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御基因表达论文-李亚,陈燕玲,鲍敏丽,许美容,邓晓玲

防御基因表达论文-李亚,陈燕玲,鲍敏丽,许美容,邓晓玲

导读:本文包含了防御基因表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砂糖橘(Citrus,reticulate),黄龙病菌(Candidatus,Liberibacter,Asiaticus),防御基因表达

防御基因表达论文文献综述

李亚,陈燕玲,鲍敏丽,许美容,邓晓玲[1](2019)在《黄龙病菌(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感染诱导砂糖橘(Citrus reticu-late)防御基因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防御相关基因与植物抗病性密切相关,本研究以砂糖橘为实验材料,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砂糖橘CrCu/ZnSOD、CrPOD和CrPPO等防御相关基因在接种黄龙病菌(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后不同时间的动态表达差异。结果表明嫁接病芽10周后,砂糖橘叶片开始表现出黄龙病的各种典型症状。砂糖橘叶片中CrCu/ZnSOD、CrPOD和CrPPO均被显着诱导表达,表达量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其中CrCu/ZnSOD在嫁接病芽后20周表达水平最高,比对照组上调5.39倍,而CrPOD和CrPPO则分别在第30周和37周达到峰值,与对照相比分别上调4.7倍和1.81倍;证实砂糖橘的防御相关基因确实受到黄龙病菌侵染的诱导,从而提高其对黄龙病菌的抗性。研究结果将对柑橘抵御黄龙病菌的机制及防控探究提供帮助。(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19年09期)

刘佳妮,胡昳,尹利方,张瑜瑜,徐胜光[2](2017)在《马铃薯块茎蛾取食对马铃薯防御基因表达的诱导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马铃薯对马铃薯块茎蛾(Phthorimaea operculella)取食的防御反应分子机制,在室内条件下测定马铃薯块茎蛾取食、机械损伤、外源水杨酸甲酯和外源茉莉酸诱导处理后马铃薯叶片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基因(pal)、过氧化物酶(POD)基因(pod)和过氧化氢酶(CAT)基因(cat)的相对表达量,同时以健康植株为对照。结果表明:pal、pod和cat基因表达量变化趋势存在差异,说明马铃薯块茎蛾取食既激活了水杨酸介导的防御信号转导途径,也激活了茉莉酸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并且2个通路间存在交互作用。(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7年21期)

[3](2015)在《玉米虫害间接防御基因表达调控机制揭示》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日,从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获悉,该所玉米功能基因组创新团队与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合作,在揭示玉米虫害间接防御基因一萜类合成酶基因TPS10表达调控机制上取得新进展。该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最新一期的国际着名刊物《植物学杂志(The Plant Journal)》上。据悉,植物中天然存在着复杂的防御体系,当植物受到害虫咬噬后,其释放的萜类(本文来源于《休闲农业与美丽乡村》期刊2015年10期)

[4](2015)在《玉米虫害间接防御基因表达调控机制取得新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日,从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获悉,该所玉米功能基因组创新团队与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合作,在揭示玉米虫害间接防御基因——萜类合成酶基因TPS10表达调控机制上取得新进展。该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最新一期的《植物学杂志(The Plant Journal)》上。据悉,植物中天然存在着复杂的防御体系,当植物受到害虫咬噬后,其释放的萜类化合物可以吸引害虫天敌来启动间接防御系统。玉米作为我国的第一大(本文来源于《种业导刊》期刊2015年10期)

刘凌云,苏奇,方艺伟,张友军,褚栋[5](2015)在《抗生素利福平对Q烟粉虱防御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饲喂昆虫,抗生素广泛应用于昆虫共生菌功能研究中。为了探讨抗生素对烟粉虱功能基因的直接影响,研究了通过喂食含利福平棉花叶片后烟粉虱体内乙醇脱氢酶adh-class III,knottin抗菌肽,四次跨膜蛋白tetraspanin-3,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erpin和TCP1-delta基因等5个防御基因表达量变化,结果表明50.0μg/m L利福平处理,烟粉虱adh-class III、knottin、tetraspanin-3基因表达量显着高于对照(P<0.05),而serpin和TCP1-delta基因表达量没有显着差异(P>0.05)。100.0μg/m L利福平处理,5个防御基因表达量均显着高于对照(P<0.05)。抗生素利福平影响烟粉虱防御基因表达且与其浓度相关。本研究结果对于利用抗生素揭示昆虫共生菌功能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环境昆虫学报》期刊2015年05期)

[6](2015)在《玉米虫害间接防御基因表达调控机制揭示》一文中研究指出2015年9月14日,从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获悉,该所玉米功能基因组创新团队与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合作,在揭示玉米虫害间接防御基因—萜类合成酶基因TPS10表达调控机制上取得新进展。该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最新一期的国际着名刊物《植物学杂志(The Plant Journal)》上。据悉,植物中天然存在着复杂的防御体系,当植物受到害虫咬噬后,其释放的萜类化合物可以吸(本文来源于《宁波农业科技》期刊2015年03期)

张小娟[7](2015)在《柞蚕防御基因defense的克隆、表达与功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免疫反应分为两个分支,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昆虫不具备哺乳动物那样完善的获得性免疫系统,因此先天免疫就成为了其抵抗病原微生物入侵的主要手段,而昆虫的先天免疫又分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大部分,二者共同作用抵御病原物的侵染。细胞免疫包括吞噬、集结和包囊等作用类型,同时体液免疫主要包括黑色素形成和抗菌肽产生两种机制。柞蚕是一种重要的野生绢丝昆虫,主要分布区域分别在亚洲国家,具有可以作为纺织工业原料利用的价值,而且具备很高的药用和食用经济价值,因此,对柞蚕先天免疫防御相关基因的研究对于提高柞蚕抗病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此外,也可以推进鳞翅目其他昆虫相关研究,从而进一步为鳞翅目病虫害的防治提供借鉴。利用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柞蚕defense基因进行分析研究,得到的主要研究成果有以下几点:1.ApDef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通过实验克隆出ApDef基因的cDNA序列,总长677bp,包括编码163个氨基酸的开放阅读框(ORF),以及5’端非编码区(5’UTR)和3’端非编码区(3’UTR)分别为63bp和122bp。预测蛋白分子量约为17 kDa,理论等电点为4.74;该蛋白属于亲水性蛋白,有明显的信号肽,没有明显的跨膜结构域,且亚细胞定位在线粒体或其它部位的可能性很小,位于胞外的可能性最大。构建的系统进化树显示柞蚕与天蚕亲缘关系最近,与哺乳动物人和小鼠的距离较远。2.ApDef基因的表达分析:提取柞蚕五龄时期不同组织总RNA,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了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实验结果显示,选取的组织表达量有明显差异,在脂肪体中表达量最高,血细胞和中肠中有微量表达,表皮中不表达。PCR扩增柞蚕ApDef基因的ORF,连接到pET-28a(+)表达载体,并且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菌株中,用IPTG进行了不同浓度的诱导表达,用SDS-PAGE电泳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验证,表明被诱导的目的蛋白均得到了稳定的表达。用IPTG进行了重组蛋白大量诱导并纯化,制备单克隆抗体。用大肠杆菌,藤黄微球菌和白僵菌处理五龄期柞蚕,提取其不同时间段不同处理方式的柞蚕脂肪体RNA,反转录cDNA,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了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实验结果显示,ApDef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相比显着上调,而且在感染12小时后达到最大。这些数据表明,ApDef可能在柞蚕的先天免疫应答中起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大学》期刊2015-06-01)

李思未,罗桂花,乔枫,王法军,赵开军[8](2013)在《白叶枯病菌PX099对CBB23抗氧化酶活性和防御基因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水稻抗白叶枯病材料CBB23受病原菌诱导后其叶片内与抗性相关物质发生的变化,选用抗水稻白叶枯病近等基因系CBB23及其感病轮回亲本JG30为材料,用白叶枯病菌PX099进行接种诱导,分析这2个品种接种后不同时间段叶片内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同时利用半定量RT-PCR技术分析OsPR1等防御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PX099能使CBB23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并且增加幅度大于JG30;CBB23的丙二醛(MDA)含量增加,增加幅度低于JG30;防御反应病程相关蛋白基因(OsPR1)、几丁质酶结合蛋白基因(OsPR4)和防御反应转录因子调控基因(OsMyb)的表达增加,表达强于JG30.总之,CBB23在PX099的诱导下抗氧化酶活性和防御基因表达均高于感病品种JG30,表明CBB23具有较大的抗病育种利用价值.图4表2参34(本文来源于《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期刊2013年06期)

从春蕾,郅军锐,谢路飞,牟峰[9](2013)在《西花蓟马取食对菜豆防御基因表达的诱导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菜豆对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取食的防御反应分子机制,本实验利用荧光定量PCR(RTqPCR)研究了西花蓟马取食、机械损伤及外源水杨酸甲酯(MeSA)和茉莉酸(JA)处理对菜豆叶片防御相关基因(LOX,AOS,PAL及PR-2)相对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脂氧合酶基因(LOX)的相对表达量在外源JA和机械损伤诱导后分别在24 h和48 h时达到最大值,但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着(P>0.05),外源MeSA处理后LOX几乎没有表达,西花蓟马取食后LOX的相对表达量在24 h显着升高,约为对照的41.9倍,且明显高于其余3个处理(P<0.05)。不同诱导处理后丙二烯氧化物合成酶基因(AOS)的相对表达量较低,其中外源MeSA处理后在整个诱导时间内几乎没有表达。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PAL)在机械损伤和外源JA处理后在整个诱导时间内几乎没有表达,外源MeSA处理后PAL的表达量在24 h时最高,为对照的1.9倍左右。PAL的相对表达量在遭受蓟马取食诱导后迅速升高,在24 h时约为CK的4.3倍,显着高于其他3种处理诱导的(P<0.05)。β-1,3-葡聚糖酶基因(PR-2)的相对表达量在蓟马取食和外源JA处理的整个诱导时间内受到抑制,机械损伤诱导后PR-2的表达水平在24 h时有所升高,之后诱导期间内受到抑制。外源MeSA诱导后菜豆叶片中PR-2的相对表达量在24 h就急剧升高,达到对照的6.63倍,且显着高于其余3种处理诱导的(P<0.05),但48 h后却几乎检测不到。研究结果提示,西花蓟马取食不仅能够诱导SA和JA介导的信号传导途径,且两通路间存在交互作用。(本文来源于《昆虫学报》期刊2013年10期)

李利红[10](2012)在《二氧化硫胁迫下拟南芥防御基因的差异表达及表观遗传调控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逆境胁迫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生产力。植物必须在分子、细胞、生理和生化水平上响应环境胁迫,通过复杂的基因调控网络,使植株做出相应的适应性调整,以求在逆境条件下得以生存。二氧化硫(Sulfur dioxide, SO2)是一种常见的全球性大气污染物。本文以模式植物拟南芥(4周龄)为材料,用浓度30mg/m3的S02暴露72h后,对拟南芥的基因表达谱、DNA甲基化特征、microRNA (miRNA)表达模式等进行了分析,研究SO2胁迫下拟南芥防御基因的差异表达及表观遗传调控机制,从DNA和转录水平上揭示植物对逆境适应的分子机制。根据ATH1芯片检测结果,对拟南芥地上组织细胞基因表达谱进行分析,在全基因组中共检出胁迫组和对照组间差异表达2倍以上的基因494个(|R|>2),其中上调表达220个,下调表达274个,主要涉及细胞代谢、结合、转录调控、结构分子、信号转导、物质运输等过程。S02胁迫后,抗氧化酶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基因表达水平和酶活性增加,抗逆相关的防御基因如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细胞色素P450、热激转录因子、热激蛋白等转录水平提高。同时,参与抗病反应的病程相关蛋白基因、次生代谢相关基因(苯丙烷类代谢途径)、细胞壁形成相关基因(纤维素合成酶、伸展蛋白及木质素合成相关)等表达上调,诱导植物产生对多种环境胁迫的交叉抗性。对9个差异表达防御基因进行RT-PCR分析,结果表明SO2胁迫后这9个基因转录水平提高,与芯片结果一致,证明由基因芯片筛选出的差异表达基因信息是可靠的。SO2胁迫诱导拟南芥胞内超氧阴离子(O-·)和过氧化氢(H2O2)水平升高,生长素、乙烯生物合成和信号转导途径相关基因激活,活性氧和植物激素等多条途径参与了拟南芥对SO2的防卫应答反应,从而提高植株对逆境的适应性。利用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SAP)技术分析拟南芥基因组DNA中CCGG位点甲基化状态。结果表明,采用12对随机引物组合,共扩增出703条清晰的谱带,SO2胁迫诱导胞嘧啶甲基化特征改变,甲基化多态性为37%,未甲基化和半甲基化位点减少,全甲基化位点增多,基因组DNA总甲基化水平增高,从而有利于胁迫条件下植物基因组的稳定。利用亚硫酸氢盐修饰后测序(Bisulfite sequencing, BS)技术分析SO2胁迫应答基因RD29A、类胡萝卜素裂解双加氧酶(CCD7)、腈水解酶(NIT2)和ACC合成酶(ACS6)的甲基化状态。结果表明,在正常生长条件下,RD29A和CCD7基因启动子检测区域中未发现甲基化,NIT2和ACS6基因启动子检测区域中的CG、CHG和CHH (H代表A、C或T)位点存在不同程度的甲基化。SO2胁迫后,RD29A和CCD7基因启动子区保持无甲基化状态不变,而NIT2和ACS6基因启动子区不同位点甲基化水平升高或降低,总甲基化水平降低。同时,NIT2和ACS6基因的转录水平提高,说明SO2胁迫诱发拟南芥基因胞嘧啶甲基化水平改变,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的降低可能与防御基因的诱导表达有关,DNA甲基化修饰参与了植物的抗逆生理过程。RT-PCR分析结果表明,SO2胁迫后拟南芥多个miRNA诱导表达,miR162a、miR167a、miR167c、miR319c的表达量增加:miR398a. miR398c的表达量降低,其靶基因Cu/Zn超氧化物歧化酶(CSD1和CSD2)的转录水平增加,二者表达变化呈负相关。胁迫诱导miRNA前体上游序列分析后发现,该区域存在大量的胁迫响应元件、激素响应元件,对miRNA自身的表达起到关键的调控作用,说明miRNA上游的调控因子与下游的靶标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调控网络,逆境诱导miRNA表达改变对其靶基因进行负调节,参与植物的胁迫响应与抗逆调控。研究结果表明,S02胁迫激活拟南芥胞内活性氧(H2O2)、植物激素(生长素、乙烯)等多条信号转导途径,诱导SOD、POD、 GPX, GST,细胞色素P450等多个防御基因表达水平提高。同时,热激转录因子、热激蛋白、抗病基因等表达上调,从转录水平上显示了植株对多种环境胁迫的抗性增强。拟南芥DNA甲基化特征改变对植物基因组稳定和基因转录调节具有重要作用,miRNA表达模式的改变对其靶基因进行负调控,SO2胁迫诱导的表观遗传修饰参与了抗逆基因的转录调节,是植物对逆境的一种适应性反应。(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12-06-01)

防御基因表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探讨马铃薯对马铃薯块茎蛾(Phthorimaea operculella)取食的防御反应分子机制,在室内条件下测定马铃薯块茎蛾取食、机械损伤、外源水杨酸甲酯和外源茉莉酸诱导处理后马铃薯叶片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基因(pal)、过氧化物酶(POD)基因(pod)和过氧化氢酶(CAT)基因(cat)的相对表达量,同时以健康植株为对照。结果表明:pal、pod和cat基因表达量变化趋势存在差异,说明马铃薯块茎蛾取食既激活了水杨酸介导的防御信号转导途径,也激活了茉莉酸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并且2个通路间存在交互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防御基因表达论文参考文献

[1].李亚,陈燕玲,鲍敏丽,许美容,邓晓玲.黄龙病菌(CandidatusLiberibacterasiaticus)感染诱导砂糖橘(Citrusreticu-late)防御基因表达[J].分子植物育种.2019

[2].刘佳妮,胡昳,尹利方,张瑜瑜,徐胜光.马铃薯块茎蛾取食对马铃薯防御基因表达的诱导作用[J].江苏农业科学.2017

[3]..玉米虫害间接防御基因表达调控机制揭示[J].休闲农业与美丽乡村.2015

[4]..玉米虫害间接防御基因表达调控机制取得新进展[J].种业导刊.2015

[5].刘凌云,苏奇,方艺伟,张友军,褚栋.抗生素利福平对Q烟粉虱防御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J].环境昆虫学报.2015

[6]..玉米虫害间接防御基因表达调控机制揭示[J].宁波农业科技.2015

[7].张小娟.柞蚕防御基因defense的克隆、表达与功能分析[D].安徽农业大学.2015

[8].李思未,罗桂花,乔枫,王法军,赵开军.白叶枯病菌PX099对CBB23抗氧化酶活性和防御基因表达的影响[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3

[9].从春蕾,郅军锐,谢路飞,牟峰.西花蓟马取食对菜豆防御基因表达的诱导作用[J].昆虫学报.2013

[10].李利红.二氧化硫胁迫下拟南芥防御基因的差异表达及表观遗传调控机制研究[D].山西大学.2012

标签:;  ;  ;  ;  ;  ;  

防御基因表达论文-李亚,陈燕玲,鲍敏丽,许美容,邓晓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