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氢叶酸论文_周伟

导读:本文包含了二氢叶酸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叶酸,抑制剂,抗肿瘤,氧化氮,分枝,硝基,混合物。

二氢叶酸论文文献综述

周伟[1](2019)在《磁珠固定二氢叶酸还原酶指数富集筛选混合物中低丰度高亲和力配体》一文中研究指出筛选混合物库发现药物先导化合物较传统逐一合成纯化合物库再筛选具有显着成本和效率优势,前期建立了指数富集筛选混合物库新技术,为明确其筛选混合物库中低丰度药用级亲和力配体的适用性,本文以磁珠固定结核分枝杆菌二氢叶酸还原酶(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DHFR,MtDHFR)为药靶,建立了指数富集筛选混合物中低丰度MtDHFR高亲和力配体体系,并初步应用于组合合成及天然产物混合物中预期配体的筛选。表达靶蛋白Mt DHFR并Ni~(2+)-NTA磁珠固定化及表征;构建N端带6×His标签MtDHFR的表达质粒pET28a:dfrA,在E.coli BL21(DE3)中成功重组表达并进行酶学性质表征。利用6×His标签与Ni~(2+)-NTA磁珠螯合固定6×His-MtDHFR,发现Ni~(2+)-NTA磁珠对MtDHFR固定化容量为(93±12)mg/g磁珠(n=3),但固定酶活性保留不超过32%;进一步研究发现Ni~(2+)显着抑制酶活性,且EDTA与Ni~(2+)呈协同抑制效应,而Fe~(3+)无显着干扰。通常Ni~(2+)-NTA鳌合带6His标签酶复合物在pH 8.0及以上才能维持稳定;但6His-Mt DHFR在pH 8.0时保留的活性很低。因此,Ni~(2+)-NTA磁珠鳌合固定方案不适于固定化MtDHFR用于磁分离筛选配体混合物库。羧基磁珠固定化MtDHFR及表征。晶体结构(PDB code:4KNE)显示,Mt DHFR氨基酸序列仅有1个赖氨酸(Lys-53)及N端伯氨基,都远离活性位点,因此,可通过此氨基与磁珠表面活化羧基生成酰胺固定化。羧基磁珠固定化MtDHFR的容量为(8.6±0.6)mg/g磁珠(n=3),相对于游离酶活性,固定酶保留活性(87±4)%(n=3);游离和固定化MtDHFR在反应缓冲液中0℃保存16 h活性都无显着改变,但在25℃保存16 h,游离酶活性下降近60%,羧基磁珠固定化MtDHFR活性下降仅约35%,可见固定酶储存稳定性比游离酶显着提高,且MtDHFR羧基磁珠固定前后对抑制剂甲氨蝶呤(MTX)的IC_(50)无显着性差异(P>0.05)。因此,此羧基磁珠固定化MtDHFR方案满足配体混合物库中高亲和力配体的选择性指数富集与筛选要求。基于固定化Mt DHFR为靶指数富集筛选配体混合物体系建立及初步应用。以典型抑制剂MTX为母体设计合成不同亲和力的系列衍生物。通过人工混合构成含MTX约1%的模拟混合物,外加参考配体,构成筛选前样品。以羧基磁珠固定MtDHFR为靶,通过降低靶蛋白用量至配体平均结合率低于10%,并使配体混合物发生竞争结合而选择性富集高亲和力配体,以前一轮提取所得配体混合物用于后一轮的筛选前样品,连续两轮迭代筛选,验证了含量为1%的高亲和力配体MTX的指数富集效应。进一步以MTX和芳酸混合物与胺及醇混合物组合合成成分复杂的含有痕量残留MTX的混合物,应用此系统经过两轮迭代筛选,实现了痕量残留MTX的指数富集。以中药材姜黄提取物,适当稀释后外加痕量候选配体MTX和参考配体组成天然产物模拟混合物筛选前样品,同样经两轮筛选可实现选择性富集天然产物混合物中的高亲和力痕量MTX。综上所述,通过重组表达Mt DHFR并优化磁珠固定化方案,在模拟混合物验证了预期高亲和力配体的指数富集效应,并成功应用于组合合成混合物及天然混合物中含量低于1%亲和力为纳摩尔级配体的选择性富集筛选。由此明确了磁分离迭代指数富集筛选混合物中痕量纳摩尔级亲和力药用配体的适用性,进一步优化将有望用于从现有抗结核活性中草药中发现高亲和力先导配体。(本文来源于《重庆医科大学》期刊2019-05-01)

周伟,卢进鹏,李亚平,杨林玉,胡小蕾[2](2019)在《磁珠固定化结核分枝杆菌二氢叶酸还原酶及其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比较Ni~(2+)-NTA磁珠和羧基磁珠固定结核分枝杆菌二氢叶酸还原酶(Mycobacteriumtuberculosis dihydrofolate reductase,Mt DHFR),探索适合小分子配体混合物库筛选的Mt DHFR固定化方法。重组表达带6×His标签Mt DHFR,纯化后表征酶学性质,比较用Ni~(2+)-NTA磁珠和羧基磁珠固定化时相应固定化容量、保留活性、稳定性及对抑制剂响应。结果表明,Ni~(2+)-NTA磁珠对Mt DHFR固定化容量为(93±12)mg/g磁珠(n=3),但酶比活保留不超过32%,Ni~(2+)明显抑制酶活性,EDTA与Ni~(2+)呈协同抑制效应,Fe~(3+)无显着干扰。羧基磁珠活化固定Mt DHFR的容量(8.6±0.6) mg/g磁珠(n=3),固定化酶比活保留(87±4)%(n=3)。在含50 mmol/L KCl的100 mmol/L HEPES (pH 7.0)中,游离和固定化Mt DHFR在0℃保存16 h活性都无显着改变,但在25℃保存16 h,游离酶活性下降近60%而羧基磁珠固定化Mt DHFR活性下降仅35%。甲氨喋呤对游离Mt DHFR和固定化Mt DHFR的IC50无显着差异(P>0.05)。综上,Ni~(2+)-NTA磁珠不适合固定化Mt DHFR;羧基磁珠固定化Mt DHFR能保留活性、热稳定性及对抑制剂的响应,该固定化方法有望用于快速筛选其配体混合物库。(本文来源于《生物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肖健豪,王运良,李晓东,袁倩,张斯淼[3](2018)在《二氢叶酸还原酶启动子甲基化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叶酸代谢通路中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与脑梗死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解放军148医院2017年9月至2018年6月住院患者,采用病例对照方法,确诊脑梗死患者152例设为病例组,健康受试者152例为对照组,提取基因组DNA,以亚硫酸氢盐修饰后使用荧光定量甲基化特异性PCR(q MSP)测定引物区CG位点甲基化程度,并以甲基化参考百分比(PMR)描述甲基化水平。结果病例组患者DHFR基因甲基化程度显着低于对照组(z=3. 219,P=0. 001),进一步分析提示,主要在男性亚组中表现得更为显着(z=3. 716,P <0. 001); 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DHFR甲基化是脑梗死的一个保护因素[OR(95%CI)=0. 988(0. 979-0. 998),P=0. 015]。此外,病例组患者的甲基化水平与年龄呈正相关(r=0. 301,P <0. 001)。结论外周血DHFR启动子区低甲基化与脑梗死相关,其甲基化水平升高是脑梗死的一个保护因素,有可能成为脑梗死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本文来源于《军事医学》期刊2018年08期)

李丹,杨丽君,翁勤洁[4](2017)在《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二氢叶酸还原酶(dihydrofolate reductase,DHFR)是合成DNA的必需前体物胸腺嘧啶脱氧核苷(d TMP)的关键酶,在细胞增殖中起重要作用,是肿瘤治疗的重要靶点。抑制DHFR能够抑制d TMP的生物合成,进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或增殖,在临床上显示抗肿瘤的作用。近年来,该类药物的神经毒性极大限制了其临床广泛应用。基于此,本文对DHFR抑制剂药物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并介绍药物相应的神经毒副作用(药物剂量限制性不良反应),探讨DHFR抑制剂药物在肿瘤治疗中的发展现状及为临床合理用药减少神经毒性反应提供指导。(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期刊2017年10期)

胡竣航,李臣军,常桂英[5](2017)在《乌腺金丝桃醇溶物对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的最佳条件及抑菌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进一步研究乌腺金丝桃(Hypericum attenuatum)的药理活性机理,为开发利用长白山特色资源提供依据,探讨了乌腺金丝桃醇溶物对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抑制的最佳条件。通过建立DHFR酶反应体系,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酶活力,分别研究了乌腺金丝桃的根、茎、叶、花的醇溶物对二氢叶酸还原酶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4种醇溶物对二氢叶酸还原酶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花的醇溶物抑制作用最为明显,抑制率为30%,最佳作用温度为40℃,最佳作用pH为7.5,添加的最适二氢叶酸底物浓度为20μL 1×10~(-4) mol/L,最佳NADPH浓度为20μL 1×10~(-3) mol/L,最佳巯基乙醇浓度为50μL0.01mol/L,最佳酶用量为10μL。(本文来源于《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期刊2017年02期)

李状,张玮,王琪,阳志军,李力[6](2016)在《沉默二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对卵巢癌细胞体外生物学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与目的:二氢叶酸还原酶(dihydrofolate reductase,DHFR)在卵巢上皮癌铂类耐药细胞中高表达。该研究旨在探讨DHFR基因沉默对卵巢癌细胞体外生物学行为的影响,为卵巢癌铂类耐药的治疗奠定基础。方法:设计DHFR基因靶向的发夹状si RNA,筛选出最佳si RNA沉默片段,构建携带有目的基因的慢病毒载体细胞即转染组(DHFR-p GCSIL-SKOV3细胞)及阴性对照组细胞(p GCSIL-SKOV3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组细胞在不同的顺铂质量浓度(2.5、5.0、10.0和20.0μg/m L)下不同时间段(24、48及72 h)的凋亡情况以及IC_50顺铂质量浓度(4.4μg/m L)的周期变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不同顺铂质量浓度(2.5、5.0和7.5μg/m L)不同时间段(24和48 h)药物作用后3组细胞内的顺铂浓度。采用透射电镜观察IC_50顺铂质量浓度(4.4μg/m L)3种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将退火后的双链寡核苷酸片段连接到p GCSIL/GFP载体,测序结果正确。转染SKOV3细胞后,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鉴定干扰效果。在给药24、48和72 h后,DHFR-p GCSIL-SKOV3、p GCSIL-SKOV3及SKOV3叁组细胞的凋亡率随着顺铂质量浓度(2.5、5.0、10.0和20.0μg/m L)的上升而升高,DHFR-p GCSIL-SKOV3细胞给药48和72 h后的凋亡率明显高于p GCSIL-SKOV3及SKOV3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细胞在IC_50顺铂质量浓度(4.4μg/m L)给药24和48 h后,转染组G_0/G_1期细胞比例较阴性及空白对照组明显增多,G_2/M、S期则反之;而给药72 h后,3组细胞以G_2/M及S期为主,转染组低于阴性及空白对照组。采用高效液相法检测细胞内顺铂质量浓度时,转染组在2.5和5.0μg/m L顺铂质量浓度给药24和48 h后,其细胞内顺铂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转染组在7.5μg/m L顺铂质量浓度给药24 h后,其细胞内顺铂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细胞,在48 h后却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P=0.014)。未给药时,转染组细胞的微丝明显多于对照组,线粒体亦改变明显。IC_50(4.4μg/m L)给药24和48 h后3组细胞均未见微丝;而给药72 h后微丝明显增多,且排列紊乱。结论:成功构建携带DHFR基因的p GCSIL干扰慢病毒载体的卵巢癌细胞。通过对DHFR下调后耐药性能研究得知,DHFR的下调与经过铂类药物作用的体外卵巢癌细胞的药物耐药性有一定的联系,卵巢癌细胞中下调DHFR基因可以考虑作为多药耐药的逆转机制。(本文来源于《中国癌症杂志》期刊2016年04期)

李婧[7](2016)在《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来源的一氧化氮通过S-亚硝基化修饰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其降解》一文中研究指出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作为内皮细胞一氧化氮(NO)产生的主要来源,在多种心血管疾病中扮演重要角色。eNOS的功能受多种因子调控,其中四氢生物蝶呤(BH4)可通过维持eNOS偶联状态而促进其形成NO,而非解偶联状态下生成超氧阴离子,进而保护内皮生理功能。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作为生成四氢生物蝶呤(BH4)的主要蛋白酶,对内皮功能调控具有重要影响,然而eNOS对DHER是否具有调控作用及相关机制尚不清楚。(本文来源于《生理科学进展》期刊2016年01期)

张袁魁,陈简,詹晓平,徐赟,刘增路[8](2016)在《新型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的合成及生物活性测试》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氯乙腈和2-噻吩甲醛为原料,通过接合经缩合、环合、还原、硝化等步骤合成的两个关键中间体1c和2d,设计合成了两个新型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的衍生物3c和4b,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MS方法验证.采用噻唑蓝法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抗肿瘤活性测试,结果表明3c对筛选的5种肿瘤细胞株的抑制活性均比阳性对照药洛美曲索、甲氨蝶呤和培美曲塞强,4b对Hep-G2的抑制活性比阳性对照药洛美曲索、甲氨蝶呤和培美曲塞强,而且3c和4b对正常细胞株——人脐带内皮血管平滑肌细胞的抑制活性明显比甲氨蝶呤和培美曲塞弱.(本文来源于《有机化学》期刊2016年03期)

王建军,程传耀,周芳[9](2014)在《二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在耐甲氨蝶呤骨肉瘤细胞株的耐药机制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二氢叶酸还原酶(dihydrofolate reductase,DHFR)基因在耐甲氨蝶呤骨肉瘤细胞株的表达改变。方法选择骨肉瘤原代细胞株细胞株Saos-2与耐药细胞株Saos-2/MTX4.4,用RT-PCR方法半定量测定原代细胞株与耐药细胞株在DHFR基因表达改变。结果 Saos-2、Saos-2/MTX4.4细胞系RFC基因mRNA表达与内参基因对比分别为7.54±2.14、2.13±2.24,有统计学差别。结论耐药细胞株RFC基因表达下降可能是细胞株耐药的原因。(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4年03期)

胡鹏程[10](2014)在《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选择与酶固定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二氢叶酸还原酶(dihydrofolate reductase,EC1.5.1.3)是核酸代谢的关键酶,可将二氢叶酸催化生成四氢叶酸(DFFA),而四氢叶酸在嘌呤核苷酸代谢中参与了DNA、RNA的合成,所以该酶可促进细胞的裂解增殖。控制四氢叶酸的生成,成为治疗癌症药物的主要研究方向,二氢叶酸还原酶便成为抗癌药物的主要靶酶。本文运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进行了筛选并建立了固定化抗癌药物筛选体系。本论文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12种人工合成的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进行选择,通过数据比对CM2、BP1、BP7、CA9、BPF1、BPF2、HS11,7种抑制剂对应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8507、0.8109、0.9931、0.9671、0.95、0.9651、0.9434,且每个测量值分布具备较好的线性关系相较于另5种抑制剂:CI5、CI8、CI9、BPF3、TV9认为前者具备抑制作用。从人的肝脏中提取酶,将实验中筛选出的抑制剂作用于人二氢叶酸还原酶,观察发现BPF1、CA9在动物源酶和人源酶实验中相关系数都在0.9以上,分别为:0.9873、0.9640。但是CA9的抑制能力微弱,所以确定了BPF1为本论文选定的抑制剂。对二氢叶酸还原酶的固定化条件、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并对交联包埋和包埋交联两种固定化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包埋交联的固定化酶活性高,且在戊二醛浓度4%时活性最高,所以选则包埋交联法固定化二氢叶酸还原酶。利用BPF1构建抑制剂-固定化酶的体系,其决定系数为0.9523,证明该抑制剂可以有效的与固定化酶结合。为二氢叶酸还原酶成为一种新型的抗癌药物体外检测试剂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大学》期刊2014-06-01)

二氢叶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比较Ni~(2+)-NTA磁珠和羧基磁珠固定结核分枝杆菌二氢叶酸还原酶(Mycobacteriumtuberculosis dihydrofolate reductase,Mt DHFR),探索适合小分子配体混合物库筛选的Mt DHFR固定化方法。重组表达带6×His标签Mt DHFR,纯化后表征酶学性质,比较用Ni~(2+)-NTA磁珠和羧基磁珠固定化时相应固定化容量、保留活性、稳定性及对抑制剂响应。结果表明,Ni~(2+)-NTA磁珠对Mt DHFR固定化容量为(93±12)mg/g磁珠(n=3),但酶比活保留不超过32%,Ni~(2+)明显抑制酶活性,EDTA与Ni~(2+)呈协同抑制效应,Fe~(3+)无显着干扰。羧基磁珠活化固定Mt DHFR的容量(8.6±0.6) mg/g磁珠(n=3),固定化酶比活保留(87±4)%(n=3)。在含50 mmol/L KCl的100 mmol/L HEPES (pH 7.0)中,游离和固定化Mt DHFR在0℃保存16 h活性都无显着改变,但在25℃保存16 h,游离酶活性下降近60%而羧基磁珠固定化Mt DHFR活性下降仅35%。甲氨喋呤对游离Mt DHFR和固定化Mt DHFR的IC50无显着差异(P>0.05)。综上,Ni~(2+)-NTA磁珠不适合固定化Mt DHFR;羧基磁珠固定化Mt DHFR能保留活性、热稳定性及对抑制剂的响应,该固定化方法有望用于快速筛选其配体混合物库。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二氢叶酸论文参考文献

[1].周伟.磁珠固定二氢叶酸还原酶指数富集筛选混合物中低丰度高亲和力配体[D].重庆医科大学.2019

[2].周伟,卢进鹏,李亚平,杨林玉,胡小蕾.磁珠固定化结核分枝杆菌二氢叶酸还原酶及其表征[J].生物工程学报.2019

[3].肖健豪,王运良,李晓东,袁倩,张斯淼.二氢叶酸还原酶启动子甲基化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J].军事医学.2018

[4].李丹,杨丽君,翁勤洁.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7

[5].胡竣航,李臣军,常桂英.乌腺金丝桃醇溶物对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的最佳条件及抑菌效果[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7

[6].李状,张玮,王琪,阳志军,李力.沉默二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对卵巢癌细胞体外生物学行为的影响[J].中国癌症杂志.2016

[7].李婧.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来源的一氧化氮通过S-亚硝基化修饰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其降解[J].生理科学进展.2016

[8].张袁魁,陈简,詹晓平,徐赟,刘增路.新型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的合成及生物活性测试[J].有机化学.2016

[9].王建军,程传耀,周芳.二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在耐甲氨蝶呤骨肉瘤细胞株的耐药机制探讨[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

[10].胡鹏程.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选择与酶固定化[D].吉林农业大学.2014

论文知识图

被癌细胞MGC803内吞,内涵...人二氢叶酸还原酶叶酸复合物带...二氢叶酸还原酶晶体复合物结构...1 化合物对二氢叶酸还原酶的浓度...二氢叶酸还原酶、溶菌酶和细胞...1 人类二氢叶酸还原酶二级结构

标签:;  ;  ;  ;  ;  ;  ;  

二氢叶酸论文_周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