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宿州市立医院康复科234000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肩手综合征的预防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至8月收治的60例脑卒中患者设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将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60例脑卒中患者设为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肩手综合征的发生情况以及上肢功能等。结果观察组干预3个月后的肩手综合征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严重程度轻于对照组,肩关节活动度大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3个月后的肌张力Ashworth评分低于对照组,上肢简化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预防脑卒中肩手综合征的发生,改善上肢功能,值得推广。
关键词:早期康复护理;脑卒中;肩手综合征;预防
脑卒中是我国常见病、多发病,是以脑组织缺血或出血性损失为主要症状的急性脑血管病[1]其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及高复发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与生活质量,居于我国居民死亡原因第一位。肩手综合征属于脑卒中比较常见的合并症,表现为患侧肩手疼痛、上肢水肿、肩关节活动受限等,严重的可导致手及手指变形,手功能完全丧失[1]。据相关报道[2],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发病率为12.5%~74.1%,而且一旦发生上肢功能很难恢复至发病前的水平。迄今为止,肩手综合征缺乏特效的治疗方法。因此,对于脑卒中的患者必须积极预防肩手综合征的发生。本文旨在观察早期康复护理的预防效果,为预防控制脑卒中肩手健康教育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60例脑卒中患者为观察组。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50~75岁,平均57.42±5.82岁。其中脑梗死48例,脑出血12例。偏瘫部位:左侧40例,右侧20例。受教育年限4~15年,平8.52±2.25年。60例脑卒中患者为对照组。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49~77岁,平均(58.19±6.23)岁。其中脑梗死50例,脑出血10例。偏瘫部位:左侧38例,右侧22例。受教育年限4~14年,平均(8.25±2.32)年。以上病例的纳入标准:⑴均符合脑卒中的诊断标准,经头颅CT、MRI确诊;⑵均知情同意参与本研究;⑶均为初发患者;⑷起病48h内住院治疗,无意识障碍,生命体征平稳;⑸入院时无肩手综合征;⑹患者依从性良好。排除标准:⑴合并有心、肝、肾等器官严重疾病;⑵卒中发病前有颈部疾病、肩周炎、丘脑病变导致的肩部疼痛;⑶肿瘤、血液疾病;⑷认知功能、昏迷、失语、明显智力损害、精神障碍等;⑸局部外伤、感染,手部皮肤疾病等;⑹偏瘫侧上肢畸形功能障碍者;两组的一般资料具有均衡性(P>0.05)。该研究获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
1.2方法
两组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法均衡,脑梗死给予抗血小板、营养神经、扩血管等治疗,脑出血给予止血、脱水等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包括正确摆放体位、康复训练、健康教育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患者病情稳定后的48h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内容如下:
1.2.1分阶段康复干预
根据患者个人的患侧上肢肌力实施阶段性康复干预措施,⑴第一阶段:针对患侧上肢随意运动完全消失的患者,主要锻炼内容有:腕关节24h尽可能保持背伸位,被动活动患者的肩胛带、肘关节、腕关节,在被动运动基础之上应尽量使患者进行主动运动。康复训练期间注意避免翻身侧卧时患侧上肢垂于身后或受压,更换体位时避免牵拉。活动时由近端关节到远端关节,活动度由小到大。⑵第二阶段:针对患侧上肢随意运动消失,但有肌肉收缩的患者,被动活动肩胛带、腕关节,前臂旋前,伸肘。坐起时使用腋托,防止肩关节半脱位;结合Bobath技术进行握手辅助运动训练。⑶第三阶段:针对患侧上肢出现随意运动,肌张力开始增高的患者。指导患者进行翻身坐起练习,健、患侧翻身训练,结合Bobath技术进行握手辅助运动训练。⑷第四阶段:针对患侧上肢出现随意运动,挛缩加重的患者,坐位训练,床—轮椅间转移训练,Bobath球操(控制关键点、姿势反射)、滚筒及拔木钉训练。以上训练过程中注意对患者的精神鼓励和心理安慰,坚定患者的康复信心。
1.2.2功能性电刺激
采用中频电刺激仪治疗,输出电压80V。将一对电极置于前臂背侧远端三分之一与二分之一处。将另一对电极置于侧三角肌、冈上肌处。将治疗仪的频率调至4Hz,每次治疗20min。2次/d。每周治疗6次。
1.2.3冷温水浸泡法
取冷水1盆(10℃),温水1盆(60℃),交替将患者的患侧手浸泡。先将患手温水浸泡10min,再冷水浸泡20min。3次/d。冷温水浸泡期间注意观察患者的患侧手的颜色变化,防止冻伤。若患者患肢疼痛强烈,可口服泼尼松,关节腔内注射利多卡因、复方倍他米松。
1.4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软件版本SPSS15.0,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n(%)采用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为P<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肩手综合征的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的肩关节活动度、疼痛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3个月后的肩手综合征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严重程度轻于对照组,肩关节活动度大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肩手综合征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综合征,属于脑卒中后比较常见的合并症,多见于脑卒中发病后的1~3个月。肩手综合征的发病原因较多,包括肢体血管运动神经麻痹、肩关节不当牵拉、血管损伤导致肢体恢复速度慢等。肩手综合征的出现不仅可导致患者患肢肩、手指、腕关节等部位的疼痛及活动受限,影响瘫痪上肢功能恢复,严重者可出现关节僵直、皮肤及肌肉萎缩等症状。而且受该病的影响,患者还可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生活质量明显下降。临床上对肩手综合征至今无特异性治疗方法,关键在于预防。康复治疗是该类患者治疗的重要部分,对于预防和改善预后都具有重要意义。既往有研究报道,康复护理能够显著改善脑卒中肩手综合征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本研究对于初发脑卒中患者在病情稳定后的48h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分阶段的上肢功能康复将介入、功能性电刺激治疗以及冷温水浸泡法干预。结果显示,与常规护理相比,观察组干预后的上肢FMA评分、肌张力Ashworth评分、肩关节活动度以及疼痛评分好,肩手综合征发病率低、严重程度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研究显示,脑卒中患者的年龄、患肢肌力、肌张力、肩关节半脱位是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发生的危险因素。
综上所述,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预防脑卒中肩手综合征的发生,改善上肢功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陈伟河,邢诒刚,钟王杰,等.广东省惠东地区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情况分析[J].广东医学,2016,37(16):2480-2482.
[2黄丽华,王晓磊,方芳,等.微课在预防脑卒中肩手综合征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l(15):1102-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