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管数论文_董越

导读:本文包含了毛管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油藏,饱和度,残余,收率,效率,粘弹性,曲线。

毛管数论文文献综述

董越[1](2017)在《二类油层叁元复合驱后毛管数对残余油变化规律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油田的开采方式逐步多样,开采程度愈发深入,叁元复合驱已是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手段之一。伴随水驱采油后叁元体系,储层内轻重组分指数及残余油饱和度持续发生变化。与此同时,残余油赋存状态越来越复杂,并影响驱油效率。本文根据二类油层的物性特点,选择有效渗透率500×10-3μm2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毛管数在10-3~10-2范围内,不同梯度毛管数情况下残余油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毛管数在10-3~10-2范围内,驱油效率随毛管数值增加而提升,残余油饱和度与PS值随毛管数值增加而降低。(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与装备》期刊2017年12期)

伦增珉,王锐,吕成远,王海涛,周霞[2](2016)在《低渗透油藏二氧化碳驱修正毛管数理论及参数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注采压差较大,使得低渗透油藏二氧化碳驱注采井间同时存在混相、近混相和非混相3种状态,因此仅通过传统的最小混相压力来评价低渗透油藏二氧化碳驱效果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为此,综合考虑二氧化碳驱过程中的扩散作用、溶解膨胀作用、粘度降低作用、界面张力降低作用、气油粘度比与密度比变化及润湿性改善作用等,对传统的毛管数理论进行改进,建立了适用于低渗透油藏二氧化碳驱的修正毛管数理论。运用该理论,结合二氧化碳溶解前、后流体高温高压物性实验和不同条件下的长岩心驱替实验,评价并优化了腰英台油田低渗透油藏二氧化碳驱的注采参数。结果表明,目标油藏二氧化碳驱的临界毛管数为4.5×10~(-7)~6.0×10~(-7),二氧化碳驱的最佳注入速度为0.4 mL/min,最佳平均注入井底流压为28.84~33.43 MPa。自2011年4月起,将优化获得的注入压力和注入速度应用于腰英台油田腰西区块二氧化碳矿场试验,截至2015年3月,累积注气量为16.7×10~4m~3,累积增产原油19 253 t,取得了良好的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本文来源于《油气地质与采收率》期刊2016年02期)

周家毅[3](2015)在《大庆油田毛管数对采收率影响室内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毛管数作为地层驱替液所受到的粘滞力以及毛细管里之间的一个无量纲数,能够表征出多孔介质在两项驱替中不同作用力之间的平衡关系,并能够对油田采收率起到重大的影响。文章按照大庆油田原油物性设计油水黏度比,使用恒速方法,开展二元复合驱室内物理实验,研究并总结了二元复合驱时不同的毛管数对于采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毛管数于110-3时,存在一临界值。如毛管数在此临界值之上时,能够很大程度的提高采收率。(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石油化工》期刊2015年14期)

翟上奇[4](2014)在《聚表二元体系的毛管数对驱油效率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HAAKE RS150流变仪测定了不同聚合物溶液体系、不同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溶液体系的流变性,研究了质量浓度、相对分子质量对聚合物溶液、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溶液流变性的影响。通过短岩心实验研究了毛管数对驱油效率及残余油饱和度的影响关系,研究了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质量浓度变化对毛管数值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聚合物分子量、浓度的增大,聚合物的粘性、弹性均有所增强,可以提高体系的驱油效率。对于聚表二元体系,其驱油效率随着毛管数的增大而增加,残余油饱和度随着毛管数的增大而降低。在毛管数与驱油效率关系曲线上,驱油效率与残余油饱和度曲线均存在一个拐点,在此拐点处的毛管数值是一临界值,当毛管数大于该临界值时,驱油效率增加的增幅明显变大,残余油饱和度下降的幅度也明显增大。一旦毛管数达到这一临界值后,这种变化开始变缓。在毛管数相同条件下,体系弹性增强,驱油效率明显增大,可见弹性对驱油效率的影响也很重要,并讨论了在本实验所用的二元体系下,界面张力、表观粘度、粘弹性对驱油效率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东北石油大学》期刊2014-06-13)

薛展,刘鹏程,夏静,焦玉卫[5](2014)在《考虑毛管数效应修正凝析气井产能的新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凝析气藏开采过程中,当井底流压低于露点压力时,近井处形成反凝析油带,凝析气井产能迅速下降。近井区较高的凝析油饱和度,导致气体呈高速非达西渗流状态,并表现出明显的毛管数效应;因而凝析气井产能测试时,常出现二项式斜率为负的异常现象,采用常规方法无法准确评价气井的产能。针对此现象,通过近似假设毛管数效应,将其产生的压降视为产量平方项,推导考虑毛管数效应的的二项式产能方程,建立凝析气井新的产能方程,提出考虑毛管数效应的产能修正方法。(本文来源于《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2期)

李堪运,李翠平,赵光,温栋良[6](2014)在《非均质油藏二元复合驱合理毛管数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非均质油藏毛管数对二元复合驱油体系最终采收率的影响,选取渗透率级差为2的非均质物理模型,考察了不同粘度和界面张力下二元复合体系的增油效果。结果表明:在一定的界面张力条件下,二元复合体系粘度越大采收率增值越大,但存在临界粘度,即15 mPa·s;达到临界粘度后采收率增值变化趋于平缓,且界面张力为1.865×10-2mN/m时采收率增值最大,此时界面张力即为二元复合体系的合理界面张力,其与临界粘度所对应的毛管数即为二元复合体系合理毛管数,即1.975×10-2。采用微观可视化模型,对比了10-3,10-2,10-1mN/m这3个数量级毛管数二元复合体系的驱油差异。结果表明:针对非均质油藏,二元复合体系并非毛管数越大提高采收率能力越强,合理毛管数下的二元复合体系除具有一定的洗油能力外,其所形成的乳化液滴对非均质油藏高渗透层还具有一定的封堵作用,提高采收率能力更强。(本文来源于《油气地质与采收率》期刊2014年01期)

戴涛,席开华,戴家林,鲁统超,于金彪[7](2012)在《基于毛管数插值的二元驱油藏模拟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化学采油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驱中的毛管数曲线和相渗曲线。以毛管数与残余油关系实验曲线为基础完善了毛管数曲线数学表达式和以毛管数值为变量复合驱相渗透曲线的数学表达式,并成功用于化学驱油模拟软件中。经算例测试表明,采用新的毛管数曲线表达式和相渗曲线表达式的数值模拟更能反映复合驱采油机理和规律,适应现代采油技术的需求。(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期刊2012年08期)

陈涛平,刘金山,刘继军[8](2007)在《低渗透均质油层超低界面张力体系驱替毛管数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经典毛管数理论在低渗透油层超低界面张力体系驱替中应用的局限性,在考虑低渗透油层水驱油渗流速度、超低界面张力对油水相对渗透率影响的条件下,给出了毛管数的修正公式;依据均质低渗透岩心超低界面张力体系驱油实验数据绘制了化学驱采收率与毛管数的关系曲线,提出了超低界面张力体系驱替条件下应用毛管数的注意事项,指出了用超低界面张力体系提高水驱低渗透油层采收率的合理途径.(本文来源于《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7年05期)

秦国伟,秦文龙,蒲春生,吴飞鹏,高睿[9](2007)在《黏弹驱替液下毛管数对驱油效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聚合物溶液可有效提高波及效率,具有黏弹性的柔性聚合物分子能够通过尺寸比他小的孔喉,从而保持进入孔洞中溶液的黏度,使毛管数保持高值。本文通过在微亲水人造岩心上开展的室内驱油物理模拟实验,系统地研究了毛管数对不同黏弹性聚合物溶液对驱油效率及残余油饱和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毛管数相同的条件下,聚合物溶液的黏弹性越高,体系的采收率越高,残余油饱合度越低,弹性是影响采收率残余油饱合度的重要因素。(本文来源于《第九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二)》期刊2007-05-12)

秦国伟,蒲春生,罗明良,吴飞鹏,高睿[10](2007)在《不同粘弹性驱替液下毛管数对驱油效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在微亲水人造岩心上开展的室内驱油物理模拟试验,探讨了毛管数对不同粘弹性聚合物溶液驱油效率及残余油饱和度的影响。同时,在相同毛管数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粘弹性聚合物溶液对其驱油效率及残余油饱和度的影响,得到了不同粘弹性条件下毛管数与驱油效率关系的一族曲线;比较系统地研究了不同粘弹性聚合物溶液下毛管数对驱油效率及残余油饱和度的影响规律,即在毛管数相同的条件下,聚合物溶液的粘弹性越高,体系的采收率越高,残余油饱和度越低,说明了聚合物溶液的弹性也是影响其提高采收率、降低残余油饱和度的重要因素。对进一步深入研究聚合物驱油机理和现场作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石油天然气学报》期刊2007年02期)

毛管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由于注采压差较大,使得低渗透油藏二氧化碳驱注采井间同时存在混相、近混相和非混相3种状态,因此仅通过传统的最小混相压力来评价低渗透油藏二氧化碳驱效果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为此,综合考虑二氧化碳驱过程中的扩散作用、溶解膨胀作用、粘度降低作用、界面张力降低作用、气油粘度比与密度比变化及润湿性改善作用等,对传统的毛管数理论进行改进,建立了适用于低渗透油藏二氧化碳驱的修正毛管数理论。运用该理论,结合二氧化碳溶解前、后流体高温高压物性实验和不同条件下的长岩心驱替实验,评价并优化了腰英台油田低渗透油藏二氧化碳驱的注采参数。结果表明,目标油藏二氧化碳驱的临界毛管数为4.5×10~(-7)~6.0×10~(-7),二氧化碳驱的最佳注入速度为0.4 mL/min,最佳平均注入井底流压为28.84~33.43 MPa。自2011年4月起,将优化获得的注入压力和注入速度应用于腰英台油田腰西区块二氧化碳矿场试验,截至2015年3月,累积注气量为16.7×10~4m~3,累积增产原油19 253 t,取得了良好的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毛管数论文参考文献

[1].董越.二类油层叁元复合驱后毛管数对残余油变化规律影响[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7

[2].伦增珉,王锐,吕成远,王海涛,周霞.低渗透油藏二氧化碳驱修正毛管数理论及参数优化[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6

[3].周家毅.大庆油田毛管数对采收率影响室内实验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5

[4].翟上奇.聚表二元体系的毛管数对驱油效率的影响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4

[5].薛展,刘鹏程,夏静,焦玉卫.考虑毛管数效应修正凝析气井产能的新方法[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6].李堪运,李翠平,赵光,温栋良.非均质油藏二元复合驱合理毛管数实验[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4

[7].戴涛,席开华,戴家林,鲁统超,于金彪.基于毛管数插值的二元驱油藏模拟方法[J].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2012

[8].陈涛平,刘金山,刘继军.低渗透均质油层超低界面张力体系驱替毛管数的研究[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

[9].秦国伟,秦文龙,蒲春生,吴飞鹏,高睿.黏弹驱替液下毛管数对驱油效果的影响[C].第九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二).2007

[10].秦国伟,蒲春生,罗明良,吴飞鹏,高睿.不同粘弹性驱替液下毛管数对驱油效果的影响[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7

论文知识图

壁面润湿性为127.6°、毛管数约...在缺血下肢归巢情况(20×)各组小鼠缺血下肢EPCs归巢数量及血管...二元复合体系毛管数与采收率和...不同KN03浓度对培养液比毛管数不同氮源对培养液比毛管数的影...

标签:;  ;  ;  ;  ;  ;  ;  

毛管数论文_董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