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含类金刚石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磁场辅助脉冲激光沉积,类金刚石膜,纳米硬度,厚度分布
含类金刚石膜论文文献综述
程勇,陆益敏,黄国俊,米朝伟,黎伟[1](2019)在《磁场辅助激光沉积类金刚石膜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磁场辅助激光沉积类金刚石(DLC)膜技术,在硅基底附近添加磁力线向基底收拢的磁场,用以迫使侧向飞行的离子向基底靠拢并参与成膜。由于离子向基底的集中,使其在膜层中含量大幅上升,间接地减少了大颗粒的比例,因此,与无磁场条件下制备的DLC膜相比,引入磁场不仅提高了DLC膜的沉积速率,而且提高了其机械硬度;更重要的是,间接地证明了激光对靶材离化的高效性,为脉冲激光沉积(PLD)结合磁过滤技术提供了可行性的依据。(本文来源于《红外与激光工程》期刊2019年11期)
郭飞飞,金守峰,秦立果,董光能[2](2019)在《类金刚石膜在水环境下的摩擦学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测试了CoCrMo合金表面沉积类金刚石薄膜与CoCrMo在水溶液润滑下的摩擦磨损行为。结果表明:摩擦副在不同浓度牛血清白蛋白溶液润滑下的平均摩擦因数均在0.10左右,CoCrMo合金销磨损量最小值为1.69×10~(-5) mm~3;相同条件下,生理盐水溶液润滑的磨损量为1.38×10~(-5) mm~3,且销表面有转移膜生成;牛血清白蛋白溶液润滑时,界面蛋白吸附层屏蔽了转移膜的形成。根据结果可知,转移膜的形成经历了磨屑附着、连续转移、局部脱落的过程。(本文来源于《中国机械工程》期刊2019年18期)
程勇,陆益敏,黄国俊,万强,黎伟[3](2019)在《激光制备多层结构的软质基底耐磨类金刚石膜》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金属铜软基底的耐磨、抗蚀能力,采用脉冲激光沉积技术制备了金属铜基底上的多层结构类金刚石保护膜;其中的碳化硅-类金刚石循环层避免了类金刚石膜层中内应力的累积,降低了功能类金刚石层破裂的风险,碳化硅持力层降低了软质铜基底与高硬度类金刚石层的硬度差,金属钛层则使得铜基底与上层碳化硅层牢固结合。实验测试表明,多层结构类金刚石保护膜在铜基底上附着牢固,可通过美军标MIL-48497A规定的重摩擦和国军标GJB150.5A-2009规定的高低温冲击试验,同时能够承受弱碱溶液的腐蚀;摩擦系数低、处于0.093以下,耐磨性能好、2 h摩擦未见磨痕。针对不同金属基底特性改进工艺,该技术可应用于存在腐蚀性环境中机械工具的抗磨保护膜。(本文来源于《国防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曹倩雯[4](2019)在《金刚石膜及类金刚石膜的光学应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刚石膜以及类金刚石膜在光学元件的保护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金刚石膜以及类金刚石膜的特性决定了他们的使用方式,由于这两种膜的高硬度、低摩擦系数、高稳定性,所以在光学元件的保护膜方面普遍选用这两种膜。金刚石膜的宽光透过特性是选用金刚石膜的重要依据之一。类金刚石膜的优点更多,类金刚石膜的制备较为简单,而且类金刚石膜的表面比金刚石膜的表面更加光滑,折射率容易控制,对于硅类材料的红外线透性有很好的增加效果。(本文来源于《智库时代》期刊2019年33期)
徐丽萍,林松盛[5](2019)在《紫铜表面掺钨类金刚石膜的制备及耐蚀性与细胞相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阳极层流型矩形气体离子源与非平衡磁控溅射的复合技术在紫铜基体制备了掺钨类金刚石(W-DLC)薄膜。对膜层的微观形貌、相组成及显微硬度进行了表征,测试了紫铜和W-DLC膜在生理盐水(0.9%NaCl溶液)中的动电位极化曲线以分析其耐腐蚀性能,并评价了它们的细胞相容性。W-DLC膜层表面致密均匀、其中存在WC和W_2C相,显微硬度为2 557 HV,能显着提高紫铜基体在生理盐水中的耐蚀性,并明显降低了紫铜对细胞增长的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电镀与涂饰》期刊2019年13期)
曹红帅[6](2019)在《活塞用铝合金表面钛掺杂类金刚石膜的制备及其结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铝合金具有密度低、比强度高和易成型等优异性能,是发动机活塞的理想材料。但由于铝合金表面硬度低、耐磨性和耐腐蚀性差,全铝制活塞的裙部和缸体等滑动部件在不断往复运动过程中容易造成较大的摩擦功而增大能耗,严重情况下致使活塞失效。采用高硬度、低摩擦系数、耐磨损和耐腐蚀性能优异的类金刚石(DLC)膜进行表面处理,能够有效提高铝合金的表面性能。本文基于元素掺杂和多层膜技术,利用磁过滤阴极弧(FCVA)设备在铝合金表面沉积了具有Ti过渡层、Ti-DLC层和Ti缓冲层的Ti-DLC多层复合膜,系统地研究了C_2H_2气体流量和Ti过渡层厚度对Ti-DLC膜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在铝合金表面沉积了超厚Ti-DLC膜,并对其性能进行了评价。主要工作及结论如下:(1)C_2H_2气体流量对铝合金表面Ti-DLC膜性能的影响:Ti-DLC多层复合膜具有典型的DLC结构,表面呈“丘陵”状,存在宏观颗粒和微孔缺陷。随着C_2H_2气体流量的增大,Ti-DLC膜中Ti元素含量减少,sp~3-C含量先增大后减小;C_2H_2气体流量为80 sccm时,sp~3-C含量最高。当C_2H_2气体流量小于80 sccm时,Ti-DLC膜的硬度和结合力逐渐增大,摩擦学性能较差,摩擦系数达0.5以上;当气体流量大于等于80 sccm时,Ti-DLC膜摩擦学性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摩擦系数约为0.12。选择合适的C_2H_2气体流量,有利于改善Ti-DLC膜的性能。(2)Ti过渡层厚度对铝合金表面Ti-DLC膜性能的影响:Ti过渡层厚度对Ti-DLC膜的成分和组织结构几乎没有影响,sp~3-C含量基本保持不变。然而,Ti过渡层的加入能够改善Ti-DLC膜与铝合金基体之间的界面过渡,有利于增强结合性能和提高摩擦学性能的稳定性。随着Ti过渡层厚度的增大,Ti-DLC膜的残余应力先减小后增大,而结合力与其变化规律相反。选择合适的Ti过渡层厚度,有利于改善Ti-DLC膜的结合性能。(3)铝合金表面超厚Ti-DLC膜的制备及性能评价:基于前面的实验探究,在铝合金表面沉积了具有铝合金/Ti过渡层/Ti-DLC层/Ti缓冲层/Ti-DLC层/Ti缓冲层/Ti-DLC层的Ti-DLC多层复合膜,厚度为17~20μm。超厚Ti-DLC膜的纳米硬度为18 GPa,弹性模量为153 GPa,具有良好的韧性和弹性回复率。在300°C温度条件下,超厚Ti-DLC膜具有优异的摩擦学性能,摩擦系数为0.1185,磨损率为2.5×10~(-5) mm~3/(N?m)。此外,超厚Ti-DLC膜具有一定的隔热性能,与铝合金基体相比,沉积有超厚Ti-DLC膜的铝合金导热率降低了25 W/m*K左右。(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期刊2019-06-01)
罗清威,邹祥宇,李文虎,张会[7](2018)在《自制类金刚石膜制备装置在材料类专业综合实验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综合实验课在大学生专业综合素质教育和知识构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采用自制的类金刚石膜制备装置开设了材料类综合实验,让学生对类金刚石薄膜材料的制备过程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通过让学生接触所学专业的科学前沿,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阐述了该装置的设计思路、操作原理、结构特点、可完成的相关实验和取得的成效。(本文来源于《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期刊2018年04期)
陆益敏,黄国俊,郭延龙,程勇,韦尚方[8](2018)在《双激光制备双层结构类金刚石膜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飞秒激光和纳秒激光分别在氧气氛环境和高真空环境中烧蚀石墨靶材,在硅基底上获得了两种不同的类金刚石膜,通过红外透过曲线的拟合,获得了各自的光学参数;进而设计和制备了不同厚度组合的双层结构类金刚石膜硅基底样品:飞秒激光在氧气氛环境中制备的类金刚石膜具有低折射率、高透过性的特点,所以将其作为双层膜的内层,发挥其红外增透效能;纳秒激光在高真空环境中制备的类金刚石膜具有高硬度、耐蚀性的特点,所以将其作为双层膜的外表层,发挥其抗划、耐蚀的功能。实验测试表明:随着外表保护层厚度的增加,样品的中红外平均透过率逐渐下降0.5%~3%,表面硬度提高7.2~24.7 GPa。碱溶液浸泡试验表明,外表保护层能够承受碱溶液腐蚀,但过薄的保护层不能阻止溶液向膜层内部的渗透,从而使得不具有耐蚀性的红外增透层被腐蚀。研究结果为不同应用目的的双层膜或多层膜结构的设计与制备提供了实验基础。(本文来源于《红外与激光工程》期刊2018年11期)
曾群锋,曹倩,ERDEMIR,Ali,李双江,朱家宁[9](2018)在《类金刚石膜超低摩擦行为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高硬度、低摩擦、高耐磨性的类金刚石(Diamond like carbon,DLC)膜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和工业界极大的研究兴趣,尤其是它的超低摩擦行为。首先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分析了DLC膜超低摩擦的起源,研究发现DLC膜的微观结构和测试环境是影响DLC膜实现超低摩擦的主要因素,而DLC膜的微观结构由其制备工艺决定。然后系统讨论了制备工艺(包括制备方法、反应气源、掺杂元素和基体材料等)和测试环境(包括真空与干燥惰性气体环境、潮湿环境、高温环境、载荷和滑动速度等)对DLC膜超低摩擦行为的影响规律。最后归纳分析了目前对DLC膜超低摩擦机理的几种解释,指出DLC膜作为超低摩擦材料仍需解决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趋势。(本文来源于《中国表面工程》期刊2018年04期)
姜其立,王浩琦,周晗,庞盼,刘建武[10](2018)在《双弯管磁过滤阴极真空弧技术沉积超厚多层钛掺杂类金刚石膜》一文中研究指出极端工况对关键部件涂层的性能要求较高,作为常用涂层,薄类金刚石(Diamond-like carbon,DLC)膜因其厚度的局限性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性能需求,因此超厚DLC膜的制备工艺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采用双弯管磁过滤阴极真空弧沉积技术制备多层Ti掺杂DLC膜,并通过显微维氏硬度计、摩擦磨损试验仪、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能谱仪(ED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光电子能谱仪(XPS)、X射线衍射仪(XRD)、拉曼光谱仪(Raman)等对膜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薄膜的沉积速率最高可达0.40μm/min;随着沉积过程中C2H2流量的增加,Ti掺杂DLC膜中超硬Ti C相的相对含量降低,因此导致膜硬度降低,同时热稳定性变差;通过金属掺杂以及多层复合结构的方法能够有效制备低内应力的DLC膜,同时实现超厚DLC膜(最高可达42.3μm)的制备。(本文来源于《中国表面工程》期刊2018年03期)
含类金刚石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测试了CoCrMo合金表面沉积类金刚石薄膜与CoCrMo在水溶液润滑下的摩擦磨损行为。结果表明:摩擦副在不同浓度牛血清白蛋白溶液润滑下的平均摩擦因数均在0.10左右,CoCrMo合金销磨损量最小值为1.69×10~(-5) mm~3;相同条件下,生理盐水溶液润滑的磨损量为1.38×10~(-5) mm~3,且销表面有转移膜生成;牛血清白蛋白溶液润滑时,界面蛋白吸附层屏蔽了转移膜的形成。根据结果可知,转移膜的形成经历了磨屑附着、连续转移、局部脱落的过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含类金刚石膜论文参考文献
[1].程勇,陆益敏,黄国俊,米朝伟,黎伟.磁场辅助激光沉积类金刚石膜初探[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9
[2].郭飞飞,金守峰,秦立果,董光能.类金刚石膜在水环境下的摩擦学行为[J].中国机械工程.2019
[3].程勇,陆益敏,黄国俊,万强,黎伟.激光制备多层结构的软质基底耐磨类金刚石膜[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19
[4].曹倩雯.金刚石膜及类金刚石膜的光学应用研究进展[J].智库时代.2019
[5].徐丽萍,林松盛.紫铜表面掺钨类金刚石膜的制备及耐蚀性与细胞相容性研究[J].电镀与涂饰.2019
[6].曹红帅.活塞用铝合金表面钛掺杂类金刚石膜的制备及其结构性能研究[D].湘潭大学.2019
[7].罗清威,邹祥宇,李文虎,张会.自制类金刚石膜制备装置在材料类专业综合实验中的应用[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8
[8].陆益敏,黄国俊,郭延龙,程勇,韦尚方.双激光制备双层结构类金刚石膜的实验研究[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8
[9].曾群锋,曹倩,ERDEMIR,Ali,李双江,朱家宁.类金刚石膜超低摩擦行为的研究进展[J].中国表面工程.2018
[10].姜其立,王浩琦,周晗,庞盼,刘建武.双弯管磁过滤阴极真空弧技术沉积超厚多层钛掺杂类金刚石膜[J].中国表面工程.2018
标签:磁场辅助脉冲激光沉积; 类金刚石膜; 纳米硬度; 厚度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