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真菌感染论文_王川颖,单葵,胡芳君

导读:本文包含了系统性真菌感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真菌,系统性红斑狼疮,耐药性,淋巴细胞,红斑狼疮,比值,临床研究。

系统性真菌感染论文文献综述

王川颖,单葵,胡芳君[1](2019)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深部真菌感染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继发深部真菌感染患者临床病症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2017年12月在医院接受治疗SLE患者589例,有88例合并深部真菌感染,记录患者感染率和感染发生部位,对感染患者行病原菌和耐药检测,对影响真菌感染相关因素行单因素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589例患者中88例发生深部真菌感染,感染率为14.94%,其中33例为肺部感染,占比37.50%(33/88),18例为消化道感染,占比20.45%(18/88),17例为泌尿道感染,占比19.32%(17/88),11例为血液系统感染,占比12.50%(11/88),9例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占比10.23%(9/88)。真菌感染患者在住院时间、白细胞计数、器官受损累及数、使用抗菌药时间、24 h尿蛋白定量、CD_4~+含量、狼疮活动度方面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4周、24 h尿蛋白量≥3.5 g、白细胞计数≥3×10~9/L、抗菌药物使用时间≥2周及CD_4~+≤200个/微升为影响患者真菌感染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影响SLE患者真菌感染独立危险因素为住院时间、24 h尿蛋白量、白细胞计数、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及CD_4~+含量,值得临床给予关注。(本文来源于《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期刊2019年14期)

黄芩,孙可欣,李东明[2](2018)在《毛壳属真菌所致感染的系统性回顾》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毛壳属真菌所致疾病及其菌种类型,了解其药敏状况。方法通过检索pubmed、万方数据库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毛壳属真菌(Chaetomiumspp.)病例报告建立数据库进行描述性分析,时间限定为1983~2013年。结果共获得29篇文献,涉及35例患者。世界各地均有分布,以青中年为主,男性多于女性。侵袭性感染100%有基础疾病或存在诱发因素。感染涉及甲、皮肤、皮下组织、阴道、淋巴结、眼、鼻窦、耳部、肺、脑等组织和器官。浅部感染病程多呈慢性,治疗有效率66.67%。系统性感染预后较差,多数病例对两性霉素B不敏感,死亡率为85.71%。所有病例通过真菌培养确诊,多数病例组织病理中检测到真菌。侵袭性感染主要致病菌种分别为球毛壳(28.57%)、瘤突毛壳(21.43%)、暗褐毛壳(14.29%)及透亮毛壳(14.29%),浅表感染主要菌种为球毛壳(66.67%)。结论毛壳菌引起的感染类型广泛,不同部位毛壳菌感染临床表现不同,组织病理及反复真菌检查对确诊有重要帮助,特殊真菌感染需要引起临床工作者重视。(本文来源于《中国真菌学杂志》期刊2018年01期)

应芙蓉,赵志超,吕佳妤,陈凯琳,伍利利[3](2017)在《系统性炎症指标在深部真菌感染患者中检测的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系统性炎症指标在深部真菌感染(DFI)患者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4年3月本院266例高度疑似危重病并发单纯深部真菌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临床资料,按疗效分为好转组(182例)和恶化组(84例),动态监测DFI患者治疗前后血NLR、PLR、CRP和PCT系统性炎症指标,并评估上述指标在危重病并发单纯深部真菌感染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价值。结果好转组治疗前NLR、PLR水平均高于恶化组,CRP、PCT水平均低于恶化组;好转组治疗后,各指标水平均显着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化组在治疗后,NLR、PLR水平无明显变化,随着合并细菌感染机率增加及病情恶化,CRP、PCT水平反而较治疗前升高。结论动态检测危重病并发单纯深部真菌感染患者治疗前后血中NLR、PLR、CRP和PCT水平可反映病情严重程度及预测疾病预后。(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检验杂志》期刊2017年24期)

郭向华,李健,张丽丽,邵莉,毛玉景[4](2017)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伴真菌感染的病原学特点、耐药性及危险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伴真菌感染的病原学特点、耐药性,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7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伴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行病原菌与耐药性试验,并针对影响系统性红斑狼疮伴真菌感染的相关因素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55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有78例发生真菌感染,占14.08%;感染部位中,呼吸道、泌尿生殖道感染发生率较高,分别占29.49%、25.64%。78例患者中真菌培养结果共发现102株真菌,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与新生隐球菌分别占总数的52.94%、31.37%。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住院时间>4周、24h尿蛋白水平≥3.5g、器官损伤累及数≥3个、抗菌药物应用时间≥2周及白细胞计数≥3×109/L、CD4+≤200个/微升、补体C3<0.8mg/L均是影响其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影响系统性红斑狼疮伴真菌感染因素较多,临床应根据其感染部位及感染真菌类型,选择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以提高治疗有效率,同时还应根据影响因素加强防范,以降低其发生率。(本文来源于《检验医学与临床》期刊2017年23期)

高远,郭芸[5](2017)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现已被大家广泛认识。该病需使用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治疗,这极大的提高了疾病本身的生存率,但也使此类病人长期处于免疫低下状态,容易发生感染。且以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危害较大,目前已经成为SLE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就SLE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皮肤病与性病》期刊2017年03期)

李燕巧[6](2017)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真菌感染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旨在系统分析目前国内外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感染菌种种类及感染好发部位。[方法]通过检索中英文数据库(PubMed、Metstr、Uptodate、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知网、大医医学搜索),检索自建库至2017年2月期间公开发表的有关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真菌感染的中英文文献。根据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本研究的病例对照类型的文献,并对纳入文献进行NOS质量评价、提取各文献的研究特征。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算出各危险因素的合并效应量:比值比(OR)、95%可信区间(95%CI),结合P值,评估各危险因素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发生真菌感染的相关性,同时提取所纳入文献数据信息,分析真菌感染菌种种类及感染好发部位。[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0篇文献,其中4篇英文文献,6篇中文文献,累计病例组386例、对照组1216例。共涉及9项危险因素,各危险因素的合并OR[95%CI]、P 值分别为:①性别1 17[0.79,1.73]、P=0.43,②年龄 1.32[-2.15,4.79]、P=0.46,(③病程-3.88[-15.60,7.85]、P=0.52,④激素4.40[1.82,10.68]、P=0.001,⑤免疫抑制剂 2.07[1.17,3.69]、P=0.01,⑥抗生素 11.17[7.06,17.66]、P<0.00001,⑦低蛋白血症1.87[0.16,21.86]、P=0.62,⑧CRP -8.95[-43.88,25.97]、P=0.62,⑨SLEDAI 3.26[0.46,6.06]、P=0.02。感染菌种构成比为:白念珠菌46.6%、热带念珠菌8.7%、光滑念珠菌6.3%、克柔念珠菌4.4%、曲霉菌10.8%、新型隐球菌14.5%、其他8.7%;感染部位几率比为:口腔40.3%、下呼吸道(肺)32.4%、胃肠道7.3%、泌尿生殖道5.1%、血液2.2%、中枢神经系统5.4%、骨髓0.2%、皮肤5.7%、其他 1.4%。[结论]1.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真菌感染的确定危险因素为抗生素的使用,而激素、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以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评分(SLEDAI)叁因素其结果分别与激素使用剂量、研究人群地区来源有关。(1)当激素用量在高于小剂量界限(≥15mg/d,≥45mg/d)时,其是危险因素,而大剂量的激素冲击并不是危险因素。(2)免疫抑制剂和SLEDAI因素与地区有关,在美洲人群为危险因素,而在亚洲人群为非危险因素。2.性别、年龄、病程、低蛋白血症及CRP并非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3.就真菌感染菌种种类及好发部位而言,最常见的前叁位菌种是白念珠菌(46.6%)、新型隐球菌(14.5%)、曲霉菌(10.8%),感染好发部位依次为口腔(40.3%)、肺部(32.4%)、胃肠道(7.3%),而皮肤(5.7%)、中枢神经系统(5.4%)和泌尿生殖系统(5.1%)感染几率相对较小。(本文来源于《昆明医科大学》期刊2017-05-01)

冯军[7](2016)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细菌及真菌感染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细菌及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 :本次研究中,随机抽取我院在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期间接诊的9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细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结果 :根据研究结果显示,90例患者总计出现140例次感染,这其中住院感染比例为48%,革兰氏阴性及阳性杆菌分别是40%和30%,真菌比例为19%,其他细菌比例为11%,很多患者在感染之后没有出现中毒表现。结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细菌患者感染具有临床特殊性,特别是医院具有极高的感染率,革兰氏阴性杆菌属于比较普遍病原菌,应采取及时有效的方案避免感染误诊及漏诊情况。(本文来源于《人人健康》期刊2016年22期)

田春漫,杨强,张方,谢慧臣,黄云春[8](2016)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期患者采用黄芩漱口液预防口腔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黄芩漱口液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期患者预防口腔真菌的作用,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期患者寻找更有效的预防口腔真菌感染的方法和临床应用提供基础性依据。方法 2011年1月-2014年1月医院收治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期患者102例随机分为3个组,分别为黄芩漱口液组、碳酸氢钠组以及空白对照组,每组患者34例,且各组别的患者使用相应漱口液的含漱时间一致,并记录患者发生口腔真菌感染的概率,以及感染和治愈的时间。结果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期患者口腔真菌感染发生的频率:黄芩漱口液组为8.82%,碳酸氢钠组为14.70%,空白对照组为47.06%,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黄芩漱口液组与碳酸氢钠组发生感染的概率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3组患者口腔感染真菌发生的天数以及治愈时间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黄芩漱口液组、碳酸氢钠组的患者出现口腔真菌感染的时间均比空白对照组较晚(P<0.05),治愈时间也比空白对照组短(P<0.05),而黄芩漱口液组的患者发生口腔真菌感染的时间比碳酸氢钠组较晚(P<0.05),治愈时间也比碳酸氢钠组较短(P<0.05)。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期患者使用黄芩漱口液可以有效的降低其自身应用糖皮质激素期间所发生的口腔真菌感染率。(本文来源于《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期刊2016年13期)

吴文先,高雅,刘霞[9](2016)在《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深部真菌感染56例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累及全身多个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疾病,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和免疫抑制剂药物的广泛应用,明显提高了SLE患儿的生存率,但也因此降低了患儿的免疫力,使感染概率显着增加,尤其是机会性真菌感染,且出现真菌感染时易误诊为狼疮累及脏器,丧失早期诊断及治疗时机。为探讨儿童SLE并发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我们对56例并发深部真菌(本文来源于《临床皮肤科杂志》期刊2016年04期)

谭震,厉小梅,李向培,汪国生,钱龙[10](2015)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真菌感染的特点及诱因》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真菌感染的特点及诱因。方法:应用SPSS 19.0软件建立数据库,分析安徽省立医院风湿免疫科2004-2013年期间住院的SLE伴真菌感染患者及对照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特点。结果:SLE合并真菌感染常见部位以口腔黏膜、下呼吸道、皮肤为主,致病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随着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抗菌药物的应用,SLE患者真菌感染的发生率明显增加,继发真菌感染者C4水平明显升高。结论:激素、免疫抑制剂及抗菌药物的长期应用使SLE患者真菌感染几率明显增加,尤其是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真菌感染可引起补体C4水平的升高。(本文来源于《实用医学杂志》期刊2015年13期)

系统性真菌感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毛壳属真菌所致疾病及其菌种类型,了解其药敏状况。方法通过检索pubmed、万方数据库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毛壳属真菌(Chaetomiumspp.)病例报告建立数据库进行描述性分析,时间限定为1983~2013年。结果共获得29篇文献,涉及35例患者。世界各地均有分布,以青中年为主,男性多于女性。侵袭性感染100%有基础疾病或存在诱发因素。感染涉及甲、皮肤、皮下组织、阴道、淋巴结、眼、鼻窦、耳部、肺、脑等组织和器官。浅部感染病程多呈慢性,治疗有效率66.67%。系统性感染预后较差,多数病例对两性霉素B不敏感,死亡率为85.71%。所有病例通过真菌培养确诊,多数病例组织病理中检测到真菌。侵袭性感染主要致病菌种分别为球毛壳(28.57%)、瘤突毛壳(21.43%)、暗褐毛壳(14.29%)及透亮毛壳(14.29%),浅表感染主要菌种为球毛壳(66.67%)。结论毛壳菌引起的感染类型广泛,不同部位毛壳菌感染临床表现不同,组织病理及反复真菌检查对确诊有重要帮助,特殊真菌感染需要引起临床工作者重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系统性真菌感染论文参考文献

[1].王川颖,单葵,胡芳君.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深部真菌感染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9

[2].黄芩,孙可欣,李东明.毛壳属真菌所致感染的系统性回顾[J].中国真菌学杂志.2018

[3].应芙蓉,赵志超,吕佳妤,陈凯琳,伍利利.系统性炎症指标在深部真菌感染患者中检测的应用价值[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7

[4].郭向华,李健,张丽丽,邵莉,毛玉景.系统性红斑狼疮伴真菌感染的病原学特点、耐药性及危险因素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

[5].高远,郭芸.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研究进展[J].皮肤病与性病.2017

[6].李燕巧.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真菌感染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D].昆明医科大学.2017

[7].冯军.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细菌及真菌感染的临床研究[J].人人健康.2016

[8].田春漫,杨强,张方,谢慧臣,黄云春.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期患者采用黄芩漱口液预防口腔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

[9].吴文先,高雅,刘霞.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深部真菌感染56例临床分析[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6

[10].谭震,厉小梅,李向培,汪国生,钱龙.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真菌感染的特点及诱因[J].实用医学杂志.2015

论文知识图

4.10_/7〇&d甘露聚糖预免对小鼠...2.3^7〇&4缺失菌对系统性真菌四属真菌复合PCR扩增电泳图咔啉类化合物的体内抗真菌作用:(A)...感染小鼠脏器形态学观察A:正常小鼠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泛发性体癣患

标签:;  ;  ;  ;  ;  ;  ;  

系统性真菌感染论文_王川颖,单葵,胡芳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