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支架式材料长度测量机构,包括支架、导向装置以及测量装置,支架包括主板,主板上设有开口,开口的两侧设有侧板,侧板上设有开槽;导向装置包括转动设置在两个侧板之间的上滚轮和下滚轮,上滚轮的两端转动设置在开槽内,并可沿着开槽上下滑动;测量装置包括传感器以及编码器,上滚轮向上运动触发传感器,使其发出检测信号,编码器接收检测信号扫描上滚轮转动的圈数并转换成待测量材料的长度。本实用新型,采用自动化的测量方式,待测量材料通过测量机构后,即可自动测出其长度,全过程无需人工参与,降低了人力成本,同时有效增加了测量效率以及测量的精准度。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支架式材料长度测量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包括竖直设置的主板,所述主板上沿竖直方向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的两侧设有侧板,所述侧板沿竖直方向设有开槽;导向装置,包括沿竖直方向转动设置在两个所述侧板之间的上滚轮和下滚轮,所述上滚轮、下滚轮之间形成可供待测量材料通过的间隙,所述上滚轮的两端转动设置在所述开槽内,并可沿着所述开槽上下滑动;测量装置,包括用于检测所述上滚轮沿着竖直方向的位置发生改变的传感器以及用于检测所述上滚轮转动圈数的编码器,所述上滚轮向上运动触发所述传感器,使其发出检测信号,所述编码器接收所述检测信号扫描所述上滚轮转动的圈数并转换成待测量材料的长度,所述上滚轮复位后,所述检测信号消失,所述编码器不工作。
设计方案
1.一种支架式材料长度测量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架,包括竖直设置的主板,所述主板上沿竖直方向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的两侧设有侧板,所述侧板沿竖直方向设有开槽;
导向装置,包括沿竖直方向转动设置在两个所述侧板之间的上滚轮和下滚轮,所述上滚轮、下滚轮之间形成可供待测量材料通过的间隙,所述上滚轮的两端转动设置在所述开槽内,并可沿着所述开槽上下滑动;
测量装置,包括用于检测所述上滚轮沿着竖直方向的位置发生改变的传感器以及用于检测所述上滚轮转动圈数的编码器,所述上滚轮向上运动触发所述传感器,使其发出检测信号,所述编码器接收所述检测信号扫描所述上滚轮转动的圈数并转换成待测量材料的长度,所述上滚轮复位后,所述检测信号消失,所述编码器不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支架式材料长度测量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的内、外两侧分别设有内轴承座和外轴承座,所述上滚轮的转轴的两端分别转动设置在所述内轴承座、外轴承座内,且所述内轴承座、外轴承座均可沿这所述开槽的长度方向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支架式材料长度测量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的顶部设有顶板,所述上滚轮的上方设有固定板,所述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固定板的顶部,且所述固定板通过调节螺栓与所述顶板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支架式材料长度测量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轴承座的顶部向上延伸设有螺杆,所述固定板与所述螺杆相对应的位置上设有通孔,所述螺杆的顶部穿过所述通孔并跟随所述上滚轮沿竖直方向运动,所述传感器检测所述螺杆的顶部的位置变化发出所述检测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支架式材料长度测量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内轴承座之间设有弹簧,且所述弹簧套设在所述螺杆的外周面。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支架式材料长度测量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滚轮的两端均伸出所述外轴承座,且其中一端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侧板上转动设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相互啮合,所述编码器固定在所述第二齿轮的外侧,且其底部通过固定架设置在所述侧板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支架式材料长度测量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齿轮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齿轮的直径。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支架式材料长度测量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通过L型板与所述侧板固定,所述L型板的一侧固定在所述侧板的侧面,所述L型板的另一侧固定在所述顶板的底部。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支架式材料长度测量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的两侧均设有垫铁,所述外轴承座呈长方体状,且其侧边沿着所述垫铁上下滑动。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性材料测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支架式材料长度测量机构。
背景技术
通常市场上采购的原材料长度都是按出厂规格设计好,使用时再根据实际需要的长度对原材料进行测量裁切。目前常见的测量方法包括两种,一种是借助了传统的测量工具进行人工测量,另一种是通过测量仪器进行测量。
人工测量是通过卷尺及游标卡尺等工具进行测量,该种测量方法虽然较为方便,但是在准确度要求较高时,其测量速度较慢,并且普通操作者很难达到比较高的精度,而且不同的操作者,读数的视角也会影响到最后的测量结果。
测量仪器是采用影像式投影仪来进行测量,虽然该种测量方式的精度较高,但是测量过程操作复杂、速度慢,而且对操作者要求都很高。
由此可见,现有技术中对于原材料测量的方法还存在以下缺陷:
(1)人工测量存在一定的误差,精度差,且耗费时间和人力成本,工作效率低下;
(2)通过测量仪器进行测量存在测量过程复杂,速度慢,且对操作者要求较高。
有鉴于此,急需对现有的原材料的长度测量方法进行改进,采用自动化的测量方式,简化测量过程,增加测量效率以及测量的精准度,同时有效降低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原材料长度的测量方法存在测量过程复杂,测量效率低、精度差,以及浪费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支架式材料长度测量机构,包括:
支架,包括竖直设置的主板,所述主板上沿竖直方向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的两侧设有侧板,所述侧板沿竖直方向设有开槽;
导向装置,包括沿竖直方向转动设置在两个所述侧板之间的上滚轮和下滚轮,所述上滚轮、下滚轮之间形成可供待测量材料通过的间隙,所述上滚轮的两端转动设置在所述开槽内,并可沿着所述开槽上下滑动;
测量装置,包括用于检测所述上滚轮沿着竖直方向的位置发生改变的传感器以及用于检测所述上滚轮转动圈数的编码器,所述上滚轮向上运动触发所述传感器,使其发出检测信号,所述编码器接收所述检测信号扫描所述上滚轮转动的圈数并转换成待测量材料的长度,所述上滚轮复位后,所述检测信号消失,所述编码器不工作。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侧板的内、外两侧分别设有内轴承座和外轴承座,所述上滚轮的转轴的两端分别转动设置在所述内轴承座、外轴承座内,且所述内轴承座、外轴承座均可沿这所述开槽的长度方向移动。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主板的顶部设有顶板,所述上滚轮的上方设有固定板,所述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固定板的顶部,且所述固定板通过调节螺栓与所述顶板固定。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内轴承座的顶部向上延伸设有螺杆,所述固定板与所述螺杆相对应的位置上设有通孔,所述螺杆的顶部穿过所述通孔并跟随所述上滚轮沿竖直方向运动,所述传感器检测所述螺杆的顶部的位置变化发出所述检测信号。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内轴承座之间设有弹簧,且所述弹簧套设在所述螺杆的外周面。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上滚轮的两端均伸出所述外轴承座,且其中一端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侧板上转动设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相互啮合,所述编码器固定在所述第二齿轮的外侧,且其底部通过固定架设置在所述侧板上。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齿轮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齿轮的直径。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顶板通过L型板与所述侧板固定,所述L型板的一侧固定在所述侧板的侧面,所述L型板的另一侧固定在所述顶板的底部。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侧板的两侧均设有垫铁,所述外轴承座呈长方体状,且其侧边沿着所述垫铁上下滑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自动化的测量方式,待测量材料通过测量机构后,即可自动测出其长度,全过程无需人工参与,降低了人力成本,同时有效增加了测量效率以及测量的精准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支架式材料长度测量机构,采用自动化的测量方式,待测量材料通过测量机构后,即可自动测出其长度,全过程无需人工参与,降低了人力成本,同时有效增加了测量效率以及测量的精准度。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出详细说明。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支架式材料长度测量机构包括支架、导向装置和测量装置。
支架包括竖直设置的主板100,主板100上沿竖直方向设有开口,开口的两侧设有侧板110,侧板110沿竖直方向设有开槽111。
导向装置包括沿竖直方向转动设置在两个侧板110之间的上滚轮200和下滚轮210,上滚轮200、下滚轮210之间形成可供待测量材料900通过的间隙,上滚轮200的两端转动设置在开槽111内,并可沿着开槽111上下滑动。
测量装置包括用于检测上滚轮200沿着竖直方向的位置发生改变的传感器300以及用于检测上滚轮200转动圈数的编码器310,上滚轮200向上运动触发传感器300,使其发出检测信号,编码器310接收检测信号扫描上滚轮200转动的圈数并转换成待测量材料900的长度,上滚轮200复位后,检测信号消失,编码器310不工作。
进一步优化地,如图2所示,侧板110的内、外两侧分别设有内轴承座400和外轴承座410,上滚轮200的转轴的两端分别转动设置在内轴承座400、外轴承座410内,且内轴承座400、外轴承座410均可沿这开槽111的长度方向移动。
主板100的顶部设有顶板120,上滚轮200的上方设有固定板500,传感器300设置在固定板500的顶部,且固定板500通过调节螺栓121与顶板120固定。调节螺栓121可改变固定板500与上滚轮200之间的距离,避免因待测量材料900的尺寸过大,使得上滚轮200接触到固定板500的现象发生,结构简单,便于调节,避免出现机械故障,增加使用范围。
进一步优化地,内轴承座400的顶部向上延伸设有螺杆600,固定板500与螺杆600相对应的位置上设有通孔,螺杆600的顶部穿过通孔并跟随上滚轮200沿竖直方向运动,传感器300检测螺杆600的顶部的位置变化发出检测信号。因螺杆600固定在内轴承座400的顶部,因此,螺杆600与内轴承座400同步运动,便于传感器300检测到上滚轮200的位置变化。
进一步优化地,固定板500与内轴承座400之间设有弹簧610,且弹簧610套设在螺杆600的外周面。由于固定板500的位置不变,因此弹簧610给内轴承座400提供向下的力,增加了下滚轮210、上滚轮200对于带测量材料的压力,进而确保两者之间不会出现相对滑动,增加测量的精度。
上滚轮200的两端均伸出外轴承座410,且其中一端连接有第一齿轮700,侧板110上转动设有第二齿轮710,第一齿轮700、第二齿轮710相互啮合,编码器310固定在第二齿轮710的外侧,且其底部通过固定架311设置在侧板110上。进一步优化地,第二齿轮710的直径大于第一齿轮700的直径。第一齿轮700、第二齿轮710形成减速轮,增加了编码器310的测量精度。
顶板120通过L型板800与侧板110固定,L型板800的一侧固定在侧板110的侧面,L型板800的另一侧固定在顶板120的底部。顶板120与侧板110之间通过L型板800固定,结构简单,增加了连接的牢固性,同时便于拆装。
进一步优化地,侧板110的两侧均设有垫铁130,外轴承座410呈长方体状,且其侧边沿着垫铁130上下滑动。垫铁130可防止外轴承座410跟随上滚轮200的转动而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待测量材料900进入到上滚轮200、下滚轮210之间的间隙时,由于下滚轮210的位置不发生变化,因此,待测量材料900的端部会推动上滚轮200沿着开槽111向上运动,进而使得上滚轮200带动内轴承座400、外轴承座410以及螺杆600向上运动,传感器300检测到螺杆600的位置发生变化时,发出检测信号,编码器310接收该检测信号后扫描上滚轮200转动的圈数并转换成待测量材料900的长度,直至待测量材料900完全通过间隙后,上滚轮200在自身的重力以及弹簧610的弹力下复位,螺杆600回到原始位置,传感器300不发出检测信号,编码器310停止工作,并输出测量的总长,完成一侧测量。
本实用新型,采用自动化的测量方式,待测量材料900通过测量机构后,即可自动测出其长度,全过程无需人工参与,降低了人力成本,同时有效增加了测量效率以及测量的精准度。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做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实用新型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50710.3
申请日:2019-01-1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3(浙江)
授权编号:CN209386992U
授权时间:20190913
主分类号:G01B 21/06
专利分类号:G01B21/06
范畴分类:31B;
申请人:张卓思
第一申请人:张卓思
申请人地址: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永中街道东坦前巷3号
发明人:张卓思
第一发明人:张卓思
当前权利人:张卓思
代理人:王卫东
代理机构:11221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捷诚信通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