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愈式电容器的运行管理(论文文献综述)
张俊,刘红梅,岳倩倩[1](2021)在《自愈式低压电力电容器安全监测系统设计》文中认为针对自愈式低压电力电容器运行过程中受到电网环境温度和使用状况等影响,从而失去自愈功能,引发电网故障的问题,设计安全监测系统以保障其安全运行。在分析自愈式低压电力电容器工作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安全监测系统的设计方案;阐述各功能模块的工作原理及过程,指出该系统的应用优势;给出工程应用的具体安装实施方案。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稳定运行,在无功补偿领域有一定应用价值。
陈菲[2](2019)在《基于集中式配电自动化终端的故障自愈技术综合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主要内容是研究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结合QX区、CX区配电网建设现状和供电可靠性实际情况,通过开展配网自愈控制技术研究,通过现场设备更换、后台数据质量提升和技术集成应用手段,提升示范区配电网运行管理技术水平,提高供电可靠性,缩短故障隔离时间。通过智能配电网故障检测、定位与隔离技术,分别针对架空和电缆线路提出了配电网故障定位、隔离和供电恢复方案,重点提出了主站与就地型馈线自动化相协调的自愈控制方案,解决传统就地型馈线自动化无法可靠实现负荷转供问题。同时,在现场开展故障试验,验证架空和电缆线路自愈方案,实现故障情况下,主动配电网自动隔离故障,并恢复非故障段用户送电。本文在应用国家863课题“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与研发”相关成果的基础上,在以下方面开展了配电网自愈控制研究:1)SDS的恢复供电方法优化模型本文建立了针对SDS场景下的恢复供电的优化模型,包括SDS无向连通图模型孤岛划分的1-NKP问题定义及数学模型:研究了基于1-NKP问题和前贪算法的SDS孤岛划分策略,实现含VG与储能装置的SDS极端严重故障状态下的网络再组合和局部供电恢复:并通过测试算例结果表明算法的实用性与有效性。2)SDS故障检测、定位与隔离技术分别针对架空和电缆线路提出了配电网故障定位、隔离和供电恢复方案,重点提出了基于集中控制方式主站与就地型馈线自动化相协调的自愈控制方案,解决传统就地型馈线自动化无法可靠实现负荷转供问题。同时,在现场开展故障试验,验证架空和电缆线路自愈方案
赵军,吴志成[3](2017)在《0.4KV自愈式电容安全运行管理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银行的数据中心,每个低压分站均配置了低压无功补偿装置。低压无功补偿装置中0.4KV补偿电容器(以下简称"电容器")是其中的核心元器件。通常情况下,环境温度较高或电气线路上高次谐波分量较高,都会对电容器的使用寿命造成不利影响。上述客观条件不但影响电容器的性能,而且直接影响低压补偿电容器的可靠性。电容器在上述情况下运行时经常会出现容量衰减、鼓包,甚至是爆裂引起火灾等极端异常事故,给数据中心安全运行带来了极大的安全
姚霞[4](2016)在《低压TSC无功补偿装置主控器件设计及选型原则》文中研究表明以低压电网TSC无功补偿装置的投切控制原理为依据,结合国家电网行业标准及无功补偿装置技术要求与设计规范,分析讨论TSC低压无功补偿装置中投切电容、投切开关以及串联电抗器等主控元件的选型原则及工作特点,为配网无功补偿设备的投切系统的可靠运行、管理与维护提供数据支持及技术保障。
关素旗[5](2014)在《低压智能无功功率补偿控制柜常见故障探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低压智能无功功率补偿是当前低压用户广泛采用的一种无功补偿方式。本文对设备运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及故障进行了列举分析,为相关人员运行管理和维修提供了参考。
陈淑娟[6](2013)在《局属电容器运行情况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国家电力应用政策《高压并联电容器管理规范》中对技术标准、运行规范、检修规范、技术监督规定、预防高压并联电容器事故措施进行了全面的阐述,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认真学习和贯彻,尤其是落实预防高压并联电容器事故的各项措施,确保局属电容器运作效益的提升。
李婷婷[7](2010)在《10kV配电网节能降损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中国的能源消耗强度也明显增长,资源环境约束和经济快速增长的矛盾,已成为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严峻挑战。因而,从我国现实和长远利益考虑,必须加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特别是对于我国电力行业来说,节能降损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由于我国的电力部门长期重发电、轻供电、忽略配电网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导致配网系统基础薄弱,中低压配电网损耗严重。10kV配电网是我国电网中规模最大,涉及面积最广的部分,其末端直接与用户相连,敏锐的反映用户在安全、优质、经济等方面的要求,已成为电力系统供电能力、电能质量、供电可靠性等重要指标的最终体现。但是,10kV配电网存在许多问题,如网架结构薄弱、设备老化、无功补偿不足、电网运行管理落后等诸多因素,造成配电网损耗过大,与世界主要工业国家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节能降损在我国10kV配电网中大有可为。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实现10kV配电网的节能降损。一方面,在电力系统中,变压器是生产过程的主要设备,从发电、供电到用电,需要经过三到五次变压器的变压过程,变压器数量多,容量大,损耗大。本文依据一种评价变压器能源效率比较全面的技术经济评价方法总拥有费用法(Total Owning Cost, TOC),并结合广东省云浮地区部分企业的用电数据进行分析和定量计算,进行配电变压器经济容量的选择,经济选型,和经济运行分析。结果表明了配电变压器的节能和经济运行对节能减排、改善电网电能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由于无功匮乏造成配电网网损问题十分突出,无功补偿则是降损节能和改善电压质量的一种有效方法。本文通过广东省云浮地区某10kV实际线路的参数,建立了以无功优化补偿后所取得的综合经济效益最大作为目标函数的数学模型,引入遗传算法进行求解。根据模型特点对遗传算法进行了改进,如采用改进编码方式、初始群体的生成、适应度函数的设计等方面,通过计算机程序计算,确定无功补偿的地点和容量,从而使得配电网处在经济可靠的运行状态,降低电能损耗。通过变压器和配电网无功优化两个方面节能降损,优化10kV配电网,最终达到降低电力损耗,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目的。
王辉[8](2009)在《德州配电自动化系统的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实现配电网自动化可以合理的分配电能以降低能耗,同时可以提高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因此,对配电网自动化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对配电自动化系统进行了简要说明,包括配电自动化的基本概念、发展现状、系统功能、系统结构、效益分析,以及配电自动化对通信系统的需求分析;在分析国外配网结构、配网自动化发展过程与建设情况的基础上,总结各国配网自动化发展模式的特点,结合我国配网的特点,提出针对我国配网自动化建设的一些看法和意见。通过本文的研究及研究课题的工程实际得出结论:应因地制宜地进行配网建设,重点应是建设以遥测、遥信为主的配电自动化综合信息系统,通过减少停电时间、优化电网规划以提高供电可靠性和配电网的运行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其对配网建设的促进作用。配电自动化技术自90年代初已在国内电力系统的中低压变电站中已经得到了普及,在高压及超高压变电站也得到较广泛应用。通信是配电自动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配电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电力系统内部的数据通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配电自动化系统通信的自身特点和要求决定了目前还不可能采用单一的通信技术,目前常用的通信方式包括:光纤、配电载波、有线、无线等。由于配电通信的强干扰特性和光纤通信方式的抗干扰能力强的优点,因此光纤通信在配电通信中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配电自动化数据终端传输方面,由于速率一般不高,而异步串行方式无需收发端时钟同步,具有通信简单可靠等优点,因此目前大多数配电通信终端均采用异步串行方式进行数据传输,多数配电通信光纤采用直接传输RS-232/485信号方式。然而,这种方式仅发挥了光纤通信的可靠性、传输中继距离远等优点,并未发挥光纤的容量大的特点,因而导致线路利用率低,通信线路较多,布线复杂。本文分有线通信模式和无线通信模式介绍了几种不同通信方式的概念、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目前不同配电自动化通信方式各自的优缺点,详细介绍了配电自动化通信模式选择方法,并针对通道模式分析总结得出结论:在配电自动化系统中,立足先进实用的通信模式,综合应用多种通信方式,按综合的经济技术指标选取其中最优的组合最后,本文重点介绍了德州配电自动化系统的设计,阐述了本设计方案选择的理论和技术依据,包括主站、终端站和通信系统的整体框架设计及软硬件系统的设计内容,并对各模块的功能特点进行了设计说明。
陈海,魏峰,赵永平[9](2009)在《如何保证自愈式电容器的安全运行和正常的使用寿命》文中认为介绍自愈式电容器的特性、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防护。
董如春[10](2009)在《集合式电容器不平衡保护的应用和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城乡居民家用电器的增加,在用电量增加的同时,电网中的感性负荷比例也在明显上升,电容器的应用对改善电压质量,提高电网功率因素,减少线损显的尤为重要。近年来集合式电容器因其占地面积小,安装维护方便,可靠性高等优势而被广泛选用于无功补偿,特别是应用于大型变电站的户外集中补偿和城市电网改造中。集合式并联电容器自1985年在我国开发成,由于安装运行方便、占地小等优点,得到了使用者的普遍欢迎。目前,制造的集合式并联电容器的电压等级达66kV,单台容量达10000kvar,年产量达3400Mvar,约占高压并联电容器的35%,得到了迅猛地发展。国际上,日本日新公司是集合式并联电容器的创始厂,也是唯一生产厂,但目前已停止生产该产品。迄今为止,我国是世界上唯一的集合式并联电容器生产和使用国。集合式电容器在实际应用中,保护设置至关重要,必不可少,保护设置要齐全、完整并且合理。电容器的前段保护有限时电流速断保护、过电流保护、过电压及低压保护。针对集合式电容器自身有开口三角电压保护、差压差动保护等。电容器的不平衡保护是电容器内部故障的主保护,更具体的说,它是电容器内部单元极间短路和内部元件的过电压保护,对于内熔丝集合式电容器,不平衡保护在内熔丝切除故障电容元件后,保护其余完好元件的过电压不超过允许值而安全运行,集合式电容器的不平衡保护主要有开口三角电压保护和相电压差动保护两种。集合式电容器设有内熔丝,因内熔丝动作退出而引起的电容量变化很小,故障组件被隔离所引起的相电压、电流的变化极其微小,以至于不平衡保护二次测量值小到同初始不平衡值相当。实际应用中经常发生由于不平衡保护误动而使电容器无法投运的现象,或者片面放大保护整定值而失去对电容器内部故障的保护作用,导致电容器故障的扩大甚至爆炸的现象。集合式电容器虽具有安装运行方便,占地小的特点,但是集合式电容器受修理工艺的限制,现场修理几乎不可能,一旦发生故障往往需返厂处理。因此,集合式电容器具有相比于其它电力设备更高的可靠性要求。本文重点研究了集合式电容器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与集合式电容器不平衡保护的实现,并在提高集合式电容器的运行可靠性方面提出若干建议。
二、自愈式电容器的运行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自愈式电容器的运行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集中式配电自动化终端的故障自愈技术综合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3 本文所做的工作 |
2 含VG配电网的优化控制技术研究 |
2.1 SDS优化控制模型 |
2.2 算例分析 |
2.2.1 IEEE算例分析 |
2.2.2 NN配电网算例分析 |
2.3 本章小结 |
3 SDS供电恢复方法 |
3.1 供电恢复方法优化模型 |
3.1.1 主动配电网的辐射状模型 |
3.1.2 主动孤岛划分的1-NKP问题定义及其数学模型 |
3.2 前贪算法 |
3.2.1 前贪算法相关定义说明 |
3.2.2 前瞻贪婪算法步骤 |
3.2.3 基于前贪算法的SDS孤岛划分策略 |
3.3 算例测试 |
3.4 NN实例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SDS故障检测、定位与隔离技术研究 |
4.1 NN配电网特点及故障处理需求 |
4.2 故障自愈实现方式及特点 |
4.2.1 就地控制方式 |
4.2.2 集中控制方式 |
4.2.3 综合控制方式 |
4.3 配电网故障检测与定位技术 |
4.3.1 配电网故障检测 |
4.3.2 配电网故障定位 |
4.4 配电网故障隔离与供电恢复技术 |
4.4.1 配电网故障隔离 |
4.4.2 配电网供电恢复 |
4.5 主站与就地型电压时间型馈线自动化相协调的故障处理技术 |
4.5.1 功能描述 |
4.5.2 功能实现 |
4.5.3 现场技术方案 |
5 故障自愈技术验证 |
5.1 电缆线路试验 |
5.1.1 试验内容 |
5.1.2 试验方案及结果 |
5.2 架空线路试验 |
5.2.1 试验内容 |
5.3 试验结论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0.4KV自愈式电容安全运行管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自愈式低压电容的概述 |
1. 结构及工作原理 |
2. 自保护功能 |
二、在线监测系统的研究 |
1. 在线监测系统工作原理 |
2. 寿命及故障判别依据 |
(1) 计算思路 |
(2) 基值的计算 |
(3) 外部因素分析 |
(4) 内部因素分析 |
(5) 衰减异常分析 |
3. 在线监测装置的功能 |
(1) 逐个温度曲线的显示 |
(2) 逐个电流曲线显示 |
(3) 逐个电容寿命趋势显示 |
(5) 系统运行趋势分析 |
三、价值与性价比分析 |
1. 系统安全的价值 |
2. 典型案例的性价比分析 |
(4)低压TSC无功补偿装置主控器件设计及选型原则(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电容器选型 |
2 串联电抗器选型 |
3 投切开关选型 |
3.1 反并联晶闸管选型 |
3.2 交流接触器选型 |
(1) 机械式开关的投切过程应符合: |
(2) 机械式开关的运行过程应符合: |
4 结语 |
(5)低压智能无功功率补偿控制柜常见故障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设备异常现象及常见故障检修示例 |
1.1 智能控制器不能正常工作 |
1.2 交流接触器故障 |
1.3 自愈式电容器故障 |
2 注意事项 |
3 结语 |
(7)10kV配电网节能降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课题的意义 |
1.2 论文研究背景 |
1.2.1 我国配电网特点 |
1.2.2 10kV 配电网存在的主要问题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二章 配电变压器的节能与经济运行 |
2.1 概述 |
2.1.1 配电变压器的发展 |
2.1.2 配电变压器能效标准 |
2.1.3 变压器的使用误区 |
2.2 配电变压器的技术经济评价 |
2.3 选择配电变压器的经济容量 |
2.4 变压器的经济运行方式 |
2.4.1 影响变压器经济运行的四个因素 |
2.4.2 并联变压器的经济运行方式 |
2.5 算例分析 |
2.5.1 配电变压器型号的选取 |
2.5.2 配电变压器经济容量的确定 |
2.5.3 配电变压器的并联运行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10kV 配电网无功规划 |
3.1 配电网无功补偿的原则 |
3.2 配电网无功补偿方式及其比较 |
3.2.1 变电站集中补偿方式 |
3.2.2 10kV 配电线路杆上无功补偿方式 |
3.2.3 低压集中补偿方式 |
3.2.4 用户终端分散补偿方式 |
3.3 配电网无功补偿的装置 |
3.4 配电网无功优化的模型 |
3.5 配电网无功优化的算法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遗传算法在 10kV 配电网无功优化中的应用 |
4.1 10kV配电网无功优化模型的建立 |
4.1.1 目标函数构造 |
4.1.2 罚函数设置 |
4.2 配电网潮流计算 |
4.2.1 潮流算法的基本原理 |
4.2.2 算法的具体步骤 |
4.3 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
4.3.1 遗传算法概述 |
4.3.2 遗传算法基本操作过程 |
4.3.3 本文基于遗传算法的无功优化操作设计 |
4.4 某10kV配电线路无功优化分析 |
4.4.1 本文研究的某10kV 配电线路概况 |
4.4.2 10kV 配电线路潮流计算结果 |
4.4.3 投资成本和经济效益计算原则 |
4.4.4 基于灵敏度法无功补偿点的确定 |
4.4.5 基于遗传算法线路无功优化的结果和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8)德州配电自动化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配电自动化的概念 |
1.2 国内外配电自动化的发展和现状 |
1.3 配电自动化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
第二章 配电自动化技术内容及模式比较 |
2.1 配电自动化的内容 |
2.2 配电自动化的功能 |
2.3 配电自动化系统 |
2.4 配电自动化的基本功能模式及比较 |
2.5 配电自动化结构规划的基本原则 |
2.6 配电自动化管理系统设计须注意的问题 |
2.7 德州配电自动化总体框架设计 |
第三章 配电自动化通信原理及模式比较 |
3.1 配电自动化数据通信技术的特点 |
3.2 配电自动化使用的通信方式的比较选择 |
3.3 IES-OM3光调制解调器(Modem) |
第四章 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设计 |
4.1 配电自动化主站整体结构设计 |
4.2 主站系统硬件功能的设计 |
4.3 主站系统软件功能的设计 |
4.4 WEB信息发布与资源共享功能 |
第五章 德州配电自动化通信系统的设计 |
5.1 配电自动化系统对通信系统的要求 |
5.2 配电自动化通信系统的总体框架设计 |
5.3 终端层通信系统的设计 |
5.4 主站层通信系统的设计 |
第六章 配电自动化终端系统设计 |
6.1 配电终端FTU的设计 |
6.2 配电终端TTU的设计 |
第七章 总结 |
附图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9)如何保证自愈式电容器的安全运行和正常的使用寿命(论文提纲范文)
1. 自愈特性 |
2. 运行中电容器容量下降问题 |
3. 提高电容器的抗涌流能力 |
4. 防止自愈式电容器爆炸 |
5. 使用寿命 |
(10)集合式电容器不平衡保护的应用和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致谢 |
第一章 绪论 |
1.1 电力电容器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
1.2 我国电力电容器的运行和发展 |
1.2.1 我国电力电容器的起步过程 |
1.2.2 不同时期电容器装置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
1.3 我国高压并联电容器的种类和特点 |
1.3.1 小单台电容器特点 |
1.3.2 集合式电容器的特点 |
1.3.3 箱式电容器的特点 |
1.3.4 几种高压并联电容器的优缺点 |
1.4 我国集合式电容器的运行与发展 |
1.4.1 部分地区集合式电容器的运行情况 |
1.4.2 集合式电容器的保护问题 |
第二章 通常集合式电容器不平衡保护的分析 |
2.1 集合式电容器开口三角电压保护的推导 |
2.2 集合式电容器相电压差动保护的推导 |
2.3 集合式电容器开口三角电压保护与相电压差动的分析 |
2.3.1 集合式电容器的保护可靠性问题 |
2.3.2 两种不平衡保护的可靠性分析 |
2.3.3 两种不平衡保护的比较 |
2.3.4 集合式电容器不平衡保护整定计算的实例 |
第三章 元件非全并联集合式电容器不平衡保护的分析 |
3.1 元件非全并联集合式电容器的内部接线方式 |
3.1.1 非全并联集合式电容器内部接线方式一 |
3.1.2 非全并联集合式电容器内部接线方式二 |
3.2 非全并联集合式电容器的计算公式 |
3.2.1 内单元的电容切除率 |
3.2.2 故障段完好元件得过电压倍数Kv |
3.2.3 非全并联集合式电容器开口三角电压保护的3Uo 值的推导 |
3.2.4 非全并联集合式电容器相电压差动保护的 Δ U值的推导 |
3.2.5 非全并联集合式电容器不平衡保护的计算实例 |
第四章 其它形式集合式电容器不平衡保护的分析 |
4.1 可调容量的集合式电容器 |
4.1.1 可调容量的集合式电容器内部接线方式 |
4.1.2 可调容量的集合式电容器的保护计算实例 |
4.1.3 可调容量的集合式电容器的保护分析 |
4.2 10KV 充气集合式电容器不平衡保护的分析 |
4.2.1 充气集合式电容器内部接线方式 |
4.2.2 充气集合式电容器的保护计算实例 |
4.3 自愈集合式电容器不平衡保护的分析 |
4.3.1 自愈式高压并联电容器的特点和内部接线状况 |
4.3.2 自愈高压集合式电容器的不平衡保护整定计算 |
第五章 集合式电容器的现场实际应用 |
5.1 集合式电容器在220KV 变电站的应用 |
5.1.1 集合式电容器的选型和不平衡保护方式的初选 |
5.1.2 集合式电容器的选型调整和不平衡保护方式的确定 |
5.2 可调容集合式电容器在110KV 变电站的应用 |
5.2.1 集合式电容器的选型和容量的确定 |
5.2.2 可调容集合式电容器不平衡保护方式的确定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通常接线方式的集合式电容器 |
6.2 元件非全并联的集合式电容器 |
6.3 其它形式集合式电容器 |
6.3.1 可调容量集合式电容器 |
6.3.2 气体绝缘集合式电容器 |
6.3.3 自愈式高压并联电容器 |
6.4 集合式电容器的不平衡保护与其制造方面的改进 |
6.4.1 改善内熔丝的结构,提高内熔丝的可靠性 |
6.4.2 适当降低工作场强 |
6.4.3 减小电容器之间的电容偏差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四、自愈式电容器的运行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 [1]自愈式低压电力电容器安全监测系统设计[J]. 张俊,刘红梅,岳倩倩.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02)
- [2]基于集中式配电自动化终端的故障自愈技术综合应用[D]. 陈菲. 广西大学, 2019(06)
- [3]0.4KV自愈式电容安全运行管理的研究[J]. 赵军,吴志成. 中国金融电脑, 2017(11)
- [4]低压TSC无功补偿装置主控器件设计及选型原则[J]. 姚霞. 电子世界, 2016(16)
- [5]低压智能无功功率补偿控制柜常见故障探析[J]. 关素旗. 科技资讯, 2014(20)
- [6]局属电容器运行情况分析[J]. 陈淑娟.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3(36)
- [7]10kV配电网节能降损研究[D]. 李婷婷. 华南理工大学, 2010(03)
- [8]德州配电自动化系统的设计[D]. 王辉. 山东大学, 2009(S1)
- [9]如何保证自愈式电容器的安全运行和正常的使用寿命[J]. 陈海,魏峰,赵永平. 中国设备工程, 2009(06)
- [10]集合式电容器不平衡保护的应用和分析[D]. 董如春. 合肥工业大学, 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