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臭氧层耗损与聚氨酯泡沫CFC替代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周伟斌[1](2021)在《广东省聚氨酯泡沫行业消耗臭氧层类物质使用情况调查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对广东省泡沫行业聚氨酯泡沫及其原材料进行快速检测,根据检测数据,可知广东省聚氨酯泡沫行业已不使用CFC-11,广东省对聚氨酯泡沫行业的消耗臭氧层类物质(ODS)监管效果较好。
蒋洋,谭丽,陈烨,袁懋,刘方,刘进斌[2](2020)在《硬质聚氨酯泡沫和组合聚醚中消耗臭氧层物质的便携式GC-MS测定方法》文中研究表明建立了便携式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硬质聚氨酯泡沫和组合聚醚中一氟三氯甲烷(CFC-11)、二氟二氯甲烷(CFC-12)、二氟一氯甲烷(HCFC-22)及一氟二氯乙烷(HCFC-141b)的定性分析方法,系统考察了色谱柱、顶空体系、顶空温度和顶空时间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DB-WAX色谱柱对目标物质的分离效果最好,顶空温度为50℃、顶空时间为10 min条件下,目标物质的检测灵敏度最高。在优化条件下,硬质聚氨酯泡沫取样体积为1 cm3时,4种目标物的方法检出限为0.6~0.8μg;组合聚醚取样量为10 mg时,4种目标物的方法检出限为0.5~0.6μg。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定性准确,适用于实际样品的现场快速定性分析。
张波[3](2020)在《基于脂肪族二胺扩链的聚氨酯合成及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聚氨酯凭借其丰富的原料种类和多样的材料成型工艺可以制备具有耐磨、耐疲劳、隔热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优异性能的材料,能满足不同应用场合的需求。随着科学技术和材料需求的快速发展,开发具有更优异性能的聚氨酯材料满足新发展领域对材料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小分子脂肪族二胺作为扩链剂制备聚氨酯材料可以构建更多更强的氢键来提高材料的物理机械性能,二胺丰富的分子结构也能赋予聚氨酯材料性能很宽的可调节范围,但是其高反应活性限制了脂肪族二胺在聚氨酯弹性体和泡沫材料制备中的应用。针对以上问题,本论文采用CO2对氨基进行可逆保护,成功制备了小分子脂肪族二胺扩链的聚氨酯-脲弹性体和泡沫材料。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1)利用CO2和二胺生成羧酸盐的可逆反应,屏蔽二胺的反应活性。羧酸盐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释放出二胺和异氰酸酯基反应完成扩链,释放的CO2气体外排后,得到聚氨酯-脲弹性体材料。基于该方法我们以高活性脂肪族二胺为扩链剂,设计合成了四种不同的聚氨酯-脲弹性体材料,同时与对应的二醇作为扩链剂制备的聚氨酯弹性体进行了对照研究,发现聚氨酯-脲弹性体材料中形成了更多更强的氢键,诱导材料发生了更好的微相分离,赋予了材料更高的橡胶态平台模量、更宽的橡胶态平台温度区间和更好的力学性能,有望解决新发展领域对弹性体材料物理机械性能的需求。(2)利用CO2和二胺生成羧酸盐的可逆反应,通过对发泡温度、催化剂以及羧酸盐用量的调控,得到了泡孔均匀、结构稳定、力学性能和耐疲劳性能优异的泡沫材料。在密度相近的条件下,对比了水和羧酸盐两种不同发泡剂制备泡沫材料的工艺和材料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羧酸盐作为发泡剂制备泡沫材料的方法具有更长的凝胶时间和更高的发泡效率,泡沫材料具有更好的力学和抗疲劳性能,为聚氨酯泡沫材料力学性能的提升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有望解决聚氨酯物理发泡剂破坏环境的问题。
冯卉,郭晓林,李娟,李小燕[4](2016)在《我国泡沫塑料行业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淘汰进展及分析》文中提出介绍了我国在泡沫塑料行业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所取得的主要进展,并分析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以下简称为《蒙特利尔议定书》)公约遵约机制的基本特点以及遵约机制对我国泡沫塑料行业消耗臭氧层物质淘汰的影响;在"十三·五"期间,我国应进一步加强对消耗臭氧层物质的管控,加大对履约工作的支持力度,确保国家如期实现公约履约目标。
吴家翔,周志恩,陈刚才,赵红静,陈泳霖[5](2015)在《消耗臭氧层物质建设项目管理现状与展望》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从中国履行《蒙特利尔议定书》出发,阐述了《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条例》及我国消耗臭氧层物质(ODS)政策法规体系的建立和发展过程,归纳了ODS建设项目管理的相关政策规定,并根据ODS类别对该类建设项目的国家禁令进行了分类说明。此外,为解决现阶段ODS建设项目管理工作查阅文献多、分类难、流程不清晰的问题,本文根据ODS用途,将生产、使用ODS建设项目进行了分类,对各类建设项目的申报流程和审批流程进行了解释和说明。最后,本文提出了加强ODS建设项目管理的工作思路,为国家控制、管理ODS建设项目提供了参考。
何金迎[6](2013)在《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结构、形态与改性研究》文中认为本文考察了两种催化剂A33和DABCO8154对聚氨酯硬质泡沫塑料发泡时间、密度、压缩强度、弯曲强度、泡孔结构和热失重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催化剂含量的增加,发泡时间逐渐缩短。催化剂DABCO8154与催化剂A33相比,乳白时间、上升时间、脱粘时间明显延长,平均发泡时间延长40秒。催化剂A33在添加量为0.7份,催化剂DABCO8154添加量为0.5份时,泡孔较均匀,密度分别为0.1324g cm-3、0.1596g cm-3,压缩强度分别为1.38MPa、1.47MPa,弯曲强度分别为1.13MPa、1.28MPa。研究了四种多元醇GE210、GEP330N、PS3152、TMN350分别与聚醚多元醇TMN450并用对聚氨酯硬泡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TMN450/GE210=90/10、 TMN450/GEP330N=90/10、TMN450/PS3152=80/20、TMN450/TMN350=80/20时,泡沫综合性能较好,压缩强度分别为1.56MPa、1.51MPa、1.88MPa、1.64MPa,冲击强度分别为1.52KJ m-2、1.59KJ m-2、1.65KJ m-2、1.5KJ m-2。TMN450/PS3152并用体系,泡沫材料性能最佳。对于TMN450/GEP330N体系,当GEP330N加入量超过10份时,材料性能变差。采用两种端羟基液体橡胶HTBN和HTPB改性聚氨酯硬质泡沫,考察了泡沫材料的力学性能、泡孔结构、吸水率和动态流变性能,发现HTBN和HTPB添加量分别为20份和10份时,材料冲击强度分别为2.1KJ m-2、1.98KJ m-2,弯曲强度分别为2.74MPa、2.47MPa,表明端羟基液体橡胶能够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了环氧树脂E54和E44对聚氨酯硬质泡沫性能影响,结果表明,E54和E44添加量分别为20份和30份时,制品压缩和冲击强度均有所提高,随着环氧树脂添加量的增大,制品吸水率变大,探讨了环氧树脂增强PU泡沫材料的机理。
于晓,吴晓蔚,车礼东[7](2013)在《GHS第3修订版的更新和臭氧层的保护》文中研究表明介绍了联合国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Globally Harmonized System of Classification and Labelling of Chemi-cals,GHS)的基本情况及其包含的危险类别,详细阐述了其第3修订版新加入的对于危害臭氧层物质的分类和《蒙特利尔协定书》的基本情况。通过列出我国制冷剂等行业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进展,分析了我国对《蒙特利尔协定书》的实施情况,并将GHS与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结合提出了我国检验检疫部门在标准制定和进出口商品检验方面针对在我国全面实施《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的工作方向。
王凤,张剑波,冯金敏,刘德英[8](2010)在《中国历史上和未来CFC-11和CFC-12的排放量计算》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基于CFC-11(CCl3F)和CFC-12(CCl2F2)在家用制冷、工商制冷、汽车空调、气雾剂、烟草和泡沫等应用行业的消费数据、淘汰进程等计算了中国历年CFC-11和CFC-12的消费量,进而利用相应的排放方程计算了其历年排放量及未来的预测排放量.计算结果表明,从1978年中国开始消费到将来完全淘汰CFCs为止,中国CFC-11和CFC-12的总消费量分别为39.79×104t和40.97×104t.与国际公约对中国的要求相比,仅CFC-11和CFC-12,中国就少消费了19.78×104t ODP(臭氧层耗损潜能值)的CFCs物质.中国CFC-11和CFC-12的总排放量分别为全球1950~1999年50年间排放量的4.66%和3.16%,人均排放量及单位国土面积排放量均远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朱家淇[9](2010)在《含氢氯氟烷烃的淘汰及替换》文中研究指明由于含氢氯氟烷烃(HCFC)与不含氢的氯氟饱和烷烃(CFC)的分子结构十分相像,其中的卤素原子都是元素周期列表同一周期中非金属性及吸电子能力极强的原子,能使烷烃链带上很强的极性。这些卤素原子与烷烃结合而成的有机化
林琳[10](2009)在《全水聚氨酯泡沫塑料成型工艺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全水聚氨酯泡沫塑料已经成为了汽车行业首选的应用材料,用水为发泡剂制得的软硬泡都具有很好的使用价值,如汽车座椅,头枕等。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却存在很多缺陷使得生产出的泡沫体废品率很高,所以,如何改变它的生产工艺使其能更好的体现它的价值,已成为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基于以上情况,我们提出调整全水聚氨酯泡沫塑料生产过程中的工艺参数来增强它的物理性能。讨论了水加入量、聚醚官能度、异氰酸酯指数、催化剂、泡沫稳定剂、模具温度等参数对其综合性能的影响。通过研究异氰酸酯与水进行的发泡反应和异氰酸酯与聚醚进行的凝胶反应,以确保产生的泡沫体有坚固的交联网络。同时,利用先进的电子检测设备如万能试验机、高倍光学显微镜等对试样进行分析,以制得具有较好综合性能的泡沫体。
二、臭氧层耗损与聚氨酯泡沫CFC替代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臭氧层耗损与聚氨酯泡沫CFC替代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广东省聚氨酯泡沫行业消耗臭氧层类物质使用情况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
1.1 抽样类型选择 |
1.2 抽样检测流程 |
1.2.1 聚氨酯硬泡 |
1.2.2 组合聚醚、单体聚醚、聚酯/聚醚多元醇、发泡剂 |
1.3 抽样分析结果 |
2 结果与讨论 |
2.1 抽样结果核实 |
2.2 抽样结果的使用 |
2.3 抽样检测过程存在的问题 |
3 结论 |
(2)硬质聚氨酯泡沫和组合聚醚中消耗臭氧层物质的便携式GC-MS测定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
1.1 仪器和试剂 |
1.2 实验方法 |
1.2.1 仪器条件 |
1.2.2 样品采集和制备 |
2 结果与讨论 |
2.1 色谱柱的选择 |
2.2 顶空体系的选取 |
2.2.1 无溶剂条件 |
2.2.2 水作为溶剂 |
2.3 顶空温度的选择 |
2.4 顶空时间的选择 |
2.5 方法检出限 |
2.6 实际样品测定 |
3 结论 |
(3)基于脂肪族二胺扩链的聚氨酯合成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聚氨酯材料 |
1.2.1 聚氨酯泡沫 |
1.2.2 聚氨酯弹性体材料 |
1.2.3 聚氨酯树脂 |
1.3 聚氨酯的合成 |
1.3.1 聚氨酯合成原料 |
1.3.1.1 异氰酸酯 |
1.3.1.2 低聚多元醇 |
1.3.1.3 小分子扩链剂 |
1.3.1.4 辅助试剂 |
1.3.2 聚氨酯合成方法 |
1.4 聚氨酯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关系 |
1.5 聚氨酯弹性体制备的研究进展 |
1.6 聚氨酯泡沫制备的研究进展 |
1.7 CO_2与氨基的可逆化学 |
1.8 本论文的研究立意和提纲 |
第2章 二胺扩链的聚氨酯弹性体制备及性能研究 |
2.1 前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材料与试剂 |
2.2.2 二氧化碳保护的二胺羧酸盐的制备 |
2.2.3 聚氨酯弹性体的制备 |
2.2.4 材料的性能表征与测试 |
2.2.4.1 软电离质谱(ESI-MS) |
2.2.4.2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
2.2.4.3 溶胀测试 |
2.2.4.4 凝胶渗透色谱(SEC) |
2.2.4.5 热降解(TGA) |
2.2.4.6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 |
2.2.4.7 动态力学性能测试(DMA) |
2.2.4.8 小角X射线衍射(SAXS) |
2.2.4.9 力学性能测试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羧酸盐的结构与组成 |
2.3.2 未保护的二胺用于聚氨酯材料制备 |
2.3.3 保护的1,6-已二胺制备聚氨酯弹性体材料条件的探究 |
2.3.4 羧酸盐以及1,6-已二醇制备的聚氨酯材料 |
2.3.5 扩链剂的种类对材料物理性能及微观结构的影响 |
2.3.5.1 扩链剂种类对聚氨酯材料的物理形态的影响 |
2.3.5.2 扩链剂种类对聚氨酯材料分子链结构的影响 |
2.3.5.3 扩链剂种类对聚氨酯材料热稳定性的影响 |
2.3.5.4 扩链剂种类对聚氨酯材料的氢键的影响 |
2.3.5.5 扩链剂种类对聚氨酯软段玻璃化温度的影响 |
2.3.5.6 扩链剂种类对聚氨酯微观结构的影响 |
2.3.6 扩链剂的种类对材料的力学性能的影响 |
2.3.6.1 扩链剂的种类对聚氨酯材料的热机械性能的影响 |
2.3.6.2 扩链剂的种类对聚氨酯材料的力学性能的影响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二胺扩链的聚氨酯泡沫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3.1 前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材料与试剂 |
3.2.2 羧酸盐的制备 |
3.2.3 样品的制备 |
3.2.4 凝胶时间与材料的性能测试 |
3.2.4.1 凝胶时间的测试 |
3.2.4.2 泡沫材料密度的测试 |
3.2.4.3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
3.2.4.4 发泡效率 |
3.2.4.5 泡孔结构表征 |
3.2.4.6 热降解(TGA) |
3.2.4.7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 |
3.2.4.8 力学性能测试 |
3.2.4.9 动态疲劳性能测试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NDI-PPG2000预聚体制备条件的探究 |
3.3.2 羧酸盐制备聚氨酯泡沫材料条件的探究 |
3.3.2.1 发泡温度的探究 |
3.3.2.2 催化剂用量的探究 |
3.3.2.3 羧酸盐的用量的探究 |
3.3.3 羧酸盐在聚氨酯泡沫材料制备中的作用 |
3.3.4 水发泡聚氨酯泡沫材料的制备 |
3.3.5 两种不同发泡剂制备泡沫材料的凝胶时间 |
3.3.6 两种不同发泡剂的发泡效率 |
3.3.7 材料的结构和羰基氢键度表征 |
3.3.8 材料的热稳定性 |
3.3.9 不同发泡剂对软段玻璃化的影响 |
3.3.10 材料的力学性能 |
3.3.11 耐疲劳性能测试 |
3.4 本章小结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
(5)消耗臭氧层物质建设项目管理现状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政策的建立和发展 |
1.1《蒙特利尔议定书》及其发展 |
1.2《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条例》的制定及实施 |
2建设项目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政策 |
2.1法律法规 |
2.2禁令 |
3ODS建设项目类型及管理流程 |
3.1生产ODS的建设项目 |
3.2生产过程中ODS为副产品的建设项目 |
3.3使用ODS作为原料的建设项目 |
3.4使用ODS的建设项目 |
3.5ODS建设项目审批流程 |
4加强ODS建设项目管理工作的展望 |
4.1落实环保部关于HCFCs的各项通知 |
4.2加强新建HCFCs项目的管理工作 |
4.3加快HCFCs替代品的研发 |
(6)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结构、形态与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
1.1 泡沫塑料介绍 |
1.1.1 泡沫塑料的不同类型 |
1.1.2 泡沫塑料的特性 |
1.1.3 泡沫塑料的用途 |
1.1.4 泡沫塑料材料其发展历史概况 |
1.1.5 泡沫塑料新品种 |
1.2 聚氨酯(PU)概述 |
1.3 聚氨酯泡沫塑料(PUF)概况 |
1.3.1 聚氨酯泡沫塑料的种类 |
1.3.2 聚氨酯泡沫塑料(PU)的用途 |
1.4 聚氨酯硬泡制品(RPUF)概述 |
1.5 聚氨酯硬质泡沫塑料(RPUF)原料组分 |
1.5.1 主原料组分异氰酸酯 |
1.5.2 主原料多元醇 |
1.5.3 助剂之一发泡剂 |
1.5.4 助剂之二泡沫稳定剂 |
1.5.5 助剂之三扩链剂 |
1.5.6 助剂之四催化剂 |
1.5.7 其他类型助剂 |
1.6 聚氨酯硬质泡沫塑料(RPUF)的合成制备 |
1.6.1 合成过程的基本化学反应 |
1.6.2 泡沫形成过程 |
1.6.3 泡孔结构与特点 |
1.6.4 制备方法 |
1.7 对聚氨酯硬质泡沫塑料(RPUF)的补强改性研究 |
1.7.1 聚合物互穿网络法 |
1.7.2 微粒法 |
1.7.3 纤维法 |
1.8 端羟基液体橡胶的应用研究 |
1.9 环氧树脂(EP)补强聚氨酯泡沫塑料(PUF)研究 |
1.10 课题研究背景及内容 |
1.10.1 本文研究背景 |
1.10.2 本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2.1 实验反应原材料与测试设备 |
2.1.1 实验所需原材料和反应助剂 |
2.1.2 实验所用仪器及测试设备 |
2.2 聚氨酯硬泡制品(RPUF)的合成过程 |
2.2.1 RPUF 制备过程 |
2.2.2 RPUF 合成步骤 |
2.3 表征方法 |
2.3.1 RPUF 密度测试 |
2.3.2 RPUF 各种力学强度测试 |
2.3.3 RPUF 热失重测试(TG) |
2.3.4 RPUF 动态流变性能测试 |
2.3.5 RPUF 扫描电镜测试分析(SEM) |
2.3.6 RPUF 发泡时间测试 |
2.3.7 RPUF 吸水率实验测试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3.1 催化剂对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RPUF)性能的影响 |
3.1.1 催化剂 A33 对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性能的影响 |
3.1.1.1 对 RPUF 发泡时间的影响 |
3.1.1.2 对 RPUF 表观密度的影响 |
3.1.2.3 对 RPUF 力学强度的影响 |
3.1.2.4 对 RPUF 泡孔结构的影响 |
3.1.2.5 对 RPUF 热稳定性的影响 |
3.1.2 催化剂 DABCO8154 对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性能的影响 |
3.1.2.1 对 RPUF 发泡时间的影响 |
3.1.2.2 对 RPUF 表观密度的影响 |
3.1.2.3 对 RPUF 力学强度的影响 |
3.1.2.4 对 RPUF 泡孔结构的影响 |
3.1.2.5 对 RPUF 热稳定性的影响 |
3.2 不同多元醇复配对聚氨酯硬泡(RPUF)性能的影响 |
3.2.1 聚醚 TMN450/GE210 二元醇复配对聚氨酯硬泡(RPUF)性能的影响 |
3.2.1.1 对 RPUF 表观密度的影响 |
3.2.1.2 对 RPUF 力学强度的影响 |
3.2.1.3 对 RPUF 泡孔结构的影响 |
3.2.1.4 对 RPUF 吸水率的影响 |
3.2.2 聚醚 TMN450/GEP330N 多元醇复配对聚氨酯硬泡(RPUF)性能的影响 |
3.2.2.1 对 RPUF 表观密度的影响 |
3.2.2.2 对 RPUF 力学强度的影响 |
3.2.2.3 对 RPUF 泡孔结构的影响 |
3.2.2.4 对 RPUF 吸水率的影响 |
3.2.3 聚醚 TMN450/PS3152 多元醇复配对聚氨酯硬泡(RPUF)性能的影响 |
3.2.3.1 对 RPUF 表观密度的影响 |
3.2.3.2 对 RPUF 力学性能的影响 |
3.2.3.3 对 RPUF 泡孔结构的影响 |
3.2.3.4 对 RPUF 吸水率的影响 |
3.2.4 聚醚 TMN450/TMN350 多元醇复配对聚氨酯硬泡(RPUF)性能的影响 |
3.2.4.1 对 RPUF 表观密度的影响 |
3.2.4.2 对 RPUF 力学强度的影响 |
3.2.4.3 对 RPUF 泡孔结构的影响 |
3.2.4.4 对 RPUF 吸水率的影响 |
3.3 端羟基液体聚丁二烯丙烯腈(HTBN)橡胶对聚氨酯硬泡性能影响 |
3.3.1 对 RPUF 表观密度的影响 |
3.3.2 对 RPUF 力学强度的影响 |
3.3.3 对 RPUF 泡孔结构的影响 |
3.3.4 对 RPUF 吸水率的影响 |
3.3.5 对 RPUF 流变性能的影响 |
3.4 端羟基液体聚丁二烯(HTPB)橡胶对聚氨酯硬泡性能影响 |
3.4.1 对 RPUF 表观密度的影响 |
3.4.2 对 RPUF 制品力学强度的影响 |
3.4.3 对 RPUF 泡孔结构的影响 |
3.4.4 对 RPUF 吸水率的影响 |
3.4.5 对 RPUF 流变性能的影响 |
3.5 环氧树脂 E54 对聚氨酯硬泡性能影响 |
3.5.1 对 RPUF 表观密度的影响 |
3.5.2 对 RPUF 力学强度的影响 |
3.5.3 对 RPUF 泡孔结构的影响 |
3.5.4 对 RPUF 吸水率的影响 |
3.5.5 对 RPUF 流变性能的影响 |
3.6 环氧树脂 E44 对聚氨酯硬泡性能影响 |
3.6.1 对 RPUF 表观密度的影响 |
3.6.2 对 RPUF 力学强度的影响 |
3.6.3 对 RPUF 泡孔结构的影响 |
3.6.4 对 RPUF 吸水率的影响 |
3.6.5 对 RPUF 流变性能的影响 |
3.7 端羟基液体橡胶改性聚氨酯硬泡增韧机理初步探讨研究 |
3.8 环氧树脂改性聚氨酯硬泡增强机理初步探讨研究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和导师简介 北京化工大学硕士研宄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7)GHS第3修订版的更新和臭氧层的保护(论文提纲范文)
1 GHS简介 |
2 危害臭氧层物质和蒙特利尔协定书 |
2.1 GHS第3修订版对危害臭氧层物质的分类 |
2.2 蒙特利尔协定书 |
3 我国政府对于臭氧层的保护 |
3.1 我国对蒙特利尔协定书的实施情况 |
3.2 我国各行业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进展 |
3.2.1 制冷剂行业 |
3.2.2 发泡剂行业 |
3.2.3 清洗行业 |
3.2.4 甲基溴行业 |
3.2.5 气雾剂行业 |
4 检验检疫部门的工作方向 |
5 结语 |
(8)中国历史上和未来CFC-11和CFC-12的排放量计算(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Introduction) |
2 计算方法 (Computation methods) |
2.1 消费量的计算 |
2.1.1 家用制冷行业 |
2.1.2 工商制冷行业 |
2.1.3 汽车空调行业 |
2.1.4 气雾剂行业 |
2.1.5 烟草行业 |
2.1.6 泡沫行业 |
2.2 排放量的计算方法 |
2.2.1 家用制冷设备 |
2.2.2 工商制冷设备 |
2.2.3 汽车空调器 |
2.2.4 气雾剂产品 |
2.2.5 烟草膨胀设备 |
2.2.6 泡沫塑料制品生产 |
3 结果 (Results) |
3.1 计算结果的不确定性分析 |
3.2 中国的淘汰活动对减少CFC- 11和CFC- 12排放的贡献 |
3.3 中国CFC- 11和CFC- 12排放占全球排放的比率 |
4 结论 (Conclusions) |
(9)含氢氯氟烷烃的淘汰及替换(论文提纲范文)
一、HCFC的种类 |
二、美国环保署的ODS淘汰分类 |
三、美国HCFC等ODS的替代剂开发类型 |
(10)全水聚氨酯泡沫塑料成型工艺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第1章 绪论 |
1.1 全水聚氨酯发泡成型工艺技术概述 |
1.2 发泡剂的选择 |
1.3 全水聚氨酯发泡成型技术特点 |
1.4 国内外发展现状 |
1.4.1 国内研究现状 |
1.4.2 国外研究现状 |
1.5 全水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应用 |
1.5.1 全水聚氨酯泡沫塑料在汽车行业的应用 |
1.5.2 在建筑中的应用 |
1.5.3 在隔音板中的应用 |
1.5.4 在保温隔热层中的应用 |
1.5.5 在园林工艺中的应用 |
1.5.6 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回收利用 |
1.5.7 在家用电器方面的应用 |
1.6 选题的背景和选题意义 |
1.6.1 选题背景 |
1.6.2 选题意义 |
1.7 选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1.8 总结 |
第2章 全水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合成原理和制备方法 |
2.1 全水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合成原理 |
2.2 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基本制备方法及各组分的作用 |
2.2.1 聚氨酯化学与工艺中的若干计算 |
2.2.2 全水聚氨酯泡沫塑料制备的实验部分 |
2.3 总结 |
第3章 主要工艺参数对全水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影响分析 |
3.1 水加入量的影响分析 |
3.1.1 水加入量对泡沫体力学性能的影响 |
3.1.2 水加入量对泡沫体对水吸收量的影响 |
3.1.3 水的加入量对泡沫体的热导率的影响 |
3.1.4 水加入量对泡沫体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影响 |
3.1.5 水加入量泡沫塑料稳定性的影响 |
3.1.6 结论 |
3.2 聚醚多羟基醇官能度的影响分析 |
3.2.1 聚醚多元醇官能度与聚醚粘度关系 |
3.2.2 聚醚官能度对泡沫体密度和性质的影响 |
3.2.3 聚醚官能度对泡沫体压缩和拉伸强度的影响 |
3.2.4 聚醚官能度对泡沫塑料稳定性的影响 |
3.2.5 聚醚官能度对泡孔尺寸、形态的影响 |
3.2.6 聚醚多羟基醇官能度对泡沫体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影响 |
3.2.7 结论 |
3.3 异氰酸酯指数的影响分析 |
3.3.1 异氰酸酯指数对泡沫体密度影响 |
3.3.2 异氰酸酯指数对泡沫体拉伸和冲击强度的影响 |
3.3.3 结论 |
3.4 结论 |
第4章 其他助剂的影响分析及泡沫缺陷研究 |
4.1 催化剂的影响分析 |
4.2 泡沫稳定剂的影响分析 |
4.2.1 泡沫稳定剂对泡沫结构影响 |
4.2.2 泡沫稳定剂对泡沫体透气性能和发泡起发、回缩能力影响 |
4.2.3 泡沫稳定剂对泡沫体降噪性能的影响 |
4.2.4 结论 |
4.3 模具温度的影响分析 |
4.4 各种助剂的影响分析 |
4.4.1 阻燃剂 |
4.4.2 抗静电剂 |
4.4.3 开孔剂 |
4.5 对泡沫体缺陷讨论和研究 |
4.5.1 缺陷研究及防止方法 |
4.5.2 实验结果对比研究 |
4.5.3 结论 |
4.6 结论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四、臭氧层耗损与聚氨酯泡沫CFC替代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广东省聚氨酯泡沫行业消耗臭氧层类物质使用情况调查分析[J]. 周伟斌. 浙江化工, 2021(06)
- [2]硬质聚氨酯泡沫和组合聚醚中消耗臭氧层物质的便携式GC-MS测定方法[J]. 蒋洋,谭丽,陈烨,袁懋,刘方,刘进斌. 中国环境监测, 2020(05)
- [3]基于脂肪族二胺扩链的聚氨酯合成及性能研究[D]. 张波.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0(01)
- [4]我国泡沫塑料行业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淘汰进展及分析[J]. 冯卉,郭晓林,李娟,李小燕. 中国塑料, 2016(12)
- [5]消耗臭氧层物质建设项目管理现状与展望[J]. 吴家翔,周志恩,陈刚才,赵红静,陈泳霖. 环境影响评价, 2015(05)
- [6]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结构、形态与改性研究[D]. 何金迎. 北京化工大学, 2013(S2)
- [7]GHS第3修订版的更新和臭氧层的保护[J]. 于晓,吴晓蔚,车礼东. 职业与健康, 2013(08)
- [8]中国历史上和未来CFC-11和CFC-12的排放量计算[J]. 王凤,张剑波,冯金敏,刘德英. 环境科学学报, 2010(09)
- [9]含氢氯氟烷烃的淘汰及替换[J]. 朱家淇. 新材料产业, 2010(04)
- [10]全水聚氨酯泡沫塑料成型工艺影响因素研究[D]. 林琳. 吉林大学, 20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