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其环中论文_李家良

导读:本文包含了得其环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主体性,写意,环中,狂草,图式,汉字,艺术。

得其环中论文文献综述

李家良[1](2019)在《超以象外,得其环中》一文中研究指出什么是"中国味"呢?费孝通先生曾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一言以蔽之,和也。那如何深刻感受"中国味"呢?就音乐而言,只会倾听中国音乐,至多能把本国音乐分成不同流派或时期而说明彼此特点,不能洞悉整个中国音乐的特性,因此没办法产生居高临远的观点。当接触了解不同风格的异域音乐后,通过对比与领悟,对本国的音乐就会"超以象外,得其环中",对"中国味"自然会更敏感。这种敏感,是一种洞悉本质的灵动,是一种豁然(本文来源于《语文月刊》期刊2019年08期)

张敏[2](2019)在《“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李洪智书法艺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李洪智认为:"对于书法的品评一般从两个角度展开,即‘形质’和‘气格’。‘形质’指的是书法作品中的笔法、字法、章法等,‘气格’则是指书法的气质和格调。形质需要通过严格的技法训练体现出来,而气格则主要取决于学养。"(本文来源于《艺术品鉴》期刊2019年19期)

王闻[3](2019)在《“超以象外,得其环中”——论译者的主体性和内在制约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翻译从根本上说是一种植根于原作的再创作,创作需要主体性的彰显,但创作主体很容易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心中之块垒。这种过度的阐释背离了翻译以原作为旨归的原则,而主体的内在制约性则能有效地抗阻主体性的无限伸张。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对主体性进行反拨之后,在文本意义上的一次回归。(本文来源于《校园英语》期刊2019年20期)

卢家华[4](2018)在《超以象外,得其环中——解析杨参军绘画的写意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油画在当下的发展正如火如荼。尤其是近几年来油画团队的风景写生活动,几乎遍布全国各地,毫无疑问,这对中国油画本土化的发展带来一种新的可能。杨参军近年来对油画本土语言的探索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貌,他的风景画在本土化的道路上,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写意性,其画面的不求工细入微的(本文来源于《当代油画》期刊2018年02期)

卢晓菡[5](2018)在《超以象外,得其环中——古代山水图景观照下的赏石艺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嗜石之癖,古已有之。赏石表面看是一种观看行为,实则蕴含了中国人特殊的世界观。自古以来,石这一本无生命之物,便被心怀林泉的文人赋予了无尽的意味:他们或案头供石,以赏山之形;或园中迭山,以品山之境;或纸上生壑,以玩山之致。中国人的山水情怀,被不同的物质载体散播转译,亦衍生出了繁多的艺术分支。然而,无论形似山水的案头清供,或朴素自然的园林峰石,抑或水墨氤(本文来源于《爱尚美术》期刊2018年03期)

龚永新[6](2017)在《超以象外 得其环中——有感于苏轼自由驰聘在名茶的审美领域》一文中研究指出"超以象外,得其环中",出自唐代居士司空图之口。"象外",指迹象之外;"环",原指门上下横槛的圆洞,用以承受门槛的开合旋转;"环中",喻空虚之境。"超以象外,得其环中"合起来喻指文学艺术家们在创作过程中,应驰骋文学艺术之想象,使形象意蕴超乎物象之外。北宋大文豪苏轼精于煎茶、饮茶,对名茶更是情有独钟,不仅有咏茶诗词百余首,而且发表《叶嘉传》《漱茶说》《书黄道辅〈品茶要录〉后》等专论,其诗歌、文赋往往由实入虚,如门槛一入环中,旋转(本文来源于《中国茶叶》期刊2017年12期)

廖开颜[7](2017)在《超以象外 得其环中——初中历史生成性课堂构建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理想的教学是动态生成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对传统预设性教学的深度变革。当"无法预约的精彩"取代"一成不变的守候",激活生成性资源成为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高扬学生主体意识的切入点。生成性课堂是教学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体现了教师的引领、学生的参与、师生的互动、生生的交融。本文从多个角度分析构建历史生成性课堂的策略,以此培育历史课堂的生命力。(本文来源于《科学大众(科学教育)》期刊2017年04期)

程波涛[8](2016)在《超以象外,得其环中——读郭廉夫《造物之道——中国古代设计思想散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那些对传统设计了解不深入的人来说,经常会习惯性地认为工艺属于实用美术范畴,而且除了实用之外,还附加了装饰生活之功用,往往很难与精神性和思想性联系起来;以至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学界较少探讨和论述传统设计所蕴涵"形而上"的"道"。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与设计思想中不少原本深刻的问题,或是浮光掠影般的被浅层次探讨,或被直接地"悬置"了起来,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和缺失。事实上,古代的造物除了实用之外,它的确也承载(本文来源于《艺术学界》期刊2016年02期)

徐修玲[9](2016)在《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梁蓝波《墨象》系列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继《云·山·梦》、《岁月·退想》和《聚合大系》等系列作品之后,梁蓝波把近年的当代才墨系列命名为《墨象》,英文名为"Inkscape"。"-scape"作为后缀表示一种景象,与"ink"结合所展现的是一种叁维的景观、一个水墨交融的世界。就中文"墨象"来说,"象"的涵义展现了中国汉语文化的博大精深,除了表示一个物种,更多的是指自然物象,象征了字宙万物,是人对时空、(本文来源于《艺术工作》期刊2016年06期)

胡光波[10](2016)在《超以象外,得其环中——读段恭让长篇小说《白鹿原下》》一文中研究指出蓝田:历史与文学蓝田县位于西安东南,南北被山岭阻隔,中间一道平川,与灞河相伴,蜿蜒伸展,流向西安。过去,县人出入的主要通道,只有与灞河齐行的长坪之路。因自然环境所致,该县工商业滞后,人们主要以农业为生,与外面交往较少,民性多耿直憨厚,向有"生冷蹭倔"之称。虽然生存条件不佳,但若从秦献公六年置县算起,蓝田历史亦近两千四百年。所幸苍旻眷顾下民,县内终南(本文来源于《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4期)

得其环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李洪智认为:"对于书法的品评一般从两个角度展开,即‘形质’和‘气格’。‘形质’指的是书法作品中的笔法、字法、章法等,‘气格’则是指书法的气质和格调。形质需要通过严格的技法训练体现出来,而气格则主要取决于学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得其环中论文参考文献

[1].李家良.超以象外,得其环中[J].语文月刊.2019

[2].张敏.“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李洪智书法艺术[J].艺术品鉴.2019

[3].王闻.“超以象外,得其环中”——论译者的主体性和内在制约性[J].校园英语.2019

[4].卢家华.超以象外,得其环中——解析杨参军绘画的写意性[J].当代油画.2018

[5].卢晓菡.超以象外,得其环中——古代山水图景观照下的赏石艺术[J].爱尚美术.2018

[6].龚永新.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有感于苏轼自由驰聘在名茶的审美领域[J].中国茶叶.2017

[7].廖开颜.超以象外得其环中——初中历史生成性课堂构建策略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

[8].程波涛.超以象外,得其环中——读郭廉夫《造物之道——中国古代设计思想散论》[J].艺术学界.2016

[9].徐修玲.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梁蓝波《墨象》系列解读[J].艺术工作.2016

[10].胡光波.超以象外,得其环中——读段恭让长篇小说《白鹿原下》[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

论文知识图

多形体A在两个对映体空间群中的十二...吸附在纳米管表面的示意图节点与路径的关系手性叔胺-硫脲类催化剂活化模式的举...的生物合成基因簇排布周期单元及其在GF下的图像

标签:;  ;  ;  ;  ;  ;  ;  

得其环中论文_李家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