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泥处理装置论文和设计-熊钢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污泥处理装置,包括底板和处理箱,处理箱的底部与底板顶部的一侧安装,处理箱内壁的两侧均安装有污泥泵,处理箱内壁的底部安装有活动箱,活动箱内壁顶部的两侧均安装有第一滑槽板,本实用新型涉及蛙养殖技术领域。该污泥处理装置,在对污泥进行处理前,能自动对污泥进行吸取,在对污泥进行吸取时,能对吸泥嘴进行来回移动,从而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污泥吸取的效率,同时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在对污泥进行处理时,对污泥中的杂质以及垃圾进行了很好的过滤,在对垃圾进行过滤时,对过滤箱进行了很好的抖动,避免了过滤网板被垃圾堵塞,保证污泥处理的正常进行,同时提高了过滤效率。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污泥处理装置,包括底板(1)和处理箱(2),所述处理箱(2)设置于底板(1)的顶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箱(2)内壁的两侧均安装有污泥泵(3),所述处理箱(2)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活动箱(4),并且活动箱(4)内壁顶部的两侧均安装有第一滑槽板(5),所述第一滑槽板(5)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6),两个所述滑块(6)之间通过连接块安装有移动板(7),所述活动箱(4)内壁的顶部且位于两个第一滑槽板(5)之间通过连接板安装有第一驱动电机(8),且第一驱动电机(8)的输出轴连接有转动齿轮(9),所述移动板(7)的顶部安装有与转动齿轮(9)相配合使用的齿牙(10),所述污泥泵(3)的吸泥口连通有吸泥管(11),所述吸泥管(11)的一端依次贯穿活动箱(4)、处理箱(2)和底板(1)并延伸至底板(1)的底部,所述吸泥管(11)延伸至底板(1)底部的一端连通有吸泥嘴(26),所述移动板(7)的底部通过连接块与吸泥管(11)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处理箱(2)内壁顶部的两侧均安装有弹簧管(12),并且弹簧管(1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过滤箱(13),所述污泥泵(3)的出泥口连通有导泥管(14),所述导泥管(14)的出泥端贯穿过滤箱(13)并延伸至过滤箱(13)的内部。

设计方案

1.一种污泥处理装置,包括底板(1)和处理箱(2),所述处理箱(2)设置于底板(1)的顶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箱(2)内壁的两侧均安装有污泥泵(3),所述处理箱(2)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活动箱(4),并且活动箱(4)内壁顶部的两侧均安装有第一滑槽板(5),所述第一滑槽板(5)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6),两个所述滑块(6)之间通过连接块安装有移动板(7),所述活动箱(4)内壁的顶部且位于两个第一滑槽板(5)之间通过连接板安装有第一驱动电机(8),且第一驱动电机(8)的输出轴连接有转动齿轮(9),所述移动板(7)的顶部安装有与转动齿轮(9)相配合使用的齿牙(10),所述污泥泵(3)的吸泥口连通有吸泥管(11),所述吸泥管(11)的一端依次贯穿活动箱(4)、处理箱(2)和底板(1)并延伸至底板(1)的底部,所述吸泥管(11)延伸至底板(1)底部的一端连通有吸泥嘴(26),所述移动板(7)的底部通过连接块与吸泥管(11)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处理箱(2)内壁顶部的两侧均安装有弹簧管(12),并且弹簧管(1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过滤箱(13),所述污泥泵(3)的出泥口连通有导泥管(14),所述导泥管(14)的出泥端贯穿过滤箱(13)并延伸至过滤箱(13)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箱(13)的内部安装有过滤网板(15),所述过滤箱(13)的底部连通有出泥管(16),所述出泥管(16)的出泥端贯穿处理箱(2)并延伸至处理箱(2)的外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箱(4)顶部的两侧均安装有第二滑槽板(17),并且第二滑槽板(17)的内部滑动连接有联动板(18),所述联动板(18)的顶部与过滤箱(1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污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箱(4)顶部的两侧且位于两个第二滑槽板(17)之间均通过连接块安装有第二驱动电机(19),并且第二驱动电机(19)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与联动板(18)相配合使用的凸轮(2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底部的四周均安装有电动伸缩杆(21),并且电动伸缩杆(2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万向轮(2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箱(2)的表面通过合页铰接有第一箱门(23),所述底板(1)顶部的一侧安装有推动架(24),所述过滤箱(13)的表面通过合页铰接有第二箱门(25)。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蛙养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污泥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青蛙常栖息于河流、池塘和稻田等处,主要在水边的草丛中活动,有时也能潜伏到水中。大多在夜间活动,以昆虫为主食,也取食一些田螺、蜗牛、小虾、小鱼等。所食昆虫绝大部分为农业害虫。有人估计,一只青蛙一天可捕食70个虫子,一年可消灭害虫15000只。因此,青蛙是一种对农业有益的动物,应提倡保护,青蛙喜欢在潮湿处栖息,如水沟边、岸边等,在进行青蛙养殖时,为使得青蛙能够快速健康成长,需要对水岸边上的污泥中的垃圾进行危害杂质进行过滤,现有的针对蛙养殖的污泥处理装置还存在以下不足:

1、在对污泥进行处理前,需要通过人工将污泥铲入处理装置内,若人工进行连续性作业,会导致工作效率直线下降,同时使得工人的劳动强度十分的大;

2、在对污泥进行处理时,对垃圾以及杂质的过滤效率不高,在过滤的过程中杂质以及垃圾容易堵塞过滤机构,使得污泥处理工作无法正常进行,同时无法对装置的高度进行调节,同时移动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污泥处理装置,解决了污泥处理装置污泥处理效率不高,在处理时过滤机构容易堵塞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污泥处理装置,包括底板和处理箱,所述处理箱设置于底板的顶部,所述处理箱内壁的两侧均安装有污泥泵,所述处理箱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活动箱,并且活动箱内壁顶部的两侧均安装有第一滑槽板,所述第一滑槽板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两个所述滑块之间通过连接块安装有移动板,所述活动箱内壁的顶部且位于两个第一滑槽板之间通过连接板安装有第一驱动电机,且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转动齿轮,所述移动板的顶部安装有与转动齿轮相配合使用的齿牙,所述污泥泵的吸泥口连通有吸泥管,所述吸泥管的一端依次贯穿活动箱、处理箱和底板并延伸至底板的底部,所述吸泥管延伸至底板底部的一端连通有吸泥嘴,所述移动板的底部通过连接块与吸泥管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处理箱内壁顶部的两侧均安装有弹簧管,并且弹簧管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过滤箱,所述污泥泵的出泥口连通有导泥管,所述导泥管的出泥端贯穿过滤箱并延伸至过滤箱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过滤箱的内部安装有过滤网板,所述过滤箱的底部连通有出泥管,所述出泥管的出泥端贯穿处理箱并延伸至处理箱的外部。

优选的,所述活动箱顶部的两侧均安装有第二滑槽板,并且第二滑槽板的内部滑动连接有联动板,所述联动板的顶部与过滤箱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活动箱顶部的两侧且位于两个第二滑槽板之间均通过连接块安装有第二驱动电机,并且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与联动板相配合使用的凸轮。

优选的,所述底板底部的四周均安装有电动伸缩杆,并且电动伸缩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万向轮。

优选的,所述处理箱的表面通过合页铰接有第一箱门,所述底板顶部的一侧安装有推动架,所述过滤箱的表面通过合页铰接有第二箱门。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污泥处理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污泥处理装置,通过活动箱内壁的顶部且位于两个第一滑槽板之间通过连接板安装有第一驱动电机,且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转动齿轮,移动板的顶部安装有与转动齿轮相配合使用的齿牙,污泥泵的吸泥口连通有吸泥管,吸泥管的一端依次贯穿活动箱、处理箱和底板并延伸至底板的底部,吸泥管延伸至底板底部的一端连通有吸泥嘴,在对污泥进行处理前,能自动对污泥进行吸取,在对污泥进行吸取时,能对吸泥嘴进行来回移动,从而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污泥吸取的效率,同时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2)、该污泥处理装置,通过活动箱顶部的两侧均安装有第二滑槽板,并且第二滑槽板的内部滑动连接有联动板,联动板的顶部与过滤箱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活动箱顶部的两侧且位于两个第二滑槽板之间均通过连接块安装有第二驱动电机,并且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与联动板相配合使用的凸轮,在对污泥进行处理时,对污泥中的杂质以及垃圾进行了很好的过滤,在对垃圾进行过滤时,对过滤箱进行了很好的抖动,避免了过滤网板被垃圾堵塞,保证污泥处理的正常进行,同时提高了过滤效率。

(3)、该污泥处理装置,通过底板底部的四周均安装有电动伸缩杆,并且电动伸缩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万向轮,可以根据作业的实际情况,对装置的高度进行调节,同时能非常方便的对装置进行移动,使得装置的使用范围非常的广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处理箱结构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活动箱结构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驱动电机和转动齿轮结构的侧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驱动电机和凸轮结构的侧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过滤箱和第二箱门结构的示意图。

图中:1、底板;2、处理箱;3、污泥泵;4、活动箱;5、第一滑槽板;6、滑块;7、移动板;8、第一驱动电机;9、转动齿轮;10、齿牙;11、吸泥管;12、弹簧管;13、过滤箱;14、导泥管;15、过滤网板;16、出泥管;17、第二滑槽板;18、联动板;19、第二驱动电机;20、凸轮;21、电动伸缩杆;22、万向轮;23、第一箱门;24、推动架;25、第二箱门;26、吸泥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污泥处理装置,包括底板1和处理箱2,处理箱2设置于底板1的顶部,处理箱2内壁的两侧均安装有污泥泵3,处理箱2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活动箱4,并且活动箱4内壁顶部的两侧均安装有第一滑槽板5,第一滑槽板5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6,两个滑块6之间通过连接块安装有移动板7,活动箱4内壁的顶部且位于两个第一滑槽板5之间通过连接板安装有第一驱动电机8,第一驱动电机8为伺服电机,使用前可以提前设置指令,使其进行正反转,第一驱动电机8的输出轴连接有转动齿轮9,移动板7的顶部安装有与转动齿轮9相配合使用的齿牙10,污泥泵3的吸泥口连通有吸泥管11,吸泥管11位于活动箱4内壁的部分区段为软管材质,吸泥管11的一端依次贯穿活动箱4、处理箱2和底板1并延伸至底板1的底部,吸泥管11延伸至底板1底部的一端连通有吸泥嘴26,移动板7的底部通过连接块与吸泥管11的表面固定连接,处理箱2内壁顶部的两侧均安装有弹簧管12,弹簧管12的外部橡胶皮套,橡胶皮套的内部含有伸缩弹簧,并且弹簧管1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过滤箱13,污泥泵3的出泥口连通有导泥管14,导泥管14的出泥端贯穿过滤箱13并延伸至过滤箱13的内部,过滤箱13的内部安装有过滤网板15,过滤网板15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规格,过滤箱13的底部连通有出泥管16,出泥管16的出泥端贯穿处理箱2并延伸至处理箱2的外部,活动箱4顶部的两侧均安装有第二滑槽板17,并且第二滑槽板17的内部滑动连接有联动板18,联动板18的顶部与过滤箱1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活动箱4顶部的两侧且位于两个第二滑槽板17之间均通过连接块安装有第二驱动电机19,并且第二驱动电机19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与联动板18相配合使用的凸轮20,底板1底部的四周均安装有电动伸缩杆21,并且电动伸缩杆2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万向轮22,处理箱2的表面通过合页铰接有第一箱门23,底板1顶部的一侧安装有推动架24,过滤箱13的表面通过合页铰接有第二箱门25。

使用时,操作人员可以在作业区域对装置进行移动,并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电动伸缩杆21对装置的高度进行调节,待装置高度调节好之后,操作人员可以开启污泥泵3、第一驱动电机8和第二驱动电机19,污泥泵3会通过吸泥管11和吸泥嘴26吸取地面上污泥,并通过导泥管14将吸取的污泥导入过滤箱13内,污泥导入过滤箱13的内部后,会通过过滤网板15对污泥中的杂质以及污泥进行过滤,过滤完毕后会通过出泥管16将污泥导出,在吸泥嘴26吸取地面上污泥时,第一驱动电机8的输出轴会带动转动齿轮9进行转动,转动齿轮9会通过齿牙10带动移动板7进行来回移动,从而移动板7会通过吸泥管11带动吸泥嘴26进行来回移动,从而提高了装置的吸泥效率,在污泥进入过滤箱13后,第二驱动电机19会带动凸轮20进行转动,从而凸轮20会通过联动板18带动过滤箱13进行上下移动,从而防止过滤网板15被堵塞,在装置使用完毕后,操作人员可以打开第一箱门23和第二箱门25,对过滤网板15上的杂质进行清理。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设计图

一种污泥处理装置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1274406.3

申请日:2019-08-08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3(湖南)

授权编号:CN209464693U

授权时间:20191008

主分类号:B01D 33/03

专利分类号:B01D33/03;B01D33/72;B01D33/80;C02F11/00

范畴分类:23A;

申请人: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第一申请人: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申请人地址:410126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远大二路247号

发明人:熊钢;康骊;王晓清;邓灶福;王佩;葛玲瑞;卿爱东

第一发明人:熊钢

当前权利人: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代理人:吝秀梅

代理机构:44214

代理机构编号:广州市红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一种污泥处理装置论文和设计-熊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