节,并适用于对处于不同空间位置目标液体参量进行检测的情况。(本文来源于《仪器仪表学报》期刊2011年03期)

郭文婷,李秀丽,韦天新[4](2008)在《表面等离子体波共振技术应用于气体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简要介绍了表面等离子体波共振技术的基本原理,重点综述了该技术在气体检测研究中的应用。被检测的气体包括:常见的易燃易爆和有毒气体、有机气体及蒸气等。通过敏感膜材料的选择和优化、检测装置的改进、制膜方式和工艺条件、薄膜厚度的调整,来提高检测结果的灵敏度、选择性、可逆性、响应时间、脱附时间和重现性等重要参数。将表面等离子体波共振技术和其它技术联用可以在提高检测灵敏度的同时,实现对气体的远程监测。主要介绍了该技术和光纤技术的联用,此外还讨论了环境特别是湿度和温度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化学进展》期刊2008年01期)

胡耀明[5](2008)在《光纤表面等离子体波共振传感系统及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光纤SPR传感器是一种将光纤纤芯作为激发SPR效应基体的新型传感器。这种传感器不仅具有SPR高灵敏度的特点,而且发挥了光纤本身的诸多优点,如体积小及可远程遥测等,可推广应用于诸如基因突变检测、生物分子反应动力学测定、结构与活性研究和核酸研究以及工业废水废气监控等众多领域。首先,本文对光纤SPR传感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进行了研究,讨论了光纤探头芯径、探头长度,金属膜厚度等系统参数对光强反射率的影响,为基于反射光强度调制的光纤SPR传感器系统的研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其次,针对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及其强度调制原理,设计出一套基于共振光强度调制技术的光纤表面等离子体传感器系统,通过Labview直观的图形化界面对共振信号进行采集。利用此系统针对不同折射率的溶液进行测试,得到光强与折射率关系,为进一步扩展光纤SPR传感器的应用和仪器的小型化提供了参考。最后,根据共振波长随金属/溶液界面折射指数而变化,研制出一种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的光纤生物传感器。并且利用分子自组装技术将5’端巯基修饰的寡核苷酸固定在探头金膜表面。构建了可识别特定序列的光纤SPR核酸生物传感器,并将其用于寡核苷酸探针的杂交实验。(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08-01-01)

饶丰[6](2007)在《光纤表面等离子体波共振传感器理论和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是一种消失波引发金属表面的疏密电子振荡的电磁现象,利用该技术制成的传感器能够准确而灵敏地检测出传感器表面纳米级范围内折射率的改变.因而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和生命科学领域.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FO-SPR)传感器是一种将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与光纤完美结合的新型传感器,该传感器不但比棱镜式装置经济、轻盈,而且可实现多探头同时测量.已经成为国际传感器界的研究热点.目前,光纤表面等离子体波共振传感器的重要难题是如何获得较高的灵敏度和较长的使用寿命.本文的主要创新点是设计了新型的传感器结构,包括四层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和双金属包层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并分析了它们的传感特性,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新型的传感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些难题。本文主要内容如下:首先,讨论了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原理及激发条件,并从光学和电磁学的角度分析了表面等离子波的特性和激发的方法;其次,采用简化模型分析了由纤芯-金属膜-样品构成的传统叁层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得到了与文献实验一致的结果;设计了高折射率纤芯-过渡波导膜-金属膜-样品四层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提高了测量结果的精度和灵敏度,并改变了量程;设计了银金膜构成的双金属包层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能同时提供了较高的灵敏度与较长的传感器寿命。最后,总结了研究工作,指出今后可能的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江西师范大学》期刊2007-04-01)

曾捷,梁大开,曾振武,杜艳[7](2007)在《反射式光纤表面等离子体波共振传感器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一种基于表面等离子体波共振(SPR)光谱分析的折射率检测新方法。研究发现,表面等离子体波共振效应光谱特征的折射率灵敏度会随着液体性质变化而发生改变。根据折射率测量范围不同,分别选择共振波长和共振强度作为检测参量,实现理论折射率分辨力达到10~(-5)数量级以上。在理论分析和实验基础上,设计出一种基于共振光强检测的终端反射式光纤表面等离子体波共振效应传感系统,采用将传感信号和基准光信号的比值作为液体折射率变化的度量值。在1.3325~1.3991的折射率测量范围内,度量值与折射率之间呈现单调递减关系,线性相关系数为0.9983。通过定义耦合系数,还可实现对表面等离子体波共振效应效应强弱和变化趋势的评估。(本文来源于《光学学报》期刊2007年03期)

李秀丽,韦天新[8](2007)在《表面等离子体波共振与常规检测技术的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表面等离子体波共振(SPR)是被入射电磁波所激发、存在于金属和电介质界面上电荷密度振动的谐振波。SPR是一种消逝场光学成功应用的典范,它具有体积小、分辨率高、无需标记、抗电磁干扰能力强等特点。本文介绍了SPR与电化学方法(循环伏安法、溶出伏安法)、光学方法(荧光光谱、红外光谱)、质谱和石英晶体微天平等其它常规检测技术联用的研究进展,与其它常规方法联用能进一步提高分析能力,可弥补彼此的不足。本文还特别详细说明了部分电化学方法、干涉测量法与表面等离子体波共振联用的优势及不足。(本文来源于《化学进展》期刊2007年01期)

曾捷,梁大开,曹振新[9](2004)在《光纤表面等离子体波共振温度传感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液体折射率随温度变化而改变的特性 ,提出了一种基于表面等离子体波共振 (SPR)效应的新型光纤温度传感器 ,分析了表面等离子体波共振光纤探头感应环境温度变化的原理。对表面等离子体波共振探头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 ,并进行了相关实验 ,为实现高折射率液体介质的感温测试和扩大测温范围提供依据。通过自行设计的一套光纤温度传感测试系统 ,得到系统输出的表面等离子体波共振光谱信号随温度变化的特性曲线 ,并提出对共振波长和最小光强反射率进行实时双参数测量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 ,该测试系统具有结构简单、全光纤化、易远程测量等优点。(本文来源于《中国激光》期刊2004年07期)

曹振新,梁大开,郭明江[10](2002)在《利用表面等离子体波共振效应(SPRE)对角度与共振波长关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了Kretchmann模型的表面等离子体波共振效应 ,研究了共振波长对入射角变化的敏感性 ,从而为研制一种新的角度传感器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激光杂志》期刊2002年01期)

表面等离子波共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矿井瓦斯检测中存在的问题,采用单芯光纤耦合的反射式光束偏转法检测技术,结合Ag/SnO2金属复合薄膜与瓦斯气体接触后发生气敏化学反应,将引起SnO2薄膜的折射率发生变化和等离子表面波共振角移动的性质,提出了一种新的瓦斯检测方法。该方法利用白光光源在覆有选择性气体吸附复合薄膜的表面激发表面等离子波,用单芯光纤耦合的反射式光束偏转法对所激发表面等离子波信息进行采集,并准确检测出环境中甲烷气体的体积分数;用最小二乘法对数据进行拟合,提高了检测精度。由仿真曲线证明,本瓦斯检测方法为瓦斯监测方法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表面等离子波共振论文参考文献

[1].孙晓明,曾捷,张倩昀,穆昊,周雅斌.内置调制层型光纤表面等离子体波共振传感器研究[J].光学学报.2013

[2].付华,李立军,陈子春.基于光表面等离子波共振的矿井瓦斯检测技术研究[J].压电与声光.2011

[3].曾捷,梁大开,张晓丽,万艳,曾建民.多通道光纤表面等离子体波共振传感器研究[J].仪器仪表学报.2011

[4].郭文婷,李秀丽,韦天新.表面等离子体波共振技术应用于气体检测[J].化学进展.2008

[5].胡耀明.光纤表面等离子体波共振传感系统及应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

[6].饶丰.光纤表面等离子体波共振传感器理论和设计[D].江西师范大学.2007

[7].曾捷,梁大开,曾振武,杜艳.反射式光纤表面等离子体波共振传感器特性研究[J].光学学报.2007

[8].李秀丽,韦天新.表面等离子体波共振与常规检测技术的联用[J].化学进展.2007

[9].曾捷,梁大开,曹振新.光纤表面等离子体波共振温度传感器的研究[J].中国激光.2004

[10].曹振新,梁大开,郭明江.利用表面等离子体波共振效应(SPRE)对角度与共振波长关系的研究[J].激光杂志.2002

标签:;  ;  ;  ;  

表面等离子波共振论文-孙晓明,曾捷,张倩昀,穆昊,周雅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