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东北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无锡214191
摘要:目的:探讨对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应用分类干预管理服务的效果分析。方法:择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本社区内接受居家治疗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等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包含41例患者,对照组患者行常规的随访管理方案,干预组患者采用分类干预的管理方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服药率、病情稳定率。结果:干预组患者的服药率、病情稳定率均显著高对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管理工作中,采用规范的分类干预管理服务模式,可以显著提高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服药率、病情稳定率,有利于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病情的控制,降低肇事肇祸的风险。
关键词: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分类干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本社区内接受居家治疗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84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等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包含42例患者,干预组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介于18-76岁之间;对照组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介于16-72岁之间,干预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经统计学计算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根据患者的危险性评估分级、社会功能状况、精神症状评估、自知力判断,以及患者是否存在药物不良反应或躯体疾病情况对患者进行分类干预。
一.病情不稳定患者。若危险性为3~5级或精神症状明显、自知力缺乏、有严重药物不良反应或严重躯体疾病,对症处理后立即转诊到上级医院。必要时报告当地公安部门,2周内了解其治疗情况。对于未能住院或转诊的患者,联系精神专科医师进行相应处置,并在居委会人员、民警的共同协助下,2周内随访。
二.病情基本稳定患者。若危险性为1~2级,或精神症状、自知力、社会功能状况至少有一方面较差,首先应判断是病情波动或药物疗效不佳,还是伴有药物不良反应或躯体症状恶化,分别采取在规定剂量范围内调整现用药物剂量和查找原因对症治疗的措施,2周时随访,若处理后病情趋于稳定者,可维持目前治疗方案,3个月时随访;未达到稳定者,应请精神专科医师进行技术指导,1个月时随访。
三.病情稳定患者。若危险性为0级,且精神症状基本消失,自知力基本恢复,社会功能处于一般或良好,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躯体疾病稳定,无其他异常,继续执行上级医院制定的治疗方案,3个月时随访。
四.每次随访根据患者病情的控制情况,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生活技能训练等方面的康复指导,对家属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1]。
1.3临床评价指标
本次研究中,观察比较两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服药率、病情稳定率。
1.4统计学方法
针对本次研究中涉及的数据选择统计学软件包——SPSS19.0进行处理,对计数资料选择(n,%)来进行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若P<0.05,证明组间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的服药率、病情稳定率进行比较,干预组患者的服药率、病情稳定率均显著高对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严重精神障碍疾病是精神疾病中的一个分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中明确指出:严重精神障碍疾病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相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严重精神障患者管理是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一个重要内容,严重精神障患者易发生肇祸肇事等危害社会的事件,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和谐。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有利于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病情稳定,可大幅度减少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对社会的危害,使社会更加和谐美好。
4结论
综上所述,在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管理工作中,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中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规范,采用分类干预的管理服务模式,可以显著提高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治疗的服药率、病情稳定率,有利于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病情的控制,降低肇事肇祸的风险,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Z].2017-02:6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