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地面水汽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水汽,地面,降水量,资料,总量,大气,特征。
地面水汽压论文文献综述
张雁飞[1](2019)在《临河区近57年平均地面水汽压变化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临河区近57年(1961—2017年)逐日水汽压、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相对湿度等气象因子记录进行统计,分析了临河区近57年来平均水汽压的年、季和月变化等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临河区近57年平均水汽压总体呈下降趋势,平均每10年减少0.062 hpa;1961—1970年平均水汽压相对较大;1981—1990和2001—2010年相对较小;春、夏、秋、冬四季平均水汽压的变化以春季减小趋势最显着,其次是秋季,冬季呈现上升趋势;1—12月以7月最大,8月次之,1月最小;平均水汽压的年变化与平均气温、日照时数呈现负相关,与降水量、平均相对湿度呈现正相关。(本文来源于《农业灾害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王晓立,王恬茹,杨萌,张娜,鲁丹[2](2018)在《潍坊市地面水汽压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1961—2015年潍坊市9个气象观测站逐月地面水汽压及其他气象要素的观测数据,利用气候倾向率、经验正交函数(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EOF)、M-K(Mann-Kendall)突变检验和相关系数等方法,分析了潍坊市地面水汽压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合理开发云水资源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961—2015年潍坊地区年与春季、秋季、冬季地面水汽压均呈上升的趋势,春季地面水汽压上升最明显,夏季地面水汽压呈略下降的趋势;潍坊市地面水汽压年代变化明显,20世纪80年代地面水汽压最低。近55 a潍坊市地面水汽压月变化呈明显的单峰型,最大值出现在7月,最小值出现在1月。潍坊市地面水汽压在1989年发生突变,突变后呈明显上升的趋势。近55 a潍坊地区年和四季地面水汽压均呈由西北向东南方向递增的空间分布特征,最低值均出现在青州地区,最高值均出现在诸城地区,主要受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影响造成的。特征向量表明潍坊市地面水汽压具有空间一致性的变化特征,呈西北—东南反向分布。潍坊市地面水汽压受多种气象因素的影响,地面水汽压与相对湿度、气温、降水量均呈显着的正相关关系,地面水汽压与日照时数、蒸发量、风速均呈显着的负相关关系。(本文来源于《气象与环境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刘园园,周顺武,王传辉,吴裴裴[3](2013)在《近30年河南省夏季地面水汽压演变特征及其与降水量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河南省49个地面气象台站近30 a(1979 2008年)的逐月地面水汽压资料,分析了近30 a来河南省夏季水汽压的演变特征,讨论了夏季地面水汽压与地面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河南省夏季水汽压和降水量在空间分布上都呈现出由西北向东南递增的特征;夏季地面水汽压和降水量空间分布主要呈现出全省一致型。通过Morlet小波分析发现,夏季水汽压存在着的准2 a和3~5 a的年际振荡,而夏季降水量存在准2 a和准6~7 a的年际振荡。M-K检验表明,夏季水汽压和降水量均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存在由少到多的突变。(本文来源于《气象与环境科学》期刊2013年02期)
刘园园,周顺武,吴裴裴[4](2013)在《近33a河南省四季地面水汽压时空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河南省49个地面气象台站1979—2011年的月平均地面水汽压资料,分析了近33a来河南省四季水汽压的时空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对夏季地面水汽压进行了分区。结果表明:①河南省四季地面水汽压多年平均的空间分布较为相似,都呈现出由西北向东南递增的趋势。②EOF分解表明,河南省四季地面水汽压空间变化的最主要分布是全省一致型。③河南省四季地面水汽压存在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除冬季主要存在准15a的年代际变化外,其余季节则在多数时段存在着准5a左右的年际变化;各季地面水汽压均呈线性增加趋势,其中冬春(夏秋)季增加趋势(不)明显。④通过REOF分解,结合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可将河南省夏季地面水汽压分为豫北、豫东南和豫西3个区。(本文来源于《内蒙古气象》期刊2013年02期)
张丹,刘昌明,付永锋,邱新法,刘小莽[5](2012)在《基于MODIS数据的中国地面水汽压模拟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2006年MODIS逐日红外与近红外大气可降水量(MOD05)数据,结合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建立了中国逐月地面水汽压模拟统计模型,得到了2006年1km×1km中国逐月地面水汽压数据集。通过对全国33个台站和河南省100个加密站的验证,地面水汽压的模拟值与实测值的相关性均达0.96以上,并且均有90%以上的样本相对误差平均值小于20%。研究结果表明:2006年中国地面水汽压月平均值在3.47~17.13hPa之间,全国年平均值为8.87hPa,地面水汽压呈现出显着的地带性分布;分析了地面水汽压随海拔、坡度和坡向等地形因子的变化规律,较好地反映出地面水汽压的宏观分布趋势和局地分布特征;基于MODIS数据的地面水汽压模型为复杂地形条件下能量收支平衡和大气水循环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本文来源于《资源科学》期刊2012年01期)
乌丽雅苏,孟克其劳,苏立娟[6](2011)在《内蒙古西部水汽总量与地面水汽压关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2007—2008年内蒙古西部呼和浩特站,二连浩特站逐日08时地面及探空气象观测资料,计算得出两个站点全年水汽总量与地面水汽压值,对水汽总量与地面水汽压的特征及其关系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最小二乘原理对水汽总量与地面水汽压进行了回归分析,分别建立了两站的W-e回归方程,并对回归方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水汽总量与地面水汽压之间存在着良好的线性关系,得出的W-e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均趋近于1,拟合程度较高。此回归方程为不具有探空条件的气象站点提供了利用地面水汽压计算水汽总量的简便方法,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1年31期)
张凯静,戴新刚[7](2010)在《再分析资料中可降水量与地面水汽压关系检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ERA-40、JRA-25、NCEP/NCAR、NCEP/DOE4种再分析资料,计算了各种时空尺度的可降水量(W)与地面水汽压(e)的关系式,通过对比不同资料W-e关系式,验证再分析资料可降水量数据的可信度,为其应用提供依据和参考。结果表明:①在中国区域内,ERA-40再分析资料W-e关系式与探空资料W-e关系式最接近,ERA-40再分析资料可降水量数据可信度高于其他再分析资料。②对比全球范围内4种再分析资料W-e关系式发现,年平均W-e关系式在中纬度地区差异较小,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差异较大;季节平均W-e关系式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春、秋、冬叁季差异较小,夏季差异较大。因此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春、秋、冬叁季,再分析资料可降水量数据可信度较高,其他区域和季节可降水量数据可信度较低。③不同年份间,NCEP/NCAR、NCEP/DOE再分析资料W-e关系式稳定性较好,而ERA-40、JRA-25再分析资料W-e关系式稳定性较差。(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0年18期)
张凯静,戴新刚[8](2010)在《再分析资料中可降水量与地面水汽压关系检验(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ERA-40、JRA-25、NCEP/NCNR、NCEP/DOE4种再分析资料,计算了各种时空尺度的可降水量(W)与地面水汽压(e)关系式,通过对比不同资料W-e关系式,验证再分析资料可降水量数据的可信度,为其应用提供依据和参考。结果表明,①在中国区域内,ERA-40再分析资料W-e关系式与探空资料W-e关系式最接近,ERA-40再分析资料可降水量数据可信度高于其他再分析资料。②对比全球范围内4种再分析资料W-e关系式发现,年平均W-e关系式在中纬度地区差异较小,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差异较大;季节平均W-e关系式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春、秋、冬叁季差异较小,夏季差异较大。因此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春、秋、冬叁季,再分析资料可降水量数据可信度较高,其他区域和季节可降水量数据可信度较低。③不同年份间,NCEP/NCNR、NCEP/DOE再分析资料W-e关系式稳定性较好,而ERA-40、JRA-25再分析资料W-e关系式稳定性较差。(本文来源于《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期刊2010年05期)
吴万友,李德俊,毛节泰,徐亚娟[9](2009)在《利用地面水汽压估算整层大气可降水量》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用2000~2002年江西省南昌站和赣州站地面水汽压和探空资料共2190个样本,建立了地面水汽压和整层大气可降水量之间的线性拟合方程,并用2004年两站的地面水汽压和探空资料样本进行了检验,检验发现样本线性拟合方程估算和探空资料计算的整层大气可降水量在α=0.01的显着水平下,t-检验和F-检验的平均值和总体方差差别均不明显,并用江西省地面观测站资料反演了2009年4月11日05时~20时整层大气可降水量的详细分布,结合T639数值预报的叁小时间隔的850hPa、700hPa、500hPa风场和高度场,分析发现槽前脊后是整层大气可降水量的高值区,脊前对应整层大气可降水量的低值区,风向和风速的辐合区对应整层大气可降水量的高值中心区。建立的拟合方程对人工增雨潜力、空中云水资源等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人工影响天气与大气物理学分会场论文集》期刊2009-10-14)
李国翠,李国平,刘凤辉,苗志成[10](2009)在《华北地区水汽总量特征及其与地面水汽压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2004—2005年张家口、邢台和北京叁个探空气象站北京时间08、20时的资料,计算了各个站点不同时刻对应的水汽总量,对华北地区水汽总量的特征及其与地面水汽压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利用线性回归方法分别建立了四种不同分型下用地面水汽压估算水汽总量的经验公式。检验结果表明,华北地区估测的平均绝对误差和均方根偏差普遍低于4 mm和6 mm;夏季误差较大,而冬半年较小;按天气状况分型时,地面水汽压与水汽总量相关性较好、估计精度也更高,可作为除探空资料积分法和GPS遥感方法之外估计水汽总量的一种备选方案。(本文来源于《热带气象学报》期刊2009年04期)
地面水汽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1961—2015年潍坊市9个气象观测站逐月地面水汽压及其他气象要素的观测数据,利用气候倾向率、经验正交函数(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EOF)、M-K(Mann-Kendall)突变检验和相关系数等方法,分析了潍坊市地面水汽压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合理开发云水资源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961—2015年潍坊地区年与春季、秋季、冬季地面水汽压均呈上升的趋势,春季地面水汽压上升最明显,夏季地面水汽压呈略下降的趋势;潍坊市地面水汽压年代变化明显,20世纪80年代地面水汽压最低。近55 a潍坊市地面水汽压月变化呈明显的单峰型,最大值出现在7月,最小值出现在1月。潍坊市地面水汽压在1989年发生突变,突变后呈明显上升的趋势。近55 a潍坊地区年和四季地面水汽压均呈由西北向东南方向递增的空间分布特征,最低值均出现在青州地区,最高值均出现在诸城地区,主要受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影响造成的。特征向量表明潍坊市地面水汽压具有空间一致性的变化特征,呈西北—东南反向分布。潍坊市地面水汽压受多种气象因素的影响,地面水汽压与相对湿度、气温、降水量均呈显着的正相关关系,地面水汽压与日照时数、蒸发量、风速均呈显着的负相关关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地面水汽压论文参考文献
[1].张雁飞.临河区近57年平均地面水汽压变化特征分析[J].农业灾害研究.2019
[2].王晓立,王恬茹,杨萌,张娜,鲁丹.潍坊市地面水汽压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8
[3].刘园园,周顺武,王传辉,吴裴裴.近30年河南省夏季地面水汽压演变特征及其与降水量的关系[J].气象与环境科学.2013
[4].刘园园,周顺武,吴裴裴.近33a河南省四季地面水汽压时空分布特征[J].内蒙古气象.2013
[5].张丹,刘昌明,付永锋,邱新法,刘小莽.基于MODIS数据的中国地面水汽压模拟与分析[J].资源科学.2012
[6].乌丽雅苏,孟克其劳,苏立娟.内蒙古西部水汽总量与地面水汽压关系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
[7].张凯静,戴新刚.再分析资料中可降水量与地面水汽压关系检验[J].安徽农业科学.2010
[8].张凯静,戴新刚.再分析资料中可降水量与地面水汽压关系检验(英文)[J].MeteorologicalandEnvironmentalResearch.2010
[9].吴万友,李德俊,毛节泰,徐亚娟.利用地面水汽压估算整层大气可降水量[C].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人工影响天气与大气物理学分会场论文集.2009
[10].李国翠,李国平,刘凤辉,苗志成.华北地区水汽总量特征及其与地面水汽压关系[J].热带气象学报.2009
论文知识图
![叁个探空站年平均水汽含量的变化](/uploads/article/2020/01/06/5d7b80a16f9d1a908ffb0adf.jpg)
![地面水汽压与MODIS大气可降水量相...](/uploads/article/2020/01/06/ec1267870f1943a861174c63.jpg)
![2000年6月13日~8月11日南郊站地面水](http://image.cnki.net/GetImage.ashx?id=277794&suffix=.jpg)
![大气可降水量与地面水汽压关系图](/uploads/article/2020/01/06/6e51501e4152142abaa05ba7.jpg)
![大气可降水量与地面水汽压的散点...](http://image.cnki.net/GetImage.ashx?id=HNQX2013020040002&suffix=.jpg)
![福州、广州、海口和南宁4站1961~1990年...](/uploads/article/2020/01/06/dc67b2a0ddb3144356c294eb.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