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色花岗岩论文-范文博,姜能,翟明国,胡俊

淡色花岗岩论文-范文博,姜能,翟明国,胡俊

导读:本文包含了淡色花岗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淡色花岗岩,华北北缘,麻地花岗岩,稀土四分组效应

淡色花岗岩论文文献综述

范文博,姜能,翟明国,胡俊[1](2019)在《华北克拉通北缘显生宙含石榴石淡色花岗岩:特征、时代及成因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淡色花岗岩是一种特殊的花岗岩类型,其暗色矿物含量低,且多含有白云母、电气石或石榴石等富铝矿物。通常认为,淡色花岗岩是大陆碰撞造山带最具标志性的岩石类型,主要来自于地壳内沉积物的部分熔融,虽然一些最新研究强调它只是岩浆高度分异与演化的产物。显生宙时期,华北克拉通北缘花岗质岩浆作用强烈,然而对于区域存在的少量具有淡色花岗岩特征的岩体却关注较少。本文在对冀东麻地含石榴石白云母二长花岗岩详细研究的基础上,对华北北缘显生宙含石榴石淡色花岗岩的特征、时代进行了总结与对比,并对其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这些岩石具有淡色花岗岩的典型矿物组成与地球化学特征,但已有数据还不足以充分论证其是否由变沉积岩部分熔融形成。与此同时,稀土元素四分组效应与Nb/Ta、Zr/Hf、Y/Ho、K/Rb、Rb/Sr等比值以及CaO、Ba、Sr等元素含量的差异性指示,这些花岗岩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岩浆分异作用,部分岩石受到了岩浆演化晚期熔-流体相互作用的影响。岩浆分异程度的不同,是导致这些淡色花岗岩具有不同稀有金属成矿潜力的重要因素,高度分异演化有利于成矿元素的富集。由于仅部分淡色花岗岩经历了较高程度的分异,因此岩浆分异可能并非淡色花岗岩形成的必要机制。华北北缘含石榴石淡色花岗岩集中出现在中-晚二迭世、中-晚侏罗世。前者的形成,与古亚洲洋闭合时的碰撞造山有关;后者与东北、华南等中国东部相似岩石同时代产出,形成于古太平洋俯冲的大地构造背景下,其地球动力学内涵值得进一步探讨。(本文来源于《岩石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曾令森,赵令浩,高利娥,侯可军,王倩[2](2019)在《喜马拉雅造山带中新世岩浆型石榴子石的矿物化学特征:从高Sr/Y花岗岩到淡色花岗岩》一文中研究指出石榴子石是演化花岗岩常见的重要副矿物之一,但石榴子石地球化学特征如何随岩浆演化而变化是有待探讨的问题之一。雅拉香波片麻岩穹隆发育年龄分别为20. 3±0. 5Ma和20. 1±0. 3Ma(锆石U-Pb年龄)的高Sr/Y比二云母花岗岩(TMG)和淡色花岗岩(Grt-LG)。虽然两类花岗岩都含石榴子石,且在形成时代和Sr-Nd同位素组成上相似,但在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上具有明显的差异,淡色花岗岩和二云母花岗岩分别代表演化程度较高和较原始的岩浆。在同一件样品中,在石榴子石颗粒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不均一性,反映了局部熔体地球化学特征。在两类花岗岩中,岩浆型石榴子石具有以下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1)从核部到边部,Mn和HREE含量降低,表现出典型的生长环带特征;(2)富集HREE,亏损LREE;和(3)显着的Eu负异常。但在关键微量元素Zn、Sc和Y上,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在花岗质岩浆演化过程中,贫Fe、Mg和Mn矿物相的分离结晶作用,导致残留熔体的Ca和Sr含量降低,Eu负异常幅度增大,Sc、Zn、Y和HREE增高,是导致淡色花岗岩石榴子石相应元素含量增高的主要原因。上述观测表明:高Sr/Y花岗岩也可以结晶石榴子石,与通常的淡色花岗岩石榴子石相比,这些石榴子石的Sc、Zn和Y含量和Eu异常幅度明显较低。但随分异程度的升高,石榴子石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源自变沉积岩的淡色花岗岩的类似。因此,花岗岩中的石榴子石矿物化学特征变化记录了花岗岩岩浆演化的重要信息。(本文来源于《岩石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成里宁[3](2019)在《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中电气石的成因机制:来自天然样品和实验研究的约束》一文中研究指出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是印度-欧亚板块碰撞过程中地壳深熔作用的产物,能够记录喜马拉雅造山带的构造演化过程。电气石淡色花岗岩是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的主要类型之一,由于电气石特殊的成因机制和多期生长的特征,研究电气石的矿物结构、矿物成分和结晶条件有助于限定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的形成机制和岩浆演化过程。本文将天然电气石研究和高温高压实验模拟相结合,探讨了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中电气石的形成机制,以电气石作为载体讨论了淡色花岗岩岩浆的来源和演化过程,并对不同类型淡色花岗岩的成因联系提出了新的约束。纳木纳尼电气石淡色花岗岩中存在两种不同类型的电气石,矿物结构及主量元素成分显示这两种电气石结晶于岩浆演化的不同阶段,Ⅱ型电气石的核部和幔部与被其他矿物包裹的电气石成分相似,具有富Mg贫Fe特征,显示其结晶于岩浆演化的早期,Ⅲ型电气石经常包裹其他矿物,成分上与Ⅱ型电气石的边部类似,表现为富Fe贫Mg,显示其在岩浆演化晚期结晶的特征。纳木纳尼淡色花岗岩中电气石的B同位素成分显示双峰式分布,Ⅱ型电气石核部和幔部δ~(11)B值较高(-7‰~-8‰),Ⅱ型电气石的边部与Ⅲ型电气石的B同位素组成相似,δ~(11)B值集中于-12‰~-15‰。B同位素分馏计算结果显示,两期电气石δ~(11)B值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岩浆演化晚期脱挥发分作用带走了大量~(11)B,使残余岩浆的δ~(11)B值急剧降低,同一期次电气石δ~(11)B值的细微差别表明电气石结晶可使岩浆的B同位素发生低程度分馏。结合前人研究可得,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中电气石的B同位素组成并不均一,造成这种不均一的原因包括:淡色花岗岩源岩不同,或岩浆演化过程中B同位素存在分馏。我们利用不同B含量的花岗岩玻璃,在不同的温度(650-800℃)、氧逸度(NNO和NNO+2)、水活度(1、0.7和0.5)条件开展了电气石结晶实验,系统研究了电气石在花岗质熔体中的结晶条件。实验结果显示:熔体B含量是决定电气石结晶的最主要因素,电气石结晶需要熔体B含量超过一个临界值(W_B),此临界值随着氧逸度、水活度等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并随温度的升高而急剧增大。低水活度高氧逸度条件有利于电气石结晶。熔体的铝饱和指数(ASI值)对电气石结晶的影响不大,电气石可以在ASI值<1.1的准铝质熔体中保持稳定。实验样品的矿物组合显示,在含B的花岗质熔体中,熔体的水活度和B含量共同控制了液相线矿物的种类,水活度和B含量改变,熔体的液相线矿物随之改变。蓝线石可能是富B花岗质岩浆中除电气石以外最主要的富B矿物,高B低水活度熔体中,蓝线石可能是液相线矿物。沙漏型电气石的结晶显示岩浆型电气石也可能存在沙漏状成分环带。因此,花岗岩中电气石成分环带成因的多样性也要求我们在利用电气石成分环带判断其结晶条件时需要更加慎重。我们在600~700℃,200MPa条件下开展了含B流体与二云母花岗岩的交代反应实验,重点研究了温度和流体B含量对交代反应产物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富B流体与二云母花岗岩反应可以形成电气石花岗岩。在700℃条件下,富B流体的加入会使二云母花岗岩发生部分熔融,电气石从部分熔融熔体中结晶。600℃实验中未产生熔体,富B流体使黑云母发生分解,形成磁铁矿,其余Fe、Mg和Al与流体中的B结合形成电气石。实验产生的电气石普遍具有核-边结构,显示矿物结晶过程伴随熔体或者流体成分的改变。由实验结果可以推断,含B花岗质岩浆房结晶晚期脱挥发分作用产生的富B流体在上升运移过程中,可能与岩浆房边缘相的二云母花岗岩发生反应,形成电气石花岗岩岩株或岩脉。本研究表明,岩浆后期富B流体参与的自交代反应可能是电气石花岗岩的重要成因之一。天然电气石研究和电气石结晶实验结果显示,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中电气石的成因具有多样性,但其主要结晶于岩浆演化的晚期。结合前人研究,本文将不同类型淡色花岗岩的成因联系总结为两种主要模式:初熔岩浆决定淡色花岗岩类型和岩浆结晶分异决定淡色花岗岩类型。(本文来源于《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期刊2019-06-01)

陶湘媛,谢磊,王汝成,刘晨,刘小驰[4](2019)在《藏南库曲淡色花岗岩演化与稀有金属成矿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库曲花岗岩体位于喜马拉雅造山带东部的错那地区,位于高喜马拉雅和特提斯喜马拉雅交界处,侵入特提斯喜马拉雅岩系中(吴福元等,2015)。库曲花岗岩多以规模不等的岩席形式直接侵入围岩的板岩、千枚岩中,而伟晶岩-细晶岩则以细脉形式侵入主体花岗岩内。本次研究利用全岩地球化学特征、矿物的结构和主/微量元素成分,以及铌铁矿族矿物U-Pb同位素年代学,确定了库曲地区淡色花岗岩的类型和演化序列,系统分析了各岩相的矿物组合(本文来源于《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4-19)

刘志超,吴福元,刘小驰[5](2019)在《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结晶分异机制的初步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的稀有金属成矿作用受到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稀有金属元素的富集过程应与岩浆的结晶分异作用密切相关。但是,目前我们对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的岩浆分异演化过程缺乏深入的了解。针对该问题,本文选择喜马拉雅带中两个颇具代表性的、明显发生稀有金属矿化现象的岩体(特提斯喜马拉雅带中的然巴晚中新世花岗岩和高喜马拉雅带中的告乌早中新世花岗岩)开展系统研究,就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的结晶分异机制(本文来源于《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4-19)

黄春梅,李光明,张志,梁维,黄勇[6](2018)在《藏南错那洞淡色花岗岩成因:来自全岩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年龄的约束》一文中研究指出藏南错那洞穹隆位于喜马拉雅造山带东部,淡色花岗岩是其核部组成部分之一。对其中的弱定向二云母花岗岩和含石榴子石二云母花岗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定年,显示其结晶年龄分别为(20.6±0.3)Ma和(16.7±0.2)Ma,属于喜马拉雅中新世淡色花岗岩。错那洞含石榴子石二云母花岗岩和弱定向二云母花岗岩均具有富硅(w(SiO_2)为71.6%~74.6%)、富铝(w(Al_2O_3)为14.5%~16.1%)、富钾(w(K_2O)为4%~4.7%)及高铝饱和指数(A/CNK=1.16~1.22)的特征,属高钾钙碱性系列的强过铝质花岗岩,并且两类花岗岩都富集Rb、U、K、Pb,相对亏损Nb、Ta、Zr、Ti。但含石榴子石淡色花岗岩具有明显的Eu负异常(Eu/Eu~*=0.29~0.46),而弱定向二云母花岗岩Eu的负异常相对较弱(Eu/Eu~*=0.58~0.80)。弱定向二云母花岗岩的Rb/Sr值为2.4~3.5,Ba含量为(200~253)×10~(-6),TiO_2含量相对较低,表明错那洞弱定向二云母花岗岩是在无水条件下由变泥质岩中的白云母脱水熔融而形成,并且弱定向二云母花岗岩的产生可能与藏南拆离系(STDS)启动造成的构造减压有关。含石榴子石二云母花岗岩的K/Rb、Zr/Hf、Nb/Ta、Y/Ho值呈现出非球粒陨石异常,稀土四分组效应和异常高的Rb/Sr值(18.6~22.2)表明错那洞含石榴子石二云母花岗岩是经过岩浆高度演化而形成的。高度演化的岩浆有利于W、Sn、Be等稀有金属成矿。错那洞含石榴子石二云母花岗岩与错那洞穹隆的W-Sn-Be矿具有相邻的空间位置,两者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成因联系;而错那洞弱定向二云母花岗岩与扎西康Pb-Zn矿床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具有一致性,两者之间很可能也存在一定的成因联系。(本文来源于《地学前缘》期刊2018年06期)

朱小辉,朱涛,张欣,奚任刚,孟勇[7](2018)在《东天山哈尔里克地区晚石炭世淡色花岗岩成因及其地质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淡色花岗岩对深入理解造山带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哈尔里克山南麓小铺地区出露多种类型的淡色花岗岩脉,包括黑云母花岗岩、二云母花岗岩、含电气石花岗岩以及含石榴石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显示这些淡色花岗岩整体具有高硅(SiO_2=73.22%~75.12%)、铝(Al_2O_3=13.59%~14.49%)、碱(ALK=7.11%~9.67%),低钛(TiO_2=0.01%~0.14%)、铁(TFeO=0.26%~1.37%)、镁(MgO=0.09%~0.46%)、钙(CaO=0.46%~1.92%)的特点,属于弱过铝质钙碱性-钾玄岩系列岩石.其中黑云母花岗岩具有较高的CaO/Na_2O比值(0.46~0.47)和低的Rb/Sr比值(0.31~0.33),指示其为砂质源岩经黑云母脱水熔融形成;二云母花岗岩和含电气石花岗岩具有较低的CaO/Na_2O比值(0.11~0.31)和高的Rb/Sr比值(1.41~3.75),为泥质源岩经白云母脱水熔融形成;含石榴石花岗岩具有强烈的Eu负异常以及"海鸥状"稀土配分模式,为高分异型花岗岩.小铺淡色花岗岩初始岩浆温度较低(T=637~744℃),结合其野外地质特征,认为其形成可能与深部物质的折返、造山带的伸展垮塌有关.利用LA-ICP-MS微区原位锆石U-Pb定年获得黑云母花岗岩的形成时代为308.5±2.2Ma,含电气石花岗岩的形成时代为307.8±2.3Ma,二者在误差范围内近乎一致,指示哈尔里克地区在晚石炭世末处于伸展构造背景.(本文来源于《地球科学》期刊2018年12期)

高利娥,曾令森,胡古月,高家昊,赵令浩[8](2019)在《藏南拿日雍措片麻岩穹窿淡色花岗岩稀有金属的富集》一文中研究指出拿日雍措穹窿(错那洞穹窿)位于北喜马拉雅穹窿的东部,穹隆内花岗岩种类较多,有淡色花岗岩、含石榴子石淡色花岗岩、片理化淡色花岗岩、含石榴子石和含绿柱石伟晶岩.这些花岗岩为经历了斜长石、锆石、独居石、磷灰石、富Ti矿物等分离结晶作用而形成的高度演化花岗岩,相对于维氏世界花岗岩平均值,富集Bi、Cs、Li、Sn、Be、Pb、B、W、Ta等稀有金属成矿元素,略贫Nb元素.同时,围岩也相对富集稀有金属元素.全岩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引起拿日雍措穹隆淡色花岗岩富集稀有金属成矿元素的因素是分离结晶作用和热液交代作用.高度演化淡色花岗岩在喜马拉雅造山带广泛分布,铌铁矿、钽铁矿、锡石和绿柱石等稀有金属矿物已在多处露头被识别,暗示了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是未来稀有金属矿产勘探的重要靶区.(本文来源于《地球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何大芳,邹明亮,于玉帅,欧阳平宁,王前林[9](2018)在《桂东北紫花坪岩体富Li淡色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与铀成矿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锂、铀作为重要矿产资源,且在花岗岩中的富集部位存在交集,其成因问题长期备受关注。桂东北紫花坪岩体中的淡色花岗岩Li含量(质量分数)高达678.7×10~(-6)(中细粒二云母花岗岩和中细粒白云母花岗岩),具有富集Li元素的特征。通过对其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与铀成矿关系研究表明:淡色花岗岩具有相对较高的Na__2O、Al__2O_3和F含量,以及较低的K__2O、FeO、MgO和CaO含量,属于过铝质花岗岩;以离子电位5.7为界,淡色花岗岩中的微量元素随Li含量的增加,呈现出高离子电位元素含量增加而低离子电位元素降低的趋势,相对富集Rb、Ta和Hf,具有低ΣREE及重稀土富集特征;岩体中元素富集分带从早到晚、自下而上依次为LREE→Y→HREE→U(Ⅳ)→Zr-Hf→Nb-Ta→Li,花岗岩中的晶质铀矿早于稀有金属形成;铀矿石中As、Ni等元素富集,见地开石及钾交代现象,表明铀成矿过程中经历了热流体作用;结合区域成矿资料及上述结论认为,紫花坪岩体中的淡色花岗岩为泥质源区重熔的产物,其形成与岩浆高程度的结晶分异作用有关,相对靠近重熔界面顶部;淡色中细粒二云母花岗岩为区内主要含铀花岗岩,经历了晚期热流体作用,深部存在铀成矿的可能。(本文来源于《地质找矿论丛》期刊2018年03期)

谢佳佳[10](2018)在《藏南错那地区淡色花岗岩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一直以来都受到地质学家的关注。本文以藏南错那地区的错那洞片麻岩穹窿中的淡色花岗岩和库局淡色花岗岩体为研究对象,对它们进行了详细的SIMSU-Pb年代学、~(40)Ar/~(39)Ar年代学、Sr-Nd同位素示踪和元素地球化学研究,探讨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的成岩时代、成因及演化机制。错那洞片麻岩穹窿淡色花岗岩中的锆石SIMS U-Pb的年龄范围为34.1~16.0 Ma,表明淡色花岗岩岩浆经历了长期的演化,其中年轻的年龄16 Ma代表了错那洞淡色花岗岩的侵位年龄。激光阶段加热白云母~(40)Ar/~(39)Ar定年结果为13.93 ±0.16Ma,表明错那洞淡色花岗岩在14Ma时冷却到450℃。错石U-Pb和白云母~(40)Ar/~(39)Ar定年结果共同表明错那洞淡色花岗岩在16~14 Ma时经历了快速地冷却抬升,冷却速率约为119℃/Myr,与藏南拆离系的活动有关。库局淡色花岗岩的锆石SIMS U-Pb定年得到的年龄在14.6~18.4Ma之间,并不能很好地限定岩体的侵位年龄。~(40)Ar/~(39)Ar定年中白云母的年龄为8.7Ma,黑云母的年龄为7.8Ma,表明该岩体在9~8Ma之间时经历了快速地冷却抬升,冷却速率约为111℃/Myr,与南北向裂谷的活动有关。石英流体包裹体~(40)Ar/~(39)Ar定年的年龄结果为4Ma,表明4 Ma时东喜马拉雅错那-沃卡南北向裂谷的构造活动对该地区产生了一定影响。错那洞片麻岩穹窿中的淡色花岗岩与库局岩体的淡色花岗岩都具有高硅SiO_2 含量>71%,高碱(K_2O + Na_2O)>8%,强过铝质 ASI>1.2,高初始 87Sr/86Sr比值(0.72~0.79)和低εNd(t)值(-15.0~-11.6)的特征。微量元素中明显富集Cs、Rb、K、Pb、U 和轻稀土元素(LREE),亏损 Nb、Ta、Ti、Zr、Ba、Sr、重稀土元素(HREE)和Y。同时,轻重稀土之间存在明显分馏(La/Yb)N>7,大部分样品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高的Rb/Sr比值和低的Ba含量表明错那洞与库局淡色花岗岩是在白云母脱水熔融条件下形成的。Sr-Nd同位素特征和Nd模式年龄表明它们的源区为高喜马拉雅结晶岩系中的变质泥质岩。(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期刊2018-06-01)

淡色花岗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石榴子石是演化花岗岩常见的重要副矿物之一,但石榴子石地球化学特征如何随岩浆演化而变化是有待探讨的问题之一。雅拉香波片麻岩穹隆发育年龄分别为20. 3±0. 5Ma和20. 1±0. 3Ma(锆石U-Pb年龄)的高Sr/Y比二云母花岗岩(TMG)和淡色花岗岩(Grt-LG)。虽然两类花岗岩都含石榴子石,且在形成时代和Sr-Nd同位素组成上相似,但在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上具有明显的差异,淡色花岗岩和二云母花岗岩分别代表演化程度较高和较原始的岩浆。在同一件样品中,在石榴子石颗粒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不均一性,反映了局部熔体地球化学特征。在两类花岗岩中,岩浆型石榴子石具有以下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1)从核部到边部,Mn和HREE含量降低,表现出典型的生长环带特征;(2)富集HREE,亏损LREE;和(3)显着的Eu负异常。但在关键微量元素Zn、Sc和Y上,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在花岗质岩浆演化过程中,贫Fe、Mg和Mn矿物相的分离结晶作用,导致残留熔体的Ca和Sr含量降低,Eu负异常幅度增大,Sc、Zn、Y和HREE增高,是导致淡色花岗岩石榴子石相应元素含量增高的主要原因。上述观测表明:高Sr/Y花岗岩也可以结晶石榴子石,与通常的淡色花岗岩石榴子石相比,这些石榴子石的Sc、Zn和Y含量和Eu异常幅度明显较低。但随分异程度的升高,石榴子石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源自变沉积岩的淡色花岗岩的类似。因此,花岗岩中的石榴子石矿物化学特征变化记录了花岗岩岩浆演化的重要信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淡色花岗岩论文参考文献

[1].范文博,姜能,翟明国,胡俊.华北克拉通北缘显生宙含石榴石淡色花岗岩:特征、时代及成因初探[J].岩石学报.2019

[2].曾令森,赵令浩,高利娥,侯可军,王倩.喜马拉雅造山带中新世岩浆型石榴子石的矿物化学特征:从高Sr/Y花岗岩到淡色花岗岩[J].岩石学报.2019

[3].成里宁.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中电气石的成因机制:来自天然样品和实验研究的约束[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19

[4].陶湘媛,谢磊,王汝成,刘晨,刘小驰.藏南库曲淡色花岗岩演化与稀有金属成矿作用研究[C].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9

[5].刘志超,吴福元,刘小驰.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结晶分异机制的初步探讨[C].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9

[6].黄春梅,李光明,张志,梁维,黄勇.藏南错那洞淡色花岗岩成因:来自全岩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年龄的约束[J].地学前缘.2018

[7].朱小辉,朱涛,张欣,奚任刚,孟勇.东天山哈尔里克地区晚石炭世淡色花岗岩成因及其地质意义[J].地球科学.2018

[8].高利娥,曾令森,胡古月,高家昊,赵令浩.藏南拿日雍措片麻岩穹窿淡色花岗岩稀有金属的富集[J].地球科学.2019

[9].何大芳,邹明亮,于玉帅,欧阳平宁,王前林.桂东北紫花坪岩体富Li淡色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与铀成矿关系[J].地质找矿论丛.2018

[10].谢佳佳.藏南错那地区淡色花岗岩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18

标签:;  ;  ;  ;  

淡色花岗岩论文-范文博,姜能,翟明国,胡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