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治具论文和设计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焊接治具,其包括承载部及夹持部,承载部用于承载产品,夹持部设于承载部的承载位,夹持部用于夹持承载部承载的成品。本申请的实用新型通过夹持部对承载部承载的产品进行夹持,保证了产品焊接时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了焊接产品的良品率。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焊接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部(1),其用于承载产品;以及夹持部(2),其设于所述承载部(1)的承载位,所述夹持部(2)用于夹持所述承载部(1)承载的产品。

设计方案

1.一种焊接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承载部(1),其用于承载产品;以及

夹持部(2),其设于所述承载部(1)的承载位,所述夹持部(2)用于夹持所述承载部(1)承载的产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焊接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2)包括夹持件(21)以及夹持驱动组件(22);所述夹持驱动组件(22)驱动所述夹持件(21)对所述承载部(1)承载的产品进行夹持或松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焊接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驱动组件(22)包括拨动组件(221)及复位组件(222);所述拨动组件(221)以及复位组件(222)分别与所述夹持件(21)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焊接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件(21)包括第一限位块(211)及压紧块(212);所述第一限位块(211)设于所述承载部(1);所述压紧块(212)分别与所述拨动组件(221)以及复位组件(222)连接,所述拨动组件(221)带动所述压紧块(212)面向所述第一限位块(211)移动,所述复位组件(222)带动所述压紧块(212)复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焊接治具,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顶出部(3);所述顶出部(3)的顶出端与所述承载部(1)连接,所述顶出部(3)用于顶出所述承载部(1)承载的顶盖及极组连接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焊接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出部(3)包括顶出板(31)、顶出导向件(32)及顶出杆(33);所述顶出板(31)通过所述顶出导向件(32)与所述承载部(1)的底端连接;所处顶出杆(33)与所述承载部(1)的底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焊接治具,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保护盖缓存部(4);所述保护盖缓存部(4)用于保护盖的缓存,所述保护盖用于产品焊接时的保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焊接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盖缓存部(4)包括缓存位(42);所述缓存位(42)用于暂存保护盖。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焊接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部(1)包括底板(11)、焊接位(12)及承载位(13);所述焊接位(12)及承载位(13)设于所述底板(11);所述焊接位(12)用于顶盖及极组连接片的承载,所述承载位(13)用于极组的承载。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焊接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部(1)还包括两个第二支撑块(14);两个所述第二支撑块(14)设于所述底板(11),并分别位于所述焊接位(12)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二支撑块(14)用于所述保护盖焊接保护时的承载。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焊接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焊接治具。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动力电池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新能源电池被越发广泛的应用在了交通工具和电力系统之中。在动力电池的生产过程中,极组极耳上的连接片需要和顶盖进行焊接,以便制成电池包;现有技术中,虽然已有焊接治具实现连接片与顶盖焊接时的承载,但却无法维持住连接片和顶盖焊接时的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焊接治具。

一种焊接治具包括:

承载部,其用于承载产品;以及

夹持部,其设于承载部的承载位,夹持部用于夹持承载部承载的产品。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夹持部包括夹持件以及夹持驱动组件;夹持驱动组件驱动夹持件对承载部承载的产品进行夹持或松开。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夹持驱动组件包括拨动组件及复位组件;拨动组件以及复位组件分别与夹持件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夹持件包括第一限位块及压紧块;第一限位块设于承载部;压紧块分别与拨动组件以及复位组件连接,拨动组件带动压紧块面向第一限位块移动,复位组件带动压紧块复位。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其还包括顶出部;顶出部的顶出端与承载部连接,顶出部用于顶出承载部承载的顶盖及极组连接片。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顶出部包括顶出板、顶出导向件及顶出杆;顶出板通过顶出导向件与承载部的底端连接;所处顶出杆与承载部的底端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其还包括保护盖缓存部;保护盖缓存部用于保护盖的缓存,保护盖用于产品焊接时的保护。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保护盖缓存部包括缓存位;缓存位用于暂存保护盖。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承载部包括底板、焊接位及承载位;焊接位及承载位设于底板;焊接位用于顶盖及极组连接片的承载,承载位用于极组的承载。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承载部还包括两个第二支撑块;两个第二支撑块设于底板,并分别位于焊接位相对的两侧,第二支撑块用于保护盖焊接保护时的承载。

同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焊接治具通过夹持部对承载部承载的产品进行夹持,保证了产品焊接时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了焊接产品的良品率;此外,通过顶出部的设置便于顶盖及极组连接片焊接时的顶出移动,进一步提高了焊接时的稳定性,提高了焊接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施例中顶盖及极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中焊接治具、极组及保护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中焊接治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中保护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施例中焊接治具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施例中夹持部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施例中焊接治具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施例中顶出导向件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承载部;11、底板;111、第一滑轨;112、通孔;113、第二滑轨;12、焊接位;13、承载位;14、第二支撑块;15、第二限位块;2、夹持部;21、夹持件;211、第一限位块;212、压紧块;22、夹持驱动组件;221、拨动组件;2211、压紧块滑动推板;22111、盲孔;2212、连动柱;222121、滚轮;2213、开夹板;22131、弧形槽;222、复位组件;2221、弹性复位件;22211、复位弹簧;22212、限位螺钉;2222、限位板;3、顶出部;31、顶出板;32、顶出导向件;321、导向座;322、导向柱;33、顶出杆;331、卡位;4、保护盖缓存部;41、支撑块;42、缓存位;421、定位孔;10、顶盖;20、极组;201、极组连接片;30、保护盖;301、焊接孔;302、夹持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移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参照图1至图3,图1为本实施例中顶盖及极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中焊接治具、极组及保护盖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施例中焊接治具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焊接治具包括承载部1及夹持部2。承载部1用于承载产品。夹持部2设于承载部1的承载位。夹持部2用于夹持承载部1承载的产品。本实施例中的产品为顶盖10、极组20和极组连接片201。通过夹持部2对承载部1承载的顶盖10、极组20和极组连接片201进行夹持,保证了顶盖10和极组连接片201焊接时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了焊接产品的良品率。

复参照图2和图3,进一步,本实施例中的焊接治具还包括顶出部3,顶出部3的顶出端与承载部1连接,顶出部3用于顶出承载部1承载的顶盖10、极组20及极组连接片201。

继续参照图2至图4,图4为本实施例中保护盖的结构示意图,更进一步,本实施例中的焊接治具还包括保护盖缓存部4。保护盖缓存部4设于承载部1,保护盖缓存部4用于保护盖30的缓存,保护盖30用于顶盖10与极组连接片201焊接时的保护。本实施例中的保护盖30上开设有焊接孔301及夹持孔302,其中,焊接孔301用于露出顶盖10及极组连接片201的焊接部位,以便于焊接,夹持孔302便于保护盖30移动。

复参照图1至图3,更进一步,承载部1包括底板11、焊接位12以及承载位13。焊接位12以及承载位13均设于底板11上表面,本实施例中焊接位12位于承载位13的中间部位,承载位13用于极组20的承载,焊接位12用于顶盖10及极组连接片201的承载,具体的,顶盖10沿着焊接位12的长度方向铺设在焊接位12表面,两个极组20分别设于焊接位12两侧的承载位13上,两个极组20的极耳通过极组连接片201连接,且极组连接片201贴合于顶盖10的上表面。

继续参照如3、图5和图6,图5为本实施例中焊接治具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施例中夹持部的剖视图。更进一步,夹持部2包括夹持件21以及夹持驱动组件22,夹持驱动组件22驱动夹持件21对承载位13承载的极组20的夹持,进而实现对极组连接片201及顶盖10的稳固,便于后续的焊接。

复参照图3、图5和图6,更进一步,夹持件21包括第一限位块211以及压紧块212。第一限位块211固接于底板11的上表面,第一限位块211位于承载位13的一侧,压紧块212位于承载位13的另一侧,第一限位块211面向压紧块212。优选的,第一限位块211以及压紧块212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第一限位块211依次间隔排列,多个压紧块212依次间隔排列,多个第一限位块211与多个压紧块212一一相对,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块211以及压紧块212的数量均为四个,两个第一限位块211以及压紧块212位于焊接位12的一侧,其余两个第一限位块211以及压紧块212位于焊接位12的另一侧。

夹持驱动组件22包括拨动组件221及复位组件222,拨动组件221及复位组件222分别与夹持件21连接。

拨动组件221包括压块滑动推板2211、连动柱2212及开夹板2213。压紧块滑动推板2211位于压紧块212远离第一限位块211的一侧,压紧块滑动推板2211滑动连接于底板11的上表面,具体的,压紧块滑动推板2211可通过设置在底板11上表面的第一滑轨111与底板11形成滑接关系;压紧块滑动推板2211与压紧块212固接。连动柱2212垂直设于底板11的下表面,其一端穿过底板11后与压紧块滑动推板2211连接,具体的,连动柱2212穿过底板11开设的通孔112后与压紧块滑动推板2211连接,且通孔112为条形孔,通孔112由压紧块滑动推板2211向着远离第一限位块211的方向延伸,通孔112的延伸方向与承载位13垂直;连动柱2212可于通孔112内滑动,同时通孔112对连动柱2212的移动进行限位和导向。开夹板2213滑动连接于底板11的下表面,具体的,开夹板2213通过设置在底板11下表面的第二滑轨113与底板11形成滑动连接关系;开夹板2213的滑动方向与通孔112的延伸方向垂直;开夹板2213正对连动柱2212的一侧开设有弧形槽22131,连动柱2212位于弧形槽22131内,且连动柱2212与弧形槽22131滚动连接,具体的,连动柱2212可通过套设于连动柱2212自身上的滚轮22121与弧形槽22131形成滚动连接关系,滚轮22121位于弧形槽22131内。在外力拨动开夹板2213移动时,开夹板2213的移动带动连动柱2212移动,连动柱2212在通孔112的限位和导向作用下,使得滚轮22121由弧形槽22131滚出,进而使得连动柱2212沿着通孔112的延伸方向移动,同步带动压紧块滑动推板2211的线性移动,带动压紧块212向着远离承载为13的方向移动。

复位组件222包括弹性复位件2221及限位板2222。限位板2222位于压紧块滑动推板2211远离压紧块212的一侧,具体的,限位板2222可固接于底板11上表面的侧边上。弹性复位件2221的一端与限位板2222连接,其另一端与压紧块滑动推板2211连接;具体的,弹性复位件2221包括复位弹簧22211以及限位螺钉22212;压紧块滑动推板2211正对限位板2222的一侧开设有盲孔22111;复位弹簧22211设于盲孔22111内,且复位弹簧22211的一端与盲孔22111的底部连接,限位螺钉22212的一端与限位板2222固接,其另一端延伸至盲孔22111内,并与复位弹簧22211的另一端连接,限位螺钉22212的直径小于盲孔22111的直径,复位弹簧22211可于盲孔22111内完成弹性形变和恢复,具体的,当压紧块滑动推板2211移动时,可使得复位弹簧22211进行弹性形变。

本实施例中夹持部2的作动原理如下:首先,顶盖10先置于焊接位12上,此时,滚轮22121位于弧形槽22131内,复位弹簧22211处于自然伸缩状态。而后,开夹板2213在外力作用下移动,依次带动连动柱2212、压紧块滑动推板2211、压紧块2211向着远离承载位13的方向移动,并使得复位弹簧22211在压紧块滑动推板2211的压力下而形变成压缩状态。之后,极组20置于承载位13上,连接片201贴在顶盖10的表面。然后,开夹板2213所受外力消失,复位弹簧22211在自身的回弹力的作用下推动压紧块滑动推板2211回返,带动压紧块212对承载位13上的极组20进行夹持,使得极组20和极组连接片201下方的极组10均处于稳固状态。如此,通过间断对开夹板2213提供外力,本实施例中的外力可为推动力,即可实现夹持部2对承载部1承载的极组20进行夹持或松开。

继续参照图7和图8,图7为本实施例中焊接治具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实施例中顶出导向件的剖视图。更进一步,顶出部3包括顶出板31、顶出导向件32以及顶出杆33。顶出板31和底板11平行,顶出板31通过顶出导向件32与底板11的下表面连接,本实施例中顶出导向件3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顶出导向件32并排设置。顶出导向件32包括导向座321及导向柱322,导向座321的一端固接于顶出板31,导向座321另一端与底板11下表面正对,导向柱322的一端设于导向座321内,导向柱322的另一端固接于底板11的下表面,导向柱322与导向座321滑动连接。顶出杆33的一端垂直穿过顶出板31后与底板1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顶出杆33与顶出板31滑动连接,顶出杆33的另一端设有卡位331。

本实施例中顶出部3的作动原理如下:首先,顶出杆33受到外界的推动力,本实施例中的卡位331便于外界推动力的实施。而后,底板11在顶出杆33的顶出作用下上升,同步带动其上处于夹持状态下的极组20移动,实现顶盖10及极组连接片201的顶出,之后进行焊接工序,焊接完成后,顶出杆33回落;顶出导向件32用于顶出杆33顶出及回落时的导向。焊接完成的产品,在极组20的夹持状态消失后取下即可。

复参照图2、图3和图7,更进一步。保护盖缓存部4包括第一支撑块41及缓存位42。第一支撑块41为两个,两个第一支撑块41均设于承载板11上表面的一端,两个第一支撑块41正对设置,缓存位42的两端分别设于两个第一支撑块41上,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支撑块41为磁铁,便于保护盖30设置时的吸附。缓存位42上设有定位孔421,缓存位42用于保护盖30的缓存,定位孔421用于保护盖30的缓存时的定位。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支撑块41也可设置于顶出板31上。

复参照图3、图5和图7,更进一步,承载部1还包括两个第二支撑块14,两个第二支撑块14设于底板11,并分别位于焊接位12相对的两侧,第二支撑块14用于保护盖30焊接保护时的承载;本实施例中焊接位12的两侧的两个第二支撑块14与保护盖缓存部4的两个第一支撑块41一一正对。

复参照图2,更进一步,承载部1还包括两个第二限位块15,两个第二限位块15设于底板11的上表面,且两个第二限位块15分别位于承载位13相对的两端,每一第二限位块15分别与第一限位块211以及压紧块212相邻。第二限位块15的设置,使得极组20被置于承载位13时的落位准确。

综上:本实施例中的焊接治具,通过夹持部对承载部承载的顶盖及极组连接片进行夹持,保证了顶盖及极组连接片焊接时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了焊接产品的良品率,通过顶出部的设置便于顶盖及极组连接片焊接时的顶出移动,进一步提高了焊接时的稳定性,提高了焊接效果,通过保护盖缓存部的设置为保护盖提供了暂存位置,并通过第二支撑块的设置为保护盖提供焊接保护时的支撑。

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的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设计图

焊接治具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295907.3

申请日:2019-03-08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4(广东)

授权编号:CN209578623U

授权时间:20191105

主分类号:B23K 37/04

专利分类号:B23K37/04

范畴分类:25E;

申请人: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16057 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马安镇惠州大道旁东江职校路2号(厂房)

发明人:刘永优;沈炳贤;王峰;周俊杰;周俊豪

第一发明人:刘永优

当前权利人: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人:王华强

代理机构:11315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国昊天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焊接治具论文和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