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机械加工工作液回收利用装置,包括回收箱和回收管,所述回收箱内部设有收集箱,所述收集箱外部环绕设有散热板,所述散热板内部贯穿设有固定板,所述收集箱内部设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顶部设有出渣装置,所述过滤网底部设有n型挡板,所述n型挡板内部设有出液口,所述收集箱一侧设有柜门,所述收集箱远离柜门一侧设有风机,所述收集箱底部设有出液口。本实用新型回收管、散热板和过滤网,有利于将使用后的工作液通过回收管收集到回收箱内收集箱内,在散热板的作用下对工作液进行快速的散热。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机械加工工作液回收利用装置,包括回收箱(1)和回收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箱(1)内部设有收集箱(3),所述收集箱(3)外部环绕设有散热板(4),所述散热板(4)内部贯穿设有固定板(5),所述收集箱(3)内部设有过滤网(6),所述过滤网(6)顶部设有出渣装置(7),所述过滤网(6)底部设有n型挡板(8),所述n型挡板(8)内部设有第一出液口(9),所述收集箱(3)一侧设有柜门(10),所述收集箱(3)远离柜门(10)一侧设有风机(11),所述收集箱(3)底部设有第二出液口(12),所述第二出液口(12)内部设有电磁阀(13)。
设计方案
1.一种机械加工工作液回收利用装置,包括回收箱(1)和回收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箱(1)内部设有收集箱(3),所述收集箱(3)外部环绕设有散热板(4),所述散热板(4)内部贯穿设有固定板(5),所述收集箱(3)内部设有过滤网(6),所述过滤网(6)顶部设有出渣装置(7),所述过滤网(6)底部设有n型挡板(8),所述n型挡板(8)内部设有第一出液口(9),所述收集箱(3)一侧设有柜门(10),所述收集箱(3)远离柜门(10)一侧设有风机(11),所述收集箱(3)底部设有第二出液口(12),所述第二出液口(12)内部设有电磁阀(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加工工作液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板(4)和固定板(5)均由铜材料制成,所述散热板(4)一端与收集箱(3)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加工工作液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管(2)与收集箱(3)固定连接,所述过滤网(6)截面设置为V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加工工作液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渣装置(7)包括螺旋杆(71)、防护罩(72)、旋转电机(73)、支撑架(74)、滑槽(75)、通孔(76)、挡板(77)和下料管(78),所述过滤网(6)顶部设有螺旋杆(71),所述螺旋杆(71)外部环绕设有防护罩(7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械加工工作液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罩(72)顶端设有旋转电机(73),所述防护罩(72)贯穿回收箱(1)和收集箱(3)与旋转电机(73)固定连接,所述旋转电机(73)外部环绕设有支撑架(74),所述支撑架(74)底部设有滑槽(75),所述滑槽(75)底部设有通孔(7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械加工工作液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75)外侧设有挡板(77),所述挡板(77)一侧设有下料管(78),所述挡板(77)底部为倾斜设置。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机械加工工作液回收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在机械加工应用领域中,引进植物油基冷却液可使机械切削性能全面提高。作为一项经过实践验证的技术,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植物油一直被认为具有超级润滑性能。在这一时期内,提高与水混合的植物油冷却乳剂的稳定性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工艺技术,也就是说,当时能选用作为机加工润滑剂的只局限于含有各种添加剂的矿物油基冷却液。实际上在直接采用油类的应用领域,大部分都使用植物油。现有的机械用工作液多用来冷却和带出杂质物质,使用后多直接排出,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因此,发明一种机械加工工作液回收利用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械加工工作液回收利用装置,通过设置回收管、散热板和过滤网,有利于将使用后的工作液通过回收管收集到回收箱内,在散热板的作用下对工作液进行快速的散热,过滤网对工作液内的杂质进行过滤,方便再次使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机械用工作液多用来冷却和带出杂质物质,使用后多直接排出,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机械加工工作液回收利用装置,包括回收箱和回收管,所述回收箱内部设有收集箱,所述收集箱外部环绕设有散热板,所述散热板内部贯穿设有固定板,所述收集箱内部设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顶部设有出渣装置,所述过滤网底部设有n型挡板,所述n型挡板内部设有出液口,所述收集箱一侧设有柜门,所述收集箱远离柜门一侧设有风机,所述收集箱底部设有出液口,所述出液口内部设有电磁阀。
优选的,所述散热板和固定板均由铜材料制成,所述散热板一端与收集箱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回收管与收集箱固定连接,所述过滤网截面设置为V型。
优选的,所述出渣装置包括螺旋杆、防护罩、旋转电机、支撑架、滑槽、通孔、挡板和下料管,所述过滤网顶部设有螺旋杆,所述螺旋杆外部环绕设有防护罩。
优选的,所述防护罩顶端设有旋转电机,所述防护罩贯穿回收箱和收集箱与旋转电机固定连接,所述旋转电机外部环绕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底部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底部设有通孔。
优选的,所述滑槽外侧设有挡板,所述挡板一侧设有下料管,所述挡板底部为倾斜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设置回收管、散热板和过滤网,有利于将使用后的工作液通过回收管收集到回收箱内收集箱内,在散热板的作用下对工作液进行快速的散热,过滤网对工作液内的杂质进行过滤,方便再次使用,n型挡板有利于延长工作液与散热板的接触时间,使得散热效果更好;
(2)通过设置出渣装置的螺旋杆、旋转电机和下料管,有利于将过滤出来的工作液内的杂质通过旋转电机带动螺旋杆转动,将杂质排入到挡板内,通过下料管排出,使得回收装置的使用更加的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滑槽和通孔结构示意图;
图中:1回收箱、2回收管、3收集箱、4散热板、5固定板、6过滤网、7出渣装置、8n型挡板、9第一出液口、10柜门、11风机、12第二出液口、13电磁阀、71螺旋杆、72防护罩、73旋转电机、74支撑架、75滑槽、76通孔、77挡板、78下料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4所示的一种机械加工工作液回收利用装置,包括回收箱1和回收管2,所述回收箱1内部设有收集箱3,所述收集箱3外部环绕设有散热板4,所述散热板4内部贯穿设有固定板5,所述收集箱3内部设有过滤网6,所述过滤网6顶部设有出渣装置7,所述过滤网6底部设有n型挡板8,所述n型挡板8内部设有第一出液口9,所述收集箱3一侧设有柜门10,所述收集箱3远离柜门10一侧设有风机11,所述收集箱3底部设有第二出液口12,所述第二出液口12内部设有电磁阀13。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散热板4和固定板5均由铜材料制成,所述散热板4一端与收集箱3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回收管2与收集箱3固定连接,所述过滤网6截面设置为V型;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出渣装置7包括螺旋杆71、防护罩72、旋转电机73、支撑架74、滑槽75、通孔76、挡板77和下料管78,所述过滤网6顶部设有螺旋杆71,所述螺旋杆71外部环绕设有防护罩72;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防护罩72顶端设有旋转电机73,所述防护罩72贯穿回收箱1和收集箱3与旋转电机73固定连接,所述旋转电机73外部环绕设有支撑架74,所述支撑架74底部设有滑槽75,所述滑槽75底部设有通孔76;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滑槽75外侧设有挡板77,所述挡板77一侧设有下料管78,所述挡板77底部为倾斜设置。
本实用工作原理:
参照说明书附图1-4,在使用装置时,将机械使用后的工作液通过回收管2通入到回收箱1内的收集箱3内,将杂质过滤在V型过滤网6上,工作液进入到收集箱3内的n型挡板8上,延长了工作液与散热板4的接触时间,使得散热效果更快,风机11将回收箱1内的温度快速的排出,加快散热的速度,工作液通过第一出液口9排出后通过第二出液口12重新利用,节约资源;
参照说明书附图1,在使用装置时,启动出渣装置7,在旋转电机73的带动下使得螺旋杆71将过滤在V型过滤网6上的杂质带出到回收箱1顶部的挡板77内,在挡板77底部倾斜的作用下过滤后的工作液通过通孔76向下滑动,通过下料管78排出,使得工作液回收装置的使用更加的方便。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94196.3
申请日:2019-01-2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4(广东)
授权编号:CN209520670U
授权时间:20191022
主分类号:B23Q 11/10
专利分类号:B23Q11/10
范畴分类:26H;
申请人:广东大铁数控机械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广东大铁数控机械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狮山企业联合总公司“孖岗”慧泉科技产业中心一期车间三座、车间四座
发明人:徐宏伟;冯尚信;崔祥
第一发明人:徐宏伟
当前权利人:广东大铁数控机械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