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克氏针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生物量,性状,草原,多样性,草地,禾草,构型。
克氏针茅论文文献综述
李放,乌云娜,张小红,宋彦涛,霍光伟[1](2019)在《模拟氮沉降对克氏针茅和碱韭种间竞争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克氏针茅和碱韭为研究对象,分析单播和混播种植方式下,氮沉降对两种植物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的影响,比较两种植物的竞争能力。结果表明:单播时,克氏针茅的株高随着施氮浓度的增加而上升且在施氮20 g/(m~2·yr)时显着高于其他处理(P<0.05),碱韭的株高在施氮20 g/(m~2·yr)时显着低于其他处理(P<0.05)。氮素对克氏针茅种群和碱韭种群都具有显着的调节效应,随着氮素梯度的增加,克氏针茅与碱韭的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总生物量均有增加的趋势。克氏针茅对氮素添加的响应相比碱韭更明显,在单播时,克氏针茅在施氮10 g/(m~2·yr)时地上、地下及总生物量显着高于其他处理(P<0.05),混播时,克氏针茅在施氮20 g/(m~2·yr)时地上、地下及总生物量最大;在模拟氮沉降的过程中,克氏针茅与碱韭的种内竞争大于种间竞争,说明氮沉降对两者之间的竞争关系影响较小。(本文来源于《中国草地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邢小青,郝匕台,齐丽雪,张璐,宝音陶格涛[2](2019)在《放牧对克氏针茅功能性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功能性状是植物对周围环境的适应及响应,进一步了解植物的功能性状,对于深入了解由放牧导致的草地退化具有重要意义。于内蒙古大学生态学研究基地开展4年(2012-2015年)放牧控制试验,通过研究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在放牧干扰下的个体功能性状,探讨内蒙古典型草地生态系统中克氏针茅对放牧的响应和适应对策。2016年,在克氏针茅种群生物量高峰期(8月)测定了连续4年放牧(2012-2015年)和无牧条件下(对照)的植株高度(PH)、总叶面积(TLA)、茎叶比(SLW)、茎质量(SW)、总质量(AB)、总叶质量(TLQ)、比叶面积(SLA)、叶数(LN)、营养枝数(NNB)、丛幅(WCC)共10个性状指标。结果表明:(1)4年放牧显着降低了植株高度和比叶面积(P<0.05),与对照相比,植株高度和比叶面积分别下降了31%和58%;显着增加了克氏针茅的营养枝数和叶数(P<0.05);与对照相比,营养枝数与叶数分别增加了50%和63%;(2)其中比叶面积、营养枝数、叶数这3个功能性状为敏感性指标,其余7个为惰性指标;(3)生物量与株高、茎质量、营养枝数、总叶质量、茎叶比、丛幅、叶面积、和叶数存在极显着的正相关关系(P<0.01),与比叶面积呈现显着负相关关系;(4)株高、茎质量、总叶质量、总质量、丛幅、叶面积之间存在显着正相关关系。该研究认为,克氏针茅各功能性状对放牧干扰的不同响应,是其对干扰产生的生态对策,进而维持种群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生态环境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蔡霓,王峰,农向群,李红梅,王广君[3](2018)在《金龟子绿僵菌在草原羊草和克氏针茅根际的种群动态和根内宿存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绿僵菌防治草原蝗虫效果显着,其在草原田间的存活能力影响其持续控害效果。除了侵染昆虫,绿僵菌还具有在植物根际宿存和根内生的生活方式,但相关宿存规律和内生性的研究报道很少。本文研究了绿僵菌在内蒙古草原两种优势种植物羊草和克氏针茅根际的种群数量变化并对其在这两种草的根内宿存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在干旱的内蒙古草原,绿僵菌施用后种群数量在30 d内快速下降,但能够以低密度在羊草、克氏针茅根际土壤中至少延续宿存75 d,羊草根际环境比较利于绿僵菌生存。对菌株egfp基因标记的特异PCR检测证明了绿僵菌在羊草和克氏针茅根内宿存。试验数据为指导植保生物防治中充分利用绿僵菌的昆虫病原性和植物内生特性提供理论基础,也将成为绿僵菌物种生活方式多样性、与植物互作及共进化研究的重要基础。(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期刊2018年06期)
宋彦涛,乌云娜,沙远川,霍光伟,张凤杰[4](2018)在《克氏针茅典型草原区建植人工草地的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发展优质高产的人工草地是有效解决草畜矛盾的途径之一。以羊草、披碱草、冰草、紫花苜蓿为实验材料,在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右旗克氏针茅草原区开展人工草地实验。结果表明:建植当年,四种牧草都有较好的出苗率。建植第二年,羊草、披碱草和冰草的株丛数之间无显着差异,显着高于紫花苜蓿的株丛数;羊草和冰草的返青率高于30%,显着大于披碱草的返青率,紫花苜蓿的返青率最低,低于2%,显着小于披碱草的返青率;羊草、披碱草和冰草叁种禾草之间的叶氮和叶绿素含量差异均不显着,紫花苜蓿叶片氮和叶绿素含量高于叁种禾草;羊草、披碱草和冰草的植株高度为30~40 cm,差异不显着,紫花苜蓿的植株高度最低,为21.6 cm,显着低于其他叁种禾草的植株高度;紫花苜蓿地上生物量显着低于叁种禾草。受该区域冬季寒冷和生长季干旱的气候限制,需要综合评价确立该区域建植人工草地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大连民族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李瑞锋[5](2017)在《克氏针茅生长发育与气象要素变化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乌审旗国家农业气象一级观测站的克氏针茅观测数据与同期气象要素进行分析,揭示了克氏针茅生长发育与气象要素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降水是影响克氏针茅发育状况的最重要因素,降水过多可能导致发育期延后,降水偏少或偏多均能引起牧草长势较差。(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期刊2017年04期)
金净,王占义,朱国栋,姚鸿云,娜娜[6](2017)在《荒漠草原土壤氮素和克氏针茅根系对不同放牧处理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设置不同放牧处理(羊单牧、牛单牧、牛羊混合放牧和不放牧),研究土壤氮素和优势种克氏针茅根系构型对不同放牧方式的响应。结果表明:放牧14个月后(约2个生长季),牛单牧和牛羊混合放牧显着提高了10~20 cm土层土壤全氮含量,其中牛单牧提高了硝态氮含量,而牛羊混合放牧则以提高有机氮为主;不放牧区的克氏针茅地上生物量显着高于羊单牧、牛单牧和混合放牧区,而地下生物量差异不显着;在放牧处理14个月后,克氏针茅6项根系构型参数5项没有差异,但根系径级分级显示,不放牧区根系直径为2.5~3.5及4.0~4.5 mm的根系长度、体积和表面积显着高于其他放牧区。整体上看,放牧处理14个月,土壤和优势种植物的根系构型参数变化尚不明显,有待于继续观测。(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杂志》期刊2017年01期)
候伟峰,乌恩,敖特根,王成杰,金净[7](2016)在《放牧强度对克氏针茅典型草原地上生物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2011~2013年对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额里图牧场克氏针茅典型草原的6个牧户进行了连续3年的放牧强度与生长季草场地上生物量的追踪调查研究。结果显示,6个牧户间放牧强度和生长季草场的地上生物量差异显着(P<0.05),放牧强度在牧户间的差异达5.4~6.5倍之多,但地上生物量的差异只有1.8~2.1倍。地上生物量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降低,两个变量之间存在显着的负相关关系(P<0.05)。在年均降水量有所增加的情况下,地上生物量仍逐年下降,主要是草场的放牧强度逐年增加造成的,因此,放牧强度是决定草场地上生物量的最主要因素。(本文来源于《中国草地学报》期刊2016年06期)
邵蕊,刘颖慧,李悦,牛磊,武山梅[8](2016)在《施氮对典型草原克氏针茅光合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大气氮沉降和极端干旱事件日益加剧,研究氮素添加对草原植被的影响,有助于理解未来草原生态系统对氮沉降和全球变化的响应.在2014年夏季内蒙古草原干旱事件发生期,通过内蒙古草原氮素添加试验,探讨了不同施氮水平(未施氮0g·m~(-2)、低施氮量4g·m~(-2)、中施氮量8g·m~(-2)和高施氮量16g·m~(-2))对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样地中克氏针茅受到了干旱胁迫,施氮提高了克氏针茅的气孔调节能力和光能转化效率.一定范围的施氮量(4、8g·m~(-2))有利于提高克氏针茅光能转化效率(Fv/Fm)、光化学淬灭系数(qP)和PSII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等叶绿素a荧光动力学参数,但过高的施氮水平并不能提高克氏针茅的荧光特性,甚至会产生抑制作用.低中氮(4、8g·m~(-2))和高氮(16g·m~(-2))条件下植物对干旱的适应机制存在差异,低中氮处理提高了克氏针茅的羧化酶活性和光化学中心光能转化效率,高氮提高了克氏针茅的气孔调节能力.(本文来源于《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5期)
马保连,彭江涛,牛永梅,梁存柱,刘小平[9](2016)在《不同恢复演替阶段大针茅与克氏针茅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不同封育年限恢复群落的大针茅和克氏针茅为研究对象,采用RAPD分子标记和核糖体rDNA的ITS序列分析方法,对大针茅和克氏针茅进行了遗传分化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1)大针茅和克氏针茅亲缘关系较近又相对独立,且保持着一定的遗传差异.(2)不同恢复群落的大针茅、克氏针茅保持着较高的遗传多样性,12个引物共检测到292条扩增片段,其中245条具多态性,占到83.90%.(3)围栏封育过程中,两种针茅的遗传多样性发生了变化,而且在不同的围封样地间,大针茅和克氏针茅的遗传分化均是显着的(P<0.001),在总的遗传变异中占据着显着的比例,这表明围封在遗传分化中发挥了作用.(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4期)
道日娜[10](2016)在《放牧对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草原植物性状、功能群与生产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草原是欧亚大陆温带草原中的重要植被类型,研究放牧干扰下克氏针茅草原和谐发展的科学原理对草地恢复生态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空间演替系列代替时间演替系列的方法,以内蒙古克鲁伦河流域的克氏针茅草原不同放牧强度的样地为研究区域,通过研究植物性状、植物功能群特征、生产力和物种多样性等,以期深入揭示植物-环境关系、物种(功能群)-生态系统功能关系及物种(功能群)在资源贫瘠环境中的适应策略,为保护草原的科学原理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克氏针茅草原植物的主要叶片性状在不同生活型植物之间差异均不显着,但是各个性状之间的相关性较强。重牧样地上的LPC和N/P值与中牧和轻牧有显着差异;尤其在生活型功能群分类中,放牧对多年生杂草的LPC和N/P值显着影响。植物生活型功能群中,多年生杂类草在轻牧、中牧梯度上都占有明显优势,而一、二年生植物在重牧区占有优势;多年生禾草的生物量在轻牧上占有绝对优势。旱生植物在轻牧、中牧和重牧状态下均占有明显优势;旱生植物在轻牧阶段生物量最大。从物种多样性指数(H')的变化来看,多年生杂类草和多年生草本功能群多样性指数随放牧强度的增加呈现减小,一、二年生草本与灌木、半灌木以及中生植物功能群多样性,随放牧强度的加大而呈现递增规律。不同放牧强度对草地生产力的影响有较大的差别,过度放牧显着地降低了群落的生产力和物种多样性;同时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在中牧下最大,随着放牧强度的加大,呈单峰式曲线变化特征,符合“中度干扰”假说。因此,适度放牧是维持草地生态系统平衡,保护草地物种多样性及发展群落生产力的有效管理方式。(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16-06-06)
克氏针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植物功能性状是植物对周围环境的适应及响应,进一步了解植物的功能性状,对于深入了解由放牧导致的草地退化具有重要意义。于内蒙古大学生态学研究基地开展4年(2012-2015年)放牧控制试验,通过研究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在放牧干扰下的个体功能性状,探讨内蒙古典型草地生态系统中克氏针茅对放牧的响应和适应对策。2016年,在克氏针茅种群生物量高峰期(8月)测定了连续4年放牧(2012-2015年)和无牧条件下(对照)的植株高度(PH)、总叶面积(TLA)、茎叶比(SLW)、茎质量(SW)、总质量(AB)、总叶质量(TLQ)、比叶面积(SLA)、叶数(LN)、营养枝数(NNB)、丛幅(WCC)共10个性状指标。结果表明:(1)4年放牧显着降低了植株高度和比叶面积(P<0.05),与对照相比,植株高度和比叶面积分别下降了31%和58%;显着增加了克氏针茅的营养枝数和叶数(P<0.05);与对照相比,营养枝数与叶数分别增加了50%和63%;(2)其中比叶面积、营养枝数、叶数这3个功能性状为敏感性指标,其余7个为惰性指标;(3)生物量与株高、茎质量、营养枝数、总叶质量、茎叶比、丛幅、叶面积、和叶数存在极显着的正相关关系(P<0.01),与比叶面积呈现显着负相关关系;(4)株高、茎质量、总叶质量、总质量、丛幅、叶面积之间存在显着正相关关系。该研究认为,克氏针茅各功能性状对放牧干扰的不同响应,是其对干扰产生的生态对策,进而维持种群的稳定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克氏针茅论文参考文献
[1].李放,乌云娜,张小红,宋彦涛,霍光伟.模拟氮沉降对克氏针茅和碱韭种间竞争的影响[J].中国草地学报.2019
[2].邢小青,郝匕台,齐丽雪,张璐,宝音陶格涛.放牧对克氏针茅功能性状的影响[J].生态环境学报.2019
[3].蔡霓,王峰,农向群,李红梅,王广君.金龟子绿僵菌在草原羊草和克氏针茅根际的种群动态和根内宿存鉴定[J].植物保护.2018
[4].宋彦涛,乌云娜,沙远川,霍光伟,张凤杰.克氏针茅典型草原区建植人工草地的探索[J].大连民族大学学报.2018
[5].李瑞锋.克氏针茅生长发育与气象要素变化相关性研究[J].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2017
[6].金净,王占义,朱国栋,姚鸿云,娜娜.荒漠草原土壤氮素和克氏针茅根系对不同放牧处理的响应[J].生态学杂志.2017
[7].候伟峰,乌恩,敖特根,王成杰,金净.放牧强度对克氏针茅典型草原地上生物量的影响[J].中国草地学报.2016
[8].邵蕊,刘颖慧,李悦,牛磊,武山梅.施氮对典型草原克氏针茅光合特性的影响[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9].马保连,彭江涛,牛永梅,梁存柱,刘小平.不同恢复演替阶段大针茅与克氏针茅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10].道日娜.放牧对克氏针茅(Stipakrylovii)草原植物性状、功能群与生产力的影响[D].内蒙古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