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五六术适时取穴的数学计算

自五六术适时取穴的数学计算

一、子午流注针法按时取穴的数学推算(论文文献综述)

段阿里[1](2021)在《《黄帝内经》时间医学理论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基于“天人合一观”视角,从天文、历法等术数范畴探讨《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中时间医学重要理论范畴发生的历法背景与思想基础,对天文历法要素参与《内经》时间医学理论体系构建的渗透和影响加以综合的、动态的考察,总结、归纳出《内经》中人体各类生命节律的理论内涵和应用价值,力图充实、完善中医时间医学理论体系,为中医时间医学的临床应用提供规范、准确、详实可靠的文献支撑与理论依据。研究方法与内容:本研究采用文献整理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内经》中时间医学理论相关内容及历代医家的注解进行系统收集和整理,并通过发生学、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参考哲学、天文学、历法学、气象学、物候学等多学科研究成果,对《内经》时间医学理论内涵及应用价值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本研究选择1956年3月影印明·顾从德翻刻宋本《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以及明·赵府居敬堂刊本的《灵枢经》作为《内经》原文选录的范本;哲学、天文学、社会文化典籍,重点选择《内经》成书前的六经、诸子文献及史书,如《论语》《孟子》《管子》《吕氏春秋》《淮南子》《春秋繁露》《尚书》《史记》等;并以《说文》《尔雅》《释名》《广雅》等小学类典籍为依据,以经典着作中古代注疏为参考,采用训诂学的方法辨析文中涉及的主要词语含义。本研究由综述、前言与正文三部分构成。综述部分对中医时间医学理论近二十年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文献调研,前言部分介绍本研究的缘起,正文部分通过对中国古代计时方法参与《内经》时间医学理论体系构建的影响加以综合的、动态的考察,全面系统的总结和归纳了《内经》时间医学的理论内涵及应用价值,由以下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结合天文学、历法学、气象学、物候学等多学科研究方法,对中国古代计时符号、计时工具、计时要素加以整理归纳,深入挖掘和研究《内经》中蕴含的天文历法知识,分析其计时原理,确立其计时标准,并根据日月星辰的运动变化与人体生理病理的关系,综合的、动态的考察中国古代计时方法对《内经》时间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渗透和影响,以揭示《内经》时间医学理论形成的天文学基础。第二部分运用哲学、历史学、文献学等研究方法,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文化特征、人文条件、认知方法等诸多因素,立足《内经》原文的考辨,从天文历法要素在《内经》中的应用痕迹、时间节律在脏腑功能活动中的体现、人体气血阴阳的时间要素特性三个维度,挖掘整理《内经》中涉及人体脏腑经络、气血阴阳的生理、病理周期性节律变化的全部文献及历代医家经典注解,分析考辨《内经》时间医学理论形成的哲学基础,着重探讨人体“五脏主时”的生理活动节律和“五脏各以其时受病”的病理变化节律的规律和内涵,力求充实、完善中医时间医学理论体系框架。第三部分用《内经》以降医学典籍中的论述为主要论据,通过分析阐释人体生命节律与疾病的关系,深入探讨《内经》中因时而致病、择时而治病、用时而养身、望时而预观等时间医学理论的实用价值,总结归纳《内经》时间医学的应用价值,用以指导临床治疗和养生康复,以期在健康中国发展中提供新的防治策略。结论:通过对《内经》相关文本的分析与整理,提出人体生命节律具有“因时可调”的平衡性和“因时而变”的动态性,为综合性节律,其实质可以概括为阴阳消长盛衰和五行更迭衰旺调控的循环往复的过程,其理论可以辨析预测脏腑疾病发生发展规律、指导临床养生治疗。1.通过对中国古代计时方法相关文本的分析与整理,发现《内经》时间医学理论背后蕴藏着丰富的天文历法学机制,其以天干、地支为计时符号,以圭表、日晷、铜壶滴漏为计时工具,以年、月、日、时、四时与长夏、八节、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作为计时要素,其历法思想涵盖了太阳历、太阴历和阴阳合历,尤其是对阴阳合历的创造和发展独创了五运六气历,其计时方法为以昼夜十二时作为计时标准,月亮的朔望月周期作为计月标准,干支纪年法作为计年标准,通过计量年、季、月、日、时的时间间隔,来判断气候变化规律、预测季节来临,将时序变化纳入时间医学理论体系中,使人体生命节律具备相应的时间属性,进而确立了中医学的时间要素以及时间为本位的思维特征,其构建充分体现了中医学“天人合一”的系统论和整体观。2.通过对《内经》人体生命节律相关文本及历代医家经典注解的收集和整理,提出人体生命活动随自然界时序变化呈现出的时间节律具有“因时可调”的平衡性和“因时而变”的动态性,直接或间接的对人体生命健康和疾病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生命节律的表现是以气化流转作为载体,以自然界阴阳二气的消长转化和五行之气的生克制化为表现形式,人体与之相适应的是以肝心脾肺肾五脏为主的五个功能调控系统,将五脏赋予时间内涵,其功能特性也可与所主时序的特点相类似,其实质可以概括为阴阳消长盛衰和五行更迭衰旺调控的循环往复的过程。3.《内经》中的人体生命节律是一种综合性复杂节律,按照周期长短可以分为日节律、月节律、年节律及超年节律,按照时间属性又可将日节律细分为阴阳消长日节律、五脏主时日节律、营卫运行日节律,月节律细分为气血盛衰月节律、人气消长月节律,年节律细分为四时阴阳消长年节律、四时人气活动年节律、五脏主时衰旺年节律、四时脉象变化年节律,所论阴阳、五行、气血、营卫和脏腑功能活动相配合适应自然界而产生的生命节律是人体生命状态和信息传导动态过程的综合演变。在临证中对于不同节律的取舍问题,主张从整体出发、辨证论治,提出对于“常”证要遵循“因时制宜”原则,对于“变”证要注意“舍时从证”规律。4.通过诠释人体生生命节律与疾病的关系,提出“因时而致病”“择时而治病”“用时而养生”“望时而预观”的人体生命节律治疗观,构建“望时预测”“择时针灸”“因时用药”“顺时养生”的人体生命节律防治法,尤其是提出具有疾病类型、节律类型、适用范畴、准确程度的疾病预测模型,用以指导临床治疗和养生康复,以期在健康中国发展中提供新防治策略。

张健强,赵征宇,张薇,黎明,任鸿伟,蔡定均[2](2020)在《基于CiteSpace的子午流注针法知识图谱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索子午流注针法的发展概况、研究热点,预测研究前沿。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近六十年内子午流注针法的相关文献,基于CiteSpace 5.3绘制子午流注知识图谱,分析核心作者、研究机构、热点及前沿。结果纳入文献1430篇,得到56位核心作者,3家主要研究机构,15个关键词聚类。理论研究热点为开穴方法、简化干支推算,临床研究热点集中于针刺疗法与失眠、便秘的临床疗效观察,实验探究重点是观察动物在不同时辰下生理节律受电针的影响。结论子午流注针法研究活跃广泛,但机制研究相对薄弱,作者、机构间合作与联系有待加深,在择时选穴思想指导下,其他疗法的临床研究将成为子午流注针法领域的研究前沿。

刘京丽,李典育,张静,孙彩霞,郑屹,张芯予,艾成龙[3](2019)在《子午流注针法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失眠是临床常见病,针灸治疗效果显着。而针灸择时施治失眠则主要为子午流注针法。为深入探讨子午流注针法治疗失眠规律,通过对子午流注针法治疗失眠文献的数据挖掘研究,发现此针法自金元时期以来,逐渐被深入阐释和应用,直至现代,临床中仍在应用,或单独应用,或与其他辨证取穴方法、其他疗法相结合,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但目前此疗法尚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其应用仍有待于广泛推广。

孔小洁[4](2019)在《基于胃肠电图探讨子午流注纳子法对胃肠功能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观察胃经在经脉气血的辰时(胃经气血旺盛时辰即开时)和巳时(胃经气血未盛时辰即非开时)的两种不同状态时,电针足三里并对比不同时辰的胃肠电图的差异,同步监测受试者的胃肠活动的变化。探讨人体是否存在“开时”电针经脉疗效优于“非开时”的现象及不同时辰的经脉-脏腑相关性,为子午流注纳子法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数据。方法:应用EGEG-8D胃肠电图仪,分别在胃经的开时和非开时电针足三里,记录30名健康志愿者的胃经不同时辰胃部(胃体、胃窦)和肠部(升结肠、降结肠)4个检测点在自然状态10分钟、电针20分钟、电针后10分钟的胃肠电图,分析并比较健康人在不同时辰不同电针状态下的胃肠功能状态的差异。结果:1.自然状态下,胃经不同时辰健康人的胃肠电图的表现及特征(1)无论是胃经开时还是非开时,受试者自然状态下的胃肠电图的特征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是胃肠电图的幅值和面积整体水平偏低且节律稳定;二是胃肠电图的幅值和面积整体水平偏高,节律基本稳定;三是胃肠电图的幅值和面积呈明显动态变化,时高时低,节律不稳定。(2)胃经开时和非开时受试者的胃体、胃窦、升结肠、降结肠等检测点的胃肠电图的幅值和面积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不同时辰电针足三里时健康人胃肠电图的表现及特征(1)从胃肠电图各导联幅值和面积的反应来看,开时和非开时的胃部(胃体、胃窦)和肠部(升结肠、降结肠)的升降情况相似。(2)电针20分钟过程中,胃经开时和非开时胃肠电图的幅值和面积均同步双向改变。电针可以使得受试者胃肠电图的幅值和面积偏低的明显升高,胃肠电图的幅值和面积偏高的明显降低,自然状态下节律杂乱者趋向于规则有序。(3)胃经开时和非开时电针足三里对胃肠电图的幅值和面积的影响有所不同,与电针前比,胃经开时电针对健康人胃肠电图的幅值和面积变化有非常显着的差异(p<0.01);而胃经非开时电针对健康人胃肠电图的幅值和面积变化也有显着差异(p<0.05),即胃经开时电针对健康人胃肠功能的影响较胃经非开时更明显。3.不同时辰停止电针后的胃肠电图的表现及特征(1)停止电针后,其即刻效应减弱,胃经开时和非开时的胃肠电图会随之发生变化。主要表现为电针时胃肠功能上升的受试者在电针后会持续一段时间再回落,与自然状态时比较时,却无明显差异(p>0.05)。(2)电针时胃肠功能下降的受试者在电针后基本呈继续下降的趋势,与自然状态比较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这两种下降形式到达一定水平时均会进入相对稳定的状态,不再继续下降,这说明存在电针作用的后效应,且这种后效应在持续一定时间后进入平台期。4.不同时辰电针对健康人胃肠电图的平均幅值和反应面积变化率影响的比较(1)从差值来看,胃经开时电针时的各部位的平均幅值和反应面积的变化幅度均较胃经非开时大,但总体统计学意义不显着,这说明开时取穴的电针疗效较非开时有一定优势,但针刺对机体处在平衡稳定的健康状态的调节作用有限。结论:(1)自然状态下,胃经开时与非开时胃肠电图的幅值和面积表现无明显差异。(2)电针足三里可使自然状态下亢进的胃肠功能减弱,亦可升高自然状态下偏低的胃肠功能,促使它们向平衡状态趋近;这某种意义上体现了电针可以双向调节脏腑机能,而该调节功能与机体本身状态有关。(3)针刺作用存在后效应,且作用时间有限;机体的自组织系统能根据人体需要的功能状态做出适当的自主调节。(4)胃经开时电针足三里比非开时对健康人的胃肠功能调节作用明显,体现了电针治疗具有时间特异性,经脉气血旺盛时辰电针效果优于经脉气血未盛之时。

陈宇虹[5](2018)在《民国时期广西针派整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文旨在系统挖掘和整理民国时期广西针派的相关文献,阐述创建传承脉络、广西派针法的具体内容、主要人物的生平事迹与学术经验,考证现存代表着作,从而充实八桂医学研究,为中医的教学、临床、科研提供参考。方法:首先,查阅中文数据库,搜集民国时期广西针派的现有研究资料;其次,依据实际需要实地走访图书馆、档案馆、医院,拜访知情人士,发掘文字、影像等材料;最后,综合运用中医文献学、中医各家学说、针灸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进行材料的整理和分析,探讨相关问题,完成民国时期广西针派的整理研究。结果:民国时期广西针派肇始于清末,兴盛于民国时期,由左盛德创立、罗哲初传承发扬,是在民国时期具有较大影响的针灸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有左盛德、罗哲初、郑静侯、曹一鸣、张治平、莫雪村、裘如耕、刘泽涛和田理全。其学术特色是广西派针法,主要以子午流注、灵龟八法、主客原络配穴法为取穴原则,擅长运用井荥输原经合六十六穴和八脉交会穴,针具采用特质的桂式马衔铁针,针刺手法独具一格,强调取穴精良、配穴严谨、得气快捷。其学术成果与影响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编撰针灸医籍,补益针灸之学;二是兴办教育,引领学术之风;三是活跃针坛,促进针灸发展;四是传承仁心仁术,为病家除却疾苦。其代表人物在继承广西派针法的基础上多有发挥,通过临床实践和运用现代科学研究方法,不仅在子午流注的教学和科研中取得一定成果、加强了针法治疗眼病和精神类疾病的优势,还创制出颇有疗效的针法,如长针疗法。代表着作有《针灸菁华》和《内经针灸汇集》,但两书现存数量较少,亟待进一步发掘和研究。结论:民国时期广西针派是以左盛德、罗哲初、郑静侯、曹一鸣、张治平、莫雪村、裘如耕、刘泽涛和田理全等为代表,以广西派针法为主要学术特色,传承方式以师承授受为主,是民国时期着名的针灸流派。该流派学术特色鲜明,培养了诸多德才兼备的针灸专家为各地的医药卫生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对中国近代针灸发展有较大影响,极大地提升了八桂医学的地位。

李洋,刘晓培,夏婧,王志红[6](2018)在《时间针灸研究述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时间针灸的相关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在研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理论研究数量相对较少,且缺少从医学与文化角度对时间针灸的形成、发展脉络与理论内涵的深入研究;临床研究方面对子午流注、灵龟八法关注较多,对飞腾八法与养子时刻注穴法则极少涉及;研究者对时间针灸的概念、方法不清,导致应用上的不规范甚至是错误;临床研究选取的样本量过少、缺少对照组或对照组设置不合理,以及随机对照实验的设计不够规范和严谨,不同研究者对同一疾病采取的疗效评价标准不尽统一;有关实验研究仅限于对人与动物理化指标的观察,较少涉及深层次的机制研究。今后应进一步开展理论研究、规律总结,并探索时间针灸的临床应用,总结时间针灸的应用经验,并进行更深层次的机制研究,为时间针灸理论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李洋[7](2017)在《文化的力量 ——以时间针灸在现代中国与法国的变化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时间针灸是根据人体气血流注的时间规律,按时计算或推算开穴的一种特殊针灸方法。它的形成不仅基于针灸学自身的发展,而且还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密切。梳理其发展脉络,探索影响其形成与发展的文化因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其理论建构的方法、影响因素及其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到了现代,学者们对时间针灸的研究方式和手段发生了改变,这种研究方式的变化对时间针灸的发展产生的影响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时间针灸传入法国,产生了记忆针灸这一新的针灸理论,这一中医理论创新背后的文化因素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解读。本课题以时间针灸为主题,以其在古代到现代、现代中国到现代法国的发展变化为线索,着重探讨文化因素对其形成、发展的影响,总结文化对这一中医技术的修饰逻辑以及时间针灸在现代中国与法国的变化带来的文化启示。研究方法:1.文献梳理: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收集、整理,理清中国时间针灸和法国记忆针灸的产生及发展脉络,相关文化影响因素。2.系统分析:分析文化因素对时间针灸与记忆针灸形成与发展的影响。3.理论总结:归纳总结时间针灸在现代中国与法国的变化带来的文化启示。研究内容:1.中国古代时间针灸的源流及其文化影响因素。2.中国时间针灸在近现代的发展概况及研究进展。3.记忆针灸在法国的产生、发展及其文化影响因素。4.时间针灸在现代中国与法国的变化带来的文化启示。研究结果1时间针灸理论的产生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密切,受到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以时为正,天下随时”的宇宙观、圜道观思想以及易学象术理论的影响。2近代以来,随着中国文化环境的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急剧的变化,现代科学观成为社会主流思想,以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的时间针灸受到忽视,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在中医现代化思想指导下,学者们多运用现代科学手段对时间针灸进行临床与实验研究,验证了时间针灸的疗效,得到了一些反映人体时间节律的客观数据,理论研究较少,无较大突破性进展。3法国当地针灸从业者在时间针灸理论基础上发明了记忆针灸的新理论,这与他们受到法国传统的“中国印象”及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有关。研究结论时间针灸是针灸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产生的一种独特的针灸方法,是古人对人体气血运行与时间变化对应规律的总结,反映了中医学对人体生命运动规律的独特认知,体现了古人将人放在时空环境中进行整体考查的认识方式,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与相应的临床疗效。时间针灸在现代中国与法国,在各自不同的文化环境中分别走向不同的研究方向:国内研究者在中医现代化思想指导下对时间针灸进行的科学化研究,法国从业者在其“中国印象”与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依据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经典理论对时间针灸进行的创新性研究,两者取得的成果具有显着的差异性,这种差异给予我们诸多启示:我们判断一个事物的合理性应将它放在它产生、发展的背景与当时的文化环境中来整体考查,以一种评价标准来评判所有事物的好与坏,合理与否的做法是片面而有失公允的。

张树剑[8](2015)在《“子午流注”针法理论思想探析——兼论金元针灸理论之固化》文中研究指明子午流注针法兴起于金元时期,并被后世不断引录,一般认为是传统针灸理论的典型样本,但梳理其理论来源与应用历程却发现,这一理论与《内经》所倡导的针刺因时制宜的理念貌合神离。子午流注更多是继承了五行学说,把五输穴与五行配属,根据干支纪时的规则来计算腧穴的开穴时间。这一呆板的取穴方法虽然在医书中被反复传抄,但并不被元明临床医家实际运用。子午流注是在宋代儒医群体形成、医儒理论在一定程度上融合的背景下,针灸医家运用了儒家象数理论所设计的一种针刺理论。

覃晓文,赵彩娇,宗懿,谭丽进[9](2014)在《子午流注纳甲法的研究概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子午流注针法是根据《内经》天人相应、营卫流注及针刺候气逢时等理论建立起来的一门具有独特理论体系的治疗方法。子午流注针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纳甲法是子午流注针法之一,是将十二经脉的五腧穴及原穴配在年、月、日、时干支上而计时取穴的方法,故又称纳干法。近年来,国内学者对子午流注纳甲法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对近年子午流注纳甲法

杜彦珍[10](2013)在《灵龟八法治疗痛症的文献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索灵龟八法的渊源、理论基础和具体内容,概述中西医对痛症的认识,研究灵龟八法治疗痛症的理论和临床应用的规律。方法:搜集历代医家和当代着作中有关灵龟八法及其治疗痛症的资料,总结分析其起源、理论及其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规律。结果:(1)灵龟八法起源于洛书学说,形成于明代,以后为诸多医家完善与发展。(2)灵龟八法是以洛书学说、后天八卦、九宫八风理论和针灸理论为理论基础。(3)灵龟八法由八脉八穴配合九宫八卦、五虎建元、逐日干支及临时干支等内容组合而成的。(4)灵龟八法治疗痛症涉及手足三阴三阳诸经。(5)灵龟八法治疗痛症多从气血论治,既可以治疗气分痛症,又可以治疗血分痛症(6)灵龟八法已经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痛症,并取得较好疗效。(7)灵龟八法常与辨证取穴或其它逢时选穴或其它疗法联合使用,但灵龟八法是与多法合用、还是单独运用或是两两合用的疗效方面还不确定。结论:(1)灵龟八法源远流长。(2)灵龟八法以洛书学说、后天八卦、九宫八风理论为理论基础,将八卦与八会穴及九宫之数相结合而成。(3)灵龟八法治疗的痛症涉及范围较广。(3)灵龟八法既可以治疗气分疼痛又可以治疗血分疼痛。(4)灵龟八法治疗痛症常与辨证取穴或其它逢时选穴或其它疗法联合使用。

二、子午流注针法按时取穴的数学推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子午流注针法按时取穴的数学推算(论文提纲范文)

(1)《黄帝内经》时间医学理论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医时间医学理论研究 综述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计时方法
    1 中国古代计时符号
        1.1 天干
        1.2 地支
    2 中国古代计时工具
        2.1 圭表
        2.2 日晷
        2.3 铜壶滴漏
    3 中国古代计时要素
        3.1 年(岁)
        3.2 月
        3.3 日
        3.4 时
        3.5 四时与长夏
        3.6 八节
        3.7 二十四节气
        3.8 七十二候
    4 《内经》应用的历法
        4.1 《内经》应用历法溯源
        4.2 《内经》应用历法分类
        4.3 天文历法与生命节律
第二部分 《黄帝内经》时间医学理论内涵
    1 《内经》时间医学理论的思想基础——天人合一
    2 《内经》时间医学理论的基本内涵
        2.1 《内经》日节律内涵
        2.2 《内经》月节律内涵
        2.3 《内经》年节律内涵
第三部分 《黄帝内经》时间医学应用价值
    1 生物钟的应用
    2 望时预测的应用
        2.1 阴阳消长节律望时预测
        2.2 五脏主时节律望时预测
        2.3 六气主时节律望时预测
        2.4 营卫循行节律望时预测
    3 择时针灸的应用
        3.1 择时针灸在经络学说中的应用
        3.2 择时针灸在针刺治疗中的应用
        3.3 子午流注针法
    4 因时用药的应用
        4.1 日节律因时用药
        4.2 月节律因时用药
        4.3 年节律因时用药
    5 顺时养生的应用
        5.1 四时调神
        5.2 饮食以时
        5.3 起居有常
        5.4 应时而动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附件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2)基于CiteSpace的子午流注针法知识图谱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软件介绍
    1.2 数据来源
    1.3 数据可视化
2 结果
    2.1 文献年度时间分布
    2.2 作者共现图谱
    2.3 机构共现图谱
    2.4 关键词共现图谱
        2.4.1 研究热点
        2.4.2 研究前沿
3 讨论

(3)子午流注针法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子午流注源流
2 子午流注的现代研究
    2.1 子午流注纳子法
        2.1.1 单纯运用子午流注针法
        2.1.2 子午流注针法与其他疗法相结合
    2.2 子午流注纳甲法
    2.3 基于子午流注的其他疗法
3 小结

(4)基于胃肠电图探讨子午流注纳子法对胃肠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脱落标准
        1.5 与实验相关的注意事项
    2 主要仪器与材料
    3 研究方法
        3.1 观察部位
        3.2 电针穴位
        3.3 刺激方法
        3.4 检测时间
        3.5 观测指标
        3.6 胃肠电图仪电极体表安置点
    4 测试方法
        4.1 胃肠电检测过程及相关要求
    5 数据统计处理
    6 技术路线图
研究结果
    1 不同时辰自然状态下健康人胃肠电图的表现及其特征
    2 不同时辰电针足三里健康人胃肠电图的表现及其特征
        2.1 胃经开时电针足三里健康人胃肠电图的表现及其特征
        2.2 胃经非开时电针足三里健康人胃肠电图的表现及其特征
    3 不同时辰停止电针后与电针前健康人胃肠电图的表现及其特征
        3.1 胃经开时电针后与电针前健康人胃肠电图的幅值和面积的比较
        3.2 胃经非开时电针后与电针前健康人胃肠电图的幅值和面积的比较
    4 不同时辰电针对健康人胃肠电图变化率影响的比较
分析与讨论
    1 研究思路分析
        1.1 子午流注纳子法理论研究
        1.2 选择胃经及取穴“足三里”的依据
        1.3 探究反映胃肠功能脏腑变化的切入点——胃肠电图
        1.4 关于胃肠各部位体表投影电极的定位研究
    2 研究结果分析
        2.1 人体经脉-脏腑具有相关性
        2.2 人体自组织系统影响针刺作用
        2.3 针刺对脏腑功能的双向良性调节效应的重要性
        2.4 针刺作用存在时效关系
    3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伦理审查批件
    附录 B 知情同意书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民国时期广西针派整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绪论
    1.1 中医流派、学派、学术流派的认识
    1.2 民国时期广西针派的概念及特点
        1.2.1 概念
        1.2.2 特点
2 民国时期广西针派的形成与发展
    2.1 形成阶段
    2.2 发展阶段
3 民国时期广西针派形成和发展的原因
    3.1 着名医家引领针灸学术之风
    3.2 民间针灸学术团体兴办针灸教育
    3.3 医疗单位和教育机构为针灸的学术研究提供有利条件
4 民国时期广西针派的针法特色——广西派针法
    4.1 取穴原则
        4.1.1 子午流注针法与灵龟八法
        4.1.2 主客原络配穴法
        4.1.3 运用八脉交会穴
        4.1.4 运用井荥输原经合六十六穴
        4.1.5 从阴引阳,从阳引阴
    4.2 桂式马衔铁针
    4.3 刺灸手法
        4.3.1 针刺手法
        4.3.2 灸治手法
    4.4 针刺与小儿推拿相结合
5 民国时期广西针派的代表人物及其学术贡献
    5.1 左盛德
    5.2 罗哲初
    5.3 郑静侯
    5.4 曹一鸣
    5.5 莫雪村
    5.6 张治平
    5.7 裘如耕
    5.8 田理全
    5.9 刘泽涛
    5.10 华佩文
    5.11 吴钲
6 民国时期广西针派的成果与影响
    6.1 编撰着作,补益针灸之学
    6.2 兴办教育,引领学术之风
    6.3 活跃针坛,促进针灸发展
    6.4 仁心仁术,除却病家疾苦
7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6)时间针灸研究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1 时间针灸理论研究
    1.1 理论源流研究
    1.2 理论基础研究
    1.3 推算方法的简化与改进
    1.4 时间针灸所采用的计时方法研究
    1.5 对时间针灸理论的质疑与探讨
2 临床研究
    2.1 时间针灸单独使用
    2.2 时间针灸配合常规针刺法
    2.3 时间针灸配合其他中医疗法
    2.4 时间针灸配合常规针刺法及其他中医疗法
    2.5 时间针灸配合常规针刺法及西医疗法
    2.6 多种时间针灸联用配合常规针刺法
3 机制研究
    3.1 人体试验
    3.2 动物实验
4 结语

(7)文化的力量 ——以时间针灸在现代中国与法国的变化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中国古代时间针灸的源流及其理论形成的相关文化影响因素分析
    1.中国古代时间针灸源流
        1.1 理论萌芽时期(先秦、秦汉、魏晋、隋唐时期)
        1.2 理论形成与发展时期(宋、金、元、明时期)
        1.3 发展停滞时期(清代)
    2 时间针灸理论形成的相关文化影响因素
        2.1 农耕文化孕育下的天人相应思想
        2.2“以时为正,天下随时”的宇宙观
        2.3 圜道观思想
        2.4 象术易学理论
    3 小结:中国传统文化对时间针灸产生、发展的影响
第二章 时间针灸在现代中国的研究、应用状况及其文化影响因素分析
    1 时间针灸在现代中国的研究、应用状况
        1.1 理论研究
        1.2 临床研究
        1.3 实验研究
        1.4 研究评述
    2 相关文化影响因素
    3 小结:新文化对时间针灸发展的影响
第三章 时间针灸在现代法国的变化——法国记忆针灸的产生与发展
    1 法国记忆针灸的产生和发展
    2 法国记忆针灸病例举隅
        2.1 创伤时穴运用
        2.2 出生时穴运用
        2.3 孕育时穴运用
        2.4 祖先记忆时穴运用
    3 记忆针灸产生的相关文化因素
        3.1 法国居民的“中国印象”
        3.2 对现代主义的反思与后现代主义思潮
    4 小结:后现代主义文化对时间针灸发展、变化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8)“子午流注”针法理论思想探析——兼论金元针灸理论之固化(论文提纲范文)

1 子午流注简述
2 子午流注的思想来源
    2.1 所谓因时而刺
    2.2 干支与五行理论
    2.3 阳进阴退与气纳三焦,血归包络
3 子午流注的应用情形
4 余 论

(9)子午流注纳甲法的研究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 理论研究
    1.1 理论探讨
    1.2 计算方法
2 临床研究
    2.1 在内科中的应用
    2.2 在妇科中的应用
    2.3 在外科、骨科中的应用
3 实验研究
4 结语

(10)灵龟八法治疗痛症的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1 灵龟八法
    1.1 灵龟八法的起源和发展
    1.2 灵龟八法的理论基础
        1.2.1 洛书学说
        1.2.2 后天八卦理论
        1.2.3 九宫八风理论
    1.3 灵龟八法的组成
        1.3.1 八脉八穴配合八卦
        1.3.2 逐日干支和干支结合
        1.3.3 八法逐日干支代数
        1.3.4 八法临时干支代数
        1.3.5 阳日除九,阴日除六
        1.3.6 灵龟八法开穴的推算
        1.3.7 辨证方法
        1.3.8 配穴处方
        1.3.9 开穴时间
        1.3.10 临床应用
2 疼痛的概述
    2.1 中医对痛症的认识
    2.2 西医对痛症的认识
3 灵龟八法治疗疼痛的研究
    3.1 灵龟八法治疗痛症的古代文献研究
        3.1.1 《针经指南》中八穴治疗疼痛条文的研究
        3.1.2 《针灸大成》中八穴治疗痛症的文献研究
    3.2 灵龟八法治疗痛症的临床文献研究
        3.2.1 临床应用
        3.2.2 总结
        3.2.3 展望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详细摘要

四、子午流注针法按时取穴的数学推算(论文参考文献)

  • [1]《黄帝内经》时间医学理论与应用[D]. 段阿里.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2]基于CiteSpace的子午流注针法知识图谱分析[J]. 张健强,赵征宇,张薇,黎明,任鸿伟,蔡定均.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20(08)
  • [3]子午流注针法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J]. 刘京丽,李典育,张静,孙彩霞,郑屹,张芯予,艾成龙.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19)
  • [4]基于胃肠电图探讨子午流注纳子法对胃肠功能的影响[D]. 孔小洁.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19(08)
  • [5]民国时期广西针派整理研究[D]. 陈宇虹.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8(01)
  • [6]时间针灸研究述评[J]. 李洋,刘晓培,夏婧,王志红. 中医学报, 2018(05)
  • [7]文化的力量 ——以时间针灸在现代中国与法国的变化为例[D]. 李洋. 云南中医学院, 2017(10)
  • [8]“子午流注”针法理论思想探析——兼论金元针灸理论之固化[J]. 张树剑. 针刺研究, 2015(02)
  • [9]子午流注纳甲法的研究概况[J]. 覃晓文,赵彩娇,宗懿,谭丽进.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02)
  • [10]灵龟八法治疗痛症的文献研究[D]. 杜彦珍.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3(04)

标签:;  ;  ;  ;  ;  

自五六术适时取穴的数学计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