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建(重庆市垫江县天台小学校重庆408324)
摘要:小学英语课堂氛围大都生动有趣,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相当活跃,对课堂内容很感兴趣,课堂上能掌握相应内容,但课后缺乏语言环境,知识使用频率低导致遗忘加速。克服遗忘,改善方法多样,我们可以根据导致遗忘的因素来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英语教学遗忘因素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2019)09-103-01
在语言掌握的过程中,必须熟记大量的语言材料,但人们在学习和记忆新材料的同时,许多学习过的语言材料却在逐渐遗忘。遗忘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现象,遗忘可以淘汰无用的信息减轻大脑的负担。但问题在于学习语言的过程中许多必须牢记的信息的。如何让学生克服遗忘,也成了外语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一、了解遗忘产生的原因
了解遗忘所产生的因素才能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从源头上减轻遗忘的发生率。由于记忆痕迹未得到强化而逐渐消退,我们能轻易叙述刚发生的事,却对几天前的事物记忆模糊,但生动、有趣的事物总是能让人记忆犹新。但一般情况下,储存的信息必须定期使用(练习),否则会逐渐消退。小学英语课堂氛围大都生动有趣,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相当活跃,对课堂内容很感兴趣,课堂上能掌握相应内容,但课后缺乏语言环境,知识使用频率低导致遗忘加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及时组织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复习是很有必要的。克服遗忘,改善方法多样,我们可以根据导致遗忘的因素来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
二、了解影响遗忘进程的几种因素
(一)时间因素
记忆中保持的信息总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失。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不难看出遗忘总是先快后慢。根据上述遗忘特点,对已识记的材料,应在遗忘之前,通过各种活动运用材料,从而达到熟练掌握,战胜遗忘的程度。这就有必要在新课初学之后迅速巩固,并合理安排复习性活动时间,才能取得较大的收益。根据小学英语的课程特点,可采用安排课后口语练习,课后小组内角色扮演,鼓励在生活中多用学过的口语进行交流等等方式,提高知识重现与使用的频率,也可以起到巩固复习课堂知识的效果。
(二)材料性质因素
不同性质的材料,记忆效果不同。通常无意义的材料,内容很难的材料很容易遗忘,而有义的材料,内容难度适中,切合学习者兴趣的材料却最容易保持。熟练的动作遗忘最慢,形象的材料较易记忆,韵律也能帮助记忆。吉尔福特(J.F.Guilford)的研究表明,选材对学习效果有极为重要的关系,采用适合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的材料更有利于提高记忆的效果。在单词教学时,我时常把单词融入本堂课句子中,进行语境操练,让单词在使用中变得有意义。同时,我分别在两个班同一课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发现事物展示比图片展示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有效的记忆;把单词或句子用学生熟悉的童谣节奏或儿歌搭配比单独的句型操练更能提高课堂效率。
(三)材料数量因素
材料对熟记效果有很大影响。实验证明,随材料量增大,识记所需的时间并不是按材料量增大的比例增加,而是较这个比例大得多。拉依翁的实验表明,由于材料量加大,识记每100个词的平均时间也随着增加。因此,按照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对记忆的干扰,学习材料也需适度划小。每次学习最理想的材料量为5~7个组块。例如每堂课新课呈现中都围绕5~7个生词或2~4组句型进行操练。为了融合语境而加入过多的学生不易掌握的新句子或生词,反而更容易增加学生记忆的负担。因此,知识操练时,可采用就句练新词,或者旧词造新局的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四)输入方式因素
信息是通过简单的呈示还是结合一定的情景通过多样的活动,促使学习者积极感知,识记效果大不相同。要改善记忆效果,必须十分重视呈现方式,对于学习外语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结合一定情境,视、听、动觉相结合,学用结合。为此,呈现新知时,就不光是简单的读单词、句子,而是看图片或实物(视觉),听录音或教读(听觉),跟读、角色扮演、做游戏(动觉)相结合,来改善知识的记忆效果。
三、改善记忆的途径
(一)保持兴趣
如果学生对教学知识索然无味,提不起兴趣,即使花再多时间,也难以记住。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来保持孩子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让他们能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
(二)运用多种方式
根据情况,灵活运用关联记忆、语境记忆、特点记忆、思考记忆、推理记忆、规律记忆、趣味记忆、思维导图记忆、组合记忆及编提纲、做笔记、卡片等记忆方法,均能增强记忆力。
(三)及时复习
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对刚学过的知识,趁热打铁,及时温习巩固,是强化记忆痕迹、防止遗忘的有效手段。
在我们的日常教学和学习中,随时都不可避免遗忘的发生,但我们完全可以根据其发生规律和影响遗忘发生的诸多因素。科学地安排复习计划,灵活地采用教学方法来克服遗忘,找到改善记忆的途径,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现代中小学教育》2005年06期《论科学复习对克服遗忘产生的影响》刑云,张广伟
[2]《外语教学心理学》朱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