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0年四川电力十大新闻(论文文献综述)
赵建达,吴昊[1](2021)在《中国小水电大事记(1904—2019年)(之四)》文中研究指明2000年2月12日,水利部以水电[2000] 46号文印发《关于进行水电农村电气化县选点工作的通知》,对在新时期开展水电农村电气化县选点工作作出安排部署。2月16日,浙江省水利厅印发《关于加强小水电安全生产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浙水电[2000]2号)。要求进一步加强小水电行业管理,规范电站安全生产,杜绝生产环节中出现的各种隐患。
张冀[2](2020)在《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 ——以四川省高校为例》文中提出强化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专门研究,既是关注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正视问题不足的客观要求,又是立足当下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相对薄弱、深思理论内核的题中之义。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强调新媒体、新技术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运用。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是校园新型主流媒体之一,已经成为高校传播信息与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擅于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牢牢把握高校微信公众平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趋势,积极凭借高校微信公众平台这一鲜活载体,深入发掘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将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优势与信息科技有机融合,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起来,在新时代彰显吸引力、亲和力,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义。由此,本文主要对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学理问题、功能类型、问题成因、规范要求、实践路径等问题展开研究。第一,理论前提。理论分析是支撑论说的学理依据,本文分别对微信公众平台、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概念、发展历程、内涵特征,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内涵等进行学理审思。从马克思主义的交往理论、灌输理论等,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论、接受论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关重要论述,以及传播学等相关学科理论对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给予理论阐释。从理论高度对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进行系统论证分析,彰显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的必要性、可行性与迫切性。媒介在不同时代都充当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与载体,传播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具有典型的意识形态属性和媒体属性,展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时代之需,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提供内容承载与技术支撑,思想政治教育者亟需掌握新媒体新技术,将其打造成价值引领、凝聚共识的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第二,功能形态。提炼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六种类型,即以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功能、导向功能、服务功能、互动功能、开发功能、凝聚功能的类别得以展现。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坚持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让大学生“多维度”地认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丰富平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资源库,为大学生提供推送服务、查询服务与咨询服务,实现教育双方的实时互动、平等互动与多元互动,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潜能,促使大学生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关心国家、政党、民族的前途与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助推全体大学生对伟大中国、伟大民族、伟大中国共产党、伟大中华文化的认同,夯实大学生的思想基础,凝聚大学生的政治共识,推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第三,现实依据。指出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现状、问题及成因。本文以省内126所高校微信公众平台为调查对象,系统梳理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阵地样态与内容建设,了解关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开通状况、定位介绍、栏目设置以及运营主体、运营人员、运营推送等情况,对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重点事件进行系统分析。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仍然存在着思想政治教育运营力量投入不足、运营推送专业不强,内容建设导向不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认同不高、思想政治教育栏目十分欠缺等问题,其高校缺乏微信公众平台运营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大学生对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认知不足、教育双方对平台需求存在偏差、平台推送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形式缺乏创新性转化、平台的机制建设弱化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主要制约因素。第四,对策建议。本文从宏观层面,提出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规范遵循。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在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互动交流为支点”的理念宗旨下,在主导性与多样性、灌输性与启发性、人文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遵循中,坚守激浊扬清的价值立场,洞察大学生的价值诉求、明晰新时代的价值趋向,以理想信念教育、红色革命文化与中华优秀道德教育为目标指向助推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本文从具体层面,提出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实践路径。强化政治素养、加强业务学习、实施名师计划、发挥全员作用的高校微信公众平台队伍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前提所在;培育学生新媒介素养、培养学生意见领袖、提升学生信息鉴别力、激发学生自我教育意识的学生素养提升是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关键所在;创新推送类型、重视标题制作、构建话语内容、打造主流栏目的内容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重点所在;健全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领导机制、管理机制、评估体制、协调机制是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保障所在。此外,与本研究相结合,笔者创建并运营微信公众平台“明德e堂”,以检验自己的分析或得到新的启发。作为附录,笔者把它放在最后,以作参考。
艾斌[3](2019)在《越南Du yen-hai燃煤电站DCS项目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13年,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中国主席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要促进和帮助其他国家共同发展。随着“一带一路”倡议逐渐从规划走向实践,相互合作、互利共赢的项目越来越多,给“一带一路”沿线许多国家的经济带来稳定和发展。在此背景下,中国各类企业也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包括国企、私企、在华投资的外企等都争相增加了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由于中国电力DCS市场竞争激烈,电力项目建设日趋饱和,从而造成电力DCS市场也在不断萎缩。中国的DCS企业急需进行国外市场开拓和项目开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DCS市场正是DCS企业需要重点开拓和开发的新领域。随着DCS企业的国际化参与程度不断提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市场机会和机遇也会势必增加,所以需要对其DCS项目风险和风险管理进行一个全面和系统性的研究和分析,以便能够更好的面对和应对风险。分析和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项目风险,不仅有利于企业的投资和发展,也可以帮助企业提前做好项目风险的应对策略和措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越南的投资项目越南Du yen-hai燃煤电站DCS项目风险管理研究就成为了本文的重点关注对象。DCS是燃煤电站的“大脑”和“神经”。企业通过向越南出售DCS产品获得经济效益和利润的同时,也应该充分意识到出口此类产品也存在着较大风险。根据越南Du yen-hai燃煤电站DCS项目的复杂性、不确定性、连续性等特征,制定了DCS项目风险管理研究流程。依据风险管理研究流程,采用头脑风暴法召集项目成员集思广益、各抒己见、描述出各种潜在的项目风险因素;运用检查表法记录、罗列、呈现项目失败和成功的各种因素;并对可能造成项目失败的风险因素进行归纳、总结,得出项目初步风险清单;采用德尔菲法对项目初步风险归纳、分类,识别出具体的DCS风险清单,包含4个一级风险和17个二级风险。选用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分别对DCS项目风险进行识别、计算和评价。运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构造出DCS项目风险结构模型,计算出各层次风险因素的权重;运用德尔菲法和模糊关系评价法,创建出模糊关系评价表,构造出模糊关系矩阵,计算并评价DCS项目各级风险,得出DCS项目总体风险程度为“一般风险”。通过运用多种风险应对策略,针对性的制定出DCS项目风险应对措施,并对项目风险和应对措施进行有效的监控和调整,来保障越南Du yen-hai燃煤电站DCS项目的顺利实施。本文为越南Du yen-hai燃煤电站DCS项目设计了较为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方法和方案,并将多种风险管理方法和风险应对策略和措施应用到项目风险管理的实际过程中,以此来达到提升DCS企业的项目风险管理和应对能力,切实降低企业项目风险的目的,使得DCS企业和行业能够更好的面对风险,帮助DCS企业更好的对项目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进行充分整合和有效利用,推动和促进DCS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海外DCS市场进行市场开拓和项目开发。
金玲[4](2019)在《恒顺众昇信息披露违规案例研究》文中指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仅能解决市场失灵引起的众多问题,还能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使投资者的决策更加准确科学,同时对证券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证券市场已建立近三十年,随着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近年来,尽管我国证监会在积极加强对违规行为的监管,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事件仍层出不穷。信息披露违规行为不仅损害上市公司自身的健康发展,破坏证券市场资源配置机制,使广大投资者的利益遭受损失,更严重打击了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对整个证券市场的信心,这也成为我国证券市场目前重点关注的问题。因此,在这种背景下,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问题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据证监会披露的行政处罚情况来看,2018年我国证监会累计处罚信息披露违规案件共56起,恒顺众昇是其中被处罚的一家。恒顺众昇是“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下青岛第一个走出去的上市民营企业,是一家专门提供电网节能、环保及电能质量优化解决方案的电力装备供应商,曾在2013年7月因涉嫌泄露内幕信息遭到证监会立案调查,导致其存在退市风险。然而公司并没有以此为警示,在2015年8月再次被证监会立案调查,时隔两年多,证监会在2018年4月下达了对恒顺众昇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证监会指出其存在未及时披露股东所持5%以上股份被质押及解除质押的信息、未披露印尼工业园选址不适宜建电厂的信息、未披露与客户的关联关系、提前确认收入使财务数据存在虚假记载等四项信息披露违规问题。本文以恒顺众昇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并结合恒顺众昇信息披露违规情况,对其违规动机及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通过分析发现其违规动机主要是操纵股价和获取股权激励,造成信息披露违规的原因包括: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存在缺陷,主要体现在股权结构不合理所导致的内部人控制问题、独立董事缺乏独立性、监事会形同虚设;高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审计机构未能勤勉尽责;违规成本过低等。在研究恒顺众昇信息披露违规的动机和原因之后,本文基于动机和原因有针对性地对治理和预防公司信息披露违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一是通过优化股权结构、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加强监事会建设、改进股权激励计划等来完善公司内部治理;二是提高管理者的职业道德水平;三是通过提高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质量、建立诚信体系和惩罚机制、改进审计机构聘任制度等来加强对审计机构的执业管理;四是通过提高信息披露违规成本、健全民事赔偿机制等来增强证券市场的监管。希望本文可以对以恒顺众昇为代表的上市公司预防与治理信息披露违规问题提供建议,为审计机构和相关政府监管部门监督、治理信息披露违规行为提供一些借鉴。
邓若玉[5](2018)在《国有企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最基础、最根本、最核心的价值观念,是社会主义社会科学发展的价值导向,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价值内核。它应当被普及到整个社会的各个方面,对社会成员的思想和行为起到确定方向、规范引导的作用。国有企业作为我国经济的中流砥柱,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时代背景下,既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又面对危机和挑战。在国有企业中实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培育、践行,不仅有助于推动企业的更好发展,同时也有助于实现员工核心凝聚力的打造,是增强企业实力的必由之路。本论文共分为六章,对国有企业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以及践行过程进行了分析和论述。在找准理论依据基础上,进行历史回溯、现实审视。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有企业实现创新发展提供更为清晰的目标和指导,促使其有更为精准的切入点,同时在进行实现途径以及落实上有切实可行的方法体系。本研究将有利于国有企业群体的发展,有利于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进程,维持和发扬国有企业的社会主义属性特点,使国有企业更好地履行其应当承担的政治责任与社会责任。第一章导论部分:本章分析了国有企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背景与急迫性,凸显了本研究的重要意义,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厘定与辨析了一些容易产生混淆的概念和层次,并说明了本论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主要的创新点与不足。第二章理论基础:本章致力于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出发,探索国有企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基础和资源。重点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价值观的经典理论进行了梳理,阐明了国有企业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基础;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价值观的思想资源进行了探索,认为儒道墨三家的社会价值观培育和践行思想、中国自先秦至明清的部分商业精神、近代以来的民族工商业精神等,均为当代国有企业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以及践行等方面有可供借鉴的参考资源,同时就中国共产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明确了国有企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直接理论支撑;还对现代西方企业文化理论、西方商业伦理等思想予以探寻,为国企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提供可借鉴材料。第三章价值旨归:本章从国家、社会、企业、个人多个视角,结合我国国企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价值方面问题进行了深度剖析,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倡导在落实中更添新层次。明确了国有企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国家的需要、是促进社会主义社会进步的需要、是国有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的崇高性、时代性、现实性和人民性的价值特征。第四章历史回溯:本章探析了国有企业在计划经济时期、转轨经济时期、市场经济时期所培育和践行的艰苦创业、勤俭奉献;改革发展、效率优先;改革攻坚、责任担当等社会主义价值观。为我们现阶段在国有企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历史借鉴与启示。第五章现实审视:本论文以多个大型国有企业为样本,采用了实地调研和多媒体数据库调研的方法,对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企业文化、企业精神和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等进行深入研究。本章以所得资料的客观为基础,通过分析国有企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从中了解国有企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对实践成效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清楚的阐释。第六章对策思考:本章基于对历史和现实的分析而提出了保证国有企业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落实的对策。首先必需明确国有企业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以及践行过程中,始终要秉承以人为本的思想,同时重视社会责任的担当,还要遵循共享发展、行业差别等原则。其次针对国有企业本身的特殊性,应该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与企业的的党组织建设、企业文化建设、思想政治工作、企业队伍建设相结合。同时在构建国有企业各环节制度保障体系之时,也要充分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入,为进行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提供全面支持和保障。此外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过程中,还应注意一些方式上的创新。本论文的论证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无论是在国有企业的落实过程中还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外传播过程中,其出发点与归宿都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有企业的培育与践行必将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更广泛地认同与沉淀。
樊皎皎[6](2015)在《新世纪国有企业共青团职能转型研究》文中指出近代以来,中国共青团始终根植于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青年运动,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青年运动的主题历经重重洗礼,辗转变化。国有企业团组织作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国有企业青年职工的群众组织,面对经济发展的“新常态”、社会思潮的交锋和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应该如何满足新世纪、新形势下共青团工作的现实需求,推进组织职能的必要转型,是国企共青团所面临的重要课题。论文综合运用文献查阅、问卷调查、归纳分析等方式,通过辩证分析和历史分析,旨在为国有企业共青团职能研究提供思路,对新世纪国企团组织职能转型提出建议。本文主要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对国企共青团职能转型问题的提出、研究意义做了概述,进行了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并介绍了研究方法和思路。第二部分对国有企业共青团职能的发展进行历史考察,探索国企共青团职能发展转型的成就和特点。第三部分从政治、经济、社会三个维度对新世纪国有企业共青团所面临的变化及职能转型的必然性进行归纳分析。第四部分梳理了新世纪国企共青团职能转型的基本情况,并以某国企SEP公司问卷调查为起点,分析当前国企共青团职能转型中所存在的不足和问题。第五部分阐述了新世纪深化国企共青团职能转型的依据,并指出了转型的主要制约条件。第六部分在以上各部分分析的基础上,对深化职能转型提出路径选择和措施建议。第七部分为结论。论文结论认为,国企共青团要充分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紧紧围绕时代发展的主题,在新世纪明确和实现组织定位的多重性,一是着重发挥好服务青年的根本职能,二是着力通过助力于企业发展获取更有力的资源支持,三是继续坚定把握执政党青年组织的政治生命线,四是努力将组织影响力扩及到社会层面,达到群团组织、非营利组织回馈社会的最终归宿。简而言之,就是要真正实现服务于青年需求、助力于国企经营、响应于执政党战略、贡献于全社会发展的职能转型。
俞晓艳[7](2014)在《新媒体环境下属性议程设置研究 ——基于微博热点话题为对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议程设置理论的诞生明晰了这样一个事实,很多时候,大众传播媒介影响了我们对于周围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而属性议程设置的提出,则将目光瞄向更为细致的层面,媒介在报道某个客体时突出哪些属性,这些属性就会影响公众对于客体的了解。微博的诞生,改变了网络传播格局,它以其自身的独特优势,很快成为网络信息舆论的主要平台。而纷纷开设的媒体机构微博由于依托传统媒体机构的信息资源和公信力,因而在以微博为代表的网络信息舆论传递中仍有不可忽视的影响。然而,国内对于微博议程设置的研究虽然有所涉及,却鲜有对于微博属性议程设置的研究。本文试图从微观的角度,以新浪微博为着力点,通过对选取的热点话题的微博内容进行分析,来试图探讨在新媒体环境下,媒体机构微博对微博热点话题的属性议程设置。论文主要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绪论,包括研究目的、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等,以期为后文的展开提供一个清晰的脉络。第二部分从议程设置理论谈起,引出对于属性议程设置的分析,着重从理论的角度来对属性议程设置的影响因素、特点等做详细的介绍。第三和第四部分则从相对微观的角度入手,选取常态性的“春晚”话题和重大突发性事件“雅安地震”,在新浪微博上以五家具有代表性的媒体机构微博:人民日报微博、财经网微博、凤凰卫视微博、中国之声微博、新周刊微博对于这两个话题的微博内容进行抽样,然后对抽样的微博内容进行分析,包括发布数量分布、发布形式、发布时间,着重探讨抽样微博内容中所呈现出的属性分析,以及如何突显和建构这些属性的。第五部分是在前两章分析的基础之上做对比研究,通过对比我们发现抽样媒体机构微博对选取的两个话题的属性设置趋于一致;不同性质的话题,影响着抽样媒体机构微博对其属性设置的方式;而这与其背后所依托的母媒体之间又有着紧密的联系。关联度较高的属性、能够引起受众情感共鸣的属性、具有争议性乃至负面性的属性在属性议程设置的过程中更能够与受众产生特别的共鸣。
任丽萍[8](2011)在《四川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科技浪潮日渐席卷全球的21世纪,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各国、各地区经济发展必须跨上的新台阶。我国己把发展高新技术、实现高新技术的产业化作为新世纪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战略。四川省拥有相对雄厚的科技资源,但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总体水平却远远低于发达地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例也低于发达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四川省经济发展的瓶颈。为此,本文主要从四川省高新技术产业的现状入手,结合国内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经验,分析四川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给出四川省高新技术产业未来发展的对策和建议。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是绪论部分,论述了论文的研究意义、目的、研究方法等,并着重讨论了美国、日本、德国和印度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和历程以及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轨迹。第二章为理论探索部分,从高新技术与高新技术产业的产生和特点入手,论述了高新技术产业在区域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升级以及区域资源配置等方面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第三章主要以四川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为研究对象,从其产业结构及主要内容、产业发展特点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第四章主要运用SWOT态势分析法对四川省高新技术产业作了系统的分析,找到四川省高新技术产业的优势和不足,为下一步的发展战略研究作理论支持。第五章是结论部分,根据上文的分析得出的结果,结合国内外的发展趋势,试给出四川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相应对策。
胡晶晶[9](2009)在《四川省富余电力合理利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电力不仅是国民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基础性能源,而且是现代社会中人们生活的必需品。作为一种商品,电力的供应和需求会发生波动,当电力供应大于需求时表现为电力富余,当电力供应小于需求时表现为电力短缺。四川作为西部地区的经济大省,正处于刚刚步入工业化中期的重要时期,对电力的需求迅速增长。伴随着电力需求的增长,四川电力建设也加快了步伐,电力供应能力大幅度提高。考虑到电力适度超前发展,四川电力必然会表现出一定规模的富余。充分发挥四川富余电力的资源优势,不仅可以消化剩余电量,保证电力工业的正常运行,减少因电力过剩而造成的损失,而且能够使现有体制下存在的电力差价留在资源地,让增值收益部分在四川省实现,还能大力促进四川的产业发展,实现四川电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为构建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在完成电力外送任务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合理利用四川富余电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四川富余电力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如下三种:一是受全国电力供应超过需求的影响,出现绝对过剩;二是全国电力市场供求基本平衡,四川电力供应过剩成为常态;三是全国和四川电力市场供求基本平衡,只是季节性过剩。在第一种情况下,由于四川是全国的水电基地,承担着电力外送的重任,一旦出现电力供应绝对过剩的情况,四川电力外送必然会受到冲击。因此,预测出四川可能需要消纳的最大富余电力量,对于四川省及早采取措施应对富余电力消纳难题显得十分必要。在第二、第三种情况下,出于节约资源和发展四川经济的需要,合理利用四川的富余电力也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完成电力外送任务的前提下,如何合理利用四川富余电力?是选择外送还是就地转化?如果选择就地转化,富余电力又应当重点用在哪些行业中以发挥出最大效益?本文试图回答这些问题。围绕这些问题,本文首先对四川电力的供求现状进行了分析,并运用灰色关联度结合向量自回归分析和电力弹性系数法对四川可能需要消纳的最大富余电量进行了预测。这是假定在全国电力供应超过需求,出现电力绝对过剩,且四川电力外送完全受阻(完成了电力外送任务的前提下)时的情形。预测出四川可能需要消纳的富余电量极值,是为了明确四川今后可能需要面临的最大消纳压力。其次,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利用富余电力主要经验的基础上,归纳出国内外利用富余电力对四川的启示。再次,本文通过分析得出,在完成电力外送任务的前提下,四川消纳富余电力应该更多的选择就地转化,并通过电力利用效率、工业电力利用效益、国家政策及四川省情三个方面的比较分析,得出四川富余电力应优先支持的行业,进而提出四川富余电力就地转化的对策。
"中国水电开发投融资问题研究"课题组[10](2008)在《中国水电开发投融资问题研究》文中提出水电是我国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能源平衡和能源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本研究报告将在相关机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宏观角度对我国水电建设投融资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未来趋势进行分析与预测,指出未来水电建设投融资发展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思路,为宏观部门的战略规划、投资决策和政策制定提出参考意见,以促进我国水电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二、2000年四川电力十大新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000年四川电力十大新闻(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小水电大事记(1904—2019年)(之四)(论文提纲范文)
2000年 |
2001年 |
2002年 |
2003年 |
2004年 |
2005年 |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2)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 ——以四川省高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意义与研究现状 |
1.1.1 研究意义 |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1.3 研究述评 |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2.1 研究思路 |
1.2.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创新 |
1.3.1 研究内容 |
1.3.2 预期创新 |
第2章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学理探究 |
2.1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内涵界定 |
2.1.1 微信公众平台的定义阐释 |
2.1.2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内涵分析 |
2.2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内涵解析 |
2.2.1 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理解 |
2.2.2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内涵辨析 |
2.2.3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内涵剖析 |
2.3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理论基础 |
2.3.1 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 |
2.3.2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支撑 |
2.3.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指导 |
2.3.4 相关学科知识的理论借鉴 |
2.4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实践价值 |
2.4.1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必要性分析 |
2.4.2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可行性分析 |
2.4.3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迫切性分析 |
第3章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类别展现 |
3.1 认知功能 |
3.1.1 形式认知 |
3.1.2 内容认知 |
3.1.3 载体认知 |
3.2 导向功能 |
3.2.1 政治导向 |
3.2.2 思想导向 |
3.2.3 行为导向 |
3.3 互动功能 |
3.3.1 实时互动 |
3.3.2 平等互动 |
3.3.3 多元互动 |
3.4 服务功能 |
3.4.1 咨询服务 |
3.4.2 查询服务 |
3.4.3 推送服务 |
3.5 开发功能 |
3.5.1 感官体验,激发学习兴趣 |
3.5.2 在线交流,激活创新精神 |
3.5.3 思维训练,提升辩证素养 |
3.6 凝聚功能 |
3.6.1 传承优良传统,增进文化认同 |
3.6.2 塑造执政形象,强化政党认同 |
3.6.3 弘扬民族精神,提升民族认同 |
3.6.4 厚植爱国情怀,夯实国家认同 |
第4章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现状分析 |
4.1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阵地样态 |
4.1.1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开通的普遍性 |
4.1.2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定位的多元化 |
4.1.3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栏目的个性化 |
4.1.4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运营的共通性 |
4.2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内容分析 |
4.2.1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内容类型的多样性 |
4.2.2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时政要点的差异性 |
4.3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现实成效 |
4.3.1 实名主体与运营主体各显其能 |
4.3.2 栏目设置与菜单设计有章可循 |
4.3.3 先进典型与特色内容深受青睐 |
4.4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问题表现 |
4.4.1 思政力量投入不足,运营推送专业不强 |
4.4.2 平台定位认知不准,思政栏目服务欠缺 |
4.4.3 内容建设导向不够,思政内容认同不高 |
4.5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制约因素 |
4.5.1 平台的运营缺乏思政教育观念 |
4.5.2 学生对平台思政功能认知不足 |
4.5.3 教育双方对平台需求存在偏差 |
4.5.4 平台推送内容和形式创新不够 |
4.5.5 平台的机制建设弱化思政功能 |
第5章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规范遵循 |
5.1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理念遵循 |
5.1.1 秉持“育人为本”的理念宗旨 |
5.1.2 坚持“学生主体”的本位回归 |
5.1.3 增强“互动交流”的协同意识 |
5.2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指导原则 |
5.2.1 坚持主导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 |
5.2.2 坚持灌输性与启发性相结合的原则 |
5.2.3 坚持人文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 |
5.3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价值遵循 |
5.3.1 坚守激浊扬清的价值立场 |
5.3.2 洞察青年学生的价值诉求 |
5.3.3 明晰因时而进的价值趋向 |
5.4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目标指向 |
5.4.1 以坚定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 |
5.4.2 以中华优秀道德涵养时代青年 |
5.4.3 以红色革命文化传承使命担当 |
第6章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实践路径 |
6.1 加强队伍建设:以专业的“微”力量提升水平 |
6.1.1 强化政治素养 |
6.1.2 加强业务学习 |
6.1.3 实施名师计划 |
6.1.4 发挥全员作用 |
6.2 提升学生素养:以良好的“微”素养重塑自我 |
6.2.1 提升学生媒介素养 |
6.2.2 培育学生意见领袖 |
6.2.3 提升信息甄别能力 |
6.2.4 激发自我教育意识 |
6.3 加强内容建设:以丰富的“微”内容感召学生 |
6.3.1 创新推送类型 |
6.3.2 重视标题制作 |
6.3.3 创新话语体系 |
6.3.4 打造精品栏目 |
6.3.5 把握推送时机 |
6.4 健全保障机制:以完善的“微”机制引领发展 |
6.4.1 强化领导机制 |
6.4.2 规范管理机制 |
6.4.3 优化评估机制 |
6.4.4 健全协调机制 |
结论 |
附录 |
一、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应用范例 |
1.思想政治教育微信公众平台“明德e堂”的构建 |
2.思想政治教育微信公众平台“明德e堂”的运营 |
3.思想政治教育微信公众平台“明德e堂”的展望 |
二、省内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情况汇总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3)越南Du yen-hai燃煤电站DCS项目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对照表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风险管理研究现状 |
1.2.1 国外风险管理研究现状 |
1.2.2 国内风险管理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方法及内容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项目风险及项目风险管理 |
2.1 项目风险及其分类 |
2.1.1 项目风险 |
2.1.2 项目风险分类 |
2.2 项目风险管理 |
2.3 项目风险管理的相关方法 |
2.3.1 头脑风暴法 |
2.3.2 检查表法 |
2.3.3 德尔菲法 |
2.3.4 层次分析法 |
2.3.5 模糊综合评价法 |
2.4 项目风险评价方法比较 |
2.5 项目风险管理研究流程 |
第三章 越南Du yen-hai燃煤电站DCS项目风险规划与识别 |
3.1 越南电力市场及越南Du yen-hai燃煤电站DCS项目概况 |
3.1.1 越南电力市场及越南Du yen-hai燃煤电站概况 |
3.1.2 越南Du yen-hai燃煤电站DCS概述 |
3.2 越南Du yen-hai燃煤电站DCS项目风险规划 |
3.2.1 项目风险规划的依据 |
3.2.2 项目风险规划的内容 |
3.2.3 项目风险规划注意的问题 |
3.3 越南Du yen-hai燃煤电站DCS项目风险识别 |
3.3.1 项目风险因素的初步识别 |
3.3.2 项目风险因素的初步识别清单 |
3.3.3 项目风险因素的具体识别 |
3.3.4 项目风险因素的具体识别清单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越南Du yen-hai燃煤电站DCS项目风险评价 |
4.1 项目风险评价方法的选择 |
4.2 项目风险因素权重的确定 |
4.2.1 创建风险层次结构模型 |
4.2.2 构造风险因素判断矩阵 |
4.2.3 风险因素权重计算步骤 |
4.2.4 风险因素权重详细计算 |
4.3 创建项目风险相关评价表和模糊关系矩阵 |
4.3.1 创建项目风险评价因素集 |
4.3.2 创建项目风险因素评语评价表 |
4.3.3 创建项目风险因素模糊关系评价表 |
4.3.4 创建项目风险因素模糊矩阵 |
4.3.5 创建项目风险因素权重向量 |
4.4 项目风险因素模糊综合评价 |
4.4.1 项目风险因素评价向量的计算 |
4.4.2 项目二级风险模糊关系综合评价 |
4.4.3 项目一级风险模糊关系综合评价 |
4.4.4 项目总体风险模糊关系综合评价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越南Du yen-hai燃煤电站DCS项目风险应对与监控 |
5.1 越南Du yen-hai燃煤电站DCS项目风险应对策略 |
5.2 越南Du yen-hai燃煤电站DCS项目风险应对措施 |
5.2.1 项目环境风险的应对措施 |
5.2.2 项目参与方风险的应对措施 |
5.2.3 项目执行风险的应对措施 |
5.2.4 项目管理风险的应对措施 |
5.3 越南Du yen-hai燃煤电站DCS项目风险监控 |
5.3.1 项目风险监控的依据 |
5.3.2 项目风险监控的内容 |
5.3.3 项目风险监控的方法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及展望 |
6.1 总结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附录 |
(4)恒顺众昇信息披露违规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研究方法与内容 |
1.3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第2章 恒顺众昇信息披露违规案例介绍 |
2.1 恒顺众昇公司简介 |
2.2 恒顺众昇信息披露违规情况 |
2.3 恒顺众昇信息披露违规负面影响 |
第3章 恒顺众昇信息披露违规的动机及原因分析 |
3.1 恒顺众昇信息披露违规的动机 |
3.2 恒顺众昇信息披露违规的原因 |
第4章 恒顺众昇信息披露违规治理建议 |
4.1 完善公司内部治理 |
4.2 提高管理者的职业道德水平 |
4.3 加强对审计机构的执业管理 |
4.4 增强证券市场的监督与管理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国有企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及其研究意义 |
1.1.1 国有企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履行的时代背景 |
1.1.2 国有企业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重要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概念厘定与辨析 |
1.3.1 价值观和核心价值观 |
1.3.2 企业价值观与国家价值观 |
1.3.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1.3.4 国有企业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的基本思路 |
1.4.2 研究的基本方法 |
1.5 研究的创新点和可能的不足之处 |
第二章 国有企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基础和可鉴资源 |
2.1 马克思主义培育和践行社会价值观的经典理论 |
2.1.1 马恩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价值观理论观点 |
2.1.2 列宁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价值观理论认识 |
2.1.3 斯大林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价值观理论思考 |
2.2 中国传统文化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价值观的思想资源 |
2.2.1 中国古代思想名家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价值观提供的思想资源 |
2.2.2 中国古代商业精神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价值观提供的思想资源 |
2.2.3 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精神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价值观提供的思想资源 |
2.3 中国共产党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理论指导 |
2.3.1 毛泽东思想中有关国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理论 |
2.3.2 邓小平理论中有关国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理论 |
2.3.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有关国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理论 |
2.3.4 “科学发展观”中有关国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理论 |
2.3.5 习近平对国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理念 |
2.4 西方文化中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价值观的思想借鉴 |
2.4.1 西方企业文化发展理论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价值观的思想影响 |
2.4.2 西方商业伦理观念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价值观的思想影响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国有企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旨归 |
3.1 崇高性: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需要 |
3.1.1 社会主义先进国家的物质基础积累 |
3.1.2 社会主义先进国家的精神文明建设 |
3.1.3 社会主义先进国家的和谐社会构建 |
3.1.4 发挥社会主义先进国家制度的优越性 |
3.2 时代性: 促进社会主义社会进步的需要 |
3.2.1 益于社会主义社会公平正义 |
3.2.2 促进社会主义社会文化繁荣 |
3.2.3 加强社会主义社会法治建设 |
3.2.4 提升社会主义社会的软实力 |
3.3 现实性: 国有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
3.3.1 有利于国有企业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
3.3.2 有利于国有企业弘扬先进的企业精神 |
3.3.3 有利于国有企业形成完善的企业文化 |
3.3.4 有利于国有企业深化企业改革的进程 |
3.4 人民性: 企业与人共同发展的需要 |
3.4.1 增强企业员工主人翁意识 |
3.4.2 以人为本以文化人的实现 |
3.4.3 培育企业员工的工匠精神 |
3.4.4 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国有企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回溯 |
4.1 国有企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概述 |
4.2 国有企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阶段特征 |
4.2.1 艰苦创业、勤俭奉献 |
4.2.2 改革发展、效率优先 |
4.2.3 改革攻坚、责任担当 |
4.3 国有企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启示 |
4.3.1 国有企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经验 |
4.3.2 国有企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流弊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国有企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审视 |
5.1 国有企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条件 |
5.1.1 培育和践行的物质基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完善 |
5.1.2 培育和践行的社会前提: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逐步构建 |
5.1.3 培育和践行的属性保证: 国企在国民经济中主导地位的发挥 |
5.1.4 培育和践行的主体支撑: 国企员工素质的不断提升 |
5.2 国有企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挑战 |
5.2.1 多元社会思潮的影响 |
5.2.2 多元价值追求的博弈 |
5.2.3 多元利益诉求的冲突 |
5.3 国有企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探索 |
5.3.1 国有企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成效 |
5.3.2 国有企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存在问题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国有企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策思考 |
6.1 坚持国有企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原则 |
6.1.1 以人为本原则 |
6.1.2 社会责任原则 |
6.1.3 共享发展原则 |
6.1.4 行业差别原则 |
6.2 确保国有企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四个结合” |
6.2.1 始终把培育和践行与党组织的建设相结合 |
6.2.2 始终把培育和践行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 |
6.2.3 始终把培育和践行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 |
6.2.4 始终把培育和践行与企业队伍建设相结合 |
6.3 强化国有企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的制度保障 |
6.3.1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有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规章制度 |
6.3.2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有企业民主监督机制的判定准则 |
6.3.3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有企业考核评价制度的测评体系 |
6.4 着力国有企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式创新 |
6.4.1 建设培育和践行的学习型组织 |
6.4.2 营造培育和践行的网络型宣传 |
6.4.3 创办培育和践行的特色型基地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6)新世纪国有企业共青团职能转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概念界定 |
一、共青团的职能 |
二、国有企业共青团的职能 |
三、职能转型 |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一、共青团职能研究现状 |
二、国有企业共青团职能研究现状 |
三、国外对共青团组织的研究 |
第四节 理论依据 |
一、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 |
二、志愿失灵 |
第五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国企共青团职能发展的历史考察 |
第一节 革命的青年组织(1922-1949) |
第二节 从革命的青年组织转向建设的青年组织(1949-1978) |
第三节 建设的青年组织以及“青年问题”的初出茅庐(1978-2000) |
第四节 国企共青团职能发展的历史成就和特点 |
第三章 新世纪国企共青团面临的环境变化及职能转型的必然性 |
第一节 从政治维度所见的环境变化及转型必然性 |
一、政治环境变化及其影响 |
二、政治维度下国企共青团职能转型的必然性 |
第二节 从经济维度所见的环境变化及转型必然性 |
一、经济环境变化及其影响 |
二、经济维度下国企共青团职能转型的必然性 |
第三节 从社会维度所见的环境变化及转型的必然性 |
一、社会环境变化及其影响 |
二、社会维度下国企共青团职能转型的必然性 |
第四章 新世纪国企共青团的职能转型及其存在的问题 |
第一节 新世纪国企共青团的职能转型 |
第二节 对某国企SEP公司共青团职能转型的问卷调查 |
一、转型后SEP团组织职能发挥的效果 |
二、转型后SEP团组织职能发挥的具体情况 |
第三节 新世纪国企共青团职能转型存在的问题 |
一、组织政治意识的整体下降 |
二、与企业中心工作融合不足 |
三、服务青年的实际效果较差 |
四、职能发挥的手段缺乏创新 |
五、职能发展的不平衡 |
第四节 新世纪国企共青团职能转型不足的关键 |
一、青年职工诉求与组织职能转型的差距现实存在 |
二、共青团组织在国企治理结构中的地位尴尬 |
第五章 新世纪深化职能转型的依据和制约条件 |
第一节 “政府失灵”所产生的要求:“政治团”的本质属性 |
一、政治要求赋予国企共青团的使命 |
二、政治视角下的组织定位和职能转型 |
第二节 “市场失灵”所创造的空间:“建设团”的重要角色 |
一、企业发展赋予国企共青团的使命 |
二、国企视角下的组织定位和职能转型 |
第三节 两种“失灵”在青年群体的综合表现:“服务团”是未来依托 |
一、青年需求赋予国企共青团的使命 |
二、青年视角下的组织定位和职能转型 |
第四节 “志愿失灵”的掣肘:职能转型的制约条件 |
一、国企共青团的“供给不足”:经费来源的局限性 |
二、国企共青团的“业余性”:人力资源的匮乏 |
第六章 新世纪深化职能转型的路径选择 |
第一节 国企共青团加大服务青年力度的路径选择 |
一、更新服务内容和手段 |
二、参与青年职工的培养和选拔 |
三、引入科学的管控和调研 |
第二节 国企共青团助力企业改革发展的路径选择 |
一、凝聚力建设与企业文化的融合 |
二、提供非正式的交流渠道 |
三、完善青年集体的建管模式 |
第三节 国企共青团响应执政党号召的路径选择 |
一、加强组织的形势研判能力 |
二、塑造国企共青团的品牌工作 |
三、新媒体的应用 |
第四节 国企共青团贡献于社会发展的路径选择 |
一、公益性活动的常态化 |
二、国企共青团组织的社会化 |
三、提升社会资源的整合能力 |
第七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调研问卷 |
附录2 调研问卷数据总表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7)新媒体环境下属性议程设置研究 ——基于微博热点话题为对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缘起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三节 相关研究梳理 |
一、对于议程设置理论的回顾、梳理及相关研究综述 |
二、网络环境下议程设置理论研究 |
三、微博议程设置研究 |
四、属性议程设置的研究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一、个案研究 |
二、内容分析 |
三、比较研究 |
第二章 议程设置及属性议程设置 |
第一节 从议程设置到属性议程设置 |
一、从查珀希尔(Chapel Hill)研究开始 |
二、属性议程设置的提出 |
三、在争议中前行——关于属性议程设置的界定 |
四、客体属性的探讨 |
五、属性议程设置效果的影响因素 |
第二节 网络环境下属性议程设置的特征 |
一、网络环境下传统议程设置的新特点 |
二、网络环境下属性议程设置的特征 |
第三章 “春晚”话题的属性议程设置分析——以新浪微博为例 |
第一节 微博与媒体微博 |
一、微博的兴起 |
二、媒体微博的发展 |
第二节 抽样来源说明 |
一、话题抽样来源 |
二、抽样媒体机构微博说明 |
第三节 春晚话题 |
一、抽样微博说明 |
二、微博数量分析 |
三、微博发布形式分析 |
四、微博发布时间分布 |
五、微博内容所涉及属性层面分析 |
第四章 “雅安地震”事件的属性议程设置分析——以新浪微博为例 |
第一节 抽样微博说明 |
第二节 微博数量分析 |
第三节 微博发布形式分析 |
第四节 微博发布时间分析 |
第五节 微博内容所涉及属性层面分析 |
一、不同属性呈现分析 |
二、属性如何突显 |
三、总结 |
第五章 “春晚”话题和“雅安地震”事件微博属性议程设置对比分析 |
第一节 属性分析对比 |
第二节 与受众产生特别共鸣的属性 |
一、关联度较高的属性 |
二、能够引起受众情感共鸣的属性 |
三、具有争议性的属性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8)四川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论文的研究意义 |
1.2 论文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解决的关键问题 |
1.2.1 研究目标 |
1.2.2 研究内容及框架 |
1.2.3 解决的关键问题 |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高新技术产业及其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
2.1 高新技术与高新技术产业 |
2.1.1 高新技术与高新技术产业涵义 |
2.1.2 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 |
2.2 国内外现状分析 |
2.2.1 国外现状分析 |
2.2.2 国内现状分析 |
2.3 高新技术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
2.3.1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能够推动区域经济增长 |
2.3.2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可以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 |
2.3.3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能够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 |
第三章 四川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 |
3.1 四川省高新技术产业结构及主要内容 |
3.2 四川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特点 |
3.2.1 产业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但发展水平却亟待提高 |
3.2.2 主导产业和重点领域实现持续增长 |
3.2.3 企业逐渐成为创新的主体 |
3.2.4 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不断提高 |
3.2.5 科技成果数量、质量得到提升 |
第四章 四川省高新技术产业SWOT态势分析及战略研究 |
4.1 四川省高新技术产业的SWOT分析 |
4.1.1 S—优势(Strengths) |
4.1.2 劣势(weakness) |
4.1.3 机会(Opportunity) |
4.1.4 威胁(Threat) |
4.2 基于SWOT矩阵分析法的战略研究 |
第五章 四川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策与建议 |
5.1 突破体制、机制障碍,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新环境 |
5.1.1 突破军工体制障碍,创建"军工技术民用化国家级试验区" |
5.1.2 启动军工体制改制工作,建立军民结合新体制 |
5.1.3 研究制定《四川省促进国防科技成果民用化工作条例》 |
5.2 政府应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产业政策进行优化和调整 |
5.2.1 "量体裁衣"---为四川省高新技术产业制定切实有效的财税政策 |
5.2.2 完善金融政策----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金融服务环境 |
5.3 建设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 |
5.3.1 健全和完善科技法律制度,保障科技创新体系健康运转 |
5.3.2 确立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激发企业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
5.3.3 强化产学研联盟,协调合作创新的利益机制 |
5.3.4 完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人才政策 |
结论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9)四川省富余电力合理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现实意义 |
1.1.1 问题的提出 |
1.1.2 研究的现实意义 |
1.2 主要理论、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 |
1.2.1 主要理论 |
1.2.2 研究范围 |
1.2.3 研究方法 |
1.3 研究思路与基本结构 |
第二章 四川省电力供求现状 |
2.1 四川电力发展“十五”回顾 |
2.1.1 四川电力建设保持较快发展 |
2.1.2 电力消费持续增加 |
2.1.3 四川单位GDP 电耗略低于全国 |
2.1.4 电力体制改革取得突破 |
2.2 四川电力供求现状分析 |
2.2.1 电力消费结构分析 |
2.2.2 行业结构分析 |
2.2.3 发电量情况分析 |
2.2.4 电力富余情况分析 |
第三章 四川省未来电力供求趋势预测 |
3.1 国内机构对未来四川省电力需求的预测 |
3.2 本文对四川省未来电力需求的预测 |
3.2.1 灰色关联度分析结合向量自回归分析法预测 |
3.2.2 电力弹性系数法预测 |
3.2.3 四川未来电力需求预测结论 |
3.3 预测结论 |
第四章 国内外利用富余电力的主要经验和启示 |
4.1 国内外利用富余电力的主要经验 |
4.1.1 国外利用富余电力的经验 |
4.1.2 国内利用富余电力的经验与教训 |
4.2 国内外富余电力利用对四川的主要启示 |
4.2.1 火电丰富的电网与水电富余的电网间实行反调峰方式送电 |
4.2.2 利用富余水电促进地区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的发展 |
4.2.3 以大用户直购电试点为切入点,逐步建立规范的双边交易市场 |
4.2.4 建立健全电力经济调度信息管理系统 |
4.2.5 对民间电网实施严格监管,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电力市场 |
第五章 四川富余电力利用的途径选择和重点行业分析 |
5.1 富余电力利用的途径选择 |
5.2 富余电力投向行业选择 |
5.2.1 电力利用效率比较 |
5.2.2 工业中各行业的电力利用效益比较 |
5.2.3 结论 |
5.3 四川富余电力就地转化的对策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及代码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2000年四川电力十大新闻(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小水电大事记(1904—2019年)(之四)[J]. 赵建达,吴昊. 小水电, 2021(03)
- [2]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 ——以四川省高校为例[D]. 张冀.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7)
- [3]越南Du yen-hai燃煤电站DCS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 艾斌.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9(06)
- [4]恒顺众昇信息披露违规案例研究[D]. 金玲. 吉林大学, 2019(12)
- [5]国有企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D]. 邓若玉. 电子科技大学, 2018(09)
- [6]新世纪国有企业共青团职能转型研究[D]. 樊皎皎. 上海交通大学, 2015(08)
- [7]新媒体环境下属性议程设置研究 ——基于微博热点话题为对象[D]. 俞晓艳. 安徽大学, 2014(09)
- [8]四川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研究[D]. 任丽萍. 西南交通大学, 2011(05)
- [9]四川省富余电力合理利用研究[D]. 胡晶晶.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2009(S2)
- [10]中国水电开发投融资问题研究[J]. "中国水电开发投融资问题研究"课题组. 经济研究参考, 20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