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抗疫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疫病,辣椒,长春花,大豆,基因,蛋白,标记。
抗疫病论文文献综述
李怡斐,张世才,蒋晓英,林清,杨小苗[1](2019)在《利用花药培养技术创制加工型辣椒抗疫病新种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培育抗疫病加工型辣椒品种,本研究利用花药培养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olecular assisted selection,MAS)相结合的方法将抗疫病材料PPTC54和PI201234的抗性基因导入优良自交系939、812、83-3、968和花培双单倍体(doubled haploid, DH) H12-11,进行抗疫病新种质创制的研究。结果表明,在5个加工型辣椒基因型中以(PPTC54×83-3) F1诱导出的胚状体成苗率最高,可达87.1%;流式细胞仪测定36个花培再生株的DNA含量分布,其中单倍体株数占80.6%;经PCR检测,筛选出14个抗疫病DH系,且聚合抗疫病基因的各株系间农艺性状存在差异。本研究说明结合花药培养与MAS可快速创制特异育种新种质,加速育种进程。(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19年12期)
柴喜荣,林洁,杨暹,康云艳[2](2018)在《黄瓜品种抗疫病鉴定及其防御相关酶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长春密刺、正源油绿花青大吊瓜、中农20号、抗病二号、早青二号、津优1号、粤秀3号7个黄瓜品种为试材,灌根接种约5×103个/mL甜瓜疫霉(Phytophthora melonis)游动孢子悬浮液,探讨不同品种的抗病性以及防御相关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长春密刺、正源油绿花青大吊瓜、抗病二号和粤秀3号病情指数范围的抗性较强,属于中抗品种;中农20号、早青二号和津优1号病情指数范围的抗性较弱,属于感病品种;未发现高抗或免疫品种。未接种条件下,正源油绿花青大吊瓜叶片的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β-1,3-葡聚糖酶(GLU)活性均显着高于感病品种中农20号;灌根接种疫霉菌游动孢子悬浮液后,中抗品种叶片POD、PAL活性显着增强,其余相关酶活性无显着变化;感病品种黄瓜幼苗叶片POD、PPO、PAL、GLU活性均显着增强,且增幅高于中抗品种。综上所述,甜瓜疫霉侵染后,抗性较强的黄瓜品种叶片防御相关酶活性相对稳定,主要通过上调细胞壁合成相关酶活性抵御病原菌的侵染;相反,感病品种叶片中防御相关酶活性显着被诱导。(本文来源于《广东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07期)
钟超[3](2018)在《大豆抗疫病基因发掘及特异性标记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豆疫霉(Phytophthora sojae M.J.Kaufmann&J.W.Gerdemann)引起的大豆疫病是大豆的毁灭性病害。最有效的病害控制策略是利用含有抗疫病基因(Rps gene)的品种。1.大豆品种华春18抗性反应类型与其他含有已知抗疫病基因的品种均不相同,基因推导含有新的抗病基因。以华春18和感病品种吉科豆2号杂交产生F_(2:3)群体作为抗性分离群体进行抗性遗传分析,发现华春18对大豆疫病的抗性由一个显性单基因控制,定名为RpsHC18。对F_(2:3)群体的进行QTL-seq分析,将RpsHC18候选区域定位在大豆3号染色体上一个767 kb基因组区域。进一步对候选区域进行精细作图,将RpsHC18候选区域缩减至146 kb。对10个大豆基因型的146kb目标区域进行nsSNPs分析,结果显示,仅在华春18中的两个NBS-LRR基因中存在四个特异性nsSNPs,因此这两个基因被认为是RpsHC18候选基因,分别定名为RpsHC18-NBL1和RpsHC18-NBL2。最后,基于两个候选基因的nsSNP标记开发了RpsHC18的特异性标记并进行有效性和特异性验证,发现这些标记能够有效区分RpsHC18和其他已知抗疫病基因。2.在前期研究中,我们在大豆品种早熟18的2号染色体上鉴定了一个新的抗疫病基因RpsZS18。本研究对RpsZS18进行精细定位。以早熟18和感病品种Williams杂交产生的232个F_(2:3)家系为作图群体,首先用大豆2号染色体上的SSR标记构建RpsZS18遗传连锁图,获得与RpsZS18紧密连锁的侧翼SSR标记ZCSSR33(0.9 cM)和ZCSSR46(0.5 cM)。基于亲本之间全基因组重测序数据鉴定和开发InDel标记,进一步将RpsZS18候选区域缩小到71.3 kb。利用14个大豆基因型全基因组重测序数据对RpsZS18基因组区域进行单倍型型分析,结果在早熟18中发现了6个特有的单倍型的基因。最后,对6个早熟18特有单倍型基因进行差异表达分析,结果显示,一个含延伸因子蛋白质编码基因(Glyma.02g245700),碳水化合物激酶编码基因(Glyma.02g245800)和一个没有功能注释的基因(Glyma.02g246300)均显着上调表达,推测可能是RpsZS18的候选基因。3.前人将大豆抗疫病基因RpsYD25初步定位在3号染色体,本研究对RpsYD25进一步进行精细定位。利用早熟18和豫豆25杂交产生的165个F_(2:3)家系重新构建RpsYD25遗传连锁图,将其定位在3号染色体SSR标记Satt1k3(2.2cM)和BARCSOYSSR_03_0253(4.5 cM)之间。利用这两个标记对早熟18和豫豆25杂交衍生的1127个F_(3:4)家系进行重组交换家系筛选,基于两亲本全基因组重测序数据在候选基因组区域开发分子标记鉴定重组家系的重组位点,最终将RpsYD25定位一个101.3 kb区域。该区域中含有3个基因模型,其中一个是具有锌离子结合蛋白和核酸结合蛋白结构域的基因Glyma.03g034700,另外两个是具有典型抗病结构的NBS-LRR基因Glyma.03g034800和Glyma.03g034900,推测这3个基因为RpsYD25的候选基因。对RpsYD25共分离的SSR标记进行有效性验证发现SSR40能够有效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用来检测RpsYD25。(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8-05-01)
白文祥[4](2018)在《大棚辣椒栽培方式及辣椒嫁接抗疫病效果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迅猛发展,对大棚辣椒栽培方式和辣椒嫁接抗疫病效果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基于此,本文从前期准备、播种育苗、定植前后叁个方面对大棚辣椒栽培的方式方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材料和冰缘植被、嫁接方法和管理、结果分析叁个方面对辣椒嫁接抗疫病效果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辣椒疫病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生,茎、叶、果都可染病。苗期发病,茎基部呈暗绿色水浸状软腐或猝倒,又称苗期猝倒病。果实染病始于蒂部,初生暗绿色水浸状斑,迅速变褐软(本文来源于《农民致富之友》期刊2018年08期)
崔海燕,王俊聪[5](2018)在《金银花:抗疫病良药》一文中研究指出春暖花开,万物得以滋养,各种流行病也开始发威。此时适当选用金银花对抗击疫病大有好处。金银花简称银花、双花,又名忍冬花,素有"药铺小神仙"的美名,为藤本植物忍冬的花蕾,在我国南、北方均有分布。金银花花初开时,是纯白色,以后逐渐变成黄色。黄色就像金,白色就像银,所以称为金银花。正如《本草从新》所说:"一蒂两花,新旧相参,黄白相映,故呼金银花。"夏初当花含苞未放时采摘、阴干,生用、炒用或制成露剂使用。金银花味甘性寒,归肺心胃经,(本文来源于《中南药学(用药与健康)》期刊2018年04期)
何烈干,周银生,陈学军,方荣,马辉刚[6](2017)在《辣椒种质资源抗疫病性及发病速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游动孢子灌根法对208份辣椒材料进行疫病抗性鉴定,并对比分析抗性与发病速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材料之间的抗性差异较大,幼苗病株率为0~100%,病情指数为0~100,表现高抗的材料有18份,表现抗性的材料有23份,中抗材料有33份,感病材料为134份。供试材料发病速度研究结果显示,一些材料病情指数相近,但它们之间的前期和后期发病速度差异较为明显。分析认为,在抗性鉴定试验中应重点考虑前期发病速度,其鉴定结果方能真实全面反映材料的抗感程度。(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才可新,秦晓晔,李帅军,王敏,张鹏飞[7](2016)在《重组人参脂质转运蛋白表达载体构建及抗疫病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人参脂质转运蛋白(Lipid transfer protein,LTP)对人参疫病菌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RT-PCR技术克隆人参LTP基因,构建表达载体,并转化到大肠杆菌中,IPTG诱导表达。采用Ni–NTA亲和层析纯化目的蛋白,纸片扩散法验证目的蛋白的抗菌活性。结果人参LTP基因全长为363个碱基,编码120个氨基酸;目的蛋白经纯化后,SDS-PAGE电泳检测为单一条带;抑菌试验表明,重组LTP可明显抑制人参疫病菌丝的生长。结论人参LTP对人参疫病菌具有显着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吉林中医药》期刊2016年12期)
王伟,贺漫媚,倪建中,刘文,代色平[8](2016)在《长春花抗疫病品种比较及遭受疫病危害后的生理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以22个进口长春花品系为试材,在自然条件下对其感染疫病不同阶段的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研究了不同长春花品系对疫病的抗性。结果表明:进口长春花"太平洋"系列大部分品系均表现出较差的抗疫病能力,而"卡拉"系列均表现出优于"太平洋"及"维特"系列的抗疫病能力。进一步对不同时期、不同长春花品系采样进行生理指标测定,研究长春花在遭受疫病后营养物质和防御酶的动态变化,表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与疫病危害等级呈正相关,可溶性糖含量与疫病危害呈负相关;多酚氧化酶随疫病危害活性逐渐升高,不同品种间过氧化酶活性的高低与抗疫病能力无显着相关性。(本文来源于《北方园艺》期刊2016年19期)
蓬桂华,牟玉梅,张爱民,苏丹,耿广东[9](2016)在《贵州地方辣椒资源抗疫病特性与理化指标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苗期人工接种辣椒疫霉菌的方法,对30份贵州地方辣椒材料进行抗病性鉴定,分析辣椒苗期抗疫病能力与其生理生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供试30份贵州地方辣椒材料中,抗性材料1份,中抗材料9份,中感材料9份,感病材料8份,高感材料3份;辣椒苗期抗疫病能力与茎和根中可溶性糖含量呈显着正相关,与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极显着正相关,与Chla含量、根系活力、SOD活性、POD活性、CAT活性呈显着正相关,与类胡萝卜素含量显着负相关。(本文来源于《中国蔬菜》期刊2016年08期)
马丽娜[10](2016)在《本氏烟抗疫病转录因子的筛选及两个WRKY类转录因子的抗病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转录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一般与启动子区域内的顺式作用元件特异性结合,调控目的基因在特定时空的表达。根据其DNA结合域(DNA-binding domain,DBD)可划分为不同的家族,包括AP2/ERF家族、WRKY家族、MYB家族、NAC家族等。植物中的转录因子在调控其生长发育、应答病原菌侵染等多种生物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研究植物中抗病相关转录因子,对获得新的抗病基因和了解植物抗病发生过程均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分析本氏烟与寄生疫霉互作转录组数据,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筛选到18个参与本氏烟的抗疫霉过程的转录因子;进一步通过基因同源比对的方法获得了两个抗病相关的转录因子,并初步研究了其参与本氏烟抗病的机制。本氏烟中抗疫霉转录因子的筛选:为了寻找在本氏烟抗疫霉菌过程中发挥作用的转录因子,选择经过寄生疫霉(Phytophthora parasitica)侵染6h的本氏烟叶片,以未经处理的叶片为对照,建立本氏烟与寄生疫霉互作的转录组数据表达谱,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本氏烟在疫霉诱导下转录因子的差异表达情况。结果表明,有235个转录因子基因受疫霉诱导上调表达,参照已报道的拟南芥或普通烟中受病原菌诱导的转录因子,从中挑选了 71个同源的上调表达4倍以上的基因,通过qRT-PCR的方法验证挑选基因的表达模式,最终获得18个表达4倍以上的基因,推测这18个基因可能直接参与本氏烟的抗疫霉过程。本氏烟NbWRKY40转录因子的抗病功能研究:根据文献报道中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和普通烟(Nicotianatabacum)中具有抗病及抗胁迫功能的Ⅱa亚类WRKY40转录因子的序列,通过本氏烟转录组数据分析及基因同源克隆法,获取本氏烟中的NbWRKYR40基因。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该基因受疫霉诱导表达的情况,结果显示该基因受疫霉诱导上调表达。为了探究该基因在本氏烟中的抗病相关功能,利用病毒介导的基因沉默技术(Virus-induced gene silencing,VIGS),分别用半活体营养型寄生疫霉和死体营养型灰霉菌作为测试菌株,检测基因沉默对本氏烟抗性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沉默NbWRKY40基因降低了本氏烟对疫霉菌的抗性,同时细胞学观察表明,在接种点附近菌丝积累量增加、细胞坏死程度增强,过氧化氢积累和胼胝质沉积都明显减少。而该转录因子沉默也降低了本氏烟对灰霉菌的抗性。进一步检测NbWRKY40基因沉默对抗病信号通路相关基因PR1b、PR2b,LOX,ERF1的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bWRKY40基因沉默导致参与抗病和SA途径的PR1b、PR2b基因的疫霉诱导表达能力明显下降。推测NbWRKY40基因可能依靠SA介导的信号通路参与调控本氏烟抗病性。本氏烟NbWRKY1转录因子抗病相关功能研究:参考文献报道以及本氏烟转录组数据,在本氏烟中获得一个Ⅰ亚类的NbWRKY1基因,采用VIGS的方法来研究其在本氏烟中的抗病功能。结果显示,沉默NbWRKY1基因会降低本氏烟对于寄生疫霉和灰霉菌的抗性,对寄生疫霉菌的侵染情况进行染色观察,发现在侵染点附近的细胞死亡程度增强、过氧化氢的积累变少,但是胼胝质的沉积变化不明显。进一步检测了抗病通路下游的四个关键基因PR1b,PR1b,LOX,的表达量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参与抗病和SA途径的PR1b,PR2b基因以及参与ETH途径的ERF1基因的表达能力均下降较为明显,据此推测NbWRKY1基因可能依靠SA及ETH介导的信号通路通参与调控本氏烟对寄生疫霉和灰霉的抗病防卫反应。(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16-06-01)
抗疫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长春密刺、正源油绿花青大吊瓜、中农20号、抗病二号、早青二号、津优1号、粤秀3号7个黄瓜品种为试材,灌根接种约5×103个/mL甜瓜疫霉(Phytophthora melonis)游动孢子悬浮液,探讨不同品种的抗病性以及防御相关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长春密刺、正源油绿花青大吊瓜、抗病二号和粤秀3号病情指数范围的抗性较强,属于中抗品种;中农20号、早青二号和津优1号病情指数范围的抗性较弱,属于感病品种;未发现高抗或免疫品种。未接种条件下,正源油绿花青大吊瓜叶片的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β-1,3-葡聚糖酶(GLU)活性均显着高于感病品种中农20号;灌根接种疫霉菌游动孢子悬浮液后,中抗品种叶片POD、PAL活性显着增强,其余相关酶活性无显着变化;感病品种黄瓜幼苗叶片POD、PPO、PAL、GLU活性均显着增强,且增幅高于中抗品种。综上所述,甜瓜疫霉侵染后,抗性较强的黄瓜品种叶片防御相关酶活性相对稳定,主要通过上调细胞壁合成相关酶活性抵御病原菌的侵染;相反,感病品种叶片中防御相关酶活性显着被诱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疫病论文参考文献
[1].李怡斐,张世才,蒋晓英,林清,杨小苗.利用花药培养技术创制加工型辣椒抗疫病新种质[J].分子植物育种.2019
[2].柴喜荣,林洁,杨暹,康云艳.黄瓜品种抗疫病鉴定及其防御相关酶系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8
[3].钟超.大豆抗疫病基因发掘及特异性标记开发[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8
[4].白文祥.大棚辣椒栽培方式及辣椒嫁接抗疫病效果的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8
[5].崔海燕,王俊聪.金银花:抗疫病良药[J].中南药学(用药与健康).2018
[6].何烈干,周银生,陈学军,方荣,马辉刚.辣椒种质资源抗疫病性及发病速度分析[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7
[7].才可新,秦晓晔,李帅军,王敏,张鹏飞.重组人参脂质转运蛋白表达载体构建及抗疫病活性研究[J].吉林中医药.2016
[8].王伟,贺漫媚,倪建中,刘文,代色平.长春花抗疫病品种比较及遭受疫病危害后的生理响应[J].北方园艺.2016
[9].蓬桂华,牟玉梅,张爱民,苏丹,耿广东.贵州地方辣椒资源抗疫病特性与理化指标的相关性[J].中国蔬菜.2016
[10].马丽娜.本氏烟抗疫病转录因子的筛选及两个WRKY类转录因子的抗病功能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