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四大奇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印可”,“缙绅文士”,通俗章回小说,“四大奇书”
四大奇书论文文献综述
温庆新[1](2019)在《士人“印可”与明代通俗章回小说的早期流传——以“四大奇书”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明代通俗章回小说流传初期大多受过当时"社会名流""缙绅文士"的"印可"推崇,以扩大知名度。这与此类小说由社会上层向下层民间流传的传播路径有关。彼时士人往往在文人雅集、信函往来及个人着述中,通过强调此类小说可比附"经史"典籍、裨益圣教等方式予以主动推崇。"缙绅文士"喜好的原因除小说塑造了不同类型的文本趣味外,更是明代中后期"厌常喜新"士风的流露。这些促使彼时士人以此相"矜夸""以为奇"及"以送日",热衷于小说"本事"的索隐,从而影响相关小说的诠解倾向。甚至,出现"好者弥多,传者弥众,传者日众则作者日繁"的现象,从而推动明季通俗章回小说创作与接受的双相互动与双重高峰。(本文来源于《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贾晓峰[2](2018)在《卅年心血铸一剑 斩棘披荆探幽微——试评王辉斌先生《四大奇书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王辉斌先生的《四大奇书探究》是一部"观点独特,新见迭出""思考精审,辩驳有力""立论有据,文献翔实"的着作,学术价值明显。在研究方法上,该书以"有一份材料说一份话"为审视点,是对清代朴学之风的发扬与光大。全书视野开阔,学养深厚,是王先生为学术做出的又一可贵贡献。(本文来源于《湖北文理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罗书华[3](2018)在《四大奇书经典演变与名实变迁》一文中研究指出四大名着是文学史上最为着名的并称专名,由四大奇书发展而来。自《叁国演义》梓行百年说部渐兴之后,说部的同情者逐渐认识到其与经史相抗的特别价值,每以"奇书"、"大书"、"才子书"等名相许。在此基础上,清康熙己未年间醉耕堂本《叁国演义》以"四大奇书第一种"之目刊行,其中署名李渔的《古本叁国志序》首次将《叁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并称为"四大奇书"。由于该系列图书的大量梓行流播,以及学者的渲染论说,"四大奇书"遂成定名。"四大奇书"之"奇"是新奇之奇,也是奇特之奇,更是奇伟之奇。该命名可见论者为说部寻找立足之地,撑起生存天空的努力,也隐约可见其对抗传统经典,创立新的文化经典的意图。(本文来源于《河北学刊》期刊2018年01期)
刘廷乾[4](2017)在《明四大奇书中的“主弱从强”与小说主旨解释》一文中研究指出明四大奇书皆呈现出"主弱从强"模式,该模式不只体现于小说艺术、小说审美层面,它实际关联着小说的创作主旨。小说主旨寄寓在"主"之"弱"的深层内蕴中,因而"主弱从强"模式既对小说主旨有一定的遮蔽作用,又有统摄作用;既解释着小说的主旨,又体现出主旨的深度。(本文来源于《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5期)
余康妮[5](2017)在《四大奇书听觉叙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听觉叙事,特指文学作品当中侧重听觉感官而发生的较为意味的、对相关艺术功能的实现起到相应作用的叙事现象,一般性的对话、声响并不被列入听觉叙事的研究范畴。当今社会视觉文化高度发达,听觉文化渐显式微。文学作品中所包含的听觉之美被人们所忽视,文论研究当中的“失聪”痼疾越发严重。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认为从听觉叙事角度对经典文本进行重读,发现其中有意味的声音,更好感知其中的音韵节奏与声音感官所蕴含的丰富韵味,将听觉叙事置于与视觉叙事同样重要的位置进行考察,是十分必要的行为。明代四大奇书,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的代表作品。四部作品在情节叙写、人物塑造、思想内涵上均取得了不俗的成就。而每部作品当中都或多或少的运用到了听觉叙事。因为各部作品在成书年代与题材内容上都存在着差异,所以本文分章将每部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声音事件进行归类,详细分析听觉叙事在人物刻画、情节发展、营造氛围等方面所起的作用,更加全面的认识四大奇书当中的听觉叙事。(本文来源于《江西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1)
常潇[6](2016)在《以“四大奇书”看中国文学精神》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文学精神的探讨,历来争论不断。在本篇文章中,作者以四大奇书为例,从叁方面论述中国文学精神。(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6年18期)
平志军[7](2016)在《明代四大奇书与《红楼梦》女性形象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红楼梦》作为古典文学作品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二百年来依然闪耀着熠熠光辉。曹雪芹笔下塑造的众多美丽、聪慧女子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尤其是对女性人生命运、悲剧结局的描绘,感人至深、催人泪下。其中所体现出的尊重、关爱、同情、赞美女性的尊女抑男意识及女性意识的觉醒,在封建时代的男权社会显得弥足珍贵。我们通过与明代小说四大奇书对比,并回顾女性角色、地位、认识的演变,去了解《红楼梦》所传达出来的女性意识觉醒的可贵之处与价值所在。(本文来源于《社科纵横》期刊2016年05期)
潘知常[8](2016)在《《谁劫持了我们的美感:潘知常揭秘四大奇书》》一文中研究指出定价:48.00元本书以中国四部着名的古典小说《叁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为解读蓝本,从分析这四部文学名着产生和反映的时代及政治文化背景和小说中的典型情节、细节和典型人物所体现出来的价值取向与审美意义,提出了传承中国优秀文化应用《红楼梦》为代表的"忧生"的美学传统取代"叁国气""水浒气"的伪美学传统的重要思想。(本文来源于《读书》期刊2016年05期)
李建武[9](2016)在《明代长篇小说的文学经典性会消亡吗——以“四大奇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叁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为代表的明代长篇小说具有强大的文学经典性。这主要表现在七个方面:高峰性、原创性、品牌性、民族性、易传播性和易接受性、经典化过程的曲折性、丰富的可争议性和可阐释性。它们的缺陷存在和文本存在形态的变化都不会导致未来其丧失文学经典性。(本文来源于《内江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崔溶澈[10](2016)在《朝鲜文人对“四大奇书”的接受和批评》一文中研究指出"四大奇书"为明代长篇小说的代表作品,自明末以来广泛流传,对后世影响匪浅。朝鲜王朝独尊儒家,卫道文人坚持传统的文学观,对小说一向持批评的态度。但是16世纪中期,朝廷大臣主动接受《叁国志通俗演义》,并以金属活字出版,此书开始广泛传播。17世纪以来中国小说的输入,已经成为不可抗拒的文化趋势,而朝鲜宫廷的王室人物以及士大夫两班阶层对小说的接受和批判,具有极为矛盾的心态。18世纪以后,中国小说的输入更加普遍,连国王英祖和思悼世子都很喜欢,而后却引起由正祖主持的对小说禁制的强化。但是19世纪以来,宫廷陆续收集翻译及创作小说,动员数十名译官加以翻译,再由宫女抄写,收藏于昌庆宫,这就是规模庞大的乐善斋本小说。(本文来源于《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1期)
四大奇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王辉斌先生的《四大奇书探究》是一部"观点独特,新见迭出""思考精审,辩驳有力""立论有据,文献翔实"的着作,学术价值明显。在研究方法上,该书以"有一份材料说一份话"为审视点,是对清代朴学之风的发扬与光大。全书视野开阔,学养深厚,是王先生为学术做出的又一可贵贡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四大奇书论文参考文献
[1].温庆新.士人“印可”与明代通俗章回小说的早期流传——以“四大奇书”为中心[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2].贾晓峰.卅年心血铸一剑斩棘披荆探幽微——试评王辉斌先生《四大奇书探究》[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8
[3].罗书华.四大奇书经典演变与名实变迁[J].河北学刊.2018
[4].刘廷乾.明四大奇书中的“主弱从强”与小说主旨解释[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5].余康妮.四大奇书听觉叙事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7
[6].常潇.以“四大奇书”看中国文学精神[J].青年文学家.2016
[7].平志军.明代四大奇书与《红楼梦》女性形象对比分析[J].社科纵横.2016
[8].潘知常.《谁劫持了我们的美感:潘知常揭秘四大奇书》[J].读书.2016
[9].李建武.明代长篇小说的文学经典性会消亡吗——以“四大奇书”为例[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6
[10].崔溶澈.朝鲜文人对“四大奇书”的接受和批评[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