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的弹簧卸扣,属于建筑施工的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卸扣体、弹簧和固定杆。所述卸扣体包括贯穿部和固定部;固定部的外侧壁开设有定位槽和滑槽,滑槽内设有定位销,定位销的顶端设有把手,把手与定位槽配合,防止在工作状态下,定位销与固定杆分离,保证卸扣工作的安全性。固定杆包括横杆和挡块。定位销与横杆设有的贯穿孔配合,二者配合时,弹簧对固定杆的作用,将定位销卡紧在其端部,当定位销与贯穿孔完全分离时,固定杆将自动回弹至初始位置,大大降低使用者的操作步骤。
主设计要求
1.一种便携的弹簧卸扣,其特征在于,包括卸扣体(1)、弹簧(2)以及固定杆(3);所述卸扣体(1)包括贯穿部(4)和固定部(5);所述贯穿部(4)的侧壁顶部开设有第一通孔(6);所述固定部(5)的侧壁顶部开设有第二通孔(9);所述第一通孔(6)和第二通孔(9)位于同一轴线上;所述固定部(5)的外侧壁表面纵向开设有滑槽(7);所述滑槽(7)内活动连接有定位销(8);所述固定杆(3)包括横杆(12)和挡块(11);所述横杆(12)与挡块(11)固定连接;所述横杆(12)远离挡块(11)的一端开设有贯穿孔(10);所述横杆(12)依次贯穿弹簧(2)、第一通孔(6)和第二通孔(9);所述定位销(8)与贯穿孔(10)匹配连接;所述弹簧(2)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通孔(6)的内部;所述弹簧(2)的另一端为自由端。
设计方案
1.一种便携的弹簧卸扣,其特征在于,包括卸扣体(1)、弹簧(2)以及固定杆(3);
所述卸扣体(1)包括贯穿部(4)和固定部(5);所述贯穿部(4)的侧壁顶部开设有第一通孔(6);所述固定部(5)的侧壁顶部开设有第二通孔(9);所述第一通孔(6)和第二通孔(9)位于同一轴线上;所述固定部(5)的外侧壁表面纵向开设有滑槽(7);所述滑槽(7)内活动连接有定位销(8);
所述固定杆(3)包括横杆(12)和挡块(11);所述横杆(12)与挡块(11)固定连接;所述横杆(12)远离挡块(11)的一端开设有贯穿孔(10);
所述横杆(12)依次贯穿弹簧(2)、第一通孔(6)和第二通孔(9);
所述定位销(8)与贯穿孔(10)匹配连接;
所述弹簧(2)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通孔(6)的内部;所述弹簧(2)的另一端为自由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的弹簧卸扣,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扣体(1)为U型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的弹簧卸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6)为T形孔,包括第一内壁(13)和第二内壁(14);所述弹簧(2)的外圈与第一内壁(1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内壁(13)的直径大于第二内壁(14)的直径;所述第二内壁(14)的直径与第二通孔(9)的直径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的弹簧卸扣,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销(8)为圆柱状;所述定位销(8)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把手(15);所述把手(15)与定位销(8)垂直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的弹簧卸扣,其特征在于,所述贯穿孔(10)的截面为D形;所述贯穿孔(10)的宽度大于等于定位销(8)的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的弹簧卸扣,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5)的外侧壁表面还开设有定位槽(16);所述定位槽(16)设有两个,两个定位槽(16)分别位于滑槽(7)的顶部和中部;两个所述定位槽(16)均与滑槽(7)垂直设置,且定位槽(16)与滑槽(7)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便携的弹簧卸扣,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16)与把手(15)相匹配。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携的弹簧卸扣。
背景技术
建筑工程中,塔吊或起重机械吊运过程中都会使用卸扣,用于固定钢丝绳。传统卸扣使用轴销连接,每次使用必须将卸扣的螺栓拧下,穿入需使用的钢丝绳后,再将卡扣螺栓拧紧,方可进行吊运。由于卸扣螺栓使用时间过长,造成卸扣螺栓出现变形,拧紧或拧下的过程困难,有时必须使用工具进行敲击才可卸下,使用时不方便,操作效率较低,同时传统卸扣螺栓的操作步骤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不足,故此提出一种便携的弹簧卸扣。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便携的弹簧卸扣,包括卸扣体、弹簧以及固定杆;
所述卸扣体包括贯穿部和固定部;所述贯穿部的侧壁顶部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固定部的侧壁顶部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位于同一轴线上;所述固定部的外侧壁表面纵向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活动连接有定位销;
所述固定杆包括横杆和挡块;所述横杆与挡块固定连接;所述横杆远离挡块的一端开设有贯穿孔;
所述横杆依次贯穿弹簧、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
所述定位销与贯穿孔匹配连接;
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通孔的内部;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为自由端。
进一步的,所述卸扣体为U型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通孔为T形孔,包括第一内壁和第二内壁;所述弹簧的外圈与第一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内壁的直径大于第二内壁的直径;所述第二内壁的直径与第二通孔的直径相等。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销为圆柱状;所述定位销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把手与定位销垂直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贯穿孔的截面为D形;所述贯穿孔的宽度大于等于定位销的直径。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部的外侧壁表面还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设有两个,两个定位槽分别位于滑槽的顶部和中部;两个所述定位槽均与滑槽垂直设置,且定位槽与滑槽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槽与把手相匹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通孔的内部;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横杆依次贯穿弹簧。通过弹簧对挡块施加向外的作用力,使固定杆向外运动,自动回弹至初始位置,大大降低使用者的操作步骤,提高安装效率。
(2)、所述定位销与贯穿孔匹配连接,通过二者的配合,有利于对固定杆的横向固定。加之弹簧对固定杆的作用,使定位销卡紧在固定杆的端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无需复杂操作即可将零部件安装在其内部,并对固定杆进行固定。
(3)、所述定位槽与把手相匹配。当对固定杆进行固定时,定位槽和把手配合,防止定位销在工作状态下与固定杆分离,有效保证卸扣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固定杆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贯穿部的局部剖视图;
图4为固定部未安装定位销时的左视图;
图5为固定部安装定位销时的左视图;
图6为图5中A处的剖视图。
图中:1、卸扣体,2、弹簧,3、固定杆,4、贯穿部,5、固定部,6、第一通孔,7、滑槽,8、定位销,9、第二通孔,10、贯穿孔,11、挡块,12、横杆,13、第一内壁,14、第二内壁,15、把手,16、定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1:
一种便携的弹簧卸扣,包括U型结构的卸扣体1、直径为14mm的弹簧2以及直径为10mm圆钢制成的固定杆3。
卸扣体1包括贯穿部4和固定部5;贯穿部4的侧壁顶部开设有第一通孔6,第一通孔6为T形孔,包括直径为14mm第一内壁13和直径为11mm的第二内壁14;弹簧2的一端与第一内壁13过盈连接。弹簧2的另一端为自由端。固定部5的侧壁顶部开设有第二通孔9,第二内壁14的直径与第二通孔9的直径相同;第一通孔6和第二通孔9位于同一轴线上,方便固定杆3对连接部件的安装。
固定部5的外侧壁表面纵向开设有滑槽7;滑槽7内滑动连接有定位销8,定位销8为圆柱状。固定杆3包括横杆12和挡块11;横杆12与挡块11焊接连接;横杆12远离挡块11的一端开设有贯穿孔10,贯穿孔10的截面为D形;贯穿孔10的宽度等于定位销8的直径。定位销8与贯穿孔10匹配,通过二者的配合,有利于对固定杆3的横向固定。加之弹簧2对固定杆3的作用,使定位销8卡紧在固定杆3的端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无需复杂操作即可将零部件安装在其内部,并对固定杆3进行固定。
横杆12依次贯穿弹簧2、第一通孔6和第二通孔9;通过弹簧2对挡块11施加向外的作用力,使固定杆3向外运动,自动回弹至初始位置,大大降低使用者的操作步骤,提高安装效率。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
定位销8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把手15;把手15与定位销8垂直设置。固定部5的外侧壁表面还开设有定位槽16;定位槽16设有两个,两个定位槽16分别位于滑槽7的顶部和中部;两个定位槽16均与滑槽7垂直设置,且定位槽16与滑槽7连通。两个定位槽16均与把手15相匹配。需要时定位销8与贯穿孔10配合时,将把手15与滑槽7中部的定位槽16配合即可将固定杆3进行固定。不需要时,将把手15与滑槽7顶部的定位槽16配合即可,避免把手15占用卸扣的放置空间。定位槽16和把手15配合,防止定位销8在工作状态下与固定杆3分离,有效保证卸扣工作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通过将固定杆3依次贯穿弹簧2、第一通孔6和第二通孔7,定位销8与固定杆3的一端设有贯穿孔10配合,由于弹簧2的作用,定位销8将自动卡紧在固定杆3的端部,后将定位销8顶端焊接的把手15与位于滑槽7中部的定位槽16配合,防止定位销8与贯穿孔10分离,保证卸扣工作的安全性。当拆除卸扣时,只需转动把手15与位于滑槽7中部的定位槽16分离,向上滑动定位销8,使之与贯穿孔10分离,固定杆3受到弹簧2的作用将自动回弹至初始位置,将把手15与滑槽7顶部的定位槽16配合即可,大大降低使用者的操作步骤。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所述替代可以是部分结构、器件、方法步骤的替代,也可以是完整的技术方案。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88846.3
申请日:2019-01-18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4(安徽)
授权编号:CN209554626U
授权时间:20191029
主分类号:B66C 1/12
专利分类号:B66C1/12
范畴分类:32F;32G;
申请人: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43061 安徽省马鞍山市雨山区雨山东路88号
发明人:尤本祥;宋志强
第一发明人:尤本祥
当前权利人: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代理人:陈向敏
代理机构:11573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华智则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