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发射过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纵波,引信,过程,发射光谱,弹丸,声波,裂纹。
发射过程论文文献综述
徐世达,李元辉,刘建坡,杜万[1](2019)在《双轴加载下花岗岩破裂过程声发射b值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声发射定位技术开展了双轴加载条件下岩石破裂声发射b值变化规律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声发射率峰值对应的应力与峰值应力的比值k随着侧向应力的出现呈减小的趋势,侧向压力为0时,k值约为0.87;侧向压力为5~25MPa时,k值明显低于0.8。岩样声发射b值先随应力增大而增大,之后随应力增大而减小。随着侧向压力的增大,声发射b值峰值出现在较低应力区间,侧向压力为0时,轴向应力达到轴向峰值应力的80%,b值开始下降;侧向应力为5~25MPa时,b值峰值对应的轴向应力明显小于轴向峰值应力的80%,这是因为侧向应力使试样更早达到声发射率峰值,更早进入裂纹不稳定扩展阶段。研究成果对于理解双轴加载条件下岩石的破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期刊2019年12期)
雷经发,邬竞雄,刘涛,张冰琦[2](2019)在《Q235钢拉伸过程声发射能量谱与奇异性指数特征提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试样拉伸损伤过程声发射信号的变化规律,选取Q235钢试样开展轴向拉伸实验,并进行声发射信号的稳定连续采集。通过小波包分解与重构,提取声发射信号的小波包能量谱及信号幅值的奇异性指数特征。结果表明:信号能量在低频段较为集中,低频段中各频段能量占比随频段增加而降低,而高频段中则相反。随着损伤程度增加,高频能量占总能量比例不断减小,低频能量的总能量占比不断增加,奇异性指数不断下降。当拉伸速率增大时,高频能量在各拉伸损伤阶段的总能量占比不断下降,而低频能量占比和奇异性指数均升高。最后结合拉伸断口进行了宏、微观形貌特征分析。(本文来源于《机械科学与技术》期刊2019年12期)
丁鑫,肖晓春,吕祥锋,赵同彬,尹延春[3](2019)在《煤岩破裂过程声发射时-频信号特征与演化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掌握声发射信号时-频域特征及其与煤岩力学性质间的本质联系是利用该方法预测、预警煤岩失稳的基础。以具有不同夹矸和原始裂隙煤岩压缩破坏声发射监测试验为基础,引入小波变换方法,结合数字信号分析、岩石力学等相关理论深入分析煤岩破坏过程声发射时-频信号演化规律,构建了裂纹扩展释放弹性能引起应力波的振幅、频率力学表达。结果表明:受所含弱夹矸或裂隙增加影响煤岩强度、弹性模量降低,峰后软化特征明显,声发射存在由低幅振荡向高幅脉冲转化的信号激增点,强度越高,能量信号幅值显着提高、累积总能量越多,波形幅值增加,信号波形两相邻波峰间隔时间增长,夹杂的小幅振荡波越少;db5和sym2小波基函数分别与激增点、峰值点时域波形相似度最高,更适用于煤岩声发射信号研究;试验所用煤岩声发射信号主频带为0~70 kHz,煤岩强度越低信号频率分布越宽泛,随所受应力升高信号频带分布范围逐渐向主频移动。弹性模量和裂纹扩展速率共同确定了应力波振幅的变化范围,裂纹尺寸决定了振幅和频率的变化趋势,裂纹扩展速率是决定应力波频率的关键参量,进而3个参量共同影响声发射信号时-频特征。试验结果建立了裂纹表征参量与声发射信号频率、幅值的定性描述,为提高声发射信号监测准确性提供了理论基础,开展该理论的定量化应用是后续研究工作的重点。(本文来源于《煤炭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张艳博,张行,梁鹏,陈绍杰,孙林[4](2019)在《花岗岩破裂过程声发射横、纵波时频特征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开展花岗岩单轴压缩声发射监测实验,利用横、纵波两种类型传感器接收花岗岩破裂过程声发射信号,从声发射事件率、能率、主频和主频幅值方面,研究花岗岩破裂过程声发射横、纵波时频特征的异同点,探索岩石破裂过程不同模式声发射波形信息的特征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花岗岩破裂过程声发射纵波事件率在峰值载荷前出现明显声发射"平静期",而横波事件率"平静期"现象不明显;声发射横、纵波能率曲线形式一致,在临近峰值载荷时均出现陡升现象,但数值上纵波普遍高于横波。花岗岩破裂过程声发射纵波主频以低频(35~110 kHz)为主,数量占比达到96.4%,横波以高频(300~500kHz)为主,数量占比达到66.36%;对于纵波与横波,二者高幅值声发射信号均位于低频区间,意味着花岗岩破裂过程中高能量横、纵波声发射信号均表现出低频高幅值特征。研究结果扩展了对岩石破裂过程不同模式声发射特征的认识,进一步为建立基于声发射的岩石破裂预测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S2期)
吕旭滨,于江,秦拥军,姜思凡[5](2019)在《再生混凝土梁受弯破坏过程声发射的灰色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分析采用传统灰色理论对声发射事件数建立声发射灰色模型GM(1,1)的预测值相较于试验值较大、预测精度不高等问题,根据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为30%的再生混凝土梁在受弯破坏过程中的声发射现象,通过引入折减系数提高预测值的精度,并给出了折减系数在梁破坏全过程的表达式。通过和试验相验证,比较GM(1,1)灰色模型预测值与试验值,最终结果表明:折减系数与时间呈现较好的非线性关系,在起点处与终点处分别为折减系数的0. 5倍和3倍。根据上述特性得到修正后的灰色模型,其精度较传统模型有了很大的提高,利用该模型对材料受力过程中的声发射参数进行分析,进而实现对再生混凝土梁受弯破坏的判别及预测,对于今后预测材料损伤问题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9年28期)
孙爱琴,胡明明,华建兵,高阳,陈家骐[6](2019)在《砂岩单轴循环加卸载过程中声发射信号特征与时空演化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深入研究循环荷载作用下岩石内部微裂纹萌生、发展及贯通的时空演化规律,以砂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砂岩在单轴循环加卸载下的声发射试验。结果表明:借助不同方向的波速测试,可获得声波在岩石中的传播速度,为声发射定位提供合理的波速参数;通过合理布置传感器的位置,可准确定位破裂面的空间位置;加卸载过程中声发射事件数和能量呈现台阶状上升,表明声发射具有记忆效应;通过声发射事件空间定位与破坏岩样的对比,验证了两者的位置基本一致,表明声发射可有效获得岩石内部微裂纹发展的全过程。(本文来源于《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王涵煦[7](2019)在《火花放电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低合金钢过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创新,研究出了诸多的新材料,其中,铁基纳米晶合金就属于一种新材料,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对铁基纳米晶合金进行实际生产的过程中,需要对氮质量进行严格控制,经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可知,经过火花放电原子发射光谱法的应用,可以准确得到铁基纳米晶合金中的氮含量。不过,对于火花源原子发射光谱法,在具体分析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优先放电现象,该种方式在机理方面还不够系统,解释也不是十分全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本文通过分析火花放原子发射光谱方法测定低合金钢当中的Cr元素过程,阐述火花放电原子发射光谱方法中使用Minitab软件测定低合金钢过程能力的具体流程。(本文来源于《中国设备工程》期刊2019年17期)
谈艺干[8](2019)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分析钢材成分过程中的光谱干扰和消除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ICP-OES)分析技术的日臻完善,以及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的普及,由此,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分析技术在化学分析领域得到大量的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分析技术使得化学分析工作显得更为快速和准确,在化学分析中节省较多的人力和时间。但是,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分析技术相当明显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光谱干扰。研究了用电感耦合等离发射光谱分析钢材中光谱干扰的类型和排除方法。(本文来源于《当代化工》期刊2019年08期)
赵煜华,闫光虎,梁磊,刘毅,严文荣[9](2019)在《火炮发射过程中的弹丸过载测试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火炮发射过程中弹丸膛内过载测试方法的测试精度低、测试过程复杂且成本高昂等问题,提出了采用微波干涉仪的火炮发射过程弹丸膛内过载测试方法。该方法采用微波干涉仪对弹丸膛内运动的微波多普勒信号进行分析处理获得弹丸膛内过载。试验结果表明,该弹丸膛内过载测试方法精度较高,且成本低、测试过程简单,实现了无损测试,能有效获得弹丸发射过程中的过载性能数据,可以为引信及制导弹药的电子元器件抗过载设计提供更为准确和可靠的基础数据支撑,也为火炸药等的抗过载研究提供了加载测试技术手段。(本文来源于《探测与控制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孙伟,杨培源[10](2019)在《发射燃气扩散过程数值模拟及安全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发射燃气扩散过程及对附近安全的影响。方法以CFD方法建立发射阵地气体扩散数学模型,空间内的湍流采用RNG k-ε湍流模型,结合FLUENT软件,对某燃气发生器产生的有毒气体的扩散过程进行数值模拟。以氯气为标的物,计算不同风速、地形影响下氯气的扩散过程,分析风速、山地对氯气扩散速度、距离、覆盖范围、浓度变化的影响。结果山顶发射时,风速越大,氯气的扩散速度越快,覆盖范围越广,最大扩散距离为249 m;山底发射时,在相同风速下,氯气的扩散距离、扩散速度均小于山顶发射时,最大扩散距离为221 m。山地对氯气扩散的影响主要是减缓氯气团的运动速度,减小氯气的影响距离,在山地的迎风面与背风面氯气浓度较高。结论不同风速和起伏山地对氯气扩散会产生较大影响,采用该分析方法可以归纳出有毒气体扩散及影响范围的一般规律。(本文来源于《装备环境工程》期刊2019年07期)
发射过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明确试样拉伸损伤过程声发射信号的变化规律,选取Q235钢试样开展轴向拉伸实验,并进行声发射信号的稳定连续采集。通过小波包分解与重构,提取声发射信号的小波包能量谱及信号幅值的奇异性指数特征。结果表明:信号能量在低频段较为集中,低频段中各频段能量占比随频段增加而降低,而高频段中则相反。随着损伤程度增加,高频能量占总能量比例不断减小,低频能量的总能量占比不断增加,奇异性指数不断下降。当拉伸速率增大时,高频能量在各拉伸损伤阶段的总能量占比不断下降,而低频能量占比和奇异性指数均升高。最后结合拉伸断口进行了宏、微观形貌特征分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发射过程论文参考文献
[1].徐世达,李元辉,刘建坡,杜万.双轴加载下花岗岩破裂过程声发射b值特征研究[J].中国矿业.2019
[2].雷经发,邬竞雄,刘涛,张冰琦.Q235钢拉伸过程声发射能量谱与奇异性指数特征提取[J].机械科学与技术.2019
[3].丁鑫,肖晓春,吕祥锋,赵同彬,尹延春.煤岩破裂过程声发射时-频信号特征与演化机制[J].煤炭学报.2019
[4].张艳博,张行,梁鹏,陈绍杰,孙林.花岗岩破裂过程声发射横、纵波时频特征实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9
[5].吕旭滨,于江,秦拥军,姜思凡.再生混凝土梁受弯破坏过程声发射的灰色模型[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
[6].孙爱琴,胡明明,华建兵,高阳,陈家骐.砂岩单轴循环加卸载过程中声发射信号特征与时空演化规律[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7].王涵煦.火花放电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低合金钢过程研究[J].中国设备工程.2019
[8].谈艺干.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分析钢材成分过程中的光谱干扰和消除方法[J].当代化工.2019
[9].赵煜华,闫光虎,梁磊,刘毅,严文荣.火炮发射过程中的弹丸过载测试方法[J].探测与控制学报.2019
[10].孙伟,杨培源.发射燃气扩散过程数值模拟及安全性分析[J].装备环境工程.2019
论文知识图




![工作机制区域划分[82]](/uploads/article/2020/01/05/5b3edd2b2713aa40ecc1894a.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