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M_S8.0地震后中国四川西部温泉气的地球化学特征

汶川M_S8.0地震后中国四川西部温泉气的地球化学特征

论文摘要

为了探讨汶川MS8.0地震与温泉气地球化学特征之间的关系,分别在2008年6月、10月和2009年6月对中国西南地区四川西部32处温泉气进行了调查和样品采集,并针对三批次气样中的化学成分和He,Ne,C同位素比值进行了分析。数据显示,龙门山断裂带、鲜水河断裂带和岷江断裂带的温泉气中3He/4He,δ13CCO2含量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明显增加。根据2008年6月测得的3He/4He最大值(7.42×10-6),预估在康定地区有高达62%的地幔氦增加进入到了温泉气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地幔流体对温泉的贡献逐渐减少,但壳源气体,如有机物衍生出的CO2和CH4以及放射生成的He,其成分有所增强。温泉气的地球化学数据表明,在汶川MS8.0地震后,四川西部地区有更多的地幔流体迁移进入地壳中。

论文目录

  • 0 引言
  • 1 地震地质背景
  • 2 方法
  • 3 结果
  •   3.1 温泉气的化学成分
  •   3.2 He和CO2的同位素比值
  • 4 讨论
  •   4.1 4He,CO2和CH4的起源
  •     4.1.1 4He
  •     4.1.2 CO2
  •     4.1.3 CH4
  •   4.2 气体地球化学与地震活动的相关性
  • 5 结论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X.C.Zhou,W.C.Wang,Z.Chen,L.Yi,L.Liu,C.Xie,Y.J.Cui,J.G.Du,J.W.Cheng,L.M.Yang,赵霞,潘红芹

    关键词: 气体地球化学,地震,温泉,同位素比值,汶川

    来源: 世界地震译丛 2019年06期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地质学,地球物理学

    单位: 江苏省地震局

    分类号: P315.7

    DOI: 10.16738/j.cnki.issn.1003-3238.201906006

    页码: 556-572

    总页数: 17

    文件大小: 2778K

    下载量: 45

    相关论文文献

    • [1].汶川M_S8.0地震震前近震源区地壳形变机制探究[J]. 地震学报 2015(06)
    • [2].汶川M_S8.0地震的强余震流动观测[J]. 地震学报 2009(02)
    • [3].汶川M_S8.0地震前后龙门山及其邻区构造应力场时空分布特征[J]. 地震学报 2015(05)
    • [4].汶川M_S8.0地震中央断裂东北端地表破裂特征及其构造含义[J]. 地震地质 2010(01)
    • [5].汶川M_S8.0地震对龙门山断裂带附近地应力环境影响初探——以北川、江油地区为例[J]. 地震学报 2013(02)
    • [6].汶川M_S8.0地震余震震源机制时空分布特征[J]. 地球物理学报 2012(04)
    • [7].汶川M_S8.0地震及余震序列重新定位[J]. 地震 2011(02)
    • [8].汶川(M_s8.0)地震的河流地貌响应[J]. 第四纪研究 2013(04)
    • [9].汶川M_S8.0地震对四川省水电水利工程场地安全性评价结果的检验[J]. 地震地质 2008(03)
    • [10].重力场动态变化与汶川M_s8.0地震孕育过程[J]. 地球物理学报 2009(10)
    • [11].汶川-映秀M_S8.0地震的地球物理场与动力过程[J]. 科学通报 2018(19)
    • [12].龙门山断裂带区域现代构造应力场与汶川M_S8.0地震力学成因探讨[J]. 国际地震动态 2015(08)
    • [13].汶川M_S8.0地震前后川滇地区地壳水平形变动态变化初探[J]. 地震工程学报 2016(S1)
    • [14].汶川M_S8.0地震绵竹县汉旺镇周边地表破裂带展布方式及其震害意义[J]. 地震地质 2010(02)
    • [15].汶川M_S8.0地震中央断裂北段地表破裂特征[J]. 西北地震学报 2009(04)
    • [16].汶川M_S8.0巨震产生的完全库仑破裂应力变化及其强余震群[J]. 地震研究 2008(04)
    • [17].汶川M_S8.0地震引起的甘肃数字化水位、水温同震响应特征分析[J]. 地震学报 2010(03)
    • [18].2008年汶川M_S8.0地震前地震活动异常特征[J]. 地震学报 2009(06)
    • [19].汶川M_S8.0地震发震断裂大地震原地重复现象初析[J]. 地震地质 2008(03)
    • [20].汶川—映秀M_S8.0地震的发震断裂带和形成的深层动力学响应[J]. 地球物理学报 2014(02)
    • [21].2008年汶川M_s8.0地震发生过程的动力学机制研究[J]. 地球物理学报 2009(02)
    • [22].汶川M_S8.0地震断层映秀—南坝段的活动方式、形变特征及其形成机制[J]. 地球物理学报 2009(05)
    • [23].汶川M_S8.0地震前ELF异常电磁辐射传播分析[J]. 地震学报 2010(06)
    • [24].汶川M_S8.0地震前后龙门山断裂周边地壳形变特征及地震危险性分析[J]. 国际地震动态 2013(11)
    • [25].汶川M_s8.0级地震发生背景与过程的研究[J]. 地球物理学报 2009(02)
    • [26].汶川M_s8.0地震强震动基线改正及其在位错反演中的初步应用[J].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14(12)
    • [27].成都平原内汶川M_s8.0级地震的地表变形[J]. 地球物理学报 2009(10)
    • [28].汶川M_S8.0地震地表破裂带及其发震构造[J]. 地震地质 2008(03)
    • [29].2008年汶川M_S8.0地震前龙门山—岷山构造带的地震活动性参数与地震视应力分布[J]. 地球物理学报 2011(06)
    • [30].汶川M_S8.0地震孕震机制及同震影响研究[J]. 国际地震动态 2009(04)

    标签:;  ;  ;  ;  ;  

    汶川M_S8.0地震后中国四川西部温泉气的地球化学特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