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民主建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建国初期,广东省,基层选举,特点
民主建政论文文献综述
侯波[1](2019)在《建国初期广东省基层选举与民主建政经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建国初期,广东省按照选举法的规定,采取逐步展开、稳步前进的方针进行了基层选举。在这次选举中,广东作为全国解放较晚的地区与其他先进地区相比,具有把选举作为推动生产的动力、围绕叁项标准开展选举和全国各地一起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特点。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群众路线是关键、生产建设是基础、结合地方实际是前提成为广东基层选举工作经验。(本文来源于《党史博采(下)》期刊2019年10期)
龚宇一,周渊[2](2019)在《传承发扬民主建政宝贵经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通讯员龚宇一 周渊)纪念“松江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召开70周年”座谈会昨天在松江区举行。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殷一璀应邀出席并讲话。殷一璀指出,座谈会重温了70年前松江民主建政的光辉时刻,描绘了松江民主法治建设的美好前景,有助于我们更好学习了(本文来源于《文汇报》期刊2019-10-13)
尹红群[3](2018)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街道妇代会与基层民主建政——以湖南长沙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街道妇女代表会议是城市街道政权和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积极参与街道民主建政的重要群众团体组织,并在民主建政中完成了自身的组织构建和整顿。组织起来的妇女从被动响应到主动参与社会活动、参政议政,发挥了生力军作用。在城市基层民主建政的过程中,街道妇女代表会议的作用、角色与职能定位等问题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来源于《当代中国史研究》期刊2018年06期)
张俊梅[4](2018)在《周恩来在民主建政中开创的若干第一》一文中研究指出所谓民主建政,就是建立保障人民民主的政权。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以民主建政作为自己的政治目标,并为之进行了不懈的奋斗。以1954年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国家根本政治制度为标志,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完成了民主建政的工作。周恩来,这位以民主精神着称的世纪伟人,一生坚定地追求着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为此进行很多探索,开创了若干个第一。共产党人主持地方政权的第一人1926年2月1日,周恩来(本文来源于《唯实》期刊2018年11期)
徐玥[5](2018)在《东北地区民主建政研究(1947—1950)》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历史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相关理论为指导,运用文献分析、宏观与微观研究相结合、个案解剖、跨学科研究等多种研究方法,沿着“背景/动因分析—内涵研究—基本评价”的思路展开全文,对1947—1950年东北地区民主建政进行专题研究。为了建立巩固的东北革命根据地,从1947年起,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大力开展民主建政工作。“民主建政”指民主政权建设,在这一阶段是指通过人民代表会议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一种组织形式。民主政权建设必不可少的几个内容包括民主宣传、民主选举、民主议政、民主监督。同时,选取哈尔滨市作为东北地区民主政权建设的个案进行剖析,主要是从哈尔滨市民主政权的建立和哈尔滨市民主政权的施政两个层面展开,旨在以小见大,深入透视东北地区民主建政。总的来看,1947—1950年东北地区民主建政大体呈现“先城市后乡村”、“先试点后推广”、“群众自己动手”叁个特点。通过“民主建政”,东北地区民众的政治参与度提高,提升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促进东北社会秩序的稳定与恢复并支援了全国解放战争,培养新型政治文化帮助民众减轻殖民和封建思想的束缚。但不能否认的是,这一阶段东北地区的民主政权建设存在着缺乏系统性认识、制度化建设不足等局限,表明东北地区民主政权建设的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8-06-01)
孙元,张健[6](2018)在《邓小平主政西南时期对民主建政的思考与贡献——以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是中共中央从解放战争时期开始在地方推行民主政权建设的主要措施。邓小平在主政西南的两年多时间里,从西南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强调了建立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实践意义,贯彻了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制度建设的具体原则,推动了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制度体系的发展完善。在邓小平的领导下,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在西南地区的民主政权和统一战线建设中发挥出积极的作用,使新生的人民政权迅速赢得群众的拥护,为真正实现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制度探索。(本文来源于《邓小平研究》期刊2018年03期)
宋林[7](2018)在《民主建政视角下西安市一届人代会代表议案研究(1954-1956)》一文中研究指出人民代表大会是中国民主政治的核心要素,是建设高度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途径。人代会期间产生的代表议案,是传达政府政令、上传民情民隐的重要桥梁。开好人民代表大会,注重代表议案工作,是民主建政的基本要求,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西安市从1954年7月至1956年4月召开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期间共产生代表议案499件,代表议案无论在其产生背景、提出主体、数量、类型、内容还是处理结果上都各有特点。代表议案理论的渊源最早可以追溯至西方的代议制理论,其中托马斯·潘恩代议制民主共和思想和J·S密尔的代议制政府理论对代表议案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初步思想借鉴。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西方代议制理论的批判、巴黎公社经验指导下形成的无产阶级代议制理论以及列宁关于苏维埃政权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成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议案理论的直接先导。中国共产党在西方代议制理论启示及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经过不同时期对代表议案的探索与实践,最终赋予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议案以规定形式及地位。西安市一届人代会期间代表议案的产生背景,与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政策走向及西安市政治、经济、文化等状况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1954年至1956年,国家在过渡时期将西安市确定为重点建设城市之一,工业建设及社会主义改造任务的推进、台湾问题的紧张与肃反运动的高涨、旧思想的改造与新文化的发展以及城市问题的凸显与城市建设的起步成为代表议案产生的重要背景。人代会代表议案的提出、处理及执行,反映着民众利益表达、民众利益整合及民众利益反馈的整体状况,体现出民主建政的实现途径及现实效应。西安市一届人代会代表议案的提出主体——提案代表,具有中年男性主导下少量女性代表提案、“精英”主导下群众共同提案、中共领导下民主党派共同提案的特点,同时,考虑西安市实际情况,提案代表不仅有汉族代表,也有少数民族代表,保证了代表议案来源的广泛性、合理性及民主性。人代会代表议案工作受其他因素干扰较小,四次会议共形成499件代表议案,历次会议所收代表议案的数量变动不大。代表议案收集后经审查分类为政法类、财经类、城市建设类及文教卫生类,历次会议代表议案的类型没有变化,但随着不同时期国家、地方政策及人民利益需求的变化,历次会议不同类型代表议案的数量是变动不一的。审查分类后合乎国家大政方针及关系国家和地方发展的政法类与财经类代表议案,直接交由政府办理的概率较大,而受政府中心工作及城市规划限制的代表议案或交政府酌办,或进行解释说明,办理状况不够理想。最终代表议案进入执行阶段,分为采纳建议、重点执行;调查研究、极力执行以及结合实际、选择执行。历次会议的代表议案执行工作符合相关规定,不仅注重民众利益表达也做到了联系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代表议案的内容是国家政策与民情民意的最佳佐证。西安市一届人代会代表议案内容丰富,主要围绕贯彻“一化叁改”、支援国家统一与政权巩固、改造思想与重塑文化以及建设城市四个方面展开,从支援解放台湾、肃清反革命到消灭“四害”与种植树木,充分体现国家与地方政策变动下民众的回应以及民情民隐的直接所向。西安市一届人代会代表议案从提出到处理再到执行,实际是民众利益表达到民众利益整合再到民众利益反馈的一个完整机制,它不仅充当了中央政策、地方实情与民众利益间的缓冲与迂回,更是民主建政的一种社会动员,其一方面从理论上教育了民众,加深了民众对民主建政的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深刻激发民众的主人翁意识及参政议政的热情,保证了执政党意志自然转化为民众的自觉行动,保证了国家在过渡时期各项政治运动及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虽然西安市一届人代会各方面工作不尽完美,但却为当代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议案实践提供了历史借鉴。(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8-04-18)
王芳,刘刚[8](2015)在《西柏坡时期的“民主建政”实践及其政治文化基因》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进行了"民主建政"的实践探索,主要是采用代议制民主的方式选举产生各级政权机关,这为建国后建立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奠定了实践基础。与此同时,在这次政治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了以"民主"为核心的政治文化,它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及有效运行提供了重要的前提条件,传承了先进的文化基因。(本文来源于《产业与科技论坛》期刊2015年10期)
徐岑琛[9](2015)在《《解放日报》关于中国共产党民主建政思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40年代,是中国发生转折的重要年代,中国共产党带领着中国人民,前赴后继,与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反动派浴血奋战。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高举着民主建政的大旗,在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的指导下,一方面反对国民党一党专政,另一方面也开展民主建政的伟大实践。这个过程既是中国革命事业迅速发展的时期,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延安精神大放光芒的时期。如何在这特殊时刻,把党的政策、方针的精髓及其实践方法及时的传递到基层党组织以及人民中去,就成了中国共产党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本文以延安《解放日报》为切入点,以国共两党围绕民主问题所展开的舆论斗争为主线,在借鉴学术界对20世纪40年代民主建政思想研究和延安《解放日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和梳理,力求重新解读“民主建政”思想。并且通过延安《解放日报》的相关报道,结合其他历史史料,分析20世纪40年代中国共产党是如何通过机关党报来协助推进民主建政思想的发展和传播,既从最初时期的探索民主建政来力求自保,然后走向成熟逐渐开始坚持民主建政,最终推翻国民党一党专政,要求建立一个新的民主政权的过程,并在文章最后简单分析其当代启示。本文加绪论部分一共有6个部分。在绪论部分主要对《解放日报》、民主建政等相关重要概念进行了相关的总结,并总结了目前学术界对《解放日报》和民主建政思想的研究状况和趋势。在第一章中主要介绍了《解放日报》和民主建政思想之间的主要作用,即《解放日报》是宣传民主建政反对国民党一党专政的主要舆论阵地。在第二章到第四章主要介绍了《解放日报》对宣传民主建政所起到的主要作用,从初期的探索民主建政,到坚持民主建政,到最后的取得舆论战的最终胜利。论文最后一张主要分析了《解放日报》推进民主建政的相关经验和启示,以及现当代机关党报推进民主政治建政的重要作用和相应对策。(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15-03-01)
孙泽学[10](2015)在《毛泽东对民主建政的制度设计与指导——以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民主建政是中共政治建设的目标。作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的过渡性制度安排,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是中共民主建政的组织形式。新中国成立前后毛泽东对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一直特别关注,在代中央起草的相关文电中,不仅对其进行制度设计,而且在各地的组织实施中进行督促指导和相关经验的推介,从而极大地推动和保证了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召开,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民主建政奠定了坚实基础。(本文来源于《党的文献》期刊2015年01期)
民主建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报讯(通讯员龚宇一 周渊)纪念“松江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召开70周年”座谈会昨天在松江区举行。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殷一璀应邀出席并讲话。殷一璀指出,座谈会重温了70年前松江民主建政的光辉时刻,描绘了松江民主法治建设的美好前景,有助于我们更好学习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民主建政论文参考文献
[1].侯波.建国初期广东省基层选举与民主建政经验研究[J].党史博采(下).2019
[2].龚宇一,周渊.传承发扬民主建政宝贵经验[N].文汇报.2019
[3].尹红群.新中国成立初期街道妇代会与基层民主建政——以湖南长沙为例[J].当代中国史研究.2018
[4].张俊梅.周恩来在民主建政中开创的若干第一[J].唯实.2018
[5].徐玥.东北地区民主建政研究(1947—1950)[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
[6].孙元,张健.邓小平主政西南时期对民主建政的思考与贡献——以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为例[J].邓小平研究.2018
[7].宋林.民主建政视角下西安市一届人代会代表议案研究(1954-1956)[D].西南大学.2018
[8].王芳,刘刚.西柏坡时期的“民主建政”实践及其政治文化基因[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
[9].徐岑琛.《解放日报》关于中国共产党民主建政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
[10].孙泽学.毛泽东对民主建政的制度设计与指导——以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为例[J].党的文献.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