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现象学批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批评意识,日内瓦学派,萨特,阅读现象学
现象学批评论文文献综述
王金山[1](2016)在《乔治·布莱《批评意识》中现象学批评的主体意识考辨》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每种意义上讲,文学批评可以看作一种"主体运思"的过程,而"日内瓦学派"的现象学批评理论家乔治·布莱,在其《批评意识》中所倡导与实践的"阅读现象学",正是这种主体运思意识的集中体现。但从其对后期萨特的否定来看,布莱的批评理论与原则是"非历史"化的,这是其局限性。之所以被布莱否定,是因为萨特吸收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原则与维度"。这个维度,突破了日内瓦学派所倡导的"与作家生平、作品产生的实际历史情境等无关"的批评观念。(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5期)
吴宁宁[2](2015)在《技术中介经验的自身觉知——对伊德技术哲学的现象学批评》一文中研究指出技术中介理论的核心问题是刻画技术中介经验中的自身觉知,伊德的"准透明性"概念针对的是这一问题,其结构是"放大/缩小",强调技术物质性和感觉身体,但是伊德所述的自身觉知是一种对象式的自反觉知,并没有真正地说明前反思经验中的自身觉知。从梅洛-庞蒂身体现象学中知觉经验的实践意向性出发,可以阐发一种现象学视角下的技术中介,技术本身就意味着一种特定的实践任务规范,技术经验中的自身觉知指的是对主体与作为规范的技术本身之关系的意识。(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3期)
郝理[3](2014)在《现象学批评视域下的中学生文本误读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阅读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遭遇学生文本误读的情况。本文试从现象学批评这个视角来探析中学生的文本误读,以期能给我们的阅读教学提供一些启示。(本文来源于《文学教育(上)》期刊2014年06期)
于忠民[4](2013)在《现象学批评视域下的导演风格研究——论杜琪峰与他的“黑色电影”》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现象学的观点,电影的意义绝非只存于纯粹的视听文本之中,而是显现于影像的接受者对展示给他们的镜像所具有的"意识"之中,因此,现象学电影理论批评提倡直接面对这种"意识"的沉思,而不是仅仅如传统电影批评那样只关注镜像本身,在话语实践方面也展现出对影像这一能指的所指的无限可能性的盎然兴趣;而藉此现代诠释学视域来研究"黑色电影"这一外来概念在华语电影中的实践,并以导演杜琪峰为案,这在国内导演风格研究的方法、内容和被研究者的遴选上都是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尤其是对以往有关"黑色电影"风格与类型认知争论的澄清,现象学的研究方法具有启示性。(本文来源于《云南艺术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4期)
贾玮[5](2013)在《超克二元对立的知觉现象学批评展呈——以梅洛-庞蒂对于塞尚绘画的解读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法国哲学家梅洛-庞蒂对于"存在"的追问,最终受阻于这一"沉默经验"的难以言说。通过对于绘画,特别是以塞尚为代表的现代主义绘画的还原分析,庞蒂指出绘画能够展示"存在",即"世界肉身"的涌动与绽裂,由此我们深入了历史沉默的内里,"历史现象学"成为可能。(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4期)
王建文[6](2011)在《试论现象学批评的有效性——从伊格尔顿的批判出发》一文中研究指出胡塞尔的现象学批评方法,在价值和功能方面受到了英国文论家伊格尔顿猛烈地批判和质疑。对于伊格尔顿的这种态度,可以从现象学的本体论意义上予以重新审视,从文本解读和批评运用两个方面说明该批评作为一种批评方法的有效性,并进一步揭示出伊格尔顿的错误结论来自于其对现象学批评的误读及对文学社会性的坚持。(本文来源于《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3期)
王建文[7](2011)在《现象学批评,一个没有世界的脑袋》一文中研究指出胡塞尔的现象学批评方法,在其来源地合法性及应用的合理性方面受到了部分文学理论研究者的批判和质疑。本文从"现象"一词的词源意义着手来探讨现象学与文学之间的关系,揭示现象学意义下的文学的本质含义,并在此基础上阐明现象学方法用于文学研究和文学作品解读的可能性。(本文来源于《考试周刊》期刊2011年72期)
侯向群,吕俊[8](2008)在《让翻译研究回归生活世界——一个翻译研究的现象学批评》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现象学的角度指出叁种对待译学研究的不同态度:自然态度、科学态度和哲学态度。而这叁种态度分别对应着叁个不同的世界:生活世界、科学世界和哲学世界。结构主义语言学范式的译学研究属于科学主义的态度,而解构主义的译学研究属于哲学态度,它们均不是从生活世界的自然态度来看待翻译问题的。而翻译活动是生活世界中一种现实性活动,对它的研究也应回归到生活世界中来,以自然的态度看待它。作者还指出,引导译学研究回归生活世界的哲学应是实践哲学,尤其是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对译学研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翻译》期刊2008年03期)
谢永祥[9](2005)在《一个女性主义读本和一种现象学批评——对小说《突围表演》的文本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现象学和解释学的角度对残雪的长篇小说《突围表演》进行了解读,重点分析了小说中女性作为文化的他者是如何被男权世界建构出来的,并在小说的框架内对存在、他者以及我们的意识把握世界的方式叁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指出自我中心主义使人类无法摆脱意识谬误,突围是不可能成功的。(本文来源于《叁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05年S1期)
程远[10](2000)在《嫁接的清愁 折迭的幽怨——现象学批评视野中的《天净沙·秋思》》一文中研究指出波兰文艺批评家英伽登在其《文学艺术作品》一书中提出的以“文学作品四层次说”(字音层、意义单位、图示化层面和被再现客体 )为核心的现象学文学研究法构成了文学批评领域的一大独特景观。它的独特性表现在对传统文学模式的批判上 ,即反对从一些关于文学作品的定义 ((本文来源于《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期刊2000年11期)
现象学批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技术中介理论的核心问题是刻画技术中介经验中的自身觉知,伊德的"准透明性"概念针对的是这一问题,其结构是"放大/缩小",强调技术物质性和感觉身体,但是伊德所述的自身觉知是一种对象式的自反觉知,并没有真正地说明前反思经验中的自身觉知。从梅洛-庞蒂身体现象学中知觉经验的实践意向性出发,可以阐发一种现象学视角下的技术中介,技术本身就意味着一种特定的实践任务规范,技术经验中的自身觉知指的是对主体与作为规范的技术本身之关系的意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现象学批评论文参考文献
[1].王金山.乔治·布莱《批评意识》中现象学批评的主体意识考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
[2].吴宁宁.技术中介经验的自身觉知——对伊德技术哲学的现象学批评[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3].郝理.现象学批评视域下的中学生文本误读探析[J].文学教育(上).2014
[4].于忠民.现象学批评视域下的导演风格研究——论杜琪峰与他的“黑色电影”[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3
[5].贾玮.超克二元对立的知觉现象学批评展呈——以梅洛-庞蒂对于塞尚绘画的解读为例[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
[6].王建文.试论现象学批评的有效性——从伊格尔顿的批判出发[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
[7].王建文.现象学批评,一个没有世界的脑袋[J].考试周刊.2011
[8].侯向群,吕俊.让翻译研究回归生活世界——一个翻译研究的现象学批评[J].中国翻译.2008
[9].谢永祥.一个女性主义读本和一种现象学批评——对小说《突围表演》的文本分析[J].叁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
[10].程远.嫁接的清愁折迭的幽怨——现象学批评视野中的《天净沙·秋思》[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