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问题行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青少年,关系,儿童,青春,客体,智障,个案。
问题行为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徐梅田[1](2019)在《一年级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及其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40分钟的小学语文课堂看似短暂,但是在教育实践中不难发现,很多时候40分钟的课堂也会让学生倦怠不已。当教师精心为孩子准备了知识大餐,等着孩子去品味时,却发现孩子们渐渐"食欲不佳"。这种"失宠"的课堂这就提示我们教师,要想让孩子在课堂上保持尽可能多的专注和兴趣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需要教师针对学生和教材的特点,精心设计有特色的课堂活动。这些特色活动(本文来源于《小学科学(教师版)》期刊2019年12期)
生笑笑,李静雅,牛骅,王美芳[2](2019)在《父母严厉管教与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的关系:青春发育时相与性别的调节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考察父母严厉管教与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的关系及青春发育时相与性别在其中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中文版亲子冲突解决策略量表、青春期发育量表和儿童行为核查量表对632名初中生及其父母进行测查。结果:①母亲心理攻击和体罚可以显着正向预测男生外化问题行为,父亲和母亲心理攻击可以显着正向预测女生外化问题行为;②青春发育时相在父母严厉管教与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关系间起调节作用,并且这一调节作用存在性别差异:青春发育时相在母亲心理攻击与男生外化问题行为关系间起缓冲作用,在父亲和母亲体罚与男生外化问题行为关系间起加剧作用,而在父母严厉管教与女生外化问题行为关系间的调节作用不显着。结论:父母严厉管教这一压力性事件与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的关系受青少年青春发育调节,这一调节作用模式还因青少年性别和父母严厉管教形式的不同而不同。(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李琳[3](2019)在《智障儿童问题行为干预个案》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一名智力障碍儿童进行了为期5个月的个案研究。通过观察法、强化法、访谈法,分析探讨了该儿童出现问题行为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实施了教育干预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希望能为智力障碍儿童的家长和老师提供适当的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期刊2019年34期)
马敏[4](2019)在《青春发动时相早晚对青少年学业自我、同伴关系和问题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阐述青春发动时相的概念,分析青春发动时相早晚对青少年学业自我、同伴关系和问题行为影响的意义,探究青春发动时相早晚对男生和女生的影响,分析青春发动时相早晚对青少年学业自我、同伴关系和问题行为的影响,根据青春发育时相早晚对青少年的教育提出一些建议,希望为学校、心理咨询以及家长提供参照,正确引导学生度过青春期。(本文来源于《中华少年》期刊2019年34期)
关汝珊,赖雪芬[5](2019)在《梅州市青少年心理资本亲子依恋与外化问题行为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检验亲子依恋对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以及心理资本的作用,为青少年的教育和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建议。方法随机选择梅州市2所中学1 052名青少年,采用"父母和同伴依恋问卷"的亲子依恋分问卷简本、心理资本量表和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自评问卷进行调查。结果不同性别青少年亲子依恋、人际型心理资本和外化问题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81,-3.58,6.45,P值均<0.05)。亲子依恋负向预测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正向预测人际型心理资本和事务型心理资本(r值分别为-0.16,0.43,0.42,P值均<0.01),人际型心理资本、事务型心理资本均负向预测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r值分别为-0.42,-0.13,P值均<0.01)。路径分析结果表明,人际型心理资本在亲子依恋与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间起完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73.41%;事务型心理资本在亲子依恋与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间的中介作用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亲子依恋能直接影响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人际型心理资本在亲子依恋和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间起完全中介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学校卫生》期刊2019年11期)
李娜娜[6](2019)在《亲子关系与小班幼儿问题行为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沈阳市普通幼儿园275名小班幼儿的亲子关系与其问题行为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采用赵婷婷等人修订的《亲子关系调查问卷》和Conners儿童行为教师评定量表(TRS)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亲密性存在显着性差异,即独生子女的得分较高。(2)幼儿问题行为中多动与多动指数这两个因子存在着显着的性别差异,即男孩得分高于女孩。(3)亲子关系中的反应性和亲密性这两个因子与幼儿问题行为总分均存在着极其显着的正相关。(本文来源于《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姚力宁,高金帆,贺立竞,高鑫,崔慧欣[7](2019)在《睡眠时间参数对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影响:消极情绪性的调节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338名学前儿童为被试,采用母亲报告法探究了学前儿童睡眠时间与问题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儿童消极情绪性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睡眠总时长对儿童内化和外化问题行为的主效应显着,而睡眠总时长与消极情绪性对儿童内化和外化问题行为的交互作用不显着;(2)夜间睡眠比对儿童内化问题行为的主效应显着,对儿童外化问题行为的主效应不显着;夜间睡眠比与消极情绪性对儿童内化问题行为的交互作用显着,即对高消极情绪性的儿童,夜间睡眠比能够显着负向预测其内化问题行为,而对低消极情绪性的儿童,夜间睡眠比对其内化问题行为的预测并不显着;夜间睡眠比与消极情绪性对儿童外化问题行为的交互作用不显着。(本文来源于《心理发展与教育》期刊2019年06期)
刘亚鹏,邓慧华,梁宗保,张光珍,陆祖宏[8](2019)在《早期情绪性对学前儿童问题行为和社交能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拟考察早期各种情绪性成分及其交互作用对学前儿童问题行为和社交能力的影响。被试为299名儿童及其父母。母亲在儿童6和14个月时报告儿童的各种情绪性成分,父母在儿童48个月时分别报告儿童的问题行为和社交能力。结果发现:(1) 6个月时的受限后沮丧和恐惧不能显着预测学前儿童的问题行为与社交能力,但14个月时的受限后沮丧能显着正向预测外显问题行为,恐惧能显着正向预测内隐问题行为,负向预测社交能力。6和14个月时的微笑/大笑均能显着正向预测社交能力。(2)在14个月时,恐惧能显着负向预测高受限后沮丧的学前儿童的社交能力,但不能显着预测低受限后沮丧的学前儿童的社交能力;在14个月时,恐惧能显着负向预测低微笑/大笑的学前儿童的社交能力,但不能显着预测高微笑/大笑的学前儿童的社交能力。(本文来源于《心理发展与教育》期刊2019年06期)
高雯,王玉红,方臻,刘明艳[9](2019)在《亲子叁角关系和心理韧性在父母冲突与青少年问题行为之间的作用: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考察叁种亲子叁角关系在父母冲突与青少年问题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心理韧性在其中的调节作用,本研究对647名初中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有调节的中介模型结果显示,(1)在控制了年龄和性别之后,父母冲突对青少年问题行为的正向预测作用显着;(2)亲子叁角关系中的"替罪羊"和"跨代同盟"在父母冲突与青少年问题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显着,"亲职化"的中介作用不显着;(3)心理韧性对"父母冲突→替罪羊跨代同盟→问题行为"的后半段具有显着的调节作用。上述结果表明,父母冲突可以通过"替罪羊"和"跨代同盟"间接影响青少年问题行为,高度卷入"替罪羊"或"跨代同盟"之后高心理韧性的青少年出现的问题行为要少于低心理韧性的同龄人。(本文来源于《心理发展与教育》期刊2019年06期)
卢富荣,张彩,刘丹丹[10](2019)在《父母婚姻质量、协同教养对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影响:同时或者滞后溢出?》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父母婚姻质量、协同教养和SDQ问卷,对416名初中生进行6个月的追踪测试,考察父母婚姻质量与协同教养之间的溢出效应及其对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1)父母婚姻质量与协同教养之间不仅存在同时溢出效应,而且存在滞后溢出效应;(2)在同一时间段内,父亲婚姻质量通过父亲团结性协同教养对青少年问题行为具有负向预测作用;(3)母亲婚姻质量不仅在同一时间段内,而且在不同时间段内通过母亲的冲突性、贬低性协同教养对青少年问题行为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因此,父母婚姻质量通过协同教养对青少年问题行为起着长期的、重要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心理发展与教育》期刊2019年06期)
问题行为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考察父母严厉管教与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的关系及青春发育时相与性别在其中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中文版亲子冲突解决策略量表、青春期发育量表和儿童行为核查量表对632名初中生及其父母进行测查。结果:①母亲心理攻击和体罚可以显着正向预测男生外化问题行为,父亲和母亲心理攻击可以显着正向预测女生外化问题行为;②青春发育时相在父母严厉管教与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关系间起调节作用,并且这一调节作用存在性别差异:青春发育时相在母亲心理攻击与男生外化问题行为关系间起缓冲作用,在父亲和母亲体罚与男生外化问题行为关系间起加剧作用,而在父母严厉管教与女生外化问题行为关系间的调节作用不显着。结论:父母严厉管教这一压力性事件与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的关系受青少年青春发育调节,这一调节作用模式还因青少年性别和父母严厉管教形式的不同而不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问题行为论文参考文献
[1].徐梅田.一年级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及其对策[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9
[2].生笑笑,李静雅,牛骅,王美芳.父母严厉管教与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的关系:青春发育时相与性别的调节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9
[3].李琳.智障儿童问题行为干预个案[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
[4].马敏.青春发动时相早晚对青少年学业自我、同伴关系和问题行为的影响[J].中华少年.2019
[5].关汝珊,赖雪芬.梅州市青少年心理资本亲子依恋与外化问题行为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9
[6].李娜娜.亲子关系与小班幼儿问题行为的关系研究[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
[7].姚力宁,高金帆,贺立竞,高鑫,崔慧欣.睡眠时间参数对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影响:消极情绪性的调节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9
[8].刘亚鹏,邓慧华,梁宗保,张光珍,陆祖宏.早期情绪性对学前儿童问题行为和社交能力的影响[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9
[9].高雯,王玉红,方臻,刘明艳.亲子叁角关系和心理韧性在父母冲突与青少年问题行为之间的作用: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9
[10].卢富荣,张彩,刘丹丹.父母婚姻质量、协同教养对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影响:同时或者滞后溢出?[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