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裂颖性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性状,细胞质,雄性,稻米,稻谷,不育系,水稻。
裂颖性状论文文献综述
吴王丰,周元昌,潘润森,陈志伟,官华忠[1](2013)在《水稻不育系开花习性对裂颖性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6个不同裂颖性状的水稻不育系为材料,研究各不育系的开花习性和裂颖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水稻不育系的开颖角度、开闭时间和午前花率均与重裂颖率间存在极显着的正相关.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系数分析得出,不育系的开花习性是造成不育系种子裂颖的主要因素(R2=0.97258),即随着开颖角度的增大、颖花开闭时间的增长和午前花率的提高,将导致不育系种子重裂颖率的增高.(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3年05期)
刘晓霞,张桂莲,陈立云,肖应辉[2](2008)在《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种子裂颖与浆片性状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种子裂颖特性与浆片的关系,揭示不育系种子裂颖的内在原因。【方法】以具有不同裂颖特性的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福伊A、叁香A、丰源A、T98A及其相应保持系为材料,对不育系间以及保持系与不育系间浆片的小维管束性状值、体积、重量、水势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并对不育系浆片的小维管束性状值、体积、重量、水势与其种子裂颖率和裂颖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与种子裂颖重的不育系相比,种子裂颖轻的不育系浆片小维管束导管面积大、数目多且分布均匀、体积小、重量轻、水势低;且相应保持系也表现出大致相同的规律。不育系种子裂颖率与浆片单个小维管束的导管面积和数目、单个小维管束平均单个导管面积、整个小维管束的导管面积和数目呈极显着负相关,与浆片单个导管未退化小维管束单个导管面积、单个小维管束面积、体积、重量、水势呈(极)显着正相关。【结论】浆片小维管束导管少且分布不均匀、体积大、重量重、水势高是不育系种子裂颖重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期刊2008年11期)
马文东,张云江,吕彬,李大林,王继馨[3](2008)在《寒地早粳裂颖性状对稻米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寒地早粳稻裂颖性状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颖壳开裂形成的斑点米、有色米、裂纹米、虫蚀粒均比未开裂的稻谷多,随着裂颖率的增加稻谷糙米率、精米率都随之降低,裂颖率对稻谷的出米率有较大影响。裂颖率与稻米外观品质相关系数较大,呈负相关。(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农业科学》期刊2008年03期)
朱伟[4](2003)在《水稻谷粒裂颖性状及其遗传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稻谷裂颖性状入手,将稻谷裂颖性状作为一遗传性状进行研究,结果如下: 1 通过调查水稻种质资源库中的不同品种,同一品种不同亚种裂颖率大小,初步了解稻谷裂颖率在不同群体的分布情况,为选育抗仓库害虫品种提供了优良的亲本材料。 2 通过13个品种的比较试验,对该性状进行了研究,估算稻谷裂颖性状遗传力为:94.8%。表明裂颖性状遗传力较高,遗传成分占较大的比重。 3 通过对6个品种正常粒、裂颖粒后代稻谷裂颖率比较表明,同一品种稻谷正常粒和裂颖粒后代裂颖率差异不显着。 4 对4个品种随机区组试验也表明裂颖性状与环境(播期、肥力)的关系不显着,稻谷裂颖性状受环境的影响较小。 5 为了探讨裂颖性状在杂交组合中遗传表现,采用3个品种AA双列杂交试验,对杂交组合后代F_1裂颖性状配合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裂颖率的品种,其配合力不同,配合力分析结果为品种华粳占属于Ⅰ型亲本,一般配合力高,特殊配合力大,与该亲本组配,在后代获得较高裂颖率的平均表现,可选育出裂颖率超亲的杂交组合。许多研究表明,高裂颖率的品种对仓储害虫抗性低,因此,在抗储害虫新品种选育上,华粳占作为亲本材料,较为不利。品种华粳籼74属于Ⅱ型亲本:对于杂交后代可获得具有较高裂颖率且又稳定的表现,但裂颖率杂交优势不明显,适宜与有较小裂颖率特殊配合力方差的亲本组配,以获得裂颖率优势互补的杂交组合。品种IR2058-435-3-2-2属于Ⅲ型亲本:可利用其裂颖率特殊配合力方差大的特点,选择适宜的亲本组配,可望获得稻谷裂颖率超亲的杂交组合。 6 通过两个杂交稻协优57和汕优63F_1及亲本(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以及F_2代的研究,发现杂交稻裂颖主要是由不育系引起的,裂颖是不育系的一种遗传特性。对协优57的10个穗部性状的相关和聚类分析表明:1)裂颖实粒数与结实和颖花两性状群均呈极显着的正相关,而与包颈性状群呈弱的或显着的负相关,即随着抽出颖花数的增加(包颈减轻)和结实率的提高;相应增加了总粒数导致裂颖实粒数随之增加;2)裂颖结实率与结实性状群呈极显着的正相关,而与颖花和包颈两性状群均无关。即无论颖花数的多少和包颈的轻重如何变化,只要总粒数增加而使结实率提高,就会通过裂颖实粒数的增加而使裂颖实粒率相应提高;3)实粒裂颖率与结实、颖花、包颈叁性状群均无关。 7 通过8个品种的开花习性和维管束的解剖学研究表明,同一类型的品种,维管束的数目越多,裂颖率越小,开颖的时间较短。(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大学》期刊2003-04-01)
裂颖性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种子裂颖特性与浆片的关系,揭示不育系种子裂颖的内在原因。【方法】以具有不同裂颖特性的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福伊A、叁香A、丰源A、T98A及其相应保持系为材料,对不育系间以及保持系与不育系间浆片的小维管束性状值、体积、重量、水势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并对不育系浆片的小维管束性状值、体积、重量、水势与其种子裂颖率和裂颖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与种子裂颖重的不育系相比,种子裂颖轻的不育系浆片小维管束导管面积大、数目多且分布均匀、体积小、重量轻、水势低;且相应保持系也表现出大致相同的规律。不育系种子裂颖率与浆片单个小维管束的导管面积和数目、单个小维管束平均单个导管面积、整个小维管束的导管面积和数目呈极显着负相关,与浆片单个导管未退化小维管束单个导管面积、单个小维管束面积、体积、重量、水势呈(极)显着正相关。【结论】浆片小维管束导管少且分布不均匀、体积大、重量重、水势高是不育系种子裂颖重的重要原因之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裂颖性状论文参考文献
[1].吴王丰,周元昌,潘润森,陈志伟,官华忠.水稻不育系开花习性对裂颖性状的影响[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2].刘晓霞,张桂莲,陈立云,肖应辉.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种子裂颖与浆片性状的关系[J].中国农业科学.2008
[3].马文东,张云江,吕彬,李大林,王继馨.寒地早粳裂颖性状对稻米品质的影响[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8
[4].朱伟.水稻谷粒裂颖性状及其遗传的初步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