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全自动托盘拆盘机构,包括固定在输送线上的基板,基板上表面安装有第一驱动件,第一驱动件与举升平台连接并带动举升平台上下移动;基板的下表面安装有第二驱动件,第二驱动件与底板连接并带动底板上下移动;底板上安装有两台第三驱动件,两台第三驱动件的活塞杆分别于支架连接并带动支架开合动作;支架上安装有支撑托盘用的支撑件,各驱动件动作配合支撑件对托盘上下移动、拆分。多个气缸组合使用,组合成三工位模式。拆盘机构从下部开始拆分,将垂直叠放在一起的托盘逐盘分开,并逐个输送到取料或者放料的位置上,期间不影响人工继续补充新的需要的托盘,可以实现不间断生产。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全自动托盘拆盘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在输送线上的基板,基板上表面安装有第一驱动件,第一驱动件与举升平台连接并带动举升平台上下移动;基板的下表面安装有第二驱动件,第二驱动件与底板连接并带动底板上下移动;底板上安装有两台第三驱动件,两台第三驱动件的活塞杆分别与支架连接并带动支架开合动作;支架上安装有支撑托盘用的支撑件,各驱动件动作配合支撑件对托盘上下移动、拆分。
设计方案
1.一种全自动托盘拆盘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在输送线上的基板,基板上表面安装有第一驱动件,第一驱动件与举升平台连接并带动举升平台上下移动;基板的下表面安装有第二驱动件,第二驱动件与底板连接并带动底板上下移动;底板上安装有两台第三驱动件,两台第三驱动件的活塞杆分别与支架连接并带动支架开合动作;支架上安装有支撑托盘用的支撑件,各驱动件动作配合支撑件对托盘上下移动、拆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托盘拆盘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为L型支撑件,固定安装在支架上部的内侧,L型支撑件的竖直部分固定在支架上,水平部分用于支撑托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托盘拆盘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为平板支撑件,水平固定安装在支架上部的内侧,平板支撑件用于支撑托盘。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一种全自动托盘拆盘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相对靠近、用于插入相邻两托盘间拆分托盘的一侧为尖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托盘拆盘机构,其特征在于,基板通过过渡架固定在输送线的型材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托盘拆盘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件、第二驱动件和第三驱动件分别为第一气缸、第二气缸和第三气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全自动托盘拆盘机构,其特征在于,举升平台包括两个位置,第一个位置为上升位置,第二个位置为下降位置,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伸出后,举升平台位于上升位置,当第一气缸的活塞杆收回后,举升平台位于下降位置;举升平台位于上升位置时,第二块托盘及以上的托盘落到举升平台上,举升平台位于下降位置时,第二块托盘及以上的托盘落到输送线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一种全自动托盘拆盘机构,其特征在于,举升平台通过第一导向杆稳定、导向,第一导向杆一端固定在举升平台底面,另一端与安装在基板上的第一直线轴承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全自动托盘拆盘机构,其特征在于,底板包括两个位置,第一个位置为下降位置,第二个位置为上升位置,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伸出后,底板位于下降位置,第二气缸的活塞杆收回后,底板位于上升位置;底板位于下降位置时,支撑件位于第一块托盘与第二块托盘之间,底板位于上升位置时,支撑件将第二块及以上的托盘托起,第一块托盘留在输送线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9所述的一种全自动托盘拆盘机构,其特征在于,底板通过第二导向杆稳定、导向,第二导向杆一端固定在底板的上表面,另一端与安装在基板上的第二直线轴承连接。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自动化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全自动托盘拆盘机构。
背景技术
在玻璃生产领域,经常使用托盘作为容器对玻璃进行暂存或者搬运。搬运中托盘都是多个叠在一起,而自动上下料时需要将托盘单独拆开并输送到需要的位置,可以针对每一个托盘进行抓放动作,并输送到后面的机构中,此过程就需要拆盘机构来进行。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全自动托盘拆盘机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该种全自动托盘拆盘机构,包括固定在输送线上的基板,基板上表面安装有第一驱动件,第一驱动件与举升平台连接并带动举升平台上下移动;基板的下表面安装有第二驱动件,第二驱动件与底板连接并带动底板上下移动;底板上安装有两台第三驱动件,两台第三驱动件的活塞杆分别与支架连接并带动支架开合动作;支架上安装有支撑托盘用的支撑件,各驱动件动作配合支撑件对托盘上下移动、拆分。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件为L型支撑件,固定安装在支架上部的内侧,L型支撑件的竖直部分固定在支架上,水平部分用于支撑托盘。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件为平板支撑件,水平固定安装在支架上部的内侧,平板支撑件用于支撑托盘。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件相对靠近、用于插入相邻两托盘间拆分托盘的一侧为尖端。
进一步地,基板通过过渡架固定在输送线的型材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件、第二驱动件和第三驱动件分别为第一气缸、第二气缸和第三气缸。
进一步地,举升平台包括两个位置,第一个位置为上升位置,第二个位置为下降位置,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伸出后,举升平台位于上升位置,当第一气缸的活塞杆收回后,举升平台位于下降位置;举升平台位于上升位置时,第二块托盘及以上的托盘落到举升平台上,举升平台位于下降位置时,第二块托盘及以上的托盘落到输送线上。
进一步地,举升平台通过第一导向杆稳定、导向,第一导向杆一端固定在举升平台底面,另一端与安装在基板上的第一直线轴承连接。
进一步地,底板包括两个位置,第一个位置为下降位置,第二个位置为上升位置,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伸出后,底板位于下降位置,第二气缸的活塞杆收回后,底板位于上升位置;底板位于下降位置时,支撑件位于第一块托盘与第二块托盘之间,底板位于上升位置时,支撑件将第二块及以上的托盘托起,第一块托盘留在输送线上。
进一步地,底板通过第二导向杆稳定、导向,第二导向杆一端固定在底板的上表面,另一端与安装在基板上的第二直线轴承连接。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多个气缸组合使用,组合成三工位模式。拆盘机构从下部开始拆分,将垂直叠放在一起的托盘逐盘分开,并逐个输送到取料或者放料的位置上,期间不影响人工继续补充新的需要的托盘,可以实现不间断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图1的主视图。
图4为图2的纵向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添加有输送线后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和原理进行详细说明,所举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5所示,设计一种拆盘结构,由中间顶升机构,两侧开合支架组成。
该机构的基板6通过四个过渡架9安装在输送线的型材15上。
中间顶升机构中的举升平台7安装在第一气缸5的活塞上,可以通过第一气缸5的伸缩控制举升平台7的上下移动。第一气缸5安装在基板6上,当气缸5伸出时,举升平台7处于上升位置,当第一气缸5收回时,举升平台7处于下降位置。举升平台7的四个角部分装有导向杆16,通过固定件2对导向杆 16进行固定。导向杆16穿过安装在基板6上的第一直线轴承17,对举升平台7起到稳定作用。
第二气缸14自身安装在基板6上。底板11安装在第二气缸14的活塞上,通过第二气缸14的伸缩控制底板11的上下移动,间接控制支撑件1的上下移动。当第二气缸14伸出时,底板11处于下降位置,当第二气缸14收回时,底板11处于上升位置。当底板11处于下降位置时,支撑件1的突出部分位于放置在输送线上的托盘8和托盘13之间。
两侧开合支架中的支撑件1安装在Y型的支架12的上方,Y型的支架12 的下侧与第三气缸3的活塞连接。第三气缸3固定在底板11上。两侧开合支架的结构左右对称,通过两侧的第三气缸3控制两侧Y型支架的开合,间接控制两侧的支撑件1的打开和闭合。当两侧的第三气缸3同时伸出时,支撑件1处于打开状态,当两侧的第三气缸3同时收回时,支撑件1处于闭合状态。
底板11的四个角的部分装有导向杆10,导向杆10穿过安装在基板6上的第二直线轴承4,对底板11起到稳定作用。
最下方的托盘定义为第一托盘13,从下方往上数的第二个托盘定义为第二托盘8。
支撑件1可以为L型支撑件,固定安装在支架上部的内侧,L型支撑件的竖直部分固定在支架上,水平部分用于支撑托盘。
或者支撑件1为平板支撑件,水平固定安装在支架上部的内侧,平板支撑件用于支撑托盘。
或者采用其他形式的支撑件形式,只要支撑件1可以方便支撑托起、脱离托盘即可。
支撑件1相对靠近、用于插入相邻两托盘间拆分托盘的一侧为尖端,方便支撑件插入两相邻托盘之间。
具体工作原理为:
准备拆盘时,将叠在一起的第一托盘13和第二托盘8以及第二托盘8以上的托盘放置到输送线的对应位置上,此时举升平台7处于下降位置,两侧的支撑件1处于打开状态,且底板11处于下降位置。
流程开始时,两侧第三气缸3收回,使支撑件1处于闭合状态,然后第二气缸14收回,使底板11上升,带动支撑件1上升。由于当底板11处于下降位置时,支撑件1的突起部分处于放置在输送线上的第二托盘8和第一托盘13 之间,因此当底板11上升到上升位置后,支撑件1会将第二托盘8及第二托盘 8上面的托盘全部托起,并将第一托盘13留在输送线上。
当第一托盘13输送走以后,举升平台7上升到上升位置,然后底板11下降到下降位置。设计举升平台7处于上升位置时的高度高于底板11处于下降位置时四个支撑件1的突起形成的平面,这样处于该状态时,第二托盘8会落到举升平台7上,高于支撑件1的突起部分,此时支撑件1并不对托盘8起支撑作用。
然后两侧的第三气缸3伸出,使两侧的支撑件1处于打开状态,然后举升平台7下降到下降位置,使第二托盘8及第二托盘8以上的托盘落到输送线上。
然后继续重复开始的动作,进行下一次拆盘。
文中关于气缸、导向杆及托盘的定义(第一气缸、第二气缸、第三气缸等) 只是为了区分不同部件。
上述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的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相关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扩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312238.6
申请日:2019-03-12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8(济南)
授权编号:CN209578682U
授权时间:20191105
主分类号:B23P 19/00
专利分类号:B23P19/00
范畴分类:26H;
申请人:济南翼菲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济南翼菲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50101 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科远路1658号星宇科技园1号厂房
发明人:王学伟;刘正浩;韩婧茹
第一发明人:王学伟
当前权利人:济南翼菲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马祥明
代理机构:37105
代理机构编号: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