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输尿管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肾盂癌,输尿管癌,腹腔镜
输尿管癌论文文献综述
佟发春,业磊,王健,李应忠,李健[1](2019)在《多路径腹腔镜技术治疗肾盂、输尿管癌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在腹腔镜下实施:经腹腔路径、经后腹腔路径联合下腹部切口、后腹腔镜联合经尿道输尿管口电切术3种手术方法治疗肾盂输尿管癌的临床疗效,探讨不同手术方式的特点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组从2006年-2016年间,47例确诊为肾盂癌、输尿管癌并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资料,将其分为3组进行对比研究。施行经腹腔入路(15例)、经后腹腔联合经尿道输尿管口电切术(15例)、经后腹腔联合下腹部切口(17例)等3种不同路径的手术方法。将3组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肿瘤部位、手术时间、失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尿管留置时间、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等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对3组患者均进行术后随访,比较3组术后患者有无膀胱肿瘤复发、种植、远处转移情况。结果 47位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3组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肿瘤部位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经腹腔组)、B组(经后腹腔+输尿管口电切组)和C组(经后腹腔+下腹部切口组) 3组病例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B组和C组在手术时间、失血量、尿管流置时间、住院时间方面方面有统计学差异。A组在手术时间、失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更具优势(P1 <0.05,P2<0.05);A组和C组留置导尿管时间更短(P1 <0.05,P3<0.05);B组和C组在手术时间、失血量、住院时间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3>0.05)。结论经腹腔路径的腹腔镜下行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及膀胱袖状切除术,不需要在术中变换体位,具有操作空间大,解剖定位清晰,易于操作,同时遵循了根治原则。与另外2个手术方式相比,术中出血少、创伤更小、术后患者恢复更快、住院时间缩短、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作为治疗肾盂癌、输尿管癌的理想手术方式。(本文来源于《云南医药》期刊2019年03期)
宋继文[2](2019)在《输尿管癌和输尿管息肉在临床上的表现和治疗》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输尿管癌和输尿管息肉在临床上的表现与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44例输尿管肿瘤患者,将其作为此次研究的研究对象,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在收治入院后,确诊输尿管癌28例,输尿管息肉16例,所有患者均顺利手术,28例输尿管癌患者治疗后,存活27例,1例死亡,死亡率为3.6%,1年后回访显示27例患者中2例患者出现输尿管癌复发情况,经过治疗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癌复发率为7.4%。16例输尿管息肉患者在手术治疗后全部存活,并且回访显示,无发生复发、癌变情况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结论通过手术治疗输尿管癌与输尿管息肉,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表现,并保持较低的患者死亡率及病情复发率,整体治疗效果较好。(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47期)
赵雪,杜广,李东,屈平保,钱海宁[3](2019)在《DNA倍体分析系统在输尿管癌筛查及诊断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DNA倍体分析系统在输尿管癌筛查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收治的102例输尿管癌患者(研究组)和88例良性泌尿系统疾病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收集两组患者尿液标本,分别采用液基细胞学(LBC)和DNA倍体分析系统两种方法进行检查,并将两种检查方法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102例输尿管癌患者尿液标本中,DNA倍体分析阳性检出率(65. 69%)明显高于LBC检查阳性检出率(27. 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 965,P=0. 000); DNA倍体分析系统筛查对输尿管癌的诊断效能显着高于LBC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 135,P=0. 043); DNA倍体分析系统筛查对输尿管癌的诊断效能显着高于LBC与DNA倍体分析联合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 008,P=0. 029)。结论 DNA倍体分析系统在输尿管癌的筛查及诊断中能有效弥补常规细胞学诊断的不足,提高阳性检出率,是输尿管癌诊断的有效检查方法,值得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曾凡阳,高海洋,包兴华,王润,关晓海[4](2019)在《孤立肾合并肾结石及输尿管癌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8岁,主因"间断性左侧腰背部疼痛半年,血尿2月"入院。患者20余年前因右肾结石而行手术切除右肾。近半年来劳动后出现左侧腰背部疼痛不适,无发热,无尿频、尿急及尿痛,近2月来间断出现全程无痛性肉眼血尿,伴血块。查体:左肾区叩痛阳性。CT图像(Figure 1):(1)左侧肾盂输尿管移行部结石伴左侧肾盂扩张积液。(2)左侧输尿管(本文来源于《肿瘤学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赵谦,吴斌,陈小楠[5](2019)在《单切口肾输尿管全切除术治疗中下段输尿管癌与双切口同种手术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总结89例实施单切口与双切口肾输尿管切除术的中下段输尿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传统开放手术两种切口对手术过程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8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行肾输尿管全切除术的中下段输尿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切口不同分为单切口组(A组)及双切口组(B组),记录两组手术方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拔除腹腔引流管时间,拔除盆腔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等。结果单切口组(A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方面优于传统双切口组(B组)(P <0.05),在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盆腔引流管拔除时间及术后转移复发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切口行肾输尿管切除术较双切口同种术式具有手术入路简单,术中不需变化体位,手术步骤少,过程简单等优势,是开放手术方式治疗上尿路上皮癌理想的手术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误诊学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余达,邵莉莉,刘中良,张凌燕,田义洲[6](2019)在《鸡鸣散加减敷脐治疗输尿管癌晚期继发鞘膜积液》一文中研究指出鸡鸣散出自《类编朱氏集验医方》,方由槟榔、陈皮、木瓜、吴茱萸、桔梗、生姜、紫苏茎叶组成,原治寒湿脚气效佳。后世医家临床实践认为,辨证属寒湿气壅,邪在下焦之病证,均可用之。我科灵活应用本方加减,治疗肿瘤相关鞘膜积液,疗效佳。举案如下。患者,胡某某,男性,76岁。因"发现输尿管癌直肠癌7月余,左髋痛伴乏力1月"于2016年12月23日入住我科。患者7月余前外院肠镜发现距肛门口15cm菜(本文来源于《浙江中医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卢旺[7](2019)在《螺旋CT泌尿系成像诊断输尿管癌的临床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螺旋CT泌尿系成像(CTU)诊断输尿管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医院收治的51例经手术病理确诊的输尿管癌患者,均行泌尿系统B超、逆行造影及螺旋CT泌尿系成像检查,比较不同检查方法的准确率。结果 51例患者螺旋CT泌尿系成像检测阳性率为100. 0%,显着高于逆行造影的92. 16%和B超的72. 54%,螺旋CT泌尿系成像检测准确率为96. 08%显着高于逆行造影的68. 63%、泌尿系统B超的23. 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在输尿管癌诊断中实施螺旋CT泌尿系成像检查可快速获得诊断结果,且诊断准确率较高,诊断价值显着。(本文来源于《医疗装备》期刊2019年02期)
陈东宁,黄金杯,孙雄林,蔡海[8](2018)在《完全腹腔镜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联合区域淋巴清扫治疗肾盂输尿管癌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联合区域淋巴清扫治疗肾盂输尿管癌的疗效。方法 75例肾盂输尿管癌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实施完全腹腔镜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联合区域淋巴结清扫治疗,比较两组的整体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放置时间、住院时间均显着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着低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采用完全腹腔镜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联合区域淋巴清扫治疗肾盂输尿管癌的效果明显。(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工程》期刊2018年12期)
田子农,徐仁芳,宋广来,王建平,陈一鸣[9](2018)在《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原发性输尿管癌的临床诊治特点及预后因素,提高对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认识。方法对6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输尿管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原发性输尿管癌最常见的症状是血尿。比较彩超、CTU、输尿管镜检查结果表明,CTU和输尿管镜的诊断符合率高。61例均行手术治疗,以输尿管癌根治术为主(55/61,90.2%)。结果均为尿路上皮癌。术后病理结果均为尿路上皮癌。61例获得随访,术后5年生存率为52.5%。结论原发性输尿管癌少见且预后不佳。无痛性肉眼血尿是原发性输尿管癌的最常见的症状。原发性输尿管癌早期诊断较困难,多种方法联合检查可有效提高临床诊断率,治疗首选肾、输尿管全长及膀胱袖状切除术。对不能耐受大手术、孤立肾、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输尿管部分切除术是可选择的手术方式。肿瘤的分期和分级是影响其预后的重要因素,低分期、低分级的原发性输尿管癌预后更好。(本文来源于《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期刊2018年32期)
王辉[10](2018)在《原发输尿管癌的MR检查方法、影像表现并与其他影像方法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原发输尿管癌的MR检查方法、影像表现并与其他影像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间收治的86例原发输尿管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学资料。其中36例采用MR进行检查。检查运用的仪器为GE1.5TMR机,入选患者均进行进行冠状面重T2WI水成像检查以判断其输尿管积水情况,如发生有梗阻则在梗阻水平行进行T1WI和T2WI扫描检查,入选患者中12例患者进行了进一步的动态增强扫描。手术所见与病理诊断作为参照,与术前的各种影像诊断的原始报告展开比较研究。结果 36例采用MR进行检查的患者中有34例患者患侧的输尿管存在不同程度的积水现象,显示肾移植术后原肾萎缩改变的患者仅为1例,有1例患者没有出现异常现象。为34例输尿管积水者进行横轴面扫描,结果显示其中的31例患者梗阻水平出现有异常软组织占位的信号,增强扫描后发现病灶呈逐渐均匀的轻度及中等异常间差异性较大。同期原发输尿管癌患者运用的术前影像检查的使用率如下:B超(96.3%)、CT(52.6%)、RUP逆行输尿管造影(36.6%)、IVU静脉肾盂造影(58.9%)及MRI(41.2%),其临床诊断准确率为:MR(92.3%)、RUP逆行输尿管造影(80.4%)、CT(63.9%)、B超(46.9%)及IVU静脉肾盂造影(10.9%)。讨论MR水成像与传统的序列联合诊断原发输尿管癌,可清晰的观察到输尿管梗阻的原发输尿管癌病变,与其他常规检查方法比较其临床诊断准确率更高。(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8年48期)
输尿管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分析输尿管癌和输尿管息肉在临床上的表现与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44例输尿管肿瘤患者,将其作为此次研究的研究对象,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在收治入院后,确诊输尿管癌28例,输尿管息肉16例,所有患者均顺利手术,28例输尿管癌患者治疗后,存活27例,1例死亡,死亡率为3.6%,1年后回访显示27例患者中2例患者出现输尿管癌复发情况,经过治疗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癌复发率为7.4%。16例输尿管息肉患者在手术治疗后全部存活,并且回访显示,无发生复发、癌变情况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结论通过手术治疗输尿管癌与输尿管息肉,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表现,并保持较低的患者死亡率及病情复发率,整体治疗效果较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输尿管癌论文参考文献
[1].佟发春,业磊,王健,李应忠,李健.多路径腹腔镜技术治疗肾盂、输尿管癌的对比研究[J].云南医药.2019
[2].宋继文.输尿管癌和输尿管息肉在临床上的表现和治疗[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3].赵雪,杜广,李东,屈平保,钱海宁.DNA倍体分析系统在输尿管癌筛查及诊断中的应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9
[4].曾凡阳,高海洋,包兴华,王润,关晓海.孤立肾合并肾结石及输尿管癌1例[J].肿瘤学杂志.2019
[5].赵谦,吴斌,陈小楠.单切口肾输尿管全切除术治疗中下段输尿管癌与双切口同种手术的比较[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9
[6].余达,邵莉莉,刘中良,张凌燕,田义洲.鸡鸣散加减敷脐治疗输尿管癌晚期继发鞘膜积液[J].浙江中医杂志.2019
[7].卢旺.螺旋CT泌尿系成像诊断输尿管癌的临床价值[J].医疗装备.2019
[8].陈东宁,黄金杯,孙雄林,蔡海.完全腹腔镜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联合区域淋巴清扫治疗肾盂输尿管癌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2018
[9].田子农,徐仁芳,宋广来,王建平,陈一鸣.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治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
[10].王辉.原发输尿管癌的MR检查方法、影像表现并与其他影像方法比较[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