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科学教育理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幼儿科学教育,陶行知,圆珠笔
科学教育理论论文文献综述
袁李莉[1](2019)在《将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融入幼儿科学教育》一文中研究指出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指出:"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相当明确。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内容,他的生活教育内容博大无比。他告诉我们教育要面向现实生活,才能显示成效。笔者就他的"生活教育"理论及其对幼儿科学教育启发意义来谈谈自己的观点。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目的,来教育幼儿,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这就是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本文来源于《贵州教育》期刊2019年14期)
张建芬[2](2019)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农村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现代教育史上闻名中外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这种生活教育理论。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所在,亦我国幼儿教育事业发展坚实的理论基础。幼儿从温室襁褓走向校园学习的过程中,"生活教育"就像一个承接点。本文将从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作为主线切入点,进而研究生活教育理论给农村幼儿园科学教育所带来的的启示,进一步提高农村幼儿的科学素养,促进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推动全民素质的提高。(本文来源于《散文百家》期刊2019年06期)
朱晓梅[3](2019)在《“生活教育”理论指导幼儿科学教育》一文中研究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应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积极拓宽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空间,让幼儿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并在探究科学奥秘的过程中学会发现,学会思考,学会创造,努力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幼儿科学核心素养,促进幼儿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小学时代》期刊2019年14期)
彭曦[4](2019)在《幼儿探究式科学教育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儿童朴素理论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幼儿探究式科学教育指幼儿对某一科学现象的一系列探索环节,包括提出问题,预测、假设,观测或实验,得出结论和形成解释,最后与同伴讨论、交流等基本探究过程。朴素理论认为幼儿对事物的看法有一套自己的逻辑体系、解释机制,有着对世界的独特认识,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朴素理论",且该理论和科学理论一样,具有解释、预测功能及反例处理机制。提供反例等策略反思朴素理论和现象之间的契合度,促进幼儿理论和证据的协调。(本文来源于《课程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18期)
唐洪亚[5](2019)在《基于体验式学习理论的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行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体验是幼儿感知世界的方式,也是幼儿建构经验的必经过程。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旨在让幼儿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建构科学知识经验,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激发幼儿对于周围世界和科学的探索兴趣,形成科学素养。体验式学习理论注重学习者亲自参与知识的建构,在求知过程中充满热情地主动探究和反思,能够产生个人内化的意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幼儿须通过体验来学习科学,基于体验式学习理论开展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对幼儿、教师、活动本身都是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的。本研究采用行动研究,遵循“理论—设计—行动—反思—再行动—再反思”的原则,在重庆市M幼儿园中选取了一个班进行合作研究,并与该园的教研组成员和该班的教师一起组成研究小组。在研究的绪论部分:研究者阐述了选题的缘由,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了文献综述,界定了核心概念,明确了研究的思路与方法。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分为:第一部分主要是对体验式学习理论应用于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进行可行性分析。从体验式学习理论内涵,幼儿科学活动认知特点和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特性分析。第二部分行动研究准备。主要包括行动研究的准备以及行动的设计。研究者首先进入幼儿园实地考察,进行教师访谈;再次修改并确认行动方案,与合作教师一起讨论方案实施计划。第叁部分行动研究实践的整个过程。包括叁个行动研究活动方案的两轮实施历程以及行动研究的评价。行动研究的评价从活动过程和活动效果两个维度展开。活动过程包括活动理念、活动氛围、活动组织形式;活动效果包含幼儿的发展、教师的表现。第四部分行动研究的结论。基于整个行动研究的内容和评价,研究者进行结果分析得出:体验式学习促进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多情境的体验活动,增加幼儿科学活动探索的兴趣;自主观察与分享,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螺旋上升的体验式学习,丰富幼儿科学知识经验的科学性;教师的科学素养及方法,影响科学教育活动的质量。第五部分是教育建议。在行动研究结束后,研究者对于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提出相应的教育建议,以供参考:创设情境,激活幼儿的情感体验;巧妙引导,深化幼儿的自主探究;营造氛围,鼓励幼儿的分享交流;拓展活动,支持幼儿的知识应用。(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9-04-10)
严巨学[6](2019)在《幼儿科学教育课程实施的策略探究——基于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从布鲁纳的结构主义课程理论出发,整合幼儿园教育实践中所获取到的知识经验,综合分析了幼儿科学教育课程实施现状、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措施,试图为幼儿科学教育课程实施提供有效策略。(本文来源于《考试周刊》期刊2019年23期)
张瑾[7](2019)在《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的“生活即教育”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任何教育理论的研究只有在实践中得到不断检验和发展才能常青常新。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一生致力于教育实践和教育改革。他一生倡导平民教育、乡村教育、师范教育、普及教育和社会大学,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育理论体系,其中生活教育理论是其教育思想的核心。本文从"生活即教育"理论的基本内容出发,结合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生活即教育"理论在科学教育活动中的实践措施。(本文来源于《名师在线》期刊2019年07期)
周瑛[8](2019)在《基于朴素物理理论的大班幼儿科学教育之实践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儿童科学教育实践面临着不少问题,诸如以教师为主导,偏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忽略儿童的已有经验和直接经验等。幼儿朴素物理理论是指幼儿所获得的关于物理世界的非正式的前科学的认知,重视对幼儿朴素物理理论的探察,重视幼儿的已有科学认知和经验,有利于科学教育实践真正落实以幼儿为本的理念。本研究旨在通过访谈探察大班幼儿对力与运动、光与影子这两种常见物理现象的认知,了解幼儿相应的朴素物理理论,并据此设计相应的科学教育活动,继而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行为反馈。希望这一实践探索能为幼儿园科学教育提供有价值的参考。通过研究发现,大班幼儿对“力与运动”具有以下的认知:(1)基本知道生活中存在运动,都知道现实世界中凡是相对自己有位置变化的物体都在运动着;(2)了解力能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3)力的大小会影响作用于物体产生的效果;(4)对于力的产生模糊不清;(5)没有理解到力其实也是可以让运动的物体静止,即阻力的存在,逆向思维没有形成;(6)对于力的认知处于直观的状态,认为接触物体才能产生力,对隐形的力,如地球引力的认识存在空白。对“光与影”概念具有以下认知:(1)基本知道影子的存在及影子的特征,知道不同物体的影子是不一样的;(2)知道光源是影子产生的条件;(3)知道物体的影子不是一直存在的。在有阳光的时候,或者其他光源照射下,影子才会出现;(4)能够对影子的形状变化做出一定的解释,认为影子跟物体形状相似,比如自己摆摆手,影子也会跟着运动;(5)对影子颜色认识模糊不清;(6)对光的特性不清楚;(7)对光与影的关系的解释主要是“有光了才会有影子”。分析幼儿对“力与运动”“光与影”的理解,笔者发现幼儿的朴素物理理论存在一些共同的特征:第一,对事物及现象的解释根植于平常生活经验。第二,易受事物外部特征影响,根据事物表面和现有特征来作判断和解释。第叁,以具象思维为主,依然存在泛灵化特点。第四,由于经验广度的局限,在解释事物及现象时常表现出相同的“错误”认知。第五,逻辑思维处于不稳定状态,判断事物与现象标准不一。根据幼儿朴素物理理论所表现出的特点,笔者设计并实施相应的科学教育活动。结果显示:幼儿参与活跃度更高;活动氛围比较轻松;能够引发幼儿的思考。总结实践研究,笔者提出了以下教学建议:在科学教育活动组织时:教师须重视幼儿的朴素物理理论;教师需学习如何探察到幼儿的朴素物理理论;制造矛盾冲突点,引发幼儿自我建构科学概念。教师在组织基于大班幼儿朴素物理理论的科学活动时有效的指导策略:(1)问题设置上,注重启发幼儿去寻找问题归因。(2)采用多种形式的记录,引导幼儿进行有逻辑的整理。(3)鼓励幼儿表达交流。(4)注意教学用语科学规范。(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19-01-01)
颜睿[9](2018)在《应用型工科高校加强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的理论逻辑》一文中研究指出人文社会科学教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整体目标的重要载体,具有文化引领、思想引导和主体性教育价值。人文社会科学教育是知识教授与精神教化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当代诠释,是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学说在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中的指导和实现,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观点的完整解读与实践探索。现代自然科学技术发展正面临异化危机,以人文精神为导向,坚持自然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协调发展,是应用型工科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的责任所在。(本文来源于《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期刊2018年04期)
周佳伟,王祖浩[10](2018)在《科学教育中的计算思维:理论框架与课程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计算思维(Computational Thinking)的培养在国外科学教育领域初见端倪,其中相关理论与课程实践还不成熟。该文从观念、思维和实践叁个层面构建了科学教育的计算思维理论框架,层层递进。在观念层面计算作为认识论和方法论与科学具有本质联系,从而影响其思维层面的基本属性——抽象、模拟和自动化,这些思维属性体现在建模与模拟、数据收集与分析等科学实践上。然后,基于该理论框架,结合课程案例,从目标、内容和评价叁个方面探讨了如何设计整合计算思维的科学课程。最后,在教育信息化2.0的时代背景下,为我国整合计算思维的科学课程的发展提出若干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国电化教育》期刊2018年11期)
科学教育理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我国现代教育史上闻名中外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这种生活教育理论。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所在,亦我国幼儿教育事业发展坚实的理论基础。幼儿从温室襁褓走向校园学习的过程中,"生活教育"就像一个承接点。本文将从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作为主线切入点,进而研究生活教育理论给农村幼儿园科学教育所带来的的启示,进一步提高农村幼儿的科学素养,促进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推动全民素质的提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科学教育理论论文参考文献
[1].袁李莉.将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融入幼儿科学教育[J].贵州教育.2019
[2].张建芬.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农村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启示[J].散文百家.2019
[3].朱晓梅.“生活教育”理论指导幼儿科学教育[J].小学时代.2019
[4].彭曦.幼儿探究式科学教育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儿童朴素理论的视角[J].课程教育研究.2019
[5].唐洪亚.基于体验式学习理论的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行动研究[D].西南大学.2019
[6].严巨学.幼儿科学教育课程实施的策略探究——基于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视角[J].考试周刊.2019
[7].张瑾.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的“生活即教育”理论研究[J].名师在线.2019
[8].周瑛.基于朴素物理理论的大班幼儿科学教育之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
[9].颜睿.应用型工科高校加强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的理论逻辑[J].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2018
[10].周佳伟,王祖浩.科学教育中的计算思维:理论框架与课程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