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危机与危机干预

青少年心理危机与危机干预

一、青少年心理危机与危机干预(论文文献综述)

李思亚[1](2021)在《学生自杀事件后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实证研究及工作手册编制》文中研究说明心理危机是指个体面对强烈的生活刺激,个体的资源及应对方式无法解决时引发强烈心理失衡的状态。处于强烈失衡状态的个体,若未能及时发现并给予适当的干预措施,可能引发个体自杀危机,历年自杀统计数据显示,自杀已经成为我国15~34岁人群的首位死亡原因。尤其近几年校园自杀事件报道屡见不鲜,其负面影响较大,持续时间久,给学校及其成员带来持续性的伤害。而在应对学生自杀事件方面,我国的现状是预防和干预的理论探讨多,实践应用研究较少。为了帮助学校维持正常的管理与教学秩序,维护师生身心平衡发展,本文基于实践案例对学生自杀后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进行系统建构,编制《学生自杀事件后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手册》,为学校自杀事件心理学工作团队提供干预范式和工作指南。本文首先引入两则研究者所在心理学团队对云南省学生自杀事件后实施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的典型案例并进行分析。在对本团队的干预方式进行效果评估基础上,进行案例反思总结。进一步梳理国内外文献,整理相关理论,进而编制《学生自杀事件后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手册》。《手册》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自杀事件发生后学校各环节的运行机制、工作内容,以干预对象身心保护为目的干预措施,干预效果评估方法,及其他注意事项等,从学校、年级、班级、班主任、任课教师、学校心理老师、家长、学生等微观层面对应设计学生自杀事件后学校心理干预工作的主要任务和步骤。《手册》分为四个章节,涵盖了自杀事件危机干预的整个过程。本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在两则学生自杀事件后学校心理危机干预案例中,专业心理学团队采取的干预范式操作性强、干预效果良好。本研究针对此类危机事件编制的《学生自杀事件后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手册》可为心理学工作团队开展学生自杀事件后学校心理危机干预提供心理干预的实践范式。对该范式的干预流程总结如下:第一步,确定工作内容:成立危机干预小组,评估事件影响,制定干预计划。第二步,实施初步干预:发布官方通告,测评并反馈师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第三步,执行主要干预过程:干预受自杀事件影响的教师、学生、家长三个群体。第四步,评估干预效果。第五步,反思总结及其他注意事项。

付利娜[2](2021)在《心理与《道德与法治》学科融合预防初中学生自杀危机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杀行为具有极为严重的危害性,初中学生的自杀危机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学校是预防和干预初中学生自杀危机的重要场所,课程教学是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生命意识的主要手段之一。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是生命教育专题课程,对于预防初中学生的自杀危机有重要价值。笔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将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生命教育内容交叉融合,设计了预防初中学生自杀危机的专门课程,并结合个体心理咨询等干预策略,开展预防初中学生自杀危机的实践与研究。本研究主要分为两部分:研究一为初中学生自杀危机现状的调查,以根据调查结果开发设计心理与《道德与法治》学科融合的生命课程;研究二是通过教育实验检验学科融合的生命课程对于预防初中学生自杀危机的有效性。在研究一中,笔者调查了516名初中学生,自杀意念阳性检出率为17.5%,有明确自杀倾向、自杀企图、有过自杀行为的初中学生均有较高比例。其中性别为女性、对家庭氛围满意程度低、感觉学习压力大的初中学生自杀危机更为严重;生命价值观、生命意义感较为积极的初中学生呈现了较低的自杀危机水平。研究二运用笔者开发的学科融合的生命课程,对实验组的132名学生开展了累计八周的干预,并配合个体心理辅导等措施,预防学生的自杀危机;对照组的129名学生进行常规道德与法治《生命的思考》的课程教学。研究结论如下:第一,初中学生的自杀危机在性别这一变量上存在显着差异,女生的自杀危机显着高于男生;第二,家庭氛围、学习压力的主观感受对初中学生的自杀危机有显着影响;第三,初中学生的生命价值观、生命意义感与自杀意念存在显着负相关,通过培养学生积极的生命价值观、生命意义感可以降低自杀意念水平,预防自杀危机;第四,心理与《道德与法治》学科融合的生命课程,配合个体心理辅导等干预措施,能够显着降低初中学生自杀意念水平、提升生命价值观和生命意义感,进而缓解学生的自杀危机;第五,心理与《道德与法治》学科融合的生命课程,配合个体心理辅导等干预措施,对于预防初中学生自杀危机的效果优于常规《道德与法治》生命课程。

郭彤[3](2021)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中国社会变革的不断深化,以及东西方文化的交汇与碰撞,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社会竞争越发激烈。近年来,大学生自杀率逐年上升,逐渐成为社会热点,人们开始意识到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重要性。文章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包括选题缘由、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及创新点;第二部分是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相关概述,包括相关概念界定、相关理论基础以及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要性;第三部分是阐述当前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现状、探究该现状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第四部分提出建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对策。文章主要采取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谈话法和数理统计分析法。通过检索有关心理危机干预方面的学术论文等着作,精选并研究相关文献,从中探寻研究规律与思路,并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结合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心理学理论,探讨心理危机的预防措施和干预方案,旨在对高校危机干预体系及其运行机制提出有效建议,使其能够积极采取相应措施,进一步有针对性地构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最终有效地增强学生心理调节、社会适应和挫折承受能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塑造学生健全人格。

刘学兰[4](2020)在《新冠肺炎疫情下青少年心理危机的成因及干预》文中研究表明结合新冠肺炎疫情发生的背景,分析了青少年心理危机的表现与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干预对策。首先,简要阐述了疫情影响下青少年心理危机在情绪、认知、行为、生理四个方面的表现。其次,深入分析了青少年心理危机的成因,包括诱发事件和内部根源。诱发事件包括疫情以及因为疫情引起的各种变化、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等;内部根源包括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内在冲突和心理困境。重点分析了三个心理困境:高焦虑的环境与追求安全的本性、高控制的环境与独立自控的需求、高虚拟的环境与生命体验的追求,探讨了疫情对青少年心理困境的放大和加剧。最后,提出了新冠肺炎疫情下青少年心理危机的干预对策,包括心理危机的评估、心理危机的干预和心理危机的预防。

骆语辰[5](2020)在《育德育心品质对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的积极效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当今竞争激烈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栋梁,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德才兼备、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等有着良好心理素质的高水平人才。2018年7月中共教育部提出“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统一,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规范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更好地适应和满足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需求”。本文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德心共育教育理念等理论的指导下,在吸取前人对于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研究的基础上,深入探索育德获得品质和育心获得品质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积极效应,为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干预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本文采用“陕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大数据调查问卷”做抽样调查,采取美国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21.0工具以及结构方程模型(SEM)建模软件AMOS18.0工具对本文所需的调研数据做统计分析,对“育德获得品质——大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育心获得品质——性格优势,心理危机组和对照组”等多变量关系,做结构方程模型拟合和路径分析。通过分析陕西省社会科学界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6Z077)中抽取2017、2018年部分高校所发生的严重心理危机致死学生资料做“心理解剖”分析,探索育德因素与育心因素在心理危机中的中介作用。研究高校大学生育德获得品质(大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成长效应和育心获得品质(性格优势)成长效应,以及在生活应激诱发心理危机过程中的交互预防干预心理危机的中介效应,得出研究结论如下:(1)大学生心理危机发生的核心机制是其外部环境诱因和内在个体成因的交互作用。本文实证和个案所呈现的大学生所经受的压力和创伤等诱发因素,激活了其内在的思想信念空位等育德预警因素与性格优势缺失等育心预警因素,从而使其产生了心理危机倾向甚至心理危机结果。(2)大学生思想教育中核心素养缺失是其心理危机产生的育德预警因素和干预靶标。实证预测和个案分析证实,从思想政治教育来看,大学生拥有并实践人文情怀、珍爱生命、健全人格等核心素养,是其防止心理危机的育德保护因子;反之,这些育德因素的缺失则是其产生心理危机的危险因子。(3)大学生心理教育中性格优势缺失是其心理危机产生的育心预警因素和干预靶标。实证预测和个案分析证实,从心理健康教育来看,大学生习得并开发爱与被爱、责任心、自控力等性格优势,是其防止心理危机的育心保护因子;反之,这些育心因素的缺失则是其产生心理危机的危险因子。(4)防范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内因根据在于是其核心素养与性格优势的交互干预机制。经实证预测和个案证实,育德因素和育心因素相结合,如育德品质人文情怀与育心品质感恩之心的高度融合、育德品质珍爱生命与育心品质爱与被爱能力的息息相通、育德品质社会责任与育心品质责任心的共同担当、育德品质国家认同与育心品质理想信念的报国之行等,都是预防、控制和干预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育德育心相结合的加工机制。(5)育德品质和育心品质的缺失是心理危机的危险因子,拥有是防控心理危机的保护因子。因此,在大学生育德中培养此核心素养、在育心工作中培养此性格优势,可以有效地预控抑郁发作对心理危机的诱发。(6)大学生的性别、校别、年级等分类变量在育德品质核心素养与育心品质性格优势的交互作用共同预测和干预其心理危机中具有一定的调解作用。根据上述结论,本文也提出育德与育心防范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建议。目前对育德获得品质大学生核心素养与育心获得品质性格优势里的详细指标仍需要进行深入性探讨,对具体工作的研究要做进一步探索研究,对丰富积极心理学对心理危机干预研究有重要意义。

李靖怡[6](2020)在《小学生心理危机预防性干预课程设计 ——以沈阳市S小学五年级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7年,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强调坚持预防为主,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预防控制重大疾病。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爆发,给人们带来巨大的心理冲击,甚至会产生心理应激反应。由于小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还较为薄弱,更会有出现心理危机的风险。应对危机始于预防比事后补救更为积极高效,本研究通过小学生心理危机预防性干预课程的教学,引导小学生掌握必要的心理危机常识,正确认识和应对常见的心理危机事件,学会预防心理危机事件所带来的心理行为问题,将有助于实现健康中国行动以预防为主的战略目标。本研究基于心理危机干预的理论模式,首先运用《小学生应激性生活事件量表》对472名S小学五年级学生实施测量,从小学生心理危机源与心理应激水平的现状调查入手,分析了学期初和学期末小学生在家庭生活、同伴关系、师生关系、生活适应和学习适应五个心理危机源因子上的心理应激水平现状及差异情况,据此设计出小学生心理危机预防性干预课程。其次,根据预防性心理危机干预测评需要,运用《心理韧性量表》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对472名S小学五年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其心理韧性和应对方式现状,同时根据前测结果选取两个同质性班级分别作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再次,在实验班进行小学生心理危机预防性干预课程的实验教学,在对照班进行常规学校心理课程,通过实验前后的问卷调查,分析出小学生心理危机预防性干预课程能够显着提升与改善学生心理韧性和应对方式,验证了课程干预效果的假设。最后,为了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小学生心理危机预防性干预课程,通过研究者自编的小学生心理危机预防性干预课程评价与反馈问卷进行调查,结合学生、教师和家长三个角度的课程评价与反馈意见,提出了以下五项建议:(1)选择立足危机应对的课程目标;(2)设置深度逐层递进的课程主题;(3)制定贴近危机现实的课程内容;(4)采用强调危机情境的教学形式;(5)精选学生参与度高的教学方法。

余欣蓬[7](2020)在《我国青少年自杀干预的伦理思考》文中研究说明自杀是世界范围内敏感而又不可忽视的公共卫生及社会问题。我国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至本世纪初一直被划入全球高自杀率国家,其中青少年是自杀的高危人群。青少年自杀对自身及其家庭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根据国际经验,针对青少年的自杀干预措施是预防和避免悲剧的有效途径。综合国内机构和学者的自杀干预研究,发现在对策建议和技术方面的研究比较丰富,但伦理学视域的研究还比较少。本文立足我国青少年自杀干预现状,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通过对自杀未遂青年的访谈及案例分析,发现我国目前青少年自杀干预存在诸多问题,包括家庭干预能力有限、学校预防教育缺失、民间干预力量单薄、部门机构缺乏责任意识、以网络和热线为主的干预手段存在诸多局限、欠缺相应的预警评估和后续服务等。针对上述干预问题进行伦理思考,本文认为这些具体问题背后隐藏着认识局限。人们习惯于把“孩子自杀”归咎于本人和家庭有问题,受其困扰的家庭也总是在艰难中挣扎却不愿求助社会,青少年自杀尚未作为一个公共卫生问题进入社会各界的视野,因此建立责任意识是破解具体问题的出发点。在这一基本认识基础上,本文提出一些相对独立的见解。在干预青少年自杀的道德理由方面认为:积极有效的干预可以阻却青少年激情自杀,并在给予青少年及其家庭生命关怀的同时,向社会传递珍爱生命的道德责任。在干预青少年自杀的道德责任方面认为:家庭是青少年自杀干预的第一责任主体,医疗卫生及心理健康机构应当承担青少年自杀干预的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职能,社会组织是青少年自杀干预的优势主体,全社会都负有关爱青少年生命健康的道德责任;应当建立干预青少年自杀家庭有责、个人有责、国家有责、社会有责的责任意识,共同构筑国家政府为主导、多组织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青少年自杀干预体系。在青少年自杀干预行动准则方面,提出及时、可及、有效、合作、共情同理几项原则。在加强青少年自杀干预的行动对策方面,建议转变观念,牢固树立自杀干预的道德责任意识;普及生命和死亡教育,强化青少年健康人格塑造;在全社会宣传培训自杀干预基本知识和技能;建构合理公正的青少年自杀倾向评估及预警机制;构建多元主体合作干预、分工协作的工作格局等。期望本研究抛砖引玉,引起更多学者关注青少年自杀问题,并通过深化干预研究逐步改变我国高发和干预不力的现状。

陈日芬[8](2019)在《大学生心理危机筛查量表的编制与追踪研究》文中指出高校大学生群体作为高素质人群同时也是心理危机的高发群体,尤其当代的大学生面临更多的竞争和社会压力,高校的教育管理人员和心理健康服务中心需要借由心理测量等方式,有效筛查、鉴别出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高危和易感人群,进而通过建立完善的心理疏导机制、使得高校学生心理危机发生的概率降低、预防和减少危机事件的产生,保障高校学生的身心健康。本研究通过梳理前人的研究,以素质-压力模式为理论基础,结合历史文献梳理、开放式调查问卷、个别访谈和专家论证的结果,从理论出发构建了大学生心理危机筛查量表的维度框架。利用探索性因素分析修正心理危机的维度框架,再利用验证性因素分析验证维度构念的合理性。本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本研究编制的大学生心理危机筛查量表基本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经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同时验证了理论框架的合理性。2、大学生心理危机筛查量表包含六个因子:压力、自杀意念、焦虑、人际关系、自我价值、家庭联结。其中压力、自杀意念、焦虑是危险因素,人际关系、自我价值、家庭联结是保护因素。3、从总体上看,高校大学生的心理状况相对乐观,全体样本均值在Likert5级评分中处于中间,但约7.8%的受试者落入高危区间,需要进一步追踪评估干预。4、大学生心理危机得分的差异性分析具体表现如下:大学生心理危机得分在家庭氛围上的差异体现在冷淡的家庭氛围心理危机得分要分别显着高于平和和融洽的家庭氛围,平和和对抗的家庭氛围心理危机得分都分别显着高于融洽的家庭氛围;在家庭经济状况上的差异体现在贫困的家庭经济状况心理危机得分要分别显着高于一般和较好的家庭经济状况;在母亲教养方式上的差异体现在专制型的母亲教养方式心理危机得分要分别显着高于放任型的和权威型的母亲教养方式,在父亲教养方式上则无显着差异。

马璐[9](2019)在《政府主导下的重大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进入到重大突发事件多发期,冰冻灾害、地震灾害、飞机失事、煤矿坍塌、疫苗事故等频频发生。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全面普及,各种新媒体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信息传播手段越来越丰富,使得重大突发事件呈现扩散快速、影响深远等特点,同时还会影响人们的心理状态。那么从行政管理的角度出发,为政府主导的重大突发事件后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提供一套工作流程及具体的策略方法迫在眉睫。通过文献研究法等研究方法,针对重大突发事件的概念、分类及特征进行了研究,一般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会对公众的心理和行为两方面造成影响:在心理方面,公众会产生焦虑障碍、抑郁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在行为方面,公众会产生自杀行为、报复及攻击行为、打砸抢烧行为等。因此,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明确政府的主导地位,积极推进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是十分必要的。为了政府能够更加科学的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提出了心理危机干预的工作流程,包含三大环节,即:心理危机预防环节、心理危机应对环节和心理危机恢复环节。最后对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心理危机干预的薄弱点,提出了针对不同人群的心理干预策略,信息传播策略和长效保障策略。期待能够对重大突发事件后人们顺利渡过心理危机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周丽[10](2019)在《中学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现状研究 ——以Y中学为例》文中指出中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转折期,在这一时期,虽然中学生在生理上已经具备了作为成人的大部分功能,但心理上却仍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懵懂状态。近年来,不同主体的调研数据均显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呈下降趋势,并且存在心理问题者持续增多。目前,社会各界高度重视中学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提倡学校由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向服务模式转变,构建以学校为主体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本研究以Y初级中学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学者俞国良对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维度的划分,将Y中学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分为心理健康测评与档案管理系统、心理健康课程与教学系统、心理辅导与咨询服务系统以及心理疾病的预防与危机干预系统四个部分,通过对Y中学服务体系内部各组成系统进行调研,以了解中学现阶段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开展现状。笔者将个案研究法、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相结合,在Y中学三个年级中随机抽取315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Y中学部分师生和学生家长进行访谈,发现Y中学心理健康服务在开展中仍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例如:心理健康测评机制忽视学生心理发展的动态性;心理健康档案未实现数据化管理;毕业班心理健康课时数不足;学校心理辅导与咨询服务对象未包括教职工;心理危机预警及干预的制度不健全以及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内部各系统间未形成合力等。通过对Y中学现存问题进行原因分析,笔者认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学校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监管不到位、应试教育思想依旧根深蒂固以及学校领导的管理能力有限,这些客观上都阻碍Y中学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进一步完善。可见,Y中学作为在同类学校中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开展较为领先的学校,依然存在诸多不足。由个性见共性,在本研究的最后,笔者以Y中学为参照,在此基础上从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保障机制、优化体系内部各组成系统、促进系统间合力建设三个方面提出完善中学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思考与建议,以期为同类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工作提供借鉴。

二、青少年心理危机与危机干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青少年心理危机与危机干预(论文提纲范文)

(1)学生自杀事件后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实证研究及工作手册编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学校心理危机的概述
        一、心理危机的概述
        (一)心理危机的定义
        (二)心理危机的分类
        二、学校心理危机的概述
        (一)学校心理危机的定义
        (二)学校心理危机的分类
        (三)学校心理危机的影响因素
        (四)学校心理危机的结果
    第二节 校园自杀危机的概述
        一、自杀的概述
        (一)自杀的定义
        (二)自杀的分类
        二、校园自杀的概述
        (一)校园自杀的定义
        (二)校园自杀的特点
        (三)校园自杀的理论
    第三节 学校心理危机干预概述
        一、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的定义
        二、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的要素
        三、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的理论基础
        (一)心理危机观
        (二)危机干预理论
        (三)国外危机干预模式的理论
        四、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的相关研究
    第四节 已有研究的不足
第二章 研究构想
    第一节 问题提出
    第二节 研究思路
    第三节 研究意义
第三章 学生自杀事件后学校心理危机干预案例—分析——校外自杀事件
    第一节 案例背景
    第二节 危机干预过程
        一、干预准备
        (一)成立危机干预小组
        (二)干预目的
        (三)干预对象
        (四)干预形式
        (五)干预时间
        (六)干预地点
        二、干预流程
        (一)官方通告
        (二)干预准备阶段
        (三)干预阶段
        三、效果评估
        四、反思总结
        (一)有效的方面
        (二)不足的方面
        (三)需要改进的方面
        (四)《手册》编制的框架与内容
第四章 学生自杀事件后学校心理危机干预案例二分析——校内自杀事件
    第一节 案例背景
    第二节 危机干预内容
        一、干预准备
        (一)成立危机干预小组
        (二)干预目的
        (三)干预对象
        (四)干预形式
        二、干预流程——针对教师群体的干预
        (一)干预目的
        (二)干预对象
        (三)干预形式
        (四)干预时间
        (五)干预地点
        (六)干预流程
        三、干预流程——针对学生群体的干预
        (一)心理测评
        (二)团体辅导
        四、效果评估
        (一)针对教师群体的干预效果评估
        (二)针对学生群体的干预效果评估
        五、反思总结
        (一)有效的方面
        (二)不足的方面
        (三)《手册》编制的框架与内容
第五章 《学生自杀事件后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手册》的编制及内容结构概述
    第一节 《手册》的逻辑框架与编制过程
    第二节 《学生自杀事件后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手册》内容概述
        一、确定工作内容
        (一)成立危机干预小组
        (二)确定干预对象
        二、实施初步干预
        (一)官方通告
        (二)心理筛查
        (三)报告及反馈
        三、执行主要干预过程
        (一)针对学生群体的干预
        (二)针对教职工群体的干预
        (三)针对家长群体的干预
        四、评估干预效果
        (一)现场反馈
        (二)追踪回访
        (三)电话回访
        (四)量表前后测结果的差异分析
        五、反思总结与其他注意事项
        (一)反思总结
        (二)危机事件中突发事件的处理
        (三)工作痕迹保留
第六章 总结
    一、本研究的主要思路与成果
    二、研究的不足及对后续研究的展望
    三、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SAS】
    【SDS】
    【SIOSS】
    《辅导记录表》
    测评指导语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2)心理与《道德与法治》学科融合预防初中学生自杀危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自杀危机
        1.1.1 自杀危机的概念
        1.1.2 自杀危机的分类
    1.2 初中学生自杀危机
        1.2.1 初中学生自杀危机的现状及趋势
        1.2.2 初中学生自杀危机的影响因素
    1.3 初中学生自杀危机的预防及干预
        1.3.1 初中学生自杀危机预防及干预的现状
        1.3.2 以学校为基础的自杀危机预防和干预
    1.4 学科融合
        1.4.1 学科融合的概念及应用
        1.4.2 心理与思政教育的学科融合
    1.5 问题提出
    1.6 研究意义
        1.6.1 研究的理论意义
        1.6.2 研究的实际意义
    1.7 研究假设
    1.8 研究创新点
2 研究一 初中学生自杀危机的一般状况研究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内容
    2.3 研究方法
        2.3.1 研究对象
        2.3.2 研究工具
        2.3.3 研究过程
        2.3.4 数据处理
    2.4 研究结果
        2.4.1 初中学生自杀危机的现状
        2.4.2 初中学生自杀意念的性别差异
        2.4.3 家庭氛围满意度不同的初中学生自杀危机差异
        2.4.4 学习压力不同的初中学生自杀危机的差异
        2.4.5 初中学生自杀危机与各影响变量的关系研究
        2.4.6 初中学生自杀危机与各影响变量的回归分析
    2.5 分析与讨论
        2.5.1 初中学生自杀危机的现状分析
        2.5.2 初中学生自杀危机的性别差异分析
        2.5.3 家庭氛围满意度不同的初中学生自杀危机的差异
        2.5.4 学习压力不同的初中学生自杀危机的差异
        2.5.5 初中学生自杀危机与各影响变量的关系
3 研究二 学科融合的生命课程预防初中学生自杀危机的干预研究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方法
        3.2.1 研究对象
        3.2.2 研究工具
    3.3 研究过程
        3.3.1 研究准备
        3.3.2 实验干预过程
        3.3.3 融合课程的基本设计思路及典型课例
        3.3.4 实验组自杀危机个体干预案例及分析
        3.3.5 后测
    3.4 学科融合的生命课程预防自杀危机的干预结果分析
        3.4.1 实验组与对照组干预前自杀危机前测数据比较
        3.4.2 对照组初中学生自杀危机的前后测差异检验
        3.4.3 实验组初中学生自杀危机前后测差异检验
        3.4.4 实验组与对照组干预后自杀危机的变化比较
    3.5 讨论
        3.5.1 预防初中学生自杀危机干预研究的效果
        3.5.2 初中学生自杀危机个体心理干预程序
    3.6 结论
4 结论
    4.1 研究结论
    4.2 建议
        4.2.1 学校应高度重视初中学生自杀危机预防工作
        4.2.2 教育者需要更为关注自杀危机的高风险学生群体
        4.2.3 提升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的心理专业素养
        4.2.4 重视生命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4.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七年级心理调查问卷
    附录二 心理与《道德与法治》学科融合课程设计
    附录三 预防学生自杀危机研究中的伦理问题
致谢

(3)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3.创新点
二、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研究相关理论概述
    (一)有关概念界定
        1.心理危机
        2.心理危机干预
        3.心理危机干预体系
        4.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
    (二)相关理论基础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2.人本主义心理学
        3.弗洛伊德的创伤理论
        4.卡普兰的心理危机理论
    (三)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要性
        1.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
        2.有利于大学生塑造健全人格
        3.有利于大学生培养良好意志品质
三、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
    (一)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现状调查
        1.调查目的
        2.调查对象
        3.调查内容
        4.调查方法
        5.调查结果
    (二)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存在的问题
        1.心理危机预防体系不够科学
        2.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系统不够专业
        3.心理危机应急处置系统存在迟滞
        4.心理危机后干预体系未受重视
    (三)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存在问题的原因
        1.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体系缺乏人文理念
        2.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工作机制存在疏漏
        3.大学生心理危机应急处置系统不够合理
        4.心理危机后干预体系未能全面普及
四、建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对策
    (一)建构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体系
        1.建立大学生社会支持系统
        2.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观教育制度
        3.建立家校合作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模式
        4.建立高校心理危机干预队伍
    (二)建构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工作机制
        1.健全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分类机制
        2.健全心理健康状况排查和心理健康档案工作机制
        3.健全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家校联动机制
        4.健全大学生心理健康主体互动机制
    (三)建构大学生心理危机应急处置体系
        1.健全顺畅高效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应急处置程序
        2.健全大学生心理危机处置即时体系和调度机制
        3.健全大学生心理危机转介机制
        4.健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保障体系
    (四)建构大学生心理危机后干预体系
        1.完善大学生心理危机后干预知识培训制度
        2.完善大学生心理危机后管理工作制度
        3.完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监护体系
        4.完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后期跟踪体系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附录:大学生心理危机情况调查

(4)新冠肺炎疫情下青少年心理危机的成因及干预(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冠肺炎疫情下青少年心理危机的表现
    (一)情绪方面
    (二)认知方面
    (三)行为方面
    (四)生理方面
二、新冠肺炎疫情下青少年心理危机的成因
    (一)青少年心理危机的诱发事件
        1.疫情以及因为疫情引起的各种变化
        2.学业压力
        3.人际关系
    (二)青少年心理危机的内部根源
        1.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内在冲突
        2.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困境
        3.疫情对青少年心理困境的放大和加剧
三、新冠肺炎疫情下青少年心理危机的干预对策
    (一)青少年心理危机的评估
    (二)青少年心理危机的干预
        1.心理危机干预的模式
        2.心理危机干预的基本方法
    (三)青少年心理危机的预防
四、结语

(5)育德育心品质对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的积极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育德防范心理危机的相关研究
        1.2.2 育心防控心理危机的相关研究
        1.2.3 应激诱发心理危机的相关研究
        1.2.4 心理危机干预相关研究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点
        1.4.1 理论创新
        1.4.2 方法创新
第二章 理论基础
    2.1 大学生心理危机
        2.1.1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概念
        2.1.2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表现
        2.1.3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类型
    2.2 大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2.2.1 大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概念
        2.2.2 大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
        2.2.3 大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育
    2.3 性格优势
        2.3.1 性格优势的概念
        2.3.2 性格优势的分类体系
        2.3.3 性格优势测量工具
    2.4 其他相关理论
        2.4.1 德心共育的教育理念
        2.4.2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2.4.3 马克思主义内外因论
第三章 研究对象
    3.1 研究对象
        3.1.1 资料来源
        3.1.2 随机抽样
    3.2 研究工具
        3.2.1 调查工具
        3.2.2 分析工具
    3.3 假设检验
        3.3.1 理论假设
        3.3.2 实证检验
第四章 实证量化分析
    4.1 实证调查:人口学和社会学基本资料分析
        4.1.1 学校分布:抽样27 所高校34518 名学生
        4.1.2 性别分布:抽样学生中男生44.4%和女生55.6%
        4.1.3 年龄分布:抽样学生中年龄16-27 岁均龄19.65 岁
        4.1.4 学校分布:抽样学校中包括三类省属高校
    4.2 目标样本:重度抑郁与自杀倾向抽样资料分析
        4.2.1 重度抑郁:总样中偏重抑郁445 人和严重抑郁96 人
        4.2.2 自杀倾向:总样中红色预警259 人和橙色预警832 人
        4.2.3 交互筛查:总样中红色预警259 人和橙色预警832 人
        4.2.4 研究组自杀危机259 人,对照组无自杀危机263 人
    4.3 育德因素:学生核心素养缺失预测心理危机Logistics分析
        4.3.1 抽样比对:学生核心素养缺失预测心理危机Logistics模型
        4.3.2 性别比对:男女生核心素养缺失预测心理危机Logistics模型
        4.3.3 学校比对:核心素养缺失诱发抑郁并危机Logistics预测
    4.4 育心因素:学生性格优势预测心理危机Logistics分析
        4.4.1 抽样比对:性格优势缺失诱发自杀倾向危机Logistics预测
        4.4.2 性别比对:性格优势和心理资本缺失诱发危机Logistics预测
        4.4.3 学校比对:各校学生性格优势预测心理危机Logistics分析
    4.5 综合因素:学生核心素养和性格优势预测心理危机Logistics分析
        4.5.1 抽样比对:核心素养和性格优势预测心理危机Logistics模型
        4.5.2 性别比对:核心素养和性格优势预测心理危机Logistics模型
        4.5.3 学校比对:核心素养和性格优势预测心理危机Logistics模型
    4.6 实证归纳:学生核心素养和性格优势缺失预测心理危机归纳
        4.6.1 育德归纳:心理危机学生的核心素养缺失项归纳分析
        4.6.2 育心归纳:心理危机学生的性格优势缺失项归纳分析
    4.7 验证模型:学生育德和育心因素双向调节抑郁并危机的结构方程模型
        4.7.1 总样控制模型:无育德育心介入的抑郁发作诱发心理危机预测模型
        4.7.2 总样模型:心理危机学生的核心素养和性格优势缺失项归纳分析
        4.7.3 省本高校模型:心理危机学生的核心素养和性格优势缺失项归纳分析
        4.7.4 高职院校模型:心理危机学生的核心素养和性格优势缺失项归纳分析
        4.7.5 民办高校模型:心理危机学生的核心素养和性格优势缺失项归纳分析
    4.8 线性建模验证:育德品质和育心品质缺失预警心理危机的线性方程
        4.8.1 预测变量排序:育德育心品质缺失预警心理危机的线性建模
        4.8.2 回归系数估计:育德育心品质缺失预警心理危机的线性建模
        4.8.3 残差正态分布:育德育心品质缺失预警心理危机的线性建模
        4.8.4 模型建构汇总:育德育心品质缺失预警心理危机的线性建模
第五章 个案质性分析
    5.1 学生育德因素缺失诱发心理危机案例
        5.1.1 缺失“珍爱生命”核心素养的心理危机个案分析
        5.1.2 缺失“乐学善学”核心素养的心理危机个案分析
        5.1.3 缺失“欣赏美好”核心素养的心理危机个案分析
    5.2 学生育心因素缺失诱发心理危机案例
        5.2.1 缺失“爱与被爱”性格优势的心理危机个案分析
        5.2.2 缺失“希望乐观”性格优势的心理危机个案分析
        5.2.3 缺失“自控判断”性格优势的心理危机个案分析
    5.3 育德与育心工作盲区导致心理危机案例
        5.3.1 学校教育管理工作存在“灰色地带”
        5.3.2 家庭环境因素诱发学生心理危机
        5.3.3 社会支持系统缺乏导致的心理危机
第六章 讨论与建议
    6.1 外部诱因和内部成因交互作用,是大学生心理危机产生的核心机制
    6.2 大学生多项核心素养的缺失,是其自身心理危机产生的育德预警因素
    6.3 大学生多项性格优势的缺失,是其自身心理危机产生的育心预警因素
    6.4 大学生核心素养与性格优势的缺失交互作用预警其心理危机的产生
    6.5 性别、学校、年级等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危机产生的调节因素
    6.6 建议:培育育德育心品质以预防干预其心理危机的育德育心工作策略
第七章 结论、不足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不足
    7.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6)小学生心理危机预防性干预课程设计 ——以沈阳市S小学五年级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基于当前我国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现实状况
        1.1.2 基于我国心理危机干预的预防性政策导向
        1.1.3 基于各小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的课程化需要
        1.1.4 基于掌握应对突发性危机事件的技能需求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目标
    1.4 研究思路
    1.5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1.5.1 研究视角的创新
        1.5.2 研究内容的创新
第2章 研究综述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危机事件
        2.1.2 小学生心理危机源
        2.1.3 小学生心理危机
        2.1.4 预防性干预
        2.1.5 课程设计
    2.2 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理论模式
        2.2.1 平衡模式
        2.2.2 认知模式
        2.2.3 心理社会转换模式
    2.3 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研究综述
        2.3.1 国外研究综述
        2.3.2 国内研究综述
        2.3.3 国内外研究述评
第3章 研究过程
    3.1 研究对象
        3.1.1 小学生心理危机源与心理应激水平现状调查对象
        3.1.2 小学生心理危机预防性干预课程实施对象
        3.1.3 小学生心理危机预防性干预课程评价与反馈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统计分析法
        3.2.4 实验法
    3.3 研究工具
        3.3.1 小学生应激性生活事件量表
        3.3.2 心理韧性量表
        3.3.3 特质应对方式问卷
        3.3.4 自编小学生心理危机预防性干预课程评价与反馈问卷
    3.4 研究假设
        3.4.1 现状调查结果假设
        3.4.2 课程干预效果假设
        3.4.3 课程评价与反馈结果假设
    3.5 研究方案
        3.5.1 课程安排方案
        3.5.2 课程设计方案
        3.5.3 课程实施方案
    3.6 课程设计样例
        3.6.1 第3 课──逃生训练营
        3.6.2 第5 课──做自己的警卫员
        3.6.3 第7 课──拔下“愤怒钉”
        3.6.4 第12 课──心桥建造师
        3.6.5 第14 课──考试来了
第4章 结果与分析
    4.1 小学生心理危机源与心理应激水平现状
        4.1.1 学期初S小学五年级学生心理危机源与心理应激水平现状
        4.1.2 学期末S小学五年级学生心理危机源与心理应激水平现状
        4.1.3 学期初与学期末心理危机源与心理应激水平差异分析
    4.2 小学生心理韧性发展现状
    4.3 小学生应对方式发展现状
    4.4 课程干预效果检验
        4.4.1 心理韧性指标
        4.4.2 应对方式指标
    4.5 课程干预效果分析
        4.5.1 课程干预有效性的心理韧性指标分析
        4.5.2 课程干预有效性的应对方式指标分析
第5章 讨论与建议
    5.1 现状调查结果讨论
    5.2 课程评价与反馈结果讨论
        5.2.1 学生角度
        5.2.2 教师角度
        5.2.3 家长角度
    5.3 优化小学生心理危机预防性干预课程设计的建议
        5.3.1 选择立足危机应对的课程目标
        5.3.2 设置深度逐层递进的课程主题
        5.3.3 制定贴近危机现实的课程内容
        5.3.4 采用强调危机情境的教学形式
        5.3.5 精选学生参与度高的教学方法
    5.4 研究不足与展望
        5.4.1 课程适用性角度
        5.4.2 课程内容设计角度
        5.4.3 研究者技术角度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小学生应激性生活事件量表
附录 B 心理韧性量表
附录 C 特质应对方式问卷
附录 D 小学生心理危机预防性干预课程评价问卷(学生版)
附录 E 小学生心理危机预防性干预课程评价问卷(教师版)
附录 F 小学生心理危机预防性干预课程反馈问卷(家长版)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7)我国青少年自杀干预的伦理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问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1.2.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创新性及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创新之处
        1.3.3 研究思路
    小结
第二章 青少年自杀概述及干预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我国青少年自杀基本特征及主要原因
        2.1.1 自杀概念
        2.1.2 青少年自杀基本特征
        2.1.3 青少年自杀主要原因
    2.2 我国青少年自杀基本现状
        2.2.1 我国青少年自杀主要数据
        2.2.2 我国青少年自杀趋势分析
    2.3 我国青少年自杀干预存在的主要问题
        2.3.1 家庭干预能力有限,学校缺失预防教育
        2.3.2 民间干预力量单薄,部门机构缺乏责任意识
        2.3.3 自杀倾向评估预警系统和工作机制不健全
        2.3.4 以网络、热线为主的干预手段存在诸多局限
        2.3.5 应急干预之后缺少后续服务和信息反馈
    小结
第三章 对青少年自杀干预问题的伦理分析
    3.1 青少年自杀干预的道德理由
        3.1.1 阻却青少年激情自杀
        3.1.2 以生命关怀护卫青少年健康成长
        3.1.3 为困扰家庭提供专业指导和帮助
        3.1.4 向社会传递珍爱生命、扶持生命的道德责任
    3.2 我国青少年自杀干预的道德责任分析
        3.2.1 家庭是青少年自杀干预的第一责任主体
        3.2.2 学校是青少年自杀干预的重要责任主体
        3.2.3 医疗卫生及心理健康机构应当承担青少年自杀干预的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
        3.2.4 社会组织是青少年自杀干预的优势主体
        3.2.5 全社会都负有关爱青少年生命健康的道德责任
    3.3 自杀干预行动准则的伦理解读
        3.3.1 及时与可及原则
        3.3.2 有效原则
        3.3.3 合作原则
        3.3.4 共情同理原则
    小结
第四章 加强我国青少年自杀干预的对策建议
    4.1 转变观念,牢固树立自杀干预的道德责任意识
        4.1.1 青少年自杀干预国家有责
        4.1.2 青少年自杀干预社会有责
        4.1.3 青少年自杀干预家庭和亲朋有责
    4.2 普及生命和死亡教育,强化青少年健康人格塑造
        4.2.1 生命尊严和“向死而生”的自我教育和社会教育
        4.2.2 社会化过程中塑造乐观坚强人格
        4.2.3 对国外自杀干预理论模式的借鉴及本土化应用
    4.3 在全社会宣传培训自杀干预基本知识和技能
        4.3.1 机能与心理的专业医学干预调节
        4.3.2 干预宣传面向社会、家庭及心理咨询师
    4.4 建构合理公正的青少年自杀倾向评估及预警机制
        4.4.1 自杀心理倾向评估及预警
        4.4.2 自杀危险行为评估及预警
    4.5 构建多元主体合作干预、分工协作的工作格局
        4.5.1 各机构组织与公众的权力划分和责任承担
        4.5.2 多元主体干预合作及应急管理部门的分工协调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访谈对象一般情况调查表
附录2 自杀未遂者访谈调查内容

(8)大学生心理危机筛查量表的编制与追踪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心理危机界定
    1.2 心理危机的评估模型
    1.3 学生心理危机评估指标的建构
        1.3.1 高危机学生之理论
        1.3.2 压力指标
        1.3.3 素质压力模式
        1.3.4 抑郁/自杀指标
2 现有评估工具的梳理
    2.1 人格测验量表
    2.2 诊断性心理量表
    2.3 依据素质-压力模式所编制的量表工具
    2.4 确认危机指标
        2.4.1 心理危机的评估指标
        2.4.2 心理危机的保护因素
    2.5 危机指标与心理危机的关系
        2.5.1 压力与心理危机
        2.5.2 自杀意念与心理危机
        2.5.3 焦虑与心理危机
        2.5.4 人际关系与心理危机
        2.5.5 自我价值与心理危机
        2.5.6 家庭联结与心理危机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方法及历程
    3.2 初始量表的形成
        3.2.1 编制方法
        3.2.2 编制过程
    3.3 心理危机筛查量表的预试
        3.3.1 预试材料
        3.3.2 预试对象
        3.3.3 数据处理
        3.3.4 预试项目筛选标准
        3.3.5 切截分数的选择
    3.4 研究意义
        3.4.1 理论意义
        3.4.2 实践意义
4 研究结果
    4.1 预试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4.1.1 预试的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
    4.2 样本的适当性考察
    4.3 确定因子结构
    4.4 因子命名及特征意义
    4.5 信度分析
    4.6 效度分析
        4.6.1 结构效度
    4.7 正式问卷的施测
        4.7.1 正式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4.7.2 样本的适当性考察
        4.7.3 正式量表的探索性因素分析
        4.7.4 正式量表信度分析
        4.7.5 效度分析
    4.8 验证性因素分析
5 高校心理危机的现状调查
    5.1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总体特征和差异分析
        5.1.1 不同家庭氛围学生的心理危机差异
        5.1.2 不同家庭经济状况学生的心理危机差异
        5.1.3 不同父亲教养方式下学生的心理危机差异
        5.1.4 不同母亲教养方式下学生的心理危机差异
    5.2 浙江、广东两地高校学生的心理危机差异
    5.3 本校学生一年心理健康纵向追踪的简单分析结果
        5.3.1 一年前的生活满意度与一年后的心理危机得分
        5.3.2 一年前的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分数与一年后的心理危机得分
6 危机学生的筛检
    6.1 危机分量表中危切截分数的确定
    6.2 危机分量表高危切截分数的确定
    6.3 负性生活事件分量表切截分数的确定
    6.4 切截分数划分的2群学生的差异
    6.5 负性生活事件切截分数为2分的独立样本t检验
7 讨论
    7.1 关于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内在结构
    7.2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具体差异分析
        7.2.1 心理危机得分在家庭氛围上的差异分析
        7.2.2 心理危机得分在家庭经济状况上的差异分析
        7.2.3 心理危机得分在教养方式上的差异分析
        7.2.4 心理危机得分在地区上的差异分析
    7.3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8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9)政府主导下的重大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的提出
        1.1.3 研究的意义
        1.1.4 研究的目的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外心理危机干预研究综述
        1.2.2 国内心理危机干预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图
2 重大突发事件的定义、分类及特征
    2.1 重大突发事件的定义
    2.2 重大突发事件的类型和特征
        2.2.1 重大突发事件的类型
        2.2.2 突发事件的分级及预警级别
        2.2.3 重大突发事件的特征
3 重大突发事件引发公众心理危机分析
    3.1 重大突发事件引发的心理问题
        3.1.1 焦虑障碍
        3.1.2 创伤后应激障碍
        3.1.3 抑郁障碍
    3.2 重大突发事件引发的负面行为
        3.2.1 自杀行为
        3.2.2 报复与攻击行为
        3.2.3 打砸抢烧行为
4 政府主导重大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的必要性及指导原则
    4.1 政府主导的重大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的必要性
        4.1.1 开展心理危机干预的必要性
        4.1.2 政府主导的必要性
    4.2 政府主导的心理危机干预的指导原则
        4.2.1 集中领导、统一指挥原则
        4.2.2 快速反应、科学救援原则
        4.2.3 生命至上原则
        4.2.4 单位自我干预和政府干预相结合的原则
        4.2.5 分级负责、部门联动的原则
5 政府主导重大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的工作流程
    5.1 心理危机预防环节
        5.1.1 设置组织机构
        5.1.2 建立预警系统
        5.1.3 培养组织文化
        5.1.4 维护运行系统
    5.2 心理危机应对环节
        5.2.1 提高反应速度
        5.2.2 组建志愿团队
        5.2.3 进行调查评估
        5.2.4 制定干预决策
        5.2.5 合理资源配置
        5.2.6 推动媒介管理
    5.3 心理危机恢复环节
        5.3.1 恢复运行秩序
        5.3.2 评估干预效果
        5.3.3 整合社会资源
    5.4 汇总表
6 政府主导重大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的具体策略
    6.1 重大突发事件后不同人群的心理干预策略
        6.1.1 对重大突发事件后不同人群的定义及分类
        6.1.2 针对不同人群的具体心理危机干预策略
    6.2 重大突发事件后信息传播策略
        6.2.1 即时信息策略的概念及特点
        6.2.2 即时信息在重大突发事件中的必要性
    6.3 重大突发事件后心理危机干预的长效保障策略
        6.3.1 实施长效保障策略的必要性
        6.3.2 长效保障策略的具体内容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10)中学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现状研究 ——以Y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 中学阶段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转折期
        (二) 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已引起社会关注
        (三) 学校正在向心理健康服务模式转变
        (四) 建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已成为时代趋势
    二、研究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实践意义
    三、研究综述
        (一) 国外研究现状
        (二) 国内研究现状
        (三) 研究述评
    四、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五、研究的不足和创新之处
        (一) 研究的不足之处
        (二) 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一章 中学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理性思考
    一、核心概念界定
        (一) 心理健康
        (二) 心理健康服务
        (三) 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二、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 系统论对建构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启示
        (二) 协同论对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启示
        (三) 人本主义理论对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
第二章 我国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发展历程
    一、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历史沿革
        (一) 调查、呼吁期——20世纪80年代初、中期
        (二) 尝试、起步期——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初期
        (三) 探索、发展期——20世纪90年代初期至20世纪末期
        (四) 推进、繁荣期——20世纪末期至今
    二、我国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政策演变
        (一)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文件的出台
        (二)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门文件的出台
        (三) 现阶段出台的心理健康服务文件
    三、我国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模式转化
        (一) 医学模式
        (二) 教育模式
        (三) 服务模式
第三章 中学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现状——以Y中学为例
    一、调查设计
        (一) 调查目的
        (二) 调查对象
        (三) 调查工具
        (四) 调查实施
    二、Y中学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现状调查
        (一) 心理健康测评与档案管理系统
        (二) 心理健康课程与教学系统
        (三) 心理辅导与咨询服务系统
        (四) 心理疾病预防与危机干预系统
第四章 Y中学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中存在的不足及原因分析
    一、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中存在的不足
        (一) 测评机制忽视学生心理发展的动态性
        (二) 心理档案尚未实现数据化管理
        (三) 课程的课时数与授课内容缺乏保障
        (四) 辅导与咨询的对象及途径定位不准确
        (五) 危机预警及干预制度不完善
        (六) 心理健康服务内部系统未形成合力
    二、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中所存不足的原因分析
        (一) 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监管不到位
        (二) 应试教育思想依旧根深蒂固
        (三) 校领导的专业知识及管理能力有限
第五章 对完善中学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思考和建议
    一、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保障机制
        (一) 建立三级组织保障机制
        (二) 建立双重经费保障机制
        (三) 建立师资队伍人员保障机制
    二、优化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内部各系统
        (一) 健全心理健康测评与档案管理制度
        (二) 改进心理健康课程与教学的实施
        (三) 拓展心理辅导与咨询的对象及途径
        (四) 加强心理危机预警及干预中的网络化建设
    三、促进心理健康服务系统间形成合力
        (一) 心理测评与心理档案间组建数据链
        (二) 心理测评与心理危机预警形成网络化
        (三) 心理健康课程与团体心理辅导互为补充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四、青少年心理危机与危机干预(论文参考文献)

  • [1]学生自杀事件后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实证研究及工作手册编制[D]. 李思亚.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2]心理与《道德与法治》学科融合预防初中学生自杀危机的研究[D]. 付利娜. 河北师范大学, 2021(02)
  • [3]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研究[D]. 郭彤. 渤海大学, 2021(02)
  • [4]新冠肺炎疫情下青少年心理危机的成因及干预[J]. 刘学兰. 现代教育论丛, 2020(05)
  • [5]育德育心品质对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的积极效应研究[D]. 骆语辰. 西安石油大学, 2020(11)
  • [6]小学生心理危机预防性干预课程设计 ——以沈阳市S小学五年级为例[D]. 李靖怡. 沈阳大学, 2020(12)
  • [7]我国青少年自杀干预的伦理思考[D]. 余欣蓬.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5)
  • [8]大学生心理危机筛查量表的编制与追踪研究[D]. 陈日芬. 浙江师范大学, 2019(02)
  • [9]政府主导下的重大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研究[D]. 马璐. 北京林业大学, 2019(04)
  • [10]中学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现状研究 ——以Y中学为例[D]. 周丽. 扬州大学, 2019(02)
青少年心理危机与危机干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