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过敏性休克的抢救(论文文献综述)
王宏彦,任丛丛,王庆波,李纪尧,徐晓艳[1](2021)在《倍他米松磷酸钠致过敏性休克1例报告》文中认为报告1例静脉输注注射用倍他米松磷酸钠引起过敏性休克的病例。本研究通过对1例使用倍他米松磷酸钠减轻手术部位水肿,致过敏性休克的住院患者病例进行分析,提示医务人员糖皮质激素在具有抗过敏、抗休克的同时也存在过敏性休克的不良反应。通过文献学习,对过敏反应发生机制、过敏性休克发病机制、首选药物及其抢救措施进行讨论,警戒临床合理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规范技术操作规章程序,密切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及时采取正确的抢救措施,避免造成严重后果。
刘琛,褚燕琦,闫素英,赵思邈,赵业婷[2](2021)在《过敏性休克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的特点及救治过程分析》文中指出目的:评价过敏性休克患者的救治过程,提高临床对过敏性休克抢救药物选择的认识。方法:调取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中心2004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收到的过敏性休克报告,分析患者基本情况、致敏药物、救治药物使用情况,评价救治药物的合理性。结果:共有141例患者,男女比例1∶1.35,年龄40~67岁,28例(19.86%)患者有既往ADR史。致ADR可疑药物排名前3位的分别是抗感染药物55例(39.01%)、抗肿瘤药物25例(17.73%)、造影剂18例(12.77%)。抢救中使用肾上腺素、H1受体拮抗剂、糖皮质激素的患者分别有76例(53.90%)、51例(36.17%)、118例(83.69%)。结论:需要进一步提高过敏性休克患者肾上腺素使用率,制定过敏性休克患者肾上腺素规范使用的临床路径。
阮广新,何淑妍[3](2021)在《注射用促肝细胞生长素致过敏性休克33例文献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注射用促肝细胞生长素致过敏性休克的临床特点和影响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CNKI、万方数据库,查阅1995–2019年国内报道的注射用促肝细胞生长素致过敏性休克病例报告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索到33例促肝细胞生长素致过敏性休克患者,年龄主要分布于41~60岁(54.55%),男性明显多于女性;速发型过敏性休克(发生在用药30 min内)占90.91%;累及系统/器官以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皮肤及其附件以及全身性损害多见;31例经抢救后治愈,2例病情加重。休克患者恢复时间与药物治疗方案无关,但与发生过敏性休克时血压的高低有关。结论:注射用促肝细胞生长素致过敏性休克发病迅速且剧烈,影响因素较多,建议临床严格遵循药品说明书用药并加强用药监护。
马琳,王兰英,万海英[4](2021)在《1例兰索拉唑致过敏性休克的临床护理》文中认为兰索拉唑是当前广泛用于临床的第二代质子泵抑制剂(PPI),主要应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及抑制胃酸分泌可能获益的相关疾病,该药物胃酸抑制作用强而持久,临床上广泛应用[1]。目前报道的常见不良反应有头痛、腹泻、恶心呕吐、皮疹、皮肤瘙痒、荨麻疹及关节痛等,程度多数轻微,结束治疗后即可消失,但注射用兰索拉唑致过敏性休克此类严重不良反应较为罕见,鲜有报道[1-2]。本文对兰索拉唑致胆管结石过敏性休克1例病例进行报道,旨在提高临床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对兰索拉唑致过敏性休克发病机制、临床特征、以及配合抢救的认知。
司继刚,段磊,赵群,刘萍[5](2021)在《肾上腺素救治过敏性休克使用方法调查分析》文中认为目的调查分析肾上腺素救治过敏性休克的使用方法。方法关于过敏性休克发生时肾上腺素的注射方法和注射剂量对临床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合肾上腺素药品说明书、《严重过敏反应急救指南》和《围术期过敏反应诊治的专家共识》等相关临床指南共识和文献资料,分析探讨了肾上腺素用于过敏性休克急救时的给药方法。结果研究结果显示,临床在使用肾上腺素救治过敏性休克时,34%临床医师和42%护士首选皮下注射给药;20%临床医师和30%护士首选肌内注射给药;选择肾上腺素注射液稀释后静脉注射的临床医师和护士分别为20%和16%;而选择药液不稀释直接静脉注射的临床医师和护士占比分别为26%和12%。70%临床医师和76%护士认为肾上腺素的单次使用剂量以0.5~1.0mg为宜。依据相关指南和文献资料,患者在发生过敏性休克反应时,肾上腺素肌内注射给药方便及时,药物吸收速率较皮下注射快,起效迅速,风险小,单次注射剂量以0.3~0.5 mg为宜,是首先推荐的用药方法。肾上腺素不经稀释直接静脉注射,可能会导致患者血压急剧升高,引发心律失常和脑血管意外。结论应加强临床合理用药培训,在救治过敏性休克时,选择肾上腺素安全有效的给药方法,促进肾上腺素的规范合理使用。
张俊,李少波,戴日晶[6](2021)在《肾上腺素联合苯海拉明在急诊救治重症过敏性休克患者中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肾上腺素联合苯海拉明在急诊救治重症过敏性休克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在本院急诊科救治的42例重症过敏性休克患者,根据起病原因及轻重程度分为观察组(n=24)和对照组(n=18)。在急诊救治过程中,除常规采取吸氧、扩容、升压等对症处理措施外,观察组患者应用肾上腺素联合苯海拉明静脉推注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肾上腺素治疗。监测两组患者血压回升时间、皮疹消退时间以及苏醒时间,比较两治疗方案不同时间点的静脉补液量、心排量和中心静脉压变化,分析两组患者急诊救治的成功率,以评估临床疗效。结果经抢救后,观察组患者平均血压回升时间、皮疹消退时间以及苏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心排量、中心静脉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不同时间心排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救后1、2、3、5 h,观察组心排量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急救前与急救后1 h中心静脉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急救后不同时间点水平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上腺素联合苯海拉明可有效缓解重症过敏性休克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早期苏醒,在提高急诊救治成功率方面具有协同作用。
张晓雪,李婉莹[7](2021)在《过敏性休克的药物治疗》文中研究指明休克作为一种全身性疾病,近年来各类型休克发病率均有升高,因其紧急性与复杂性,很可能在短时间内威胁患者生命,同时也可能是各种疾病的终末期表现。过敏性休克与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不同,属于特异性的超敏反应,表现缺乏特异性,时常难以预知、无法准确判断,达到了越来越多临床工作者的重视。药物治疗作为抢救过程中的必备要素分类较多,作用较广,本文对药物使用策略进行综述,旨在结合临床文献提供思路方法。
李蒙,孙昊,张劲松[8](2021)在《药物过敏性休克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药物过敏性休克是导致过敏性死亡的主要原因,各个科室均可能发生,如果不迅速采取抢救措施,患者的生命安全将可能受到威胁,然而在临床工作中,存在着对于药物过敏性休克的识别以及抢救不及时等问题,本文结合目前关于药物过敏性休克的相关报道,对药物过敏性休克的机制、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做一总结阐述,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黄雅群,文睿婷,于芝颖,张春燕,任晓蕾,封宇飞[9](2021)在《哌拉西林及其复方制剂致过敏性休克的病例报道及文献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哌拉西林及其复方制剂致过敏性休克的临床特点,为该严重不良反应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1例哌拉西林舒巴坦致过敏性休克病例,同时在Medlin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中,检索建库起至2020年7月报道的哌拉西林单药及其复方制剂致过敏性休克不良反应的相关文献,对纳入患者的性别与年龄分布、既往过敏史、原发疾病及治疗情况、皮试情况、哌拉西林及其复方制剂给药方式及剂量、过敏性休克发生时间及主要表现、治疗措施及转归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防治建议。结果:我院1例患者为肝部分切除术后转入重症监护病房,使用哌拉西林舒巴坦预防术后感染致患者发生过敏性休克。检索数据库共获得哌拉西林单药及其复方制剂致过敏性休克的相关文献28篇(涉及患者28例)。在所有的29例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17例,年龄以50~59岁居多(6例,20.69%);3例患者有过敏史(食物、乳胶手套等),患者原发疾病多为感染性疾病或围术期使用该药;22例患者(75.86%)在用药前进行了皮试且结果均为阴性。27例通过静脉途径给药的患者的可能致敏药物包括哌拉西林、哌拉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给药剂量根据原发疾病及严重程度有所差异,其中14例患者(55.56%)在给药0~5 min内出现休克症状;主要表现为系统性过敏反应症状,主要累及循环系统。除2例死亡外,其余患者经治疗后症状均缓解。结论:过敏史及皮试结果对哌拉西林及其复方制剂所致过敏性休克的预示作用有限;在使用该类药物期间需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做好过敏性休克抢救准备,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程慧,王兵娥,黄德红,麻景梅[10](2020)在《含银杏叶提取物成分注射液致38例过敏性休克系统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对3种含有银杏叶提取物成分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不良反应的文献个案报道进行分析,探索其所致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银杏达莫注射液""舒血宁注射液""过敏性休克"等为检索词,检索出1994-2020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Pubmed数据库中关于以上中药注射剂致过敏性休克的个例文献报道共计28篇,含不良反应病例35例,对其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过敏性休克事件中40岁以上患者占82.9%,女性多于男性,与原患疾病无显着关系,80%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在用药30min内,为速发型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为全身性损害。结论:患者既往过敏史、药物成分、制剂工艺、用法用量等因素可能是过敏性休克发生的危险因素。
二、过敏性休克的抢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过敏性休克的抢救(论文提纲范文)
(1)倍他米松磷酸钠致过敏性休克1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经过 |
1.3 不良反应发生过程及处理措施 |
2 讨论 |
2.1 注射用倍他米松磷酸钠引起的新的、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 |
2.2 注射用倍他米松磷酸钠引起过敏性休克的原因 |
2.2.1原辅料 |
2.2.2过敏性休克发生机制 |
2.2.2.1过敏反应发生机制 |
2.2.2.2过敏性休克的发病机制 |
2.2.2.3倍他米松引起的过敏性休克 |
2.3 全身用糖皮质激素引起的超敏反应 |
2.4 药源性过敏性休克抢救措施 |
(2)过敏性休克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的特点及救治过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2.1 患者基本情况 |
2.2 过敏性休克发生时间 |
2.3 引发过敏性休克的药品 |
2.4 救治用药 |
3 讨论 |
3.1 过敏性休克发生时间及主要致敏药品 |
3.2 过敏性休克的救治 |
(3)注射用促肝细胞生长素致过敏性休克33例文献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 分析方法 |
2 结果 |
2.1 患者基本情况 |
2.2 原患疾病、药物过敏史及药物使用情况 |
2.3 过敏性休克的发生时间与临床表现 |
2.4 血压与恢复时间 |
2.5 过敏性休克的抢救措施及转归 |
3 讨论 |
3.1 过敏性休克发生的临床特点 |
3.2 过敏性休克发生的药物制剂因素 |
3.3 过敏性休克发生的药物使用因素 |
(4)1例兰索拉唑致过敏性休克的临床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介绍 |
2 护理 |
2.1 积极配合抢救并识别过敏源 |
2.2 辨别注射用兰索拉唑可引起过敏性休克的相关因素 |
2.3 急救护理 |
2.4 病情观察 |
2.4.1 精神状态 |
2.4.2 皮肤温度、色泽及皮肤黏膜表现 |
2.4.3 血压、心率的变化 |
2.4.4 尿量 |
2.5 用药的治疗与护理 |
2.6 心理护理 |
3 小结 |
(5)肾上腺素救治过敏性休克使用方法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肾上腺素问卷调查 |
1.1 肾上腺素问卷调查方法 |
1.2 肾上腺素问卷调查结果 |
1.2.1 肾上腺素首选注射方法 |
1.2.2 肾上腺素使用剂量 |
2 药品说明书用药方法 |
3 文献资料关于肾上腺素给药方法的描述 |
3.1 相关指南和专家共识关于肾上腺素使用的说明 |
3.2《马丁代尔大辞典》[10]关于肾上腺素的给药方法 |
3.3 其他文献资料关于肾上腺素的使用方法 |
3.3.1 肾上腺素注射部位的选择 |
3.3.2 肾上腺素切忌不稀释静脉注射 |
3.3.3 肾上腺素伍用地塞米松的安全性 |
4 讨论 |
(6)肾上腺素联合苯海拉明在急诊救治重症过敏性休克患者中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方法 |
1.2.1 观察组 |
1.2.2 对照组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
2.2 两组功能恢复指标比较 |
2.3 两组抢救成功率比较 |
3 讨论 |
(7)过敏性休克的药物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过敏性休克的发病机制 |
2 过敏性休克的判断 |
3 过敏性休克的治疗 |
4 药物治疗 |
4.1 糖皮质激素 |
4.2 肾上腺素 |
4.3 钙剂 |
4.4 补充血容量 |
4.5 升压药 |
4.6 抗组胺药 |
4.7 胰高血糖素 |
4.8 致敏原拮抗剂 |
(8)药物过敏性休克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发病机制 |
(一)免疫因素 |
1.免疫球蛋白E介导途径 |
2.非免疫球蛋白E介导途径 |
(二)非免疫因素 |
二、识别诊断 |
(一)症状 |
(二)体征及辅助检查 |
三、治疗措施 |
(一)药物治疗 |
1.肾上腺素 |
2.抗组胺药和糖皮质激素 |
3.亚甲蓝和血管加压素 |
(二)其他治疗措施 |
(9)哌拉西林及其复方制剂致过敏性休克的病例报道及文献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病例资料与转归 |
1.2 文献检索策略 |
1.3 统计与分析 |
2 结果 |
2.1 患者性别与年龄分布 |
2.2 既往过敏史 |
2.3 原发疾病及治疗 |
2.4 皮试情况 |
2.5 哌拉西林及其复方制剂给药方式及剂量 |
2.6 过敏性休克发生时间 |
2.7 过敏性休克主要表现 |
2.8 治疗措施及转归情况 |
3 讨论 |
3.1 哌拉西林及其复方制剂所致过敏性休克的临床特点 |
3.2 致敏药物及可能机制 |
3.3 防治措施 |
(10)含银杏叶提取物成分注射液致38例过敏性休克系统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
1.1资料来源 |
1.2分析方法 |
2结果 |
2.1致过敏性休克患者性别与年龄 |
2.2原患疾病及药物过敏史 |
2.4联合用药情况 |
2.5过敏性休克发生时间及临床表现 |
2.6 ADR的程度分级、转归和关联性评价 |
3讨论 |
3.1过敏性休克发生率与患者基本情况分析 |
3.2过敏性休克发生率与药物使用因素分析 |
3.3过敏性休克发生时间与临床表现分析 |
4结语 |
四、过敏性休克的抢救(论文参考文献)
- [1]倍他米松磷酸钠致过敏性休克1例报告[J]. 王宏彦,任丛丛,王庆波,李纪尧,徐晓艳. 中国医药科学, 2021(24)
- [2]过敏性休克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的特点及救治过程分析[J]. 刘琛,褚燕琦,闫素英,赵思邈,赵业婷.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2021(04)
- [3]注射用促肝细胞生长素致过敏性休克33例文献分析[J]. 阮广新,何淑妍.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2021(04)
- [4]1例兰索拉唑致过敏性休克的临床护理[J]. 马琳,王兰英,万海英.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1(07)
- [5]肾上腺素救治过敏性休克使用方法调查分析[J]. 司继刚,段磊,赵群,刘萍.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2021(06)
- [6]肾上腺素联合苯海拉明在急诊救治重症过敏性休克患者中的疗效观察[J]. 张俊,李少波,戴日晶. 当代医学, 2021(07)
- [7]过敏性休克的药物治疗[J]. 张晓雪,李婉莹.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21(02)
- [8]药物过敏性休克的临床研究[J]. 李蒙,孙昊,张劲松. 实用休克杂志(中英文), 2021(01)
- [9]哌拉西林及其复方制剂致过敏性休克的病例报道及文献分析[J]. 黄雅群,文睿婷,于芝颖,张春燕,任晓蕾,封宇飞. 中国药房, 2021(01)
- [10]含银杏叶提取物成分注射液致38例过敏性休克系统性分析[J]. 程慧,王兵娥,黄德红,麻景梅. 亚太传统医药, 2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