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瑞: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和精神抑郁状况关系研究论文

苏瑞: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和精神抑郁状况关系研究论文

[摘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了解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与精神抑郁现状,来分析网络成瘾和精神抑郁状况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高年级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比例较高,低年级大学生精神抑郁的可能性比较大;随着抑郁程度的加深,网络成瘾人数增加,大学生网络成瘾对精神抑郁状况具有正向的预测作用。以期通过调查研究能够提高大学生对精神抑郁的认识,同时为大学生精神抑郁的干预提供参考信息和依据。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成瘾;精神抑郁

一、引言

网络成瘾被认为是由于某些诱因而导致网络使用者的行为持续性增加。“网络成瘾”最早由美国精神科医生及临床药理学家Goldberg进行了阐述。他注重个体网络成瘾后带来的后果,认为是否成瘾的充分非必要条件是看网络的使用是否给个体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带来了较多的负面影响。Suler(1996)认为网络成瘾是一种长期的、持续性的状态,这种状态是由于沉迷网络所导致的,在这种状态下网络使用者对于网络会产生心理上的依赖,进而导致身体上的依赖。现实生活中,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成瘾问题日益加重,成为最常见的心理问题,使得人们不得不关注和重视。很多大学生的网络活动占用了大量时间,使得现实世界的交往活动时间越来越少,与人的交流减少,运动量大幅减少。曲亚囡(2018)就大学生网络成瘾的一些具体表现进行了研究,认为有情绪不稳定、作息不规律、人际交往减少等特征[1]。相关学者也探讨了网络成瘾的相关原因,比如压力(魏华;周宗奎,2018)、体育运动(刘芳梅,2018)[2]、家庭环境(邓伟;朱志惠,2018)[3]等。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全世界有2-2.5亿抑郁患者。在年龄超过20岁的成年人中,抑郁患者正以11.3%/年的速度增加。专家预测,到2020年,抑郁将仅次于心脏病而成为世界第二大疾病。在中国抑郁症患者有4000多万,且逐年增加。高校大学生是精神抑郁高发群体,由于学习压力、就业形势、理想与现实的各种矛盾,以及未成熟的心智,容易遭受精神抑郁的困扰和侵袭。赵笑颜等认为大学生学习压力大,依靠网络的虚拟环境逃避现实生活,从而对网络产生依赖感,导致逃避现实引发抑郁。网络成瘾及有网络成瘾倾向的大学生抑郁情况明显比未患有网络成瘾的大学生严重[1]。网络成瘾是有形的,较容易观察得知,而抑郁症状是难以发现的,是隐蔽的一种心理疾病。国内外学者对于大学生网络成瘾和精神抑郁的关系研究还甚少。了解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与精神抑郁的现状,分析网络成瘾和精神抑郁的关系,以提高大学生对精神抑郁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为大学生精神抑郁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信息和依据,尤为重要。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全国范围内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借助问卷星发放网络问卷进行调查,回收问卷各年级各专业学生共604人,经有效性筛选后,问卷全部有效。

(二)研究工具

问卷内容采用了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和中文网络成瘾量表(CIAS-R)。

1.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文化旅游产品更新换代的步伐加快,各种有创新、有体验的新兴旅游产品进入市场,给人们带来新的体验。而旅游产品的创新离不开技术的支持,所以说技术融合是文旅产业融合的核心和关键。

抑郁量表是在一般人群中用以测定抑郁症状水平的应用最为广泛的工具之一,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9及以上。抑郁量表包括负性情绪(depressed affect)、正性情绪(positive affect)、躯体症状(somatic and retarded activity)、人际关系(interpersonal)四个因子。量表采用4点计分原则,从“有时或无(一天以内)”到“大部分时间或持续(5-7天)”四种情况分别给予0-3分的评定。总分在0-60分之间,分数越高抑郁程度越深。总分≦15分为无抑郁问题,16-19分为可能有抑郁问题,≧20分为明确有抑郁问题。在本研究中CES-D的a系数为0.887,各因子的a系数在0.782和0.910之间。

(2)变条件不变结论的“变题”。主要是指在以一题为基准,对此题的条件进行变换,而所求的结论不变。通过这一系列的题目的练习,使学生形成完整的与这道题所涉及到的相关知识结构。

网络成瘾量表包括强迫性上网与戒断反应、耐受性、人际与健康问题、时间管理问题四个维度,共有19个项目。该量表采用4点计分原则(非常不符合1、不符合2、符合3、非常符合4)。网络成瘾可以被划分为3个等级类别,总分<46分即为正常群体;网络依赖群体的分数在≧46分到<53分的范围内;≧53分即为网络成瘾群体,分数越高则网络成瘾程度越高。本研究中CIAS-R的a系数为0.962,各维度的a系数在0.815和0.883之间。

2.中文网络成瘾量表修订版(CIAS-R)

(三)数据收集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观察组患者的HAMD评分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1.样本基本信息

本研究被调查的有效样本数为604,都为在校大学生。其中女性271人,占44.9%;男性333人,占55.1%。文科生242人,占40.1%;理科生362人,占59.9%。大一至大四的学生比例分别为45.5%、28.3%、23.3%和2.8%。

[27]D.W. 海姆伦:《西方认识论简史》,夏甄陶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第4页。

2.大学生抑郁状况

通过检验发现,性别对于大学生抑郁水平不具有明显性别差异(t=-0.143,p>0.05);从专业上看,对两类大学生的抑郁得分进行t检验后发现,得分差异并不显著(t=0.250,p>0.05);从年级上来看,以年级为单一变量,对不同年级的大学生抑郁得分做多重比较后发现,大学生抑郁水平具有显著的年级差异(F=8.287,p<0.05)大一年级与大二、大三年级有显著差异,且大一新生抑郁的比例最大,达到39.2%,推测可能由于高中生活和大学生活存在一定的差异造成的。

当前高职课堂的互动主要是一种表象互动,互动的形式要件重于实质内容。主要互动方式是教师设置问题,让学生讨论,或者直接找学生回答问题。这种互动的课堂效率很差,原因是针对问题,学生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大部分高职学生主动性差,懒于思考,提问无疑于问道于盲。被提问的学生张口结舌,没被点到的学生继续开小差。这种互动还是“控制-接受”模式,是一种效率低下的“表象互动”。

3.大学生网络成瘾状况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产品检验检测需要,检验方法和各项标准的迅速更新以及各类产品的日益多样化,要求检测机构各类人员不断学习,各检测机构应尽可能给各类人员提供适当的培训条件和机会[13],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地进行继续教育和学历教育,加快知识更新,提升学历层次,适应科学技术发展和产品检验检测需要[14],以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检测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和科学素养[15],逐步建立并完善人员培训制度,从整体上提高员工队伍素质。

在调查的大学生中,网络成瘾率为15.9%,有网络成瘾倾向的比例为15.1%,无网瘾的比例为69.0%。从调查数据得知,大学生的网络成瘾情况不是特别严峻,但应该加以控制,比如大部分高校实行的统一断网规定,可以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从总体来看,强迫性上网与戒断反应平均分为40.64、耐受性平均分为29.79、人际与健康问题平均分为70.48、时间管理问题平均分为26.30,人际与健康的均值最高,时间管理平均分最低,说明网络成瘾的学生大多由于逃避现实中的人际关系从而选择虚拟的网络并沉溺其中,其对时间管理的能力较弱且不能有效地自我控制上网时长。

三、研究结果

(一)不同特征下的抑郁状况

我们采用CES-D对全国的高校大学生进行调查,总分小于等于15分的学生即为无抑郁者229人,占样本数量的37.9%;总分处于16~19分之间的学生为87人,占样本数量的14.4%;总分大于等于20分的即抑郁288人,占样本数量的47.7%。抑郁CES-D的总体平均分为19.6,属于疑似抑郁症状区间,表明大学生总体抑郁水平偏高,且抑郁水平的学生占到了总样本的47.7%,说明有相当高比例的大学生产生了低、中、高水平的抑郁情绪。

(二)不同特征下的网络成瘾情况

对性别、专业、年级做网络成瘾情况的显著检验。结果显示,性别和专业对于网络成瘾的影响并不显著(t值分别为-0.705、-0.523;p>0.05),但是年级对于网络成瘾的差异显著(F=3.035,p<0.05)。低年级学生网络成瘾的比例低于高年级学生,低年级学生的课业较重,社团活动、部门组织的活动较多,上网时间较少而高年级学生课程且校内统一活动较少,有大量的时间接触手机、电脑等进行上网。

(三)大学生精神抑郁与网络成瘾的关系

1.不同抑郁程度的网络成瘾水平

对网络成瘾抑郁人群进行回归分析,假设抑郁量表得分为自变量X,网络成瘾量表得分为因变量Y,进行回归分析得出,抑郁与网络成瘾的回归系数为0.18,即回归系数为正,则抑郁水平的程度与网络成瘾的程度为正相关。

2.大学生精神抑郁与网络成瘾的相关分析

对抑郁量表总分及其四个因子(负性情绪、正性情绪、躯体症状及人际关系因子)与网络成瘾量表及其四个因子(强迫性、耐受性、人际与健康及时间管理因子)进行相关分析(见表1),发现CES-D与CIAS-R的相关系数为0.456(P<0.01),为具有中等强度的正向相关,即随着网瘾程度的增加,抑郁量表的得分增加,大学生的抑郁程度有所增加。此外,还发现抑郁量表的四个因子与网络成瘾量表的四个因子均存在显著的相关,大部分为中等强度的正向相关(P<0.01)。

表1抑郁量表及其因子与网络成瘾量表及其因子的相关分析

CIAS-R强迫性耐受性人际与健康时间管理CES-D.456**.436**.390**.260**.419**负性情绪.396**.375**.338**.230**.368**正性情绪.195**.202**.166**.071**.171**躯体症状.458**.429**.395**.281**.418**人际关系.382**.371**.327**.232**.364**

注:**表示P<0.01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研究发现,年级对于抑郁和网络成瘾有显著的影响。其中,低年级的学生患抑郁的可能性比高年级患抑郁的可能性要高;而网络成瘾情况则正好相反。低年级的大学生到新环境,沟通障碍等因素造成他们交流圈狭隘,因此抑郁的比例增加;而高年级的学生由于没有了课业压力,业余时间充足,为他们网络成瘾创造了条件。同时研究发现,随着抑郁程度的加深,网络成瘾人数增加,大学生网络成瘾对精神抑郁具有正向的预测作用。

抑郁情绪与网络成瘾容易形成恶性循环,针对大学生抑郁情绪的预防与治疗可以从大学生的网络成瘾方面进行相应的干预处理。有效地引导患网络成瘾的抑郁学生多与外界沟通和有效的心理干预可减轻抑郁状况的发生。网络成瘾大学生有抑郁情绪时可多与同学进行交流沟通,寻求他人帮助监督自身减少上网时间,增强心理素质。当抑郁情绪不能进行自我或者同学帮助排解时,应主动寻求学校心理教师的帮助。同时,各高校应进一步完善心理辅导和咨询中心的软硬件设施,培训和配备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和咨询引导员,注重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以及心理咨询的应用,注重和落实每个班级所有学生的心理动态监测。

[参考文献]

[1]曲亚囡,段穷.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分析及解决办法[J].教育现代化,2018,(7):188-189.

[2]刘芳梅.家庭体育干预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理论机制[J].体育科技,2018,(1):14-17.

[3]邓伟,朱志惠.高中生父母同伴依恋与网络成瘾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8,(5):746-750.

[基金项目]湖南工业大学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高校大学生抑郁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研究——以湖南工业大学为例”(项目编号:2017-461)。

[作者简介]苏瑞(1997-),女,湖南工业大学商学院在读本科生,主要从事工商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5823(2019)02-0164-03

[收稿日期]2018-10-19

[责任编辑:李瑞]

标签:;  ;  ;  ;  ;  ;  ;  ;  ;  ;  ;  ;  

苏瑞: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和精神抑郁状况关系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