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有色可溶性有机物的光谱学特征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湖泊溶解性有机物来源及其迁移转化规律,探究其光谱学特征对水质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2018年10月在国家级水源供给水库千岛湖布设的60个采样点进行样品采集,运用光谱吸收及三维荧光,结合平行因子分析等方法揭示该湖有色可溶性有机物的光谱特征及其在空间上的变化,进而揭示有机物来源和迁移转化规律,探讨荧光光谱在水质监测应用等方面的指示意义.三维荧光矩阵经平行因子分析解析获得4种荧光组分包括陆源类腐殖酸C1、类酪氨酸C2、类色氨酸C3及微生物作用的类腐殖质C4.类腐殖质组分C1和C4与溶解性有机碳、有色可溶性有机物特征波长吸收系数a(350)均呈现出由西北入湖河口至其它湖区递减的分布趋势,并且C1和C4与溶解性有机碳、a(350)具有很好的相关性与之印证,说明上游新安江输入是千岛湖有机物的主要来源,类腐殖酸是主要的荧光组分.两种类蛋白组分包括类酪氨酸C2和类色氨酸C3分布均具有高度的空间异质性,高值均集中分布在靠近淳安县的湖心区及大坝附近的东南湖区,且该两个组分与叶绿素a浓度无显著相关性.从上游新安江河口至下游大坝出水口方向类腐殖酸组分所占比重逐步减小,而类蛋白组分所占比重增大.结合对该湖周边城镇居民用地分析表明湖心区及东南湖区类蛋白组分一定程度上可能来源于淳安县居民区生活污水的排放;同时,来自上游的类腐殖酸不断稀释及光降解转化为类蛋白组分可能是荧光光谱组成空间变化的又一个原因.C1为主要的荧光信号并与溶解性有机碳、a(350)及叶绿素a浓度具有更好的线性拟合优度,说明陆源类腐殖酸C1相比于其他荧光组分对有机物反演更为准确灵敏.由此表明,千岛湖有色可溶性有机物荧光光谱对有机物来源和迁移转化规律及水质监测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环境指示意义.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李元鹏,石玉,张柳青,周蕾,施坤,刘明亮,周永强,张运林
关键词: 有色可溶性有机物,光谱特征,千岛湖,平行因子分析,饮用水
来源: 环境科学学报 2019年11期
年度: 2019
分类: 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
单位: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聊城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杭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41807362,41771514),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重点研究计划项目(No.QYZDB-SSW-DQC016),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No.BK20181104),中国科学院南京湖泊地理研究所启动基金项目(No.NIGLAS2017QD08)
分类号: X524
DOI: 10.13671/j.hjkxxb.2019.0315
页码: 3856-3865
总页数: 10
文件大小: 6266K
下载量: 233
相关论文文献
- [1].不同水文情景下洪泽湖、骆马湖有色可溶性有机物生物可利用性特征[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0(01)
- [2].柴油机排气中可溶性有机物排放的特性[J]. 内燃机学报 2020(03)
- [3].不同水文情景下高邮湖、南四湖和东平湖有色可溶性有机物的生物可利用性特征[J]. 环境科学 2020(05)
- [4].柴油机颗粒排放物中可溶性有机物的成分分析[J]. 车用发动机 2016(02)
- [5].太湖流域昆承湖春季颗粒物和有色可溶性有机物吸收特性[J]. 湖泊科学 2011(05)
- [6].东平湖可溶性有机物的荧光特征及环境意义[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6(06)
- [7].水体中有色可溶性有机物的测量及其变化[J].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1)
- [8].大孔树脂对渗滤液中可溶性有机物的吸附性能[J]. 净水技术 2012(03)
- [9].抚仙湖秋、冬季光衰减特征及其与有色可溶性有机物的关系[J]. 湖泊科学 2016(06)
- [10].大型通江湖泊有色可溶性有机物对不同水文情景的响应[J]. 环境科学 2020(05)
- [11].激光诱导荧光装置用于海水可溶性有机物测量(英文)[J].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8(09)
- [12].丹江口水库表层沉积物有色可溶性有机物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来源分析[J]. 环境化学 2016(02)
- [13].可溶性有机物对土霉素在土壤中吸附-解吸的影响[J]. 热带作物学报 2018(04)
- [14].废水降解中酵母菌筛选及可溶性有机物的GC/MS分析[J]. 科技通报 2018(09)
- [15].高邮湖、南四湖和东平湖有色可溶性有机物来源组成特征[J]. 湖泊科学 2020(02)
- [16].有色可溶性有机物在线荧光技术在水质监测中的应用[J]. 环境科学研究 2020(03)
- [17].昆明湖水体悬浮颗粒物与有色可溶性有机物光谱吸收特性研究[J]. 环境科学学报 2015(04)
- [18].太湖有色可溶性有机物4种光谱模型的对比[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09(01)
- [19].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可溶性有机物对绿麦隆在小麦体内积累的影响[J]. 农药 2019(01)
- [20].柴油机尾气中可溶性有机物(SOF)的高效去除催化剂[J].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2015(03)
- [21].博斯腾湖有色可溶性有机物来源及季节变化特征[J]. 环境科学学报 2020(11)
- [22].太湖有色可溶性有机物组成结构对不同水文情景的响应[J]. 环境科学 2018(11)
- [23].太湖冬季有色可溶性有机物吸收荧光特性及遥感算法[J]. 湖泊科学 2011(03)
- [24].抚仙湖有色可溶性有机物的来源组成与时空变化[J]. 湖泊科学 2019(05)
- [25].蓝藻水华暴发和衰亡对太湖有色可溶性有机物的影响[J]. 湖泊科学 2018(04)
- [26].官厅水库秋季悬浮颗粒物和CDOM吸收特性[J]. 湖泊科学 2013(06)
- [27].Pd/Ce_xZr_(1-x)O_2对柴油机尾气中可溶性有机物的催化氧化性能[J].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2014(06)
- [28].生物质炭源可溶性有机物消减土霉素生物毒性的效应比较[J]. 热带作物学报 2019(12)
- [29].水下荧光光谱探测装置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6)
- [30].水体中有色可溶性有机物遥感在海岸带调查中的应用——以密西西比—阿查法拉亚海湾水域为例[J]. 海洋地质前沿 2011(02)
标签:有色可溶性有机物论文; 光谱特征论文; 千岛湖论文; 平行因子分析论文; 饮用水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