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知识考古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考古学,知识,图书馆学,话语,档案,谱系,政治性。
知识考古学论文文献综述
李敬[1](2019)在《媒介话语中的社会道德研究——基于知识考古学的框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当下所谓"社会道德滑坡"的基本现象发问:道德滑坡或危机是模糊的主观感知,还是严谨的学术断定?研究把抽象的道德转化为坐落在人与人的关系中的、具体的道德行为,采用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的话语考古学(Discourse Archeology)的研究方法,以《人民日报》为主的主流媒介话语为研究对象,探问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道德话语构型(Construction)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它与行为主体之间有怎样的关系;本研究发现在社会道德"衰落"的表象背后,是道德话语的结构性转型所带来了道德定界的深刻焦虑;宏大的道德问题可以被分解、把握为话语实践维度和意识形态维度的两个具体方向,从而为包括意识形态建设在内的后续研究指明路径。(本文来源于《新闻界》期刊2019年10期)
王平,袁珍珍,柯平[2](2019)在《话语权力的交锋:基于知识考古学的中国特色图书馆学理论体系构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理论研究是图书馆学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的基础,探讨中国特色的图书馆学理论体系构建过程是对学科研究的自省。知识考古学提供了非传统线性的历史观,文章在此方法论指导下,借助话语分析的具体方法,梳理中国特色的图书馆学理论研究的形成。发现:以政治需求为依据的政治话语权力是图书馆学理论研究的主导力量,以国外话语规则、技术与社会环境为依据的学者话语权力,在受到政治话语权力的秩序性约束的同时也具有自身的主动性,对政治话语实践产生影响,推动图书馆学理论研究发展,并最终形成政治话语权力与学者话语权力的融合发展,共同促进中国特色图书馆学理论体系形成。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若干理论研究的建议。(本文来源于《图书馆》期刊2019年10期)
朱明哲[3](2018)在《知识考古学视角下的自由法运动全球史》一文中研究指出起源于德奥青年犹太法学家群体的自由法运动从此前欧洲法学中吸取了许多资源,又传播到东亚、北美各地。其实,无论是自由法运动的支持者对法德理论渊源的理解,还是其他人对他们作品的理解,都充满了误解和曲解。作为一个词,"自由法"大致意味着法律的解释者同时应该考虑社会对法律的期待,从而也创造法律。隐藏在这个词背后的现实则是由法律的适用者决定何为社会所需要的法律,并以此为根据掌握决定法律之定义与意义的权力。自由法运动先吸收了出现在德国的"斗争的法"命题与出现在法国的"多元的法"命题,却有意剥离了后者保守、反对共和的政治主张。当日本学者移植"自由法"理论时,又把惹尼的多元主张和自由法运动混为一谈,找到了突破继受于外国的法律制度、回归本土社会的可能。正在进行法典化的中国也有一批法学家在还没有稳定成文法体系的时候便经日本引入自由法学说,认为这是保持法律与生活事实一致的不二法门。其结果是国民党政府对司法的干预有了理论背书,法学也反之获得了附丽政治的机会。1933年,纳粹上台后,国家社会主义法学立刻使用自由法运动提供的现成话语,要求法律屈从于"民族的集体生活"。但是,当时并未接受自由法思想的法国同样因为维希政府的反犹立法而出现了反犹法学,可知其实是否有自由法并不会改变政治强力的逻辑。(本文来源于《师大法学》期刊2018年02期)
尉万春,张其成[4](2019)在《基于知识考古学的中医养心理论历史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知识考古学是思想史研究较新的研究方法,其对传统史学观念提出了挑战,以历史还原的方法对研究对象所处的历史环境进行综合研究。中医养心理论历史悠久,一般认为养心理论着重于保养心神,但是通过知识考古学的方法研究发现,中医养心理论包括了养神、寡欲、静心、精气神交养等不同内涵,并且各个内涵之间不是按照不同历史时期呈现规整的变化,而是不同历史时期呈现相互交错的现象,这也体现出理论发展和完善过程中的独立特征。通过对中医养心理论的内涵进行阐释,明确养心思想在历代健康养生中的作用,以期为当前"健康中国"时代背景下中医养心理论促进人体健康提供参考和借鉴。(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赵南迪[5](2019)在《《知识考古学》给予的新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知识考古学》,是福柯的重要的代表作,本书是福柯对话语权的思考,以考古学的知识为手段,对知识历史进行挖掘,对传统历史记述中的核心进行挖掘与分析,得到历史并非是连续的,历史本质上是断裂的,跳跃式的相关结论,本书为后现代主义历史学的代表作。(本文来源于《智库时代》期刊2019年11期)
杜羽,司鹏飞[6](2018)在《基于知识考古学分析朱丹溪相火理论的形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基于知识考古学分析朱丹溪相火理论的形成。[方法]借助知识考古学理论,通过追溯朱丹溪相火理论形成的历史及知识背景来还原朱丹溪相火理论构建的脉络。[结果]相火一词在朱丹溪时期已经成为中医学理论构建中存在的概念,外加理学的长期熏习,深刻影响了朱丹溪的医学思想,所以朱丹溪提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医学论点,"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论点为其相火理论的提出进行了理论论证,继而朱丹溪的相火理论逐渐形成。[结论]基于知识考古学分析,朱丹溪的相火理论形成是受当时的历史及知识背景影响下逐渐形成的医学理论。(本文来源于《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10期)
孙虎[7](2018)在《福柯《知识考古学》的起源与话语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20世纪60年代,福柯提出哲学的考古学方法,这在他的思想发展中是一个重要的标志性起点,对理解他思想的独特性具有决定性意义。《知识考古学》是福柯唯一明确讨论方法论的着作,注重揭示科学的知识话语类型。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福柯又提出了自己的谱系学方法,与哲学的考古学方法不同,考古学方法是从一种认识型出发描述历史现象,谱系学引入了权力概念,将不同的认识型看作权力的效果,关注权力与知识关系的揭示,这是对考古学方法的深入研究。(本文来源于《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朱力[8](2018)在《“知识考古学”视域下的“档案学共同体”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社会资本、交往网络和权力组织的档案及其研究,也是一种"共同体"。它具有共同的历史使命、价值理念、学术规范和学术尊严;而传统档案观的狭隘、"资料体"的残缺,加上"重藏轻用",显示了构建"档案学共同体"的必要性。从档案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和档案制度安排来看,构建"档案学共同体"是完全可行的。在构建"档案学共同体"的过程中,在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均需充分发挥"档案人"的主体作用。(本文来源于《山西档案》期刊2018年01期)
魏亚茹[9](2018)在《20世纪以来“荒野”内涵的演变——知识考古学的视野》一文中研究指出"荒野"内涵演变历时弥久,故对其概念解读复杂而矛盾。尤其是20世纪以来,诸多学者从不同视角探究现代"荒野"内涵,现代荒野理念随之形成;1964年《荒野法案》的颁布进一步从法治层面上界定了"荒野"一词的概念,随后不同群体围绕"荒野"内涵展开的大量辩论更是从内容上丰富和拓展了其函义。对"荒野"内涵的解构和延伸不仅反映了人类思想的变革,也体现了对生态环境认知的深化。(本文来源于《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1期)
夏天成,武元婧[10](2018)在《康吉莱姆医学史研究对福柯知识考古学与谱系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康吉莱姆医学史研究对福柯的影响至少有两个方面,一是他在以医学史为对象的认识论强调了对认识的不连续性及话语作用,对福柯的知识考古学产生了影响;二是康吉莱姆将医学和生物学概念及规范置于理论本身的内部历史及其社会领域的外部历史的交互作用中讨论,对福柯谱系学产生了显而易见的启示。虽然康吉莱姆提出了概念结构的价值起源问题,但他仍然集中论述医学和生物学本身,并未对其开启的这一广阔领域展开进一步研究,未能深入这些知识的外在规则,而这恰恰是福柯哲学的重要内容。(本文来源于《医学与哲学(A)》期刊2018年01期)
知识考古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理论研究是图书馆学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的基础,探讨中国特色的图书馆学理论体系构建过程是对学科研究的自省。知识考古学提供了非传统线性的历史观,文章在此方法论指导下,借助话语分析的具体方法,梳理中国特色的图书馆学理论研究的形成。发现:以政治需求为依据的政治话语权力是图书馆学理论研究的主导力量,以国外话语规则、技术与社会环境为依据的学者话语权力,在受到政治话语权力的秩序性约束的同时也具有自身的主动性,对政治话语实践产生影响,推动图书馆学理论研究发展,并最终形成政治话语权力与学者话语权力的融合发展,共同促进中国特色图书馆学理论体系形成。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若干理论研究的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知识考古学论文参考文献
[1].李敬.媒介话语中的社会道德研究——基于知识考古学的框架[J].新闻界.2019
[2].王平,袁珍珍,柯平.话语权力的交锋:基于知识考古学的中国特色图书馆学理论体系构建分析[J].图书馆.2019
[3].朱明哲.知识考古学视角下的自由法运动全球史[J].师大法学.2018
[4].尉万春,张其成.基于知识考古学的中医养心理论历史考察[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
[5].赵南迪.《知识考古学》给予的新思考[J].智库时代.2019
[6].杜羽,司鹏飞.基于知识考古学分析朱丹溪相火理论的形成[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
[7].孙虎.福柯《知识考古学》的起源与话语分析研究[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8].朱力.“知识考古学”视域下的“档案学共同体”构建[J].山西档案.2018
[9].魏亚茹.20世纪以来“荒野”内涵的演变——知识考古学的视野[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
[10].夏天成,武元婧.康吉莱姆医学史研究对福柯知识考古学与谱系学的影响[J].医学与哲学(A).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