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癸内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内酯,蓖麻,油酸,稀土,催化剂,开环,酵母。
癸内酯论文文献综述
王荣霞,朱廷恒,汪琨[1](2019)在《添加餐厨废油脂培养酵母进行γ-癸内酯生物转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降低工业化生产γ-癸内酯(γ-decalactone,GDL)的成本,利用餐厨废弃油脂代替部分培养基成分培养解脂耶氏酵母(Yarrowia lipolytica),当添加餐厨废弃油脂6 g/L,葡萄糖由20 g/L降为12. 5 g/L,酵母提取物由10 g/L降为5 g/L时,培养12 h后获得与完全培养基相当的生物量。在Y. lipolytica中过表达酰基辅酶A氧化酶基因pox2获得工程菌,将蓖麻油酸转化为GDL产量达1. 5 g/L,是出发菌株的2. 2倍。利用分解油脂活性高的Y. lipolytica菌株(解脂假丝酵母Candida lipolytica CICC31223)与工程菌混菌降解餐厨废弃油脂并转化蓖麻油生产GDL,最佳条件为:当C. lipolytica与Y. lipolytica工程菌的接种比例为1∶10(体积比)、接种方式为先接种C. lipolytica,28℃,振荡培养(200 r/min) 12 h后再接种Y. lipolytica,混菌发酵培养基中GDL产量达0. 15 g/L,显着高于工程菌单菌发酵产量0. 08 g/L。结果表明,餐厨废弃油脂是廉价的碳源,通过不同菌株的混菌发酵转化生产GDL的方法具有很大的工业化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食品与发酵工业》期刊2019年20期)
杨育青[2](2019)在《δ-癸内酯工艺优化及副产物醋酸溶液的处理》一文中研究指出δ-癸内酯天然存在于椰子、覆盆子中,具有奶香、椰子和桃子样的果香气息。外观为无色黏稠液体。本文主要研究δ-癸内酯的合成以及其副产醋酸的有效利用。确定了2-戊基环戊酮为起始原料,自制过氧乙酸为氧化剂,经过Baeyer-villiger氧化重排合成δ-癸内酯,反应收率大于96%,气相色谱纯度达到98.5%,经香气改善可以达到调香要求。另外,对其副产醋酸溶液的处理方案进行探讨,选择合成乙酸苄酯,并对其过程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最后进行工业化试车验证其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9-03-01)
王梦泽[3](2018)在《酵母MF-Y11转化蓖麻油酸制备γ-癸内酯的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微生物转化法制备的天然香料γ-癸内酯(GDL),低浓度时具有诱人的桃香香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内酯类物质,被公认为是一种安全的食品、药品添加剂。在生物转化培养基中对底物蓖麻油酸有效浓度的控释、高浓度产物对酵母细胞产生的强烈反馈抑制作用和底物的毒性作用都是制约着GDL实现工业化生产的瓶颈。本文以活性干酵母作为转化菌种,以天然产物蓖麻油酸为底物,对生物转化GDL的工艺进行探究。第一,本文通过对23种活性干酵母反复筛选,确定了一株具有高产GDL能力的菌种MF-Y11,并对其摇瓶转化条件进行了优化,其最终的优化条件为:摇床转速250 r/min,温度30℃,培养基最适pH为6.23,底物投入浓度为40g/L;研究发现蓖麻油酸为150g/L时,细胞蛋白渗出量提高了接近一倍,细胞生长也受到严重抑制。第二,利用酵母进行生物转化制备GDL时,我们对酵母转化蓖麻油酸钙生成GDL的机理进行了初探,并比较了蓖麻油酸钙和蓖麻油酸对酵母转化生产GDL的影响。实验表明蓖麻油酸钙是在缓冲液培养基中先酸化形成蓖麻油酸,再通过酵母代谢生成GDL的。在pH=5的缓冲液培养基中添加3.3g/L、7g/L和20g/L蓖麻油酸钙,通过检测发现蓖麻油酸钙会在6-9h内迅速酸化成蓖麻油酸,酸化率达80%以上。研究发现,在48-60h内GDL的生成进入停滞期,但是以蓖麻油酸钙为底物生成的GDL产量高于以蓖麻油酸为底物的情况,并且通过实验验证Ca~(2+)是促进GDL产量提高的重要因素,其最适浓度为0.6g/L。第叁,为了使底物蓖麻油酸更好地与酵母MF-Y11接触和传质,我们采用添加极性有机溶剂和改性蛭石对蓖麻油酸进行吸附包埋两种方式。首先通过实验发现,丙酮的加入有助于GDL产量的提升,并确定了丙酮的最佳添加量为1%(v/v),其GDL产量最高为5.32g/L,比对照提高了32.34%。改性蛭石,作为底物分散缓释材料加入到培养基中。通过扫描电镜、热重及红外分析,结果表明改性蛭石对蓖麻油酸进行了良好的吸附包埋。当生物转化60 h时,与对照相比,GDL的产量提高了33.55%,达到6.21 g/L。第四,为缓解底物和产物对酵母细胞的毒性,对固定化细胞转化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固定化细胞的方法是:20 g/L的海藻酸钠和20 g/L的凹凸棒石复合溶液,加入0.3g酵母粉混合均匀,滴入15 g/L的CaCl_2溶液中,静置固化2h。并证明了通过细胞固定化可以有效保持细胞活性。通过实验发现向转化体系中加入1g/LCaCl_2可增强其机械强度,循环使用5次而球体无明显破损,并且5次循环GDL总产量最高,为5.44g/L。探究了温度和底物包埋两种方式是否能够改善底物传质效率。实验结果表明:1、体系温度为30℃时最利于GDL的生成;2、底物包埋进凝胶球后,GDL总产量低于不包埋的情况,胞外分泌得GDL大部分都存在于凝胶球中,约占整个体系GDL总量的74.7%。第五,在转化后期,为了缓解GDL对酵母细胞产生的产物反馈抑制作用,利用液-液两相体系,将生成的产物进行相转移,以降低GDL在底物中的浓度。通过实验,确定了DC345(环戊硅氧烷和环己硅氧烷)为最佳有机溶剂,其对细胞伤害小;当加入30%(v/v)的DC345,摇瓶中GDL产量最高为5.35g/L,比对照高了61.88%。实验结果表明:DC345在机械剪切力下不易乳化,离心破乳率达65.22%;发酵罐中GDL产量最高可达7.08g/L,比对照提高了68.17%。(本文来源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期刊2018-05-28)
王晓青,凌君,沈之荃[4](2016)在《稀土催化聚ε-癸内酯-聚丙交酯-聚乙二醇热塑性弹性体的合成及自组装》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叁(2,6-二叔丁基-4-甲基苯氧基)镧为催化剂,1,4-丁二醇为引发剂,ε-癸内酯(ε-DL)和L-丙交酯(L-LA)为单体进行开环聚合,采用"一锅两步法"合成了3种不同比例的叁嵌段聚合物(PLLA-PDL-PLLA).以L-赖氨酸二异氰酸酯(LDI)为扩链剂,将PLLA-PDL-PLLA和生物相容性好的聚乙二醇6000(PEG6000)用LDI进行偶联,制备了两亲性多嵌段聚合物(PLLA-PDL-PLLA-PEG)m.多嵌段聚合物(PLLA-PDL-PLLAPEG)m的断裂伸长率高达1200%,是一种拉伸性能较好的热塑性弹性体.由于PEG6000的亲水性,使两亲性多嵌段聚合物可以自组装形成具有较低临界胶束浓度的胶束,有望应用于生物医药领域.(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16年06期)
杨树林[5](2016)在《酵母转化蓖麻油酸制备天然香料γ-癸内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γ-癸内酯(GDL),天然存在于水果及发酵制品中,含量低时具有诱人的桃香香气,在食品、香料香精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然而自然界中GDL的存储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天然GDL需求量的日益增加,采用化学法得到的GDL又不具备旋光性,生物法制备的GDL具有天然等同性、品质高、安全等,且符合人们现在绿色健康的生活理念。因此,生物法制备GDL具有广泛的前景。本研究中以活性酵母MF013作为生物转化GDL的转化菌种。建立了 GDL、蓖麻油酸和甘油定量的分析方法,并对比了分别以蓖麻油和蓖麻油酸为底物对酵母MF013制备GDL的影响。当底物蓖麻油和蓖麻油酸的浓度分别为40 g/L时,转化84 h时获得的GDL分别为1.76 g/L和1.61 g/L。将底物为蓖麻油的发酵液进行气质分析检测,发现短链醇及蓖麻油酸甲酯的存在,但底物为蓖麻油酸时未检测到蓖麻油酸甲酯的存在。在以蓖麻油酸为底物的转化体系中,我们又比较了甘油、乙二醇和1,2-丙二醇对GDL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甘油能够促进GDL的合成。当蓖麻油酸浓度和甘油的浓度分别为40 g/L和10 g/L时,转化84 h,与对照组相比GDL的产量增加了 72.7%,达到了 2.85 g/L。酵母转化蓖麻油酸制备GDL时,蓖麻油酸的活化以及β-氧化的高效完成非常关键。在本研究中,我们首先在生物转化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MgSO4·7H2O,实验表明镁离子的添加可有效激活硫激酶的活性,增加脂肪酸的活化。在培养基中添加7.0 g/L MgS04·7H20,可以有效的提高GDL的产量。接着又采用九种有机酸进行了酵母β-氧化酶系的诱导实验。以3.0 g/L的肉豆蔻酸诱导酵母6 h时后,再加入蓖麻油酸转化48 h。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GDL的产量提高了 15.2%。最后我们研究了肉碱对活化脂肪酸进入线粒体进行β-氧化方面的影响。当蓖麻油酸的初始浓度为40 g/L且添加了 0.1 g/L的肉碱时,经过48 h的转化,与对照组相比GDL的产量提高了 13.5%,达到了 2.86 g/L,并且转化时间也缩短了 12 h,从而提高了蓖麻油酸的β-氧化速率。大量的生物转化实验表明在转化后期产物GDL会被酵母MF013自身降解。我们在考察四种不同链长的内酯化合物对GDL转化影响的基础上,发现向培养基中添加1.0 g/L的γ-辛内酯,能有效抑制酵母对GDL的降解,使GDL的最终浓度提高了 11.8%。为了使底物更好地与酵母MF013接触和传质,我们采用多孔淀粉对蓖麻油酸进行吸附包埋。在研究的过程中,多孔淀粉作为分散缓释材料加入到培养基中以增加底物的分散度。通过对多孔淀粉及包埋物扫描电镜、热重及红外分析,结果表明多孔淀粉对蓖麻油酸进行了良好的吸附包埋。采用多孔淀粉吸附包埋后进行转化的实验结果表明,将蓖麻油酸初始浓度降至为25 g/L时并转化48 h时,与对照相比,GDL的产量提高了17.5%,达到 3.36 g/L。(本文来源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期刊2016-05-20)
曹顺利[6](2015)在《利用活性干酵母生物转化天然香料γ-癸内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天然香料Y-癸内酯市场需求巨大,近年来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选用高活性干酵母作为生产菌种,以猪胰脂肪酶为外加酶促试剂,以天然产物蓖麻油(Castor Oil)为底物,生物转化合成天然香料γ-癸内酯(γ-Decalactone)。通过反复筛选,从30种活性干酵母中优选出一株高产γ-癸内酯菌株(MF013)优化并建立碳源、底物、产物、部分中间副产物的分析方法,重点建立了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生物转化液中的甘油、γ-癸内酯等的含量,特别优化了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分析蓖麻油蓖麻油酸含量,并对γ-癸内酯、蓖麻油和蓖麻油酸的检测方法做了系统精密度和回收率验证,实验各组分的RSD均小于2%,回收率为97%到100%,实验结果显示该方式拥有很好的重现性和准确性。以MF013为出发菌,对γ-癸内酯生物转化条件进行优化。通过对不同脂肪酶以及不同碳源和温度等的优选试验,确定最佳单因子条件。后经由Plackett-Burman设计实验挑选重要影响因子,发现添加脂肪酶(LIP001)的添加量、Tween 80浓度、和初始蓖麻油的加入量叁个因素为主要影响因素,然后进一步通过最陡爬坡实验研究最大响应值的响应区域,最后通过响应面设计确定显着因素的最优水平为:初始脂肪酶添加量为2.675g/L,初始Tween 80浓度为3.85g/L,初始蓖麻油浓度为38.8g/L根据Y-癸内酯的生物转化机理,分别采用物理和化学的方法改变细胞膜通透性提高产物生产速率和产量。分别通过TTween 80、Triton X-100、乙醇、超声和Tris来前处理酵母细胞提高细胞膜通透性。重点通过控制酵母细胞超声前处理方式复合Tween 80后加入发酵液量提出了一种优化产物生产速率的策略。通过在发酵液中加入0.4%的Tween80,并且MF013菌株用190W的超声前处理的情况下,γ-癸内酯前36 h生产速率达到0.058g/(L·h), γ-癸内酯对蓖麻油的平均摩尔转化率(YGDL/CO)为0.27。通过中间补加2%蓖麻油策略的调整发现,在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的情况下,虽然γ-癸内酯的产量增加25%,但γ-癸内酯的开环消耗掉速率更快,并且随着转化时间的增加蓖麻油的转化率有下降趋势。由于底物蓖麻油的难溶性,因此加入适当的乳化剂可以很好的促进底物的溶解,进一步有利于底物的利用。通过考察不同乳化剂对底物转化的影响,并从中选出较好的乳化剂进行进一步的复合乳化剂条件优化,最终建立了一种高效的乳化体系,为提高了Y-癸内酯的转化率和缩短转化时间提供理论指导。(本文来源于《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期刊2015-05-20)
赵玉萍[7](2014)在《Yarrowia lipolytica生物转化γ-癸内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γ-癸内酯(γ-decalacton,GDL),又名丙位癸内酯,化学名称为γ-正己基丁内酯,天然存在于水果及发酵产品中。GDL因具有诱人的桃香味和低香气阈值,在食用香料及制药、化学合成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人们对该产品的需求量日益增大,然而在自然界中尚未发现此香料的大量存在,而化学法生产的却是消旋体。用生物法生产的GDL具有天然等同的特点,目前国际市场也没有天然旋光性GDL产品供应,因此,用生物法生产GDL具有广阔的前景。本论文筛选获得了产GDL的耶鲁维亚解脂酵母(Yarrowia lipolytica),以不断提高GDL产量为目标进行了较为系统、完整的研究。采用基因组改组方法提高GDL产量,并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菌体生长动力学模型和GDL生产动力学模型。为减少底物和产物对细胞的毒性提高GDL产量,以有机复合无机材料制备固定化细胞,提高了细胞的通透性和机械强度,延长了使用寿命。为进一步增加胞内外的物质交换,促进蓖麻油底物进入细胞及GDL产物的泌出,建立了生物转化的离子液体系。通过对影响GDL产量和ACO同工酶酶活因素分析,发现吡啶环具有较好的促进或刺激作用。对照了传统溶剂和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对GDL的提取效果。具体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GDL在碱性条件下与盐酸羟胺反应生成中间产物异羟肟酸,异羟肟酸可与叁价铁反应生成有色络合物的显色反应原理,建立了准确性和重复性均很好的GDL分光光度检测法,检测范围为:0.125-8.14g L-1。基于该检测方法,建立了96孔微培养板高通量筛选方法,用96孔微培养板培养菌体,再对发酵液进行显色反应,用酶标仪检测吸光度,最终从4327个样本中,获得了215株产GDL菌株,其中产量最高为179mg L-1,经26S rRNA测序结果,该菌株确定为Yarrowia lipolytica。(2)以紫外诱变获得的正向突变株作为基因组改组的出发菌库,获得了原生质体制备和融合的最佳条件,采用递推式融合法,经过叁轮融合,获得了产量最高且遗传稳定性较好的菌株G3-3.21,产量为3.75g L-1,是出发菌株的6.58倍。通过对正向突变株ACO酶活和GDL产量的比对分析,发现GDL的高产不仅要求ACO同工酶对长链底物降解能力较强,还需对中链和短链底物的降解偏弱,才有利于GDL的累积且能够在一定时间内维持此最高产量,不会在短时间内未来得及内环化又被进一步β-氧化了。(3)为提高GDL产量,采用田口设计法对8个因素进行优化,确定主要影响因素为麸皮、复合氮源和初始pH。然后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主要影响因素进一步优化,获得最优发酵条件,GDL产量达到4.767g·L-1。麦麸中烟酸的吡啶环对于GDL的生产可能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对Z703和G3-3.21的菌体生长动力学和产物形成动力学进行研究,其菌体生长模型分别为dXdd=0.309(1Xt15.2)X和XXdt=0.438(116.7)X,GDL生成动力学模型分别是dPdPdt=0.00105X和dt=0.00784X。(4)为减少底物和产物对细胞的毒性,采用固定化细胞转化技术,为提高通透性和机械强度,采用有机海藻酸钠复合无机凹凸棒石粘土固定化细胞,GDL产量达6.15g L-1,比游离细胞高1.32倍,且可重复使用3次。构建了生物相容性较好的离子液转化体系,增加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GDL产量达7.85g·L-1。与相同的阴离子相比,当阳离子为吡啶离子时,GDL产量和ACO酶活普遍高于咪唑离子;当阴离子为溴离子和硝酸离子时,GDL产量和ACO酶活均低于阴离子为四氟磷酸离子和六氟磷酸离子。(5)研究了游离细胞的破壁条件,对照未破壁发酵液,GDL产量提高14.06%。通过酸化和加热实验,证明本研究中所采用的耶氏酵母本身就具有内酯化能力,不需在萃取前,通过加热酸化将前体物4-羟基-癸酸人工内酯化成GDL。研究了固定化细胞离子液体系生物转化GDL的提取工艺,采用乙酸丁酯萃取法,萃取率最高达86.2%;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的最佳萃取率为91.7%。(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4-06-01)
林金鸥[8](2014)在《镧配合物催化ε-癸内酯均聚合及其与L-丙交酯共聚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ε-癸内酯(DL)来源于植物蓖麻油,可用于调味剂,是一种绿色的新型内酯单体。本文首次将硼氢化镧(La(BH4)3(THF)3)和叁(2,6-二叔丁基-4-甲基苯氧基)镧催化剂(La(OAr)s)用于催化ε-癸内酯(DL)均聚合,发现两种镧配合物都能高效催化DL开环聚合,且反应条件比辛酸亚锡温和(如30℃,1.5h),产物PDL分子量可达26.4Kg/mol)、分子量分布小于1.20。NMR结果显示,La(BH4)3(THF)3催化得到的是αα,ω-二羟基型PDL,这有利于其进一步的功能化反应。DSC测试结果表明PDL只存在一个-58.5℃的Tg,不存在其他结晶熔融峰,是一种完全无定形聚合物。应用La(OAr)3/聚乙二醇(PEG)体系,分别引发DL和L-丙交酯(LLA)单体开环聚合,因DL无法插入La-PLLA活性链末端继续增长,这种“一锅两步投料法”可以合成“干净”的α,ω-二羟基型PLLA-b-PDL-b-PEG-b-PDL-b-PLLA五嵌段共聚物。共聚物分子量取决于各单体与PEG的用量,与理论值基本吻合,分子量分布窄(1.19-1.28),可合成结构明确、分子量可控的五嵌段共聚物。以L-赖氨酸二异氰酸酯为扩链剂对得到的五嵌段共聚物进行扩链反应,成功合成多嵌段共聚物,分子量可以提高4.5倍以上。热力学性能表明,多嵌段共聚物具有两个Tg,出现微相分离,PLLA和PDL分别作为硬段和软段。多嵌段共聚物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杨氏模量、断裂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为73MPa、9.6MPa和723%,可望作为一种新的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获得应用。以正丁基锂为催化剂,四氢呋喃为促进剂,研究了六甲基环叁硅氧烷(D3)开环聚合反应动力学。动力学曲线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分子量随转化率线性增长而分子量分布基本不变(1.05左右),表现出活性聚合的特征,说明正丁基锂是一种制备聚硅氧烷标准物的有效催化剂。采用相同的催化体系,以叁乙烯基叁甲基环叁硅氧烷为单体合成了绝对分子量为5400-16100g/mol)、分子量分布小于1.20的聚硅氧烷标准物,分子量可通过投料比进行调控。这种聚硅氧烷因为侧基含有丰富的乙烯基团,因此可以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改性研究。首次将叁氟甲磺酸钪(Sc(OTf)3)和Sc(OTf)3/环氧丙烷体系用于催化D3开环聚合,与文献报道的120℃、200h甚至400h的苛刻反应条件相比,Sc(OTf)3在60℃下即可引发D3开环聚合,反应时间缩短至22.5h,大大优化了反应条件。(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4-03-01)
李泉[9](2013)在《手性丁位癸内酯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手性化合物的合成(例如手性药物的研究)已经成为国际研究的热点,其中生物法具有温和的条件与很高的立体选择性的特点,与化学法结合起来而越来越受到广泛应用。本文通过不同文献比较了多种对手性的丁位癸内酯的制备研究,并在此基础上选取了较为廉价快捷的方法来进行手性丁位癸内酯的制备,即使用酶催化水解烯醇酯的方法制备手性戊基环戊酮,然后通过Baeyer-Villiger反应氧化手性酮可得到手性的丁位癸内酯。研究了不同种类已经工业化的酶来催化反应的立体选择性,主要考察了不同溶剂种类、不同溶剂百分含量、不同搅拌速率下Novozymes435对烯醇酯的水解影响;研究了Novozymes435催化水解不同烯醇酯水解的影响并确定了最佳底物、最佳温度与pH:得出的最适水解底物为异丁酸戊基环戊烯醇酯,实验最佳水解温度与pH条件分别为30℃,pH=6.5。在此过程中发现使用S构型的2-甲基丁酸酐制备的烯醇酯,其水解产物的立体选择性相对于消旋的2-甲基丁酸酐来说是有很大程度的提升。对(R)-戊基环戊酮进行Beayer-Villiger氧化可以得到手性的丁位癸内酯,其e.e.(enantiomeric excess)值为82%。(本文来源于《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期刊2013-12-13)
林金鸥,凌君,沈之荃[10](2013)在《镧配合物催化ε-癸内酯均聚及其与L-丙交酯共聚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次将叁(2,6-二叔丁基-4-甲基苯氧基)镧[La(OAr)3]和硼氢化镧配合物单组分催化ε-癸内酯(DL)开环均聚合,产物PDL分子量可达26.4Kg/mol、分子量分布小于1.20。La(OAr)3/PEG二元催化体系可以一锅法直接合成分子量可控、分子量分布小于1.28的DL和L-丙交酯(LLA)的五嵌段共聚物。通过扩链剂L-赖氨酸二异氰酸酯进行扩链反应,合成了多嵌段聚合物。共聚物中无定形的PDL和结晶性的PLLA链段分别作为弹性体的软段和硬段,是一种新型生物降解型弹性体,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杨氏模量、断裂拉伸强度和断裂拉伸率分别为73MPa、9.6MPa和723%,可望作为一种新的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获得应用。(本文来源于《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A:高分子合成》期刊2013-10-12)
癸内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δ-癸内酯天然存在于椰子、覆盆子中,具有奶香、椰子和桃子样的果香气息。外观为无色黏稠液体。本文主要研究δ-癸内酯的合成以及其副产醋酸的有效利用。确定了2-戊基环戊酮为起始原料,自制过氧乙酸为氧化剂,经过Baeyer-villiger氧化重排合成δ-癸内酯,反应收率大于96%,气相色谱纯度达到98.5%,经香气改善可以达到调香要求。另外,对其副产醋酸溶液的处理方案进行探讨,选择合成乙酸苄酯,并对其过程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最后进行工业化试车验证其可行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癸内酯论文参考文献
[1].王荣霞,朱廷恒,汪琨.添加餐厨废油脂培养酵母进行γ-癸内酯生物转化[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9
[2].杨育青.δ-癸内酯工艺优化及副产物醋酸溶液的处理[D].兰州大学.2019
[3].王梦泽.酵母MF-Y11转化蓖麻油酸制备γ-癸内酯的工艺研究[D].上海应用技术大学.2018
[4].王晓青,凌君,沈之荃.稀土催化聚ε-癸内酯-聚丙交酯-聚乙二醇热塑性弹性体的合成及自组装[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6
[5].杨树林.酵母转化蓖麻油酸制备天然香料γ-癸内酯的研究[D].上海应用技术大学.2016
[6].曹顺利.利用活性干酵母生物转化天然香料γ-癸内酯的研究[D].上海应用技术学院.2015
[7].赵玉萍.Yarrowialipolytica生物转化γ-癸内酯的研究[D].江南大学.2014
[8].林金鸥.镧配合物催化ε-癸内酯均聚合及其与L-丙交酯共聚合研究[D].浙江大学.2014
[9].李泉.手性丁位癸内酯的制备[D].上海应用技术学院.2013
[10].林金鸥,凌君,沈之荃.镧配合物催化ε-癸内酯均聚及其与L-丙交酯共聚合研究[C].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A:高分子合成.2013