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滋养叶细胞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细胞,葡萄胎,肿瘤,增效剂,效果,肉瘤,瘢痕。
滋养叶细胞论文文献综述
梁艳,涂频,王璇,易晓明,周晓蝶[1](2019)在《睾丸伴有合体滋养叶细胞的精原细胞瘤3例临床病理特点及文献复习》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伴有合体滋养叶细胞成分的睾丸精原细胞瘤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方法:应用光镜对3例伴有合体滋养叶细胞成分的睾丸精原细胞瘤进行病理组织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结合临床进行预后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均为典型精原细胞瘤基础上伴有合体滋养叶细胞。免疫表型:一致性肿瘤细胞弥漫强表达CD117、OCT-4、SALL4、PLAP,合体滋养叶细胞表达hCG。随访:2例术后行化疗,连续监测血清β-hCG水平均正常,现一般情况良好;1例会诊病例术后血清β-hCG水平正常,常规化疗后,一般情况良好。结论:睾丸精原细胞瘤常见,但睾丸精原细胞瘤伴有合体滋养叶细胞及血清β-hCG增高者罕见,是一种少见的睾丸生殖细胞肿瘤亚型,其好发于年轻患者,对化疗敏感,预后相对较好,此亚型需引起临床及病理医师重视,以避免误诊。(本文来源于《中华男科学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宋敏[2](2018)在《米非司酮对恶性滋养叶细胞肿瘤化疗的增效作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恶性滋养叶细胞肿瘤患者化疗过程中,行米非司酮治疗所起到的增效作用。方法选入我院于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所收治的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患者共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每组各为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甲氨蝶呤联合卡铂化疗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米非司酮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CR比率以及治疗有效率。结果加行米非司酮的观察组其临床CR比率和治疗有效率显着优于参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为68%,参照组总有效率为32%,组间对比差异性显着(P<0.05),同时不良反应的比较中,差异性不存在(P>0.05)。结论在对恶性滋养肿瘤患者进行基础化疗的过程中,加行米非司酮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有效率,且不会造成不良反应发生率的上升,这对于临床研究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8年16期)
阮书香[3](2018)在《不同方案治疗恶性滋养叶细胞疾病的临床效果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恶性滋养叶细胞应用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此次研究所选对象来源于2014年4月-2015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恶性滋养叶细胞肿瘤治疗的患者,应用随机数表法将所选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单药化疗,给予观察组患者双药联合化疗或者多药联合化疗,对比两组患者近期临床疗效和3年内生存率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36例患者病情缓解,治疗有效率为92.31%,对照组患者31例患者病情缓解,治疗有效率为79.49%,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1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年生存率及3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3年内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滋养叶细胞患者同时双药或者多药联合化疗对于病情控制和改善,以及提高患者3年内生存率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外医学研究》期刊2018年15期)
张燕,陆萍,杨淑玲,刘璇,张琳[4](2017)在《滋养叶细胞增殖基因及间质细胞凋亡检测在水泡状胎块诊断中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滋养叶细胞增殖相关基因及间质细胞凋亡检测在水泡状胎块(HM)病理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技术,检测100例HM(其中完全性HM 61例,部分性HM 39例)及40例绒毛水肿的病理组织标本滋养叶细胞的Ki67、Livin与Bcl-2的表达,并应用TUNEL法对绒毛间质凋亡细胞进行原位观察。结果 Ki67阳性表达在绒毛水肿组、部分性HM组、完全性HM组趋势呈逐渐增强,各组间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绒毛水肿组及HM组绒毛间质内AI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ivin及Bcl-2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i67表达与AI指数呈正相关(P<0.05)。结论间质细胞凋亡联合滋养叶细胞中Ki67表达检测可用于HM的诊断与分型,也可用于鉴别HM与绒毛水肿。(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医学杂志》期刊2017年22期)
潘瓷,杨春丽,张曦[5](2016)在《孕期激素调控与滋养叶细胞脂蛋白酯酶表达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早孕期各种激素对滋养叶细胞脂蛋白酯酶(LPL)表达的影响及晚孕期各种激素对胎盘LPL表达的影响,探讨LPL表达的调节因素。方法选择正常妊娠6~12周的胎盘绒毛组织共8例,将每例绒毛细胞传代后分别培养在不同的处理因素中(雌二醇2、20、100 ng/m L以及1μg/m L培养24 h;氢化可的松340 ng/m L培养24 h,胰岛素145 ng/m L培养24 h,低糖1.3 mmol/L和高糖15 mmol/L培养基以及高糖15 mmol/L合并胰岛素145 ng/m L培养24 h)。以DMEM培养液中培养的细胞作为对照,以Real Time-PCR技术测定滋养叶细胞中LPL的表达,选取择期分娩剖宫产孕妇共8例,取其胎盘组织培养后分别培养在上述不同的处理因素中,以晚孕期DMEM培养液中培养胎盘绒毛为对照,测定胎盘绒毛膜LPL mRNA的表达。结果晚孕期DMEM培养液下培养滋养叶细胞LPL mRNA相比早孕期表达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孕期:雌二醇培养组中,在20ng/m L雌二醇培养液中LPL mRNA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而在1μg/m L雌二醇培养液中LPL mRNA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2 ng/m L雌二醇培养液及100 ng/m L雌二醇培养液中LPL mRNA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氢化可的松培养组中LPL mRNA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胰岛素组、低糖组及高糖组细胞表达LPL mRNA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着差异(P>0.05),而在高糖合并胰岛素培养组中LPL mRNA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孕期胎盘绒毛细胞经氢化可的松340 ng/m L培养后LPL mRNA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145 ng/m L、1.3 mmol/L低糖培养液、15 mmol/L高糖培养液、15 mmol/L高糖合并胰岛素145 ng/m L共同培养后LPL mRNA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孕期胎盘绒毛细胞经2、20、100 ng/m L及1μg/m L雌二醇培养后LPL mRNA表达与晚孕期正常培养的胎盘绒毛中的表达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PL mRNA的表达在晚孕期绒毛中较早孕期明显增加,雌二醇对早孕期滋养叶细胞LPL mRNA的表达具有双重性,20 ng/m L雌激素浓度培养可导致LPL mRNA表达增加,而1μg/m L雌激素浓度培养可导致LPL mRNA表达降低。单纯糖及胰岛素对早孕期LPL的表达无明显影响,而高糖合并胰岛素的共同作用会导致早孕期LPL mRNA表达增加。晚孕期各种激素对LPL mRNA的表达没有明显影响,激素对LPL表达的影响体现在早孕阶段,晚孕期LPL表达增高可能是体内血脂浓度的改变导致。(本文来源于《广东医学》期刊2016年08期)
张彦玲,李合欣,范林霄,张俊丽[6](2015)在《误诊为剖宫产瘢痕妊娠的滋养叶细胞肿瘤一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患者女,28岁,G2P1,因为停经62d,阴道出血25d于2015年3月13日入院。平素月经5~6/35~36d,末次月经:2015年1月10日,2015年2月16日出现阴道少量出血,淋漓至今。自测尿妊娩阳性,2015年3月12日当地医院检查化验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53 528 mU/mL,B超提示宫颈处异常回声(残留物?)自诉阴道未见肉样组织排出。2015年3月13日来我院,B超提示(本文来源于《山西医药杂志》期刊2015年24期)
邓秀莲,宁淑敏,王玖珍,李林权,董林林[7](2015)在《米非司酮对恶性滋养叶细胞肿瘤化疗的增效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米非司酮对恶性滋养叶细胞肿瘤化疗的增效作用。方法随机选取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患者6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所有患者采用相同的药物进行化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同时服用米非司酮。结果在患者的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CR比率以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研究组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方面,研究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恶性滋养叶细胞肿瘤患者在化疗过程中在常规化疗的基础上服用米非司酮,可明显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本文来源于《环球中医药》期刊2015年S2期)
任仕俊,常存青,孙川[8](2015)在《CD10表达在滋养叶细胞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CD10表达在滋养叶细胞疾病临床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15例滋养叶细胞疾病患者病理样本设为观察组,另选取100例子宫肿瘤患者病理样本设为对照组(子宫内膜间质瘤50例,子宫平滑肌瘤50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两组患者组织样本进行CD10表达情况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CD10阳性表达率情况。结果观察组CD10表达阳性率为98%,显着高于对照组的48%,并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但和子宫内膜间质瘤患者相比CD10阳性表达率无显着性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滋养叶细胞疾病的CD10阳性表达率极高,可作为临床滋养叶细胞临床诊断参考指标之一,但需要注意和表达CD10极高的子宫内膜间质瘤进行鉴别。(本文来源于《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期刊2015年06期)
邓秀莲,宁淑敏,王玖珍,李林权,董林林[9](2015)在《米非司酮对恶性滋养叶细胞肿瘤化疗的增效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米非司酮对恶性滋养叶细胞肿瘤化疗的增效作用。方法选取82例恶性滋养叶细胞肿瘤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1例,所有患者应用同样的化疗方案治疗,在此基础上实验组给予米非司酮口服,对2组患者进行跟踪随访,观察组间化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以及造血功能异常等反应)差异,研究所得数据均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化疗有效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2组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口腔溃疡、恶心呕吐、腹泻发生率及总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米非司酮辅助恶性滋养叶细胞肿瘤的化疗能够明显提升治疗效果,但对不良反应率降低作用不显着。(本文来源于《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5年02期)
任仕俊,常存青[10](2014)在《CD10在滋养叶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CD10在滋养叶细胞中的表达特点,探讨CD10在滋养叶细胞中表达对滋养叶细胞恶变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49例单纯性葡萄胎,68例侵袭性葡萄胎及45例绒癌病例用CD10染色,对其表达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在49例单纯性葡萄胎染色部位中以胞浆为主者6例(12%),以胞膜为主者43例(88%)。68例侵袭性葡萄胎中染色部位以胞浆为主者38例(56%),细胞膜为主者32例(44%)。45例绒癌中染色部位以胞浆为主42例(93%),细胞膜为主者3例(7%)局灶阳性。结论 CD10表达的细胞部位可能对滋养叶细胞恶变有一定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期刊2014年S2期)
滋养叶细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评价恶性滋养叶细胞肿瘤患者化疗过程中,行米非司酮治疗所起到的增效作用。方法选入我院于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所收治的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患者共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每组各为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甲氨蝶呤联合卡铂化疗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米非司酮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CR比率以及治疗有效率。结果加行米非司酮的观察组其临床CR比率和治疗有效率显着优于参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为68%,参照组总有效率为32%,组间对比差异性显着(P<0.05),同时不良反应的比较中,差异性不存在(P>0.05)。结论在对恶性滋养肿瘤患者进行基础化疗的过程中,加行米非司酮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有效率,且不会造成不良反应发生率的上升,这对于临床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滋养叶细胞论文参考文献
[1].梁艳,涂频,王璇,易晓明,周晓蝶.睾丸伴有合体滋养叶细胞的精原细胞瘤3例临床病理特点及文献复习[J].中华男科学杂志.2019
[2].宋敏.米非司酮对恶性滋养叶细胞肿瘤化疗的增效作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
[3].阮书香.不同方案治疗恶性滋养叶细胞疾病的临床效果对比[J].中外医学研究.2018
[4].张燕,陆萍,杨淑玲,刘璇,张琳.滋养叶细胞增殖基因及间质细胞凋亡检测在水泡状胎块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7
[5].潘瓷,杨春丽,张曦.孕期激素调控与滋养叶细胞脂蛋白酯酶表达的关系[J].广东医学.2016
[6].张彦玲,李合欣,范林霄,张俊丽.误诊为剖宫产瘢痕妊娠的滋养叶细胞肿瘤一例[J].山西医药杂志.2015
[7].邓秀莲,宁淑敏,王玖珍,李林权,董林林.米非司酮对恶性滋养叶细胞肿瘤化疗的增效作用研究[J].环球中医药.2015
[8].任仕俊,常存青,孙川.CD10表达在滋养叶细胞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
[9].邓秀莲,宁淑敏,王玖珍,李林权,董林林.米非司酮对恶性滋养叶细胞肿瘤化疗的增效作用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
[10].任仕俊,常存青.CD10在滋养叶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