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嗪草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除草剂,色谱,高效,马铃薯,杂草,液相,亚硫酸。
嗪草酮论文文献综述
余舰,高革新,穆龙[1](2019)在《25%嗪草酮·砜嘧磺隆·烯草酮防除马铃薯田一年生杂草药效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明确25%嗪草酮·砜嘧磺隆·烯草酮可分散油悬浮剂防除马铃薯田间1年生杂草效果和适用剂量及对马铃薯的安全性,为该产品登记提供试验依据,特设置供试药剂防除马铃薯田间1年生杂草效果试验,供试药剂设120克/公顷、157.5克/公顷、195克/公顷、315克/公顷4个剂量进行试验,并选用常规70%苯嗪草酮水分散粒剂作为对照,对照药剂选用剂量108克/公顷,同时设置喷施清水的对照区,共计6个处理,4次重复,各小区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分别在药后10天、20天、30天、45天进行调查。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药剂施用量在157.5克/公顷时,效果已经好于对照药剂,防效在84%以上;鲜重防效达到90%以上,防治效果理想,可以有效防治马铃薯田间1年生杂草危害,可作为推广药剂。(本文来源于《农村科技》期刊2019年05期)
杨海燕,柳婷,董慧峪,强志民,叶桂洪[2](2019)在《高锰酸钾/亚硫酸氢钠氧化嗪草酮后消毒副产物的生成趋势及毒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不同pH条件下高锰酸钾/亚硫酸氢钠(PM/BS)对农药嗪草酮(MET)的氧化降解,预氧化后续氯化过程中消毒副产物(DBPs)的变化和毒性评估,同时高锰酸钾(PM)氧化作为对照组.研究表明,PM/BS预氧化较PM预氧化能加大污染物质MET的降解效率,两种预氧化过程中MET的降解率在酸性条件下最大且随着pH的升高而降低,DBPs的生成量和毒性都随着pH的升高而增大.碱性条件下降解率低却生成了大量的二氯乙腈,导致DBPs的生成量和毒性大幅增加,值得引起重视和注意,本文对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详细探讨.PM/BS系统降解污染物需要控制在酸性条件下进行,既能增大降解效率,又能降低DBPs的毒性.(本文来源于《环境化学》期刊2019年05期)
吴之涛,魏佳峰,夏爱萍,张瑞萍,杨克泽[3](2018)在《23.2%砜·喹·嗪草酮对不同马铃薯品种除草效果及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进一步明确除草剂23.2%砜·喹·嗪草酮与0.136%赤·吲乙·芸苔混用,对马铃薯除草效果的安全增效性。以青薯、夏波蒂、荷兰15、冀张薯及苗后杂草为研究对象,在苗高10~15cm时进行茎叶喷雾。结果表明:23.2%砜·喹·嗪草酮与0.136%赤·吲乙·芸苔混合施用,药后14d对禾本科杂草的防效达90%以上,阔叶类杂草的防效达95%以上,且对作物没有药害。对4个品种马铃薯均有一定的增产作用,其中对夏波蒂增产率最高,达14.1%。23.2%砜·喹·嗪草酮与0.136%赤·吲乙·芸苔混配在马铃薯生产田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10期)
董见南,李雪茹,陈国峰,刘峰,张晓波[4](2018)在《乙氧呋草黄和苯嗪草酮在甜菜中的残留和降解》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了甜菜、植株及土壤中乙氧呋草黄和苯嗪草酮的残留分析方法,并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乙氧呋草黄和苯嗪草酮在甜菜植株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及其在甜菜、甜菜植株和土壤中的残留规律。[方法]样品用乙腈-水溶液振荡提取,经分散固相萃取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结果]乙氧呋草黄在甜菜、甜菜植株和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1.5%~99.1%,变异系数在4.8%~14.0%之间,最低检测质量分数为0.02 mg/kg;苯嗪草酮在甜菜、甜菜植株和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为93.8%~104.9%,变异系数在1.1%~5.7%之间,最低检测质量分数为0.02 mg/kg。[结论]2016—2017年在黑龙江省田间残留试验表明:按照一级动力学反应模型拟合,乙氧呋草黄和苯嗪草酮在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1.4~5.0、3.5~5.5 d,乙氧呋草黄和苯嗪草酮在植株中未拟合出半衰期;甜菜最终样品中乙氧呋草黄的残留量均<0.02 mg/kg,苯嗪草酮的残留量均<0.02 mg/kg。(本文来源于《农药》期刊2018年08期)
张秀兰[5](2018)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10%五氟磺草胺·恶嗪草酮可分散油悬浮剂》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10%五氟磺草胺·恶嗪草酮可分散油悬浮剂中有效成分质量分数。以乙腈+水为流动相,使用ZORBAX SB-C_(18)色谱柱,在260 nm波长下,对五氟磺草胺和恶嗪草酮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五氟磺草胺和恶嗪草酮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99和0.999 98,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690%和0.997%,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51%和99.56%。(本文来源于《现代农药》期刊2018年03期)
廖义鹏,李柯,周蜜,朱晨,李高[6](2018)在《苯嗪草酮的合成工艺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苯嗪草酮是一种低毒、高效、低残留的优良除草剂,主要用于甜菜田防除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主要总结了近年来苯嗪草酮的合成工艺研究进展,对以苯甲酰甲酸酯为原料通过与乙酰肼反应缩合、肼解、脱水环合的3步法制备苯嗪草酮进行详细分析,对合成路线的原料、中间体及目标产物的合成进行分析对比,探讨每步的最优合成工艺,指出苯嗪草酮生产的关键问题及工业化生产的方向。(本文来源于《农药》期刊2018年06期)
王亮,伦志安,穆娟微[7](2018)在《1%恶嗪草酮悬浮剂防治水稻移栽田杂草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对1%恶嗪草酮悬浮剂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恶嗪草酮悬浮剂用量低、持效期长,水稻移栽后甩喷施用效果好,能抑制植物脂肪酸的合成。1%恶嗪草酮悬浮剂于水稻移栽前、后两次用药240~360 g/667 m~2对水稻安全,对稗草或阔叶杂草慈姑、雨久花防效好或较好。(本文来源于《北方水稻》期刊2018年03期)
梁林,任玉鹏,李文平,刘伟[8](2017)在《嗪草酮在马铃薯和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及消解动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测定马铃薯、马铃薯植株及土壤中嗪草酮残留量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方法,研究嗪草酮在马铃薯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方法]采用Qu ECh ERS前处理方法-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马铃薯及植株和土壤中的嗪草酮残留量。[结果]嗪草酮在马铃薯、马铃薯植株和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0.4%~97.4%、86.7%~98.7%、89.1%~97.3%,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1.4%~4.3%、0.8%~4.8%、0.6%~3.9%。嗪草酮在马铃薯植株中的消解半衰期为0.9~1.6 d;在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为5.7~6.6 d,属于易降解农药。[结论]该方法简单可靠,符合农药残留分析要求,可用于马铃薯和土壤中嗪草酮的残留检测。(本文来源于《农药》期刊2017年12期)
陈一帆,陈梅兰,张恺,谢艳丽,赵振东[9](2017)在《离子色谱柱切换法测定西红柿中的嗪草酮和乙嗪草酮》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柱切换离子色谱紫外法测定西红柿中嗪草酮和乙嗪草酮的方法。西红柿样品经过乙腈超声提取、减压浓缩、再溶解得提取液。将提取液适当稀释后,直接进样至柱切换系统。采用一根AG11-HC阴离子交换保护柱对提取液进行在线前处理,将待测的除草剂通过CG12A阳离子交换保护柱进行在线浓缩,然后用CG12A和CS12A阳离子交换柱进行分离,紫外检测。样品提取液中的主要有机基质经过柱切换被冲洗入废液,避免了其对离子色谱柱造成损害。建立的方法对实际样品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样品加标量在3.2~8.0 mg/kg时加标回收率为75.0%~85.8%。在0.25~10 mg/L范围内,方法拥有良好的线性(r2≥0.999 6)、检出限(LOD≤1.84 mg/kg)和重现性(RSD≤0.46%,n=6)。该方法有望在复杂基质样品中痕量易电离化合物的测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期刊2017年10期)
王鹏鹏[10](2017)在《嗪草酮的合成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嗉草酮是一种典型的叁氮苯类除草剂,因其具有高效、低毒以及高选择性等优点在我国被广泛应用。嗪草酮是我国除草剂主要的品种之一,在我国农田除草剂的市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对其合成工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大量查阅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以二氯频那酮为起始原料,经过水解、氧化、环合等反应合成中间体6-叔丁基-4-氨基-3-巯基-1,2,4-叁嗪-5(4H)-酮;首先采用甲醇/硫酸、碳酸二甲酯以及硫酸二甲酯分别对6-叔丁基-4-氨基-3-巯基-1,2,4-叁嗪-5(4H)-酮进行甲基化反应,最终选择反应效果较好的硫酸二甲酯作甲基化试剂与中间体6-叔丁基-4-氨基-3-巯基-1,2,4-叁嗪-5(4H)-酮反应制得嗪草酮,实验取得了良好的进展。对合成工艺路线每步反应的机理进行了详尽的探讨,在此基础上,通过改善进料方式、探索合适的氧化试剂并结合单因素以及正交实验优化法考察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物料比、溶液的pH值等关键因素对反应收率的影响;实验提高了二氯频那酮水解、氧化、环合等反应步骤的收率,使得每阶段反应的收率均高达90%以上;相对于溴甲烷,以硫酸二甲酯作甲基化试剂合成嗪草酮具有成本低、反应条件温和、废水排放量少等优点,实验收率达到84.1%。最后,建立了嗉草酮及其中间体定性、定量的分析检测方法(HPLC),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和质谱等方法确定了产品的化学结构。综合考虑,经过实验的探索,简化了反应操作、优化了反应条件、降低了生产成本,得到了最佳的生产工艺条件,寻找出一条适合工业化生产的工艺路线。(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7-03-07)
嗪草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研究了不同pH条件下高锰酸钾/亚硫酸氢钠(PM/BS)对农药嗪草酮(MET)的氧化降解,预氧化后续氯化过程中消毒副产物(DBPs)的变化和毒性评估,同时高锰酸钾(PM)氧化作为对照组.研究表明,PM/BS预氧化较PM预氧化能加大污染物质MET的降解效率,两种预氧化过程中MET的降解率在酸性条件下最大且随着pH的升高而降低,DBPs的生成量和毒性都随着pH的升高而增大.碱性条件下降解率低却生成了大量的二氯乙腈,导致DBPs的生成量和毒性大幅增加,值得引起重视和注意,本文对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详细探讨.PM/BS系统降解污染物需要控制在酸性条件下进行,既能增大降解效率,又能降低DBPs的毒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嗪草酮论文参考文献
[1].余舰,高革新,穆龙.25%嗪草酮·砜嘧磺隆·烯草酮防除马铃薯田一年生杂草药效试验[J].农村科技.2019
[2].杨海燕,柳婷,董慧峪,强志民,叶桂洪.高锰酸钾/亚硫酸氢钠氧化嗪草酮后消毒副产物的生成趋势及毒性研究[J].环境化学.2019
[3].吴之涛,魏佳峰,夏爱萍,张瑞萍,杨克泽.23.2%砜·喹·嗪草酮对不同马铃薯品种除草效果及产量的影响[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8
[4].董见南,李雪茹,陈国峰,刘峰,张晓波.乙氧呋草黄和苯嗪草酮在甜菜中的残留和降解[J].农药.2018
[5].张秀兰.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10%五氟磺草胺·恶嗪草酮可分散油悬浮剂[J].现代农药.2018
[6].廖义鹏,李柯,周蜜,朱晨,李高.苯嗪草酮的合成工艺研究进展[J].农药.2018
[7].王亮,伦志安,穆娟微.1%恶嗪草酮悬浮剂防治水稻移栽田杂草试验[J].北方水稻.2018
[8].梁林,任玉鹏,李文平,刘伟.嗪草酮在马铃薯和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及消解动态[J].农药.2017
[9].陈一帆,陈梅兰,张恺,谢艳丽,赵振东.离子色谱柱切换法测定西红柿中的嗪草酮和乙嗪草酮[J].食品工业.2017
[10].王鹏鹏.嗪草酮的合成工艺研究[D].东南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