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龋性论文_曹白雨,林毅,徐洁

导读:本文包含了非龋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树脂,本质,颈部,电子显微镜,应力,性疾病,激光。

非龋性论文文献综述

曹白雨,林毅,徐洁[1](2019)在《EDTA预处理对牙颈部非龋性硬化牙本质粘接效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EDTA预处理对牙颈部非龋性硬化牙本质粘接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将40颗由于牙周病而拔除的具备代表性的楔状缺损无龋前磨分成4组(C1、C2、C3、C4),每组10颗,依次开展如下的3个实验:(a)①用不同浓度的EDTA(10%、15%、20%)对C1、C2、C3组处理60s,用35%的磷酸处理C4组30 s;②用Easy One粘接剂粘接,分层充填树脂并光照,冷热循环5000次,观察分析各组粘接界面的断裂模式和粘接强度;(b)①同前;②溶有0.1%罗丹明B的Easy One粘接剂粘接,分层充填树脂并光照;③CLSM观察分析各组混合层厚度和树脂突长度;(c)①同前;②Easy One粘接剂粘接,分层充填树脂并光照;③浸泡于0.1%罗丹明B的50%酒精溶液中冷热循环5000次;④CLSM观察分析各组微渗漏长度。结果:EDTA浓度愈大,所达到的牙颈部非龋性硬化牙本质(cervical sclerotic dentin,CSD)粘接效果愈为明显,混合层与树脂突的质量也愈高,树脂与CSD的结合更加地紧密,强化树脂对CSD的渗透,减少粘接界面微渗漏的发生,即不同组别存在着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EDTA可作为一种CSD表面预处理剂,大量应用于临床,降低CSD树脂粘接的失败率。(本文来源于《口腔医学研究》期刊2019年08期)

曹婷婷,葛春慧,张红艳[2](2019)在《上颌第一前磨牙非龋性牙颈部病变的缺损形态、修复材料及咬合方式对应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上颌第一前磨牙非龋性牙颈部疾病(non-carious cervical lesions, NCCLs)在不同的缺损形态、修复材料及载荷方向的应力分布,分析不同条件对NCCLs修复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1例健康成人的口腔CBCT,建立上颌第一前磨牙牙颈部缺损的叁维有限元模型。据洞底形态分为锐角、钝角两个大组;每组缺损处分别模拟健康牙体及3种修复材料(玻璃离子水门汀、Z350树脂、Bulk树脂);分别采用4种负荷(正常(牙合)垂直负荷、正常(牙合)侧向负荷、创伤(牙合)垂直负荷、创伤(牙合)侧向负荷),受力大小100 N,分析修复体应力分布。结果不同洞型的情况下,锐角组修复材料应力较集中,应力比钝角组增高;不同修复材料的情况下,在锐角洞底中,玻璃离子较2种树脂材料应力稍低,不同修复材料差异不大;比较不同受力方式,创伤(牙合)状态下修复体材料最大应力值高于正常(牙合),并且侧向负荷比垂直方向负荷对牙颈部缺损处的应力更加集中。结论上颌第一前磨牙NCCLs修复体的应力随着洞底形态和受力方式的变化而影响,模拟锐利的洞底形态和创伤受力方式均产生NCCLs缺损处修复材料的应力集中,因此修复前锐角洞底应尽量调磨成钝角洞底,修复后及时调整患牙的咬合,有利于减少应力集中。(本文来源于《口腔疾病防治》期刊2019年08期)

蒋平[3](2019)在《龋病及牙体硬组织非龋性疾病》一文中研究指出什么是龋病及牙体硬组织非龋性疾病?小时候,当你爱吃糖不刷牙的时候,妈妈总会教导你:"要赶快去刷牙,否则会有虫子来吃掉你的牙齿,你就会长虫牙。""虫牙""蛀牙"用医学专有名词解释就是"龋病"。"龋病"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最普遍的一种口腔疾病。严格意义上讲,龋病就是一种细菌性疾病,如果没有做好牙齿的日常清洁工作,细菌就会侵蚀人的牙齿,形成一个个或大或小的"黑色小洞"。这个黑色(本文来源于《家庭生活指南》期刊2019年05期)

韩婧,侯鑫山,郭发健,赵今[4](2018)在《流动树脂和光固化复合树脂用于牙颈部非龋性缺损充填后疗效的Meta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系统评价流动树脂和光固化复合树脂用于牙颈部非龋性缺损充填后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OVID、CNKI、VIP,Sino Med及WanFang Data数据库,查找流动树脂和光固化复合树脂用于牙颈部非龋性缺损充填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8年9月10日。由2位研究者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0个研究,包括1003颗患牙。Meta分析结果显示,随访24-36月两组在边缘染色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OR=0.55,95%CI(0.33,0.93),P=0.03]。但有关脱落率、继发龋及边缘微渗漏方面随访对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流动树脂用于修复牙颈部非龋性缺损时,在边缘染色方面长期随访效果优于光固化复合树脂,短期随访较光固化复合树脂有相似的临床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华口腔医学会第十一次全国牙体牙髓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8-11-06)

梁珊珊,廖楚芳,伍云,欧艳晶,王贻宁[5](2018)在《ERK1/2-Sclerostin信号通路介导循环拉应力作用下非龋性硬化牙本质的形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刷牙、咀嚼等机械力学刺激可导致牙颈部非龋性缺损,并促使牙本质细胞在近缺损侧形成具有自我保护作用的非龋性硬化牙本质,但目前对于非龋性硬化牙本质的形成机制仍缺乏相关研究。骨硬化蛋白是骨形成的负向调控因子,参与力学刺激引起的骨形成。基于牙本质与骨组织在成分和生物矿化形成等方面的相似性,本项研究旨在研究骨硬化蛋白在机械应力刺激下对非龋性硬化牙本质形成的影(本文来源于《第十二次全国口腔修复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8-07-22)

霍永红[6](2017)在《不同处理方法对牙非龋性颈部缺损治疗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不同处理方法对牙非龋性颈部缺损充填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来我院行牙非龋性颈部缺损治疗的15例患者(90颗牙),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实验1组,实验2组,每组30颗牙。对照组:牙颈部缺损不做制备;实验1组:牙颈部缺损用蓝标金刚砂车针打磨缺损表面牙本质;实验2组:用35%磷酸酸蚀牙颈部缺损周围釉质边缘60秒,冲洗,再用蓝标金刚砂车针打磨缺损处牙本质。所有病患牙均采用C1earfil Protect Bond粘结剂粘结后进行树脂修复抛光并随访2年,由另一名医师分别在修复后1周,12个月和24个月按照(本文来源于《第十一次全国口腔修复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7-10-22)

刘艳,付强[7](2017)在《Er,Cr:YSGG激光对非龋性硬化牙本质超微形态的作用及对其粘接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在扫描电镜下观察Er,Cr:YSGG激光照射后非龋性硬化牙本质的表面形态特点,及硬化牙本质-充填材料间粘接界面的微观形态特点,评价Er,Cr:YSGG激光对非龋性硬化牙本质的作用及对其粘接性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咬合面有典型硬化牙本质的离体磨牙20颗,将其随机分成四组,A组用Er,Cr:YSGG激光照射表面,B组用Er,Cr:YSGG激光照射后35%磷酸酸蚀处理表面,C组用Er,Cr:YSGG激光照射后35%磷酸酸蚀+复合树脂充填,D组用Er,Cr:YSGG激光照射后使用玻璃离子水门汀充填。C、D组样本牙充填完成后,垂直于粘接界面方向片切开以暴露出粘接界面。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A、B组非龋性硬化牙本质表面的微观形态特点,及C、D组硬化牙本质-充填材料粘接界面的形态特点。结果扫描电子显微镜下可见,经Er,Cr:YSGG激光照射后硬化牙本质表面粗糙、无玷污层,但牙本质小管开口较小或是完全堵塞;激光照射加35%磷酸酸蚀后可见牙本质小管开口明显增多,多数牙本质小管内有硬化柱突出。粘接界面观察可见复合树脂充填组混合层较薄,混合层、树脂突及牙本质小管内的硬化柱形成紧密连接,玻璃离子水门汀充填组可见硬化牙本质与充填材料粘接较紧密无明显微裂隙。结论使用Er,Cr:YSGG激光预备非龋性硬化牙本质,有助于改善其表面形态,从而利于提高其粘接性能。(本文来源于《中国激光医学杂志》期刊2017年04期)

刘艳,付强[8](2017)在《不同表面处理方法对非龋性硬化牙本质超微结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两种牙体预备方法对非龋性硬化牙本质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20颗咬合面有典型硬化牙本质的磨牙随机分为四组:A组用高速涡轮牙钻预备,B组用牙钻预备后35%磷酸酸蚀15s,C组用Er,Cr:YSGG激光预备,D组用激光预备后35%磷酸酸蚀15s。扫描电镜观察各组磨牙硬化牙本质表面的超微结构。结果:A组硬化牙本质表面较平整,有玷污层;B组酸蚀后硬化牙本质表面变得粗糙,玷污层被去除,可见硬化结晶柱突出于牙本质小管口。C组硬化牙本质表面粗糙,管间牙本质有蜂窝状改变,牙本质小管突出;D组酸蚀后牙本质小管开口增大,有硬化结晶柱突出。结论:使用Er,Cr:YSGG激光预备非龋性硬化牙本质能明显改善其表面形态,结合35%磷酸酸蚀可获得更佳的粘接表面。(本文来源于《承德医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3期)

孙巍巍,牛一山[9](2017)在《口腔牙体硬组织非龋性疾病的病因学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牙体硬组织非龋性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主要有磨损、楔形缺损、隐裂、牙折等类型。其病因复杂多样,且具有协同和积累的作用,其中牙合力为起始因素,酸蚀、磨损等其他因素为协同和积累作用,在各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可导致牙齿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导致成牙硬组织的非龋性损伤,进而引起疾病的发生。但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等改变,牙体硬组织非龋性疾病的发生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其病因机制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本文通过对近年来牙科学者研究牙体硬组织非龋性疾病的病因论证研究进展进行分析和综述,以认知其病因及其相互作用关系,为该疾病的早期预防、诊断、处理及避免或减少由此造成的牙缺失提供相关的病因学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西部医学》期刊2017年02期)

唐慕清,庄则敬,葛宇飞,杨卫东[10](2016)在《Grandio纳米复合树脂与Grandio Flow流动性复合树脂填充治疗牙颈部非龋性缺损24个月疗效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应用一步自酸蚀粘结技术对比纳米复合树脂(Grandio)和流动性复合树脂(Grandio Flow)修复牙颈部非龋性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牙颈部非龋性病损92例(134颗牙)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填充材料分为两组。Grandio组(46例,67颗患牙)应用Grandio纳米复合树脂填充,Grandio Flow组(46例,67颗患牙)应用Grandio Flow流动性复合树脂填充。治疗后随访24个月,对比两组填充体填充树脂的存留、颜色匹配、边缘变色、边缘密合度、表面结构、解剖形态以及继发龋状况。计算两组修复树脂的存留率,对比分析两种复合树脂的其他检测指标。结果 Grandio和Grandio Flow的存留率在治疗后6个月分别为66%和58%,在治疗后12个月分别为61%和57%,治疗后24个月时分别为60%和54%。在各时间点,两种复合树脂的存留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边缘变色和解剖形态方面,第24个月时3例Grandio和3例Grandio Flow呈现Bravo评分。两种复合树脂其余的比较项目的 Alfa率为100%。结论 Grandio和Grandio Flow在非龋性牙颈部修复中的疗效相同。(本文来源于《临床军医杂志》期刊2016年10期)

非龋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上颌第一前磨牙非龋性牙颈部疾病(non-carious cervical lesions, NCCLs)在不同的缺损形态、修复材料及载荷方向的应力分布,分析不同条件对NCCLs修复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1例健康成人的口腔CBCT,建立上颌第一前磨牙牙颈部缺损的叁维有限元模型。据洞底形态分为锐角、钝角两个大组;每组缺损处分别模拟健康牙体及3种修复材料(玻璃离子水门汀、Z350树脂、Bulk树脂);分别采用4种负荷(正常(牙合)垂直负荷、正常(牙合)侧向负荷、创伤(牙合)垂直负荷、创伤(牙合)侧向负荷),受力大小100 N,分析修复体应力分布。结果不同洞型的情况下,锐角组修复材料应力较集中,应力比钝角组增高;不同修复材料的情况下,在锐角洞底中,玻璃离子较2种树脂材料应力稍低,不同修复材料差异不大;比较不同受力方式,创伤(牙合)状态下修复体材料最大应力值高于正常(牙合),并且侧向负荷比垂直方向负荷对牙颈部缺损处的应力更加集中。结论上颌第一前磨牙NCCLs修复体的应力随着洞底形态和受力方式的变化而影响,模拟锐利的洞底形态和创伤受力方式均产生NCCLs缺损处修复材料的应力集中,因此修复前锐角洞底应尽量调磨成钝角洞底,修复后及时调整患牙的咬合,有利于减少应力集中。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非龋性论文参考文献

[1].曹白雨,林毅,徐洁.EDTA预处理对牙颈部非龋性硬化牙本质粘接效果的影响[J].口腔医学研究.2019

[2].曹婷婷,葛春慧,张红艳.上颌第一前磨牙非龋性牙颈部病变的缺损形态、修复材料及咬合方式对应力的影响[J].口腔疾病防治.2019

[3].蒋平.龋病及牙体硬组织非龋性疾病[J].家庭生活指南.2019

[4].韩婧,侯鑫山,郭发健,赵今.流动树脂和光固化复合树脂用于牙颈部非龋性缺损充填后疗效的Meta分析[C].中华口腔医学会第十一次全国牙体牙髓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2018

[5].梁珊珊,廖楚芳,伍云,欧艳晶,王贻宁.ERK1/2-Sclerostin信号通路介导循环拉应力作用下非龋性硬化牙本质的形成[C].第十二次全国口腔修复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8

[6].霍永红.不同处理方法对牙非龋性颈部缺损治疗的疗效观察[C].第十一次全国口腔修复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7

[7].刘艳,付强.Er,Cr:YSGG激光对非龋性硬化牙本质超微形态的作用及对其粘接性能的影响[J].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017

[8].刘艳,付强.不同表面处理方法对非龋性硬化牙本质超微结构的影响[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7

[9].孙巍巍,牛一山.口腔牙体硬组织非龋性疾病的病因学研究进展[J].西部医学.2017

[10].唐慕清,庄则敬,葛宇飞,杨卫东.Grandio纳米复合树脂与GrandioFlow流动性复合树脂填充治疗牙颈部非龋性缺损24个月疗效比较[J].临床军医杂志.2016

论文知识图

(e)表面涂布Contax粘接剂后的非龋

标签:;  ;  ;  ;  ;  ;  ;  

非龋性论文_曹白雨,林毅,徐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