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志强/河北省涉县光华中学——
〔摘要〕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在校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是一种终身学习的先决条件。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智力、能力和道德品质的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高中生学习习惯培养
数学教学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方面担负着重要任务,作为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习数学的知识、方法,更重要的是通过数学学习和实践,使学生逐步掌握良好的行为方式,包括良好的思想品质、正确的学习目的、浓厚的学习兴趣、顽强的学习毅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等。“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我们知道,而不良学习行为则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同时,就数学而言,它是一门知识抽象、逻辑严密的学科,学习时就更应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培养高中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高中阶段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作为数学教师的我们,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提高课堂效率呢?
一、课后落实常抓不懈
1、课后复习是课堂练习的继续,是对课堂所学知识进行理解,消化的过程。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课堂上学生学会的东西,如果不及时复习,会有百分之八十的内容遗忘。所以只有及时复习,才能降低遗忘率,巩固所学知识。课堂教学活动内容多,速度快,缺乏课后复习,就不能对例题的关键和思路进行深入的分析思考,难以达到深刻领会和灵活运用,学习效果会大大折扣。课后复习并非简单地把教材再看一遍,应该是通过对课堂所学内容进行回忆:本节老师是如何引入新课的,运用哪些旧知识;本节重点在何处,难点在哪里;解题关键是哪一步;理解并熟记有关定义,法则,性质,公式,定理——这是解题的依据,是进一步培养其他各种能力的基础;二是看笔记本中的典型例题及方法。这是对教材内容的加深和扩展,能够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做作业时,就是对课堂知识的巩固和提高。
2、学生的作业不仅反映学生知识,技能的水平和教学效果,而且也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对学生的作业不但要重视知识内容是否正确,还必须注意书面是否工整和按时独立完成,书面乱、脏,没按时完成作业,不但导致不良习惯形成而且必然要影响学习质量。为此我教给学生写作业的方法是先复习后再做作业,态度认真、格式规范,独立完成,按时交本。决不能一边做题一边看笔记或看公式,更不应遇到难题时急于看答案或问其他同学的,要先想后问。作业本上留的空白是让学生写该题知识点及方法或其他解法及当日改错的,可以说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反思的空间。对于平行班学生,实在不会的题可以从以前的错题中选出几道题补上,这样不但完成了作业,更重要的是巩固了以前的错题。
二、建立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学习信心与学习规范
1、要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事实上,不管学生初中基础如何,只要能考上高中,就说明他们具备了学好数学的可能性。况且,按目前新课改及高考的要求,数学是否学得好与智商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只要是个正常人,搞好高中数学的学习是没有问题的。所以,我们要对每个学生有信心,并将这分信心传递给学生。
2、要有坚持到底的恒心。在高中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不少困难和问题,要有勇气克服并且坚持下去,特别是老师提出的学习规范与要求要始终如一坚持做到。
3、要有足够的耐心。高中数学语言表达抽象,字母变量多,运算要求较初中高,且不能使用计算器,所以要耐心读题,认真推敲,仔细运算。同时,困难和问题是多样的,要耐心解决。
4、要有全方位的细心。在高中数学学习中,细心审题,细致做题,细心研究,仔细改错是永久不变的要求。
三、培养学生“听、想、记、说”相结合的课堂学习习惯
1、积极思考。每个学生在听课时可以尝试在老师没有给出结论之前,自己试作判断、试下结论。看看自己想的与老师讲的是否一致,找出对与不对的原因。如果在思考中出现不理解或理解不透的地方,要及时举手提出问题。如果课堂上老师没有时间解答你的问题,应先将问题记下来,继续听老师的讲解,课后再去请教老师,而不应该与同学讨论或放弃听讲自行研究。
2、做好笔记。许多学生认为数学学习不需要做笔记,在初中也没有养成记笔记的习惯,所以上数学课时只是一味地听,老师补充的内容或是重要的思想方法根本没做记录。高中阶段课堂容量大,信息多,为了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老师补充内容和方法很多,仅凭大脑来记忆是完全不够的,所以这部分内容一旦遗忘,无从复习巩固,困难重重。何况在做笔记和整理过程中,自己参与教学活动,加强了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自己的理解力。
3、积极发言。进入高中之后,学生不太喜欢举手发言,会与不会只能靠老师猜,这是不利于学生的学与老师的教的。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一些典型问题,同学们应善于合作,各抒己见,互相讨论,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也可主动与老师交流,说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在老师的点拨中,他的思想方法会对你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只有不断交流,才能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提高表达能力。
四、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具体措施
1、培养认真听讲的好习惯。课内时间利用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的效果,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是学生在数学课上接受信息、吸取知识的最根本保证。上课时,坐得稳,静心听老师讲课。学生听讲时要边听边想边记忆,抓住要点。不仅要认真听老师的讲解,还要认真听同学们的发言,并能听出别人发言中的问题。
2、培养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作业练习是巩固深化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环节,既能反映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又能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是学好数学重要的基本功。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应包括:①规范书写,保持书写整洁的习惯。作业的格式、数字的书写、数学符号的书写都要规范,字迹要端正。②良好的行为习惯。要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不要跟别人对结果,更不能抄袭别人的作业。③认真审题,仔细运算的习惯。看清题目每个字理解题目的意思和要求,计算要仔细认真。④认真检验的习惯。
总之,教学中要让学生自始至终受到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从而使学生成人后对本职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在不同的岗位上做出突出成绩。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形成,学生不仅能在数学学习中积极探究、主动学习,还能提高学习数学的效率,更能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使学生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