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展/湘潭大学商学院2011级国际商务
【摘要】跨国公司有关知识创造和管理的特征如今已被定义为公司的核心属性之一。本文结合联网所带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经济组织方式的影响,讨论在国际商务领域中跨国公司知识技术的管理特征和关键要素对于跨国公司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互联网;跨国公司;知识管理;关键要素
管理学理论所具备的解释力在上世纪80年代以后逐步加强,这得益于不断细化分析现实经济组织方式的结果。随着科技的进步,以资本劳务为基础的传统生产要素的投入回馈机制日渐固定,其利润空间已逐步被挤压殆尽,这使得知识的创新与保护的成为了企业发展的核心策略。尤其是互联网的革命带来的产业链上游的不断创新,使得生产效率不断的提升的同时,也给更加精细和复杂地考察渗透在各个生产组织行为中的知识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今世界企业理论的发展之所以逐步强调知识技术的视角,原因在于与传统的企业观相比,不论是将企业看成一种黑盒子的生产函数还是将跨国公司看成是一种节约机制都远远的不能服务于当下跨国公司进行更为敏锐的战略拓展的需求。换句话说,以往的跨国公司理论描述的是工业社会以来企业本质的“大框架”,而现今社会对企业理论的要求则更强调其功能性与应用性方面的特质。究原因是在于互联网所带来的科技革命的冲击,使得从信息的角度看世界被拉平,而以往坚固地建立在要素禀赋与比较优势上的跨国公司组织方式将逐步受到的侵蚀。知识技术的专有性是区分企业与外部市场的新的界限。
一、跨国公司的知识属性
传统的跨国公司理论在当今中国跨国公司国际化发展的实践中并没有明确的战略要素,不论是最开始的市场力理论和内部化理论,以及后来的折衷理论,组织理论,和生产周期论等,都仅仅强调跨国公司进行扩张和决策时的条件分析。
在1990年代初兴起的基于知识转移的跨国公司演进理论(科格特和赞德(BruceKogut&UdoZander))提供了一种解释企业边界的新视角。两位将企业定义为专门从事知识的创造和内部转移的社会团体。这种观点在很大程度上将企业的性质由一种调节市场失灵的机制转变为一种信息创生和转移的机体。其核心观点不仅强调了跨国公司不仅仅是一种在其内部比外部市场更有效的节约交易成本的组织,更是一种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知识的创造,转移,维护和提高竞争优势的网络。
二、互联网时代知识管理特征
以人作为载体的各类知识技术的管理在以往的公司成长战略文献中尽管一直未曾被忽视,但往往没能分离出来作为一个独立的维度进行分析。而在互联网时代,知识的创造、转移、管理方式都于以往有了很显著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在有关跨国公司知识技术的概念的界定上,传统的知识观仅仅将其狭义的定义为科学与工程学知识,这在现今社会是不够的。这意味着互联网时代跨国公司的最为核心的知识技术的重大特点是其默示性与情景化的嵌入性,只有在特定的生产经营的实践中所形成的观念、方法与知识技术才具备其独特的优势。而能以一定成本进行打包而转移的显性知识在互联网时代已逐渐不构成跨国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二)在有关知识创造方面,由于互联网时代将知识创造从小范围的分享推广至大范围的协作,拓宽了知识来源的途径的同时也大大方面了知识在世界范围内流通的速率。但与此同时,随着网络环境的日渐成熟,起初零成本的知识共享方式逐渐不在流行,由于知识的创造本来就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经济成本,完全免费的知识共享不符合人作为理性人的假设,因此在这一进程中,跨国公司在整合互联网----这一知识宝库-----中最为核心的知识系统并以最低的代价加以吸纳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跨国公司知识创造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在有关知识转移方面,尽管以往有很多学者提出了相当多的知识转移的模型,但笔者认为最为关键的仍然是如何将跨国公司知识转移路径和方式与跨国公司战略要求相契合,这决定了知识管理的成败。以往知识管理往往仅注重其流程性、结构性的研究,而忽略了知识技术的调用频率与人结合的难易度所赋予知识价值权重,而不同知识的权重作为公司发展战略的风向标深远地影响着企业的发展。由于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显性知识的转移成本被大大压缩,而能构成跨国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默示性知识则需要一整套转移生态环境加以保障,其成本很难控制。因此知识溢出效应在如今尤为明显,众多的专利战与基于知识产权的诉讼官司屡见不鲜,因此。找寻到知识转移路径中开放与封闭的平衡点尤为关键。
三、互联网时代跨国公司知识管理关键要素
知识技术管理的难题在于如何进行其战略要素的明晰,在有关知识管理影响因素的研究中,学者提出了超过20种的关键因素,但结合互联网时代的特征,笔者认为需要突出其信息优势与知识主体--人的不确定性管理,因此强调以下四点:
(一)互联网IT技术
毫无疑问这是跨国公司的基础。世界范围内绝大部分的跨国公司在高效的获取行业动态与知识技术突破创新的相关资讯上均十分敏锐。威客模式[4]的中国化,以及各类丰富但零散的互联网资源的价值都取决于跨国公司能否在第一时间有效的收集并存储,最终转化为跨国公司内部的知识体系。
(二)知识管理评价体系
知识管理评价体系需针对知识收集,知识创造,知识积累,知识扩散,与知识应用这五项流程分别建立对应的评估环节。在设计的细节上有必要区分作用于不同领域的知识之间相互独立的考察体系。好的知识管理评价体系能在宏观上将公司的权力配置与能力范畴进行清晰的组织与划分。
(三)公司组织结构
有学者认为有效的知识管理需要建立在以公司的组织结构为基础并用特定任务集结的责任小团体上。由于人的完全理性假设以被当今主流理论界所否定,如何将作为知识载体的人进行有效的组织与协调是不仅仅取决于作为个体的利益权衡的结果,而更大程度上取决于跨国公司组织结构在促进知识的流动与应用上的设计。而值得强调的促进知识流动的公司内部的任务集结形式应当是灵活的,以兴趣于价值观协调的,而非指令性的。
(四)高层参与及成员沟通
跨国公司的重要特征之一是高层经理人的权威在必要时刻对知识管理方式变革进行推进的积极影响,其原因在于高层的资源与信息的优势能更好的定位和识别对于企业最具价值与独特性的知识,而权威能高效的将这种识别优势转化为知识优势。而另一方面,知识从吸收到整合的过程需要员工之间不仅能达成通力合作,达成共识,并且更为重要的是建立信任的纽带,从而获得协同效应,因此沟通也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张长征.战略性因素对跨国公司知识管理成功的影响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11Vol.32,No.11
[2]刘长庚,罗志,高连水.论技术能力:一个演进经济学的视角【J】.当代财经,2006年第10期,0021-05
[3]HerbertA.Simon.OrganizationsandMarkets【J】.TheJournalofEconomicPerspectives,Vol.5,No.2.(Spring,1991),pp.25-44.
[4]黄卫伟,王丙乾.知识转移、企业边界与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