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静力稳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静力,稳定,荷载,刚度,特征,缺陷,斜拉桥。
静力稳定论文文献综述
刘菁华[1](2019)在《考虑p-?效应的连续钢构桥静力弹塑性稳定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陕西省榆林市某铁路大桥为工程背景,建立相应模型,分别研究了两种非线性作用下桥梁的地震反应。结果表明,当桥梁结构遭遇强震情况下,考虑桥梁的P-Δ效应是一个复杂的几何非线性和材料非线性问题,本文对P-Δ效应下的大跨钢构桥稳定指标进行了相关的计算和研究,并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本文来源于《交通节能与环保》期刊2019年04期)
杨昕光,李永录[2](2019)在《中美边坡拟静力稳定分析方法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地震滑坡是一种地震引起的常见的次生地质灾害,往往给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的损害。拟静力方法由于其简单、实用且积累了丰富的工程经验,仍然是目前评价边坡抗震稳定性的最常用方法。通过对GB 50330—2013《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和美国CGS-SP117A《加州地震灾害评估与减灾指导方法》关于边坡拟静力稳定分析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中、美标准最大的差异在于地震折减系数的确定。根据GB 50330—2013,地震折减系数等于0. 25,为一个常数。而在确定地震折减系数时考虑了例如震级、震源距等影响因素,较为全面。通过一个算例分析表明:由GB 50330—2013确定的地震折减系数在大多情况下均比美国CGS-SP117A的要小。因此,由GB 50330—2013计算得到的稳定安全系数比CGS-SP117A的较大,造成我国GB 50330—2013的边坡抗震稳定性评价在某些条件下是偏于危险的。建议修订GB 50330—2013时,在深入研究边坡地震动力响应与抗震稳定性的基础上,对地震折减系数与稳定安全标准进行合理改进。(本文来源于《工业建筑》期刊2019年02期)
范江江[3](2018)在《不同稳定状态静力练习中腰腹部主要肌群表面肌电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不同稳定状态下仰卧、俯卧、侧卧和跪撑类动作在静力性练习中对腰腹部肌肉的影响,确定各肌肉最佳锻炼形式,为科学健身和运动训练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选取四川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30名,使用Noraxon公司的Telemyo16通表面肌电系统测试在六种不同支撑面上仰卧、俯卧、侧卧和跪撑四类动作LRA、RRA、LEO、REO、LIO、RIO、LTES、RTES、LLES和RLES十块肌肉的肌电特指值,选取5s的积分肌电(IEMG)值统计分析;测试每块肌肉最大等长收缩(MVC)时的积分肌电值,标准化处理每块肌肉的肌电活动水平,选择标准化积分肌电值作为分析指标。结果:(1)仰卧类叁动作在不同支撑面上RA、EO、IO、TES和LES的IEMG%MVC存在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TES和LES的IEMG%MVC最大,RA最小。半桥动作LLES和RLES的IEMG%MVC在瑜伽垫上分别为32.4%和31.6%;半桥伸腿(右侧腿支撑)动作RTES的IEMG%MVC在瑞士球上为45.6%,在瑞士球上RLES的IEMG%MVC达到38.8%。(2)俯卧类叁动作腹部肌肉RA、EO和IO的IEMG%MVC最大,TES和LES最小;不同支撑面间各肌肉IEMG%MVC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平板手支撑动作LRA、RRA、LEO、REO、LIO、RIO的IEMG%MVC在瑞士球上分别为50.8%、51.9%、38.9%、37.6%、38.9%和45.8%;平板支撑后伸腿动作在瑞士球上LRA、RRA、LEO、REO、LIO、RIO的IEMG%MVC分别为34.6%、35.4%、38%、43.5%、33.3%和31.9%。(3)侧卧类叁动作RRA、REO、RIO、RTES和RLES的IEMG(%MVC)在四种不同稳定状态间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侧卧类叁动作左侧和右侧肌肉IEMG(%MVC)差异非常显着(P<0.01)。侧卧肘支撑前伸腿动作REO和RIO的IEMG(%MVC)在平衡气囊状态下最大为38.9%和49.2%。(4)跪撑类叁动作:各肌肉在平衡气囊和BOSU半球上最大,且各肌肉在两种状态间不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在瑜伽垫上各肌肉的肌电特征值最小,与平衡气囊和BOSU半球状态下存在显着差异(P<0.05)。结论:在静力性练习中,仰卧、俯卧和侧卧类动作在不同稳定状态下对腰腹部肌肉的锻炼水平差异较大。总体而言各动作在瑞士球上的锻炼水平最好,俯卧类和侧卧类动作在适当升高下肢高度时腰腹部肌肉活动也会增加;但是仰卧抬臀动作在瑜伽垫上和瑞士球上对下背部肌肉的锻炼效果一致。因此,并不一定各肌肉在不稳定状态下的锻炼效果最好,还与动作形式和锻炼器材的稳定程度密切相关,在实际锻炼中应结合具体的动作形式和支撑面状态,适当增加下肢高度,提高对腰腹部肌肉的锻炼水平。(本文来源于《四川师范大学》期刊2018-05-20)
朱钊辰,相阳,罗永峰[4](2017)在《空间结构静力稳定分析与评定的特征刚度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直观反映稳定分析中结构整体性态的变化,解决荷载-位移曲线特征点的选取问题,提出特征刚度概念并导出计算公式,证明了特征刚度为零可以作为极值型屈曲结构稳定性临界状态的判定依据;结合增量累积的荷载功和结构特征位移,提出结构静力分析的全过程特征曲线,采用该曲线分析结构受载全过程中整体刚度的变化.选取一个K6型网壳和一个会议中心屋盖网壳,采用特征刚度法进行静力稳定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计算得到的结构失稳临界荷载与基于单点荷载-位移曲线所得结果相同;相对于传统的单点荷载-位移曲线,特征曲线不依赖于结构特征点的选取,且形态稳定,可以直观反映结构整体刚度的特征.(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2017年11期)
姚海慧,王建华[5](2017)在《饱和黏土静力及循环稳定弹塑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评价黏土地基在结构自重及海洋风、浪等荷载作用下的稳定性,在临界状态理论框架中,基于修正的运动硬化弹塑性模型,模拟静力及循环荷载作用下饱和黏土的力学响应。通过修正已有模型的硬化规律,使其能够更好地描述黏土静力和循环受力特性;建立类似于修正剑桥模型的边界面方程,以适应等向硬化及修正的运动硬化规律;采用径向映射法则及移动的映射中心模拟应力–应变曲线的滞回性;构建适当的塑性模量插值函数,描述饱和黏土在低应力水平下的循环稳定特性。通过对相关文献中及天津黏土循环叁轴试验结果的模拟,验证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修正的模型具有模拟黏土静力及循环稳定等特性的能力。(本文来源于《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7年S2期)
吴庆发[6](2017)在《一种新方法在变刚度柱静力屈曲稳定分析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Euler-Bernoulli梁理论,建立了轴向变刚度柱的静力屈曲稳定微分控制方程。提出直接将位移以Taylor级数展开的方法,将控制方程离散成线性代数方程组,并结合边界条件,得到了静力屈曲稳定的特征方程,进而对各边界条件下变刚度柱的静力稳定进行了数值研究。研究表明,本文方法具有简单、精度高及快速收敛的优点;刚度的沿轴向变化形式及边界条件的不同,柱的临界承载力也随之不同。(本文来源于《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期刊2017年07期)
张珊[7](2017)在《西北太平洋大气静力稳定度的变化分析及其与热带气旋频数和强度的可能联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全球变暖情景下气候模式结果表明全球热带气旋频数存在减少趋势,有研究认为热带气旋频数的减少与大气静力稳定度的增大有关。本论文利用多套现代再分析资料分析了西北太平洋台风盛季(7-9月)大气静力稳定度的变化情况,在明确各海区变化特征的基础上,将大气静力稳定度的变化与热带气旋的频数和强度相联系,探讨了大气静力稳定度与热带气旋频数的变化关系,利用WRF模式分析了大气静力稳定度对热带气旋强度的影响。对MERRA、ERA-Interim和JRA-55叁套现代再分析资料进行了简单地评估,通过与台站探空资料(IGRA、CMA)的对流有效位能(CAPE)的比较,发现MERRA资料与探空资料在CAPE的变化趋势上更为一致。基于MERRA资料,利用CAPE、相当位温和N2叁个参数分析西北太平洋大气静力稳定度的变化特征,发现CAPE在台风主要活动海区的西部(15°-30°N,120°-145°E)有减小趋势,东部(15°-30°N, 145°-180°E)存在增加趋势,从相当位温和N2这两个参数来看,东部海区的大气也是比西部海区要更加不稳定的,与CAPE的结果一致,综合叁个参数的分析,近36年以来台风主要活动海区西部对流层大气存在稳定的变化趋势,而东部则存在不稳定趋势。值得注意的是台风主要活动海区大气静力稳定度的变化趋势与达到热带风暴强度的台风频数的变化趋势并不对应,但将强度由热带风暴换成热带低压时,发现在15°N以南的低纬度地区以及台风主要活动海区东部大气静力稳定度与热带低压的频数在变化上存在反相关关系,并且通过了95%的显着性检验。本论文最后利用WRF模式模拟了不同大气静力稳定度对热带气旋强度的影响,在保持湿度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初始场温度廓线的方法来模拟不同大气静力稳定度情况下热带气旋的发展情况,结果发现在不同初始温度场的叁个试验中,初始大气静力稳定度有所增大也就是越稳定的大气中,热带气旋强度达到稳定时所需要的时间是最长的,静力稳定度越小其所需要的时间越短,但在叁个试验中大气静力稳定度的增大与减小对热带气旋最终的强度影响不大。(本文来源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期刊2017-05-01)
薛梦归,陈德伟,白植舟[8](2016)在《超大跨混合钢桁梁斜拉桥静力非线性稳定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超大跨混合钢桁梁斜拉桥施工过程结构稳定性能,以贵州鸭池河特大桥(斜拉桥结构)为工程背景,分析了该桥施工过程中的静力非线性稳定性。采用ANSYS13.0有限元计算软件建立了全桥有限元模型,并模拟了该桥施工全过程。利用ANSYS特征值屈曲分析计算了施工过程中第一类线弹性稳定,用荷载增量迭代法计算了考虑双重非线性(几何和材料非线性)时的第二类稳定。最后得到两种计算的稳定安全系数、施工过程中稳定安全系数的变化趋势和每一施工阶段的失稳形态。分析计算结果,可以发现几何和材料非线性对结构静力稳定性影响非常明显。(本文来源于《安徽建筑》期刊2016年06期)
李静,王鸣涛,刘成禹,吴波[9](2016)在《上软下硬地层边坡地震动载下稳定特性的拟静力分析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强度折减法思想,并考虑到上软下硬地层边坡特点,基于拟静力法,对地震作用下的上软下硬地层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采用正交试验和极差分析法,比较坡高H、坡角β、上部地层厚度h和软硬地层参数对不同强度地震下的上软下硬地层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当H、β、h一定,而上部地层内摩擦角s、黏结力cs及水平地震作用系数kH在一定范围内取值时,研究这3个参数变化对上软下硬地层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并分析了上软下硬地层边坡的稳定性演化规律和破坏过程。在H、β、h以及软硬地层参数一定时,分析kH和比例系数ξ的取值对上软下硬地层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β和h是影响地震作用下的上软下硬地层边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其次是H;而且h的敏感度会随着地震强度的增强,进一步增大。在不同H、β和地震强度下,边坡安全系数F_s与c_s和Φ_s近似成线性比例关系。水平地震作用对安全系数影响最大,竖向地震作用次之。(本文来源于《建井技术》期刊2016年03期)
林训潮[10](2016)在《顶部开洞的单层网壳静力稳定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局部开洞的网壳结构在工程中日益普遍。为满足大跨度场馆、剧院、展厅的建筑造型、采光等建筑要求,顶部开洞的网壳结构也越来越多。现今我国关于网壳结构开洞的规定尚有不足,这方面的研究相对比较少。本文从某实际开洞网壳工程出发,基于对开洞网壳的研究需求,拟通过对顶部开洞的单层网壳结构进行静力稳定分析研究。本文将采用ANSYS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结合APDL参数化语言,变化几何参数,建立多个开洞K8型单层网壳结构模型,计算了超过15000例双重非线性稳定分析;提出顶部开洞单层网壳结构的静力稳定缺陷分析方法;分析不同参数对开洞网壳结构的影响;并探讨了加强局部洞口的解决思路。主要工作有:(1)简单介绍了现阶段关于网壳结构的双重非线性计算原理。利用ANSYS脚本语言APDL建立变化顶部洞口半径,矢跨比的工程常见的K8网壳计算模型。(2)采用随机缺陷模态法、一致缺陷模态法及N阶特征缺陷模态法对各个开洞网壳模型进行考虑缺陷的非线性静力稳定性分析。对叁种方法进行分析对比,探究各个方法的合理性,最终建议选择N阶特征缺陷模态法进行开洞单层网壳的稳定性分析。(3)对顶部开洞的单层网壳结构的初始缺陷值进行探讨,探究初始缺陷值的选取。经过论证,最终建议采用规程有关无开洞网壳的初始缺陷值的取值,取为网壳跨度的1/300。同时,变化开洞单层网壳结构的几个基本参数,包括初始缺陷、矢跨比、洞口大小,对其进行分析。(4)针对洞口,提出开洞单层网壳结构的洞口局部加强思路。探究洞口处,首个环向杆、前两个环向杆及径向杆变化轴向刚度EA及变化弯曲刚度EI,对不同网壳稳定承载力的影响。最后,提出加强洞口的刚度,有效提高网壳承载力,节约钢材的建议。(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6-04-18)
静力稳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地震滑坡是一种地震引起的常见的次生地质灾害,往往给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的损害。拟静力方法由于其简单、实用且积累了丰富的工程经验,仍然是目前评价边坡抗震稳定性的最常用方法。通过对GB 50330—2013《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和美国CGS-SP117A《加州地震灾害评估与减灾指导方法》关于边坡拟静力稳定分析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中、美标准最大的差异在于地震折减系数的确定。根据GB 50330—2013,地震折减系数等于0. 25,为一个常数。而在确定地震折减系数时考虑了例如震级、震源距等影响因素,较为全面。通过一个算例分析表明:由GB 50330—2013确定的地震折减系数在大多情况下均比美国CGS-SP117A的要小。因此,由GB 50330—2013计算得到的稳定安全系数比CGS-SP117A的较大,造成我国GB 50330—2013的边坡抗震稳定性评价在某些条件下是偏于危险的。建议修订GB 50330—2013时,在深入研究边坡地震动力响应与抗震稳定性的基础上,对地震折减系数与稳定安全标准进行合理改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静力稳定论文参考文献
[1].刘菁华.考虑p-?效应的连续钢构桥静力弹塑性稳定分析[J].交通节能与环保.2019
[2].杨昕光,李永录.中美边坡拟静力稳定分析方法的对比研究[J].工业建筑.2019
[3].范江江.不同稳定状态静力练习中腰腹部主要肌群表面肌电特征分析[D].四川师范大学.2018
[4].朱钊辰,相阳,罗永峰.空间结构静力稳定分析与评定的特征刚度法[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7
[5].姚海慧,王建华.饱和黏土静力及循环稳定弹塑性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7
[6].吴庆发.一种新方法在变刚度柱静力屈曲稳定分析中的应用[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7
[7].张珊.西北太平洋大气静力稳定度的变化分析及其与热带气旋频数和强度的可能联系[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7
[8].薛梦归,陈德伟,白植舟.超大跨混合钢桁梁斜拉桥静力非线性稳定分析[J].安徽建筑.2016
[9].李静,王鸣涛,刘成禹,吴波.上软下硬地层边坡地震动载下稳定特性的拟静力分析方法[J].建井技术.2016
[10].林训潮.顶部开洞的单层网壳静力稳定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